?

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2024-03-14 10:56平勝王彥軍
貴州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癌栓脈管組織學

平勝 王彥軍

(1.西電集團醫院普外科,陜西 西安 710082;2.渭南市第二醫院病理科,陜西 渭南 714000)

胃癌(GC)是當前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病情不僅與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有關,也與腫瘤微環境密切相關。全身免疫炎性指數(SII)是一種基于血小板計數、外周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的炎癥指標,可參與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作用[2-3]。本文主要探討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篩選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診的60例胃癌患者,納入標準:術前病理明確診斷為胃癌;術前未行放、化療等相關治療者;擇期進行手術患者;年齡30~75歲;接受手術治療且具有手術指征。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乏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腫瘤者;合并有其他臟器功能障礙影響治療者;妊娠孕婦與哺乳期婦女;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1)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計算:所有患者在術前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左右,采用枸櫞酸鈉抗凝30 min,采用3 000 rpm/min離心5 min。采用XE-2100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小板(PLT)、淋巴細胞(LYM)、中性粒細胞(NEU),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計算公式: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血小板×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2)病理特征調查:統計所有患者的病理特征,包括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病理分型、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等。同時調查與記錄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心率、血壓等指標。

2 結 果

2.1 全身免疫炎癥指數在60例患者中,中性粒細胞計數(4.62±0.58)×109/L,淋巴細胞計數(1.68±0.21)×109/L,血小板計數(266.05±10.38)×109/L,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為695.09。取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的最佳截取值為3 111.49,其中SII低值組(全身免疫炎癥指數≤3 111.49)45例,SII高值組(SII>3 111.49)15例。

2.2 一般資料對比SII高值組的性別、收縮壓、年齡、體重指數、心率、舒張壓等與SII低值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2.3 病理特征對比SII高值組的病理分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SII高值組的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等與SII低值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理特征對比(n)

2.4 相關性分析在6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顯示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與全身免疫炎癥指數都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n=60)

2.5 影響因素分析在60例患者中,以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等作為自變量,以全身免疫炎癥指數作為因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胃癌患者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的影響因素是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和脈管癌栓(P<0.05)。見表4。

表4 影響胃癌患者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60)

3 討 論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能夠反映機體全身或局部的炎性狀態,可通過釋放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趨化因子來調節腫瘤細胞的炎性微環境,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增殖等[4-6]。血小板與各種炎癥過程密切相關,也可調節炎性因子的表達,具有一定的抗原遞呈作用[7]。

本研究顯示在60例患者中,中性粒細胞計數(4.62±0.58)×109/L,淋巴細胞計數(1.68±0.21)×109/L,血小板計數(266.05±10.38)×109/L,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為695.09。當前有研究顯示,全身免疫炎癥指數可作為多種腫瘤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的高低與腹部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不良存在相關性[8]。比如全身免疫炎癥指數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可誘導腫瘤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可使得腫瘤細胞產生免疫逃避,可促使腫瘤細胞遷移。胃癌的演進是一個由良性到惡性逐步演變的過程,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發展,早期檢出胃癌與判定病情已成為了可能。本研究顯示SII高值組的病理分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SII高值組的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等與SII低值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Spearsman分析顯示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癌栓與全身免疫炎癥指數都存在相關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胃癌患者全身免疫炎癥指數的影響因素是臨床分期、組織學分化、淋巴結轉移和脈管癌栓(P<0.05)。

總之,胃癌患者的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與病理特征存在相關性,相比病理學檢查,全身免疫炎癥指數是一種更加方便、敏感預測胃癌患者病情的指標。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通過西電集團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歡
癌栓脈管組織學
《中國腫瘤臨床》文章推薦:對門靜脈癌栓的新認識與新實踐
對門靜脈癌栓的新認識與新實踐
18F-FDG PET/CT預測腎細胞癌伴下腔靜脈癌栓侵及下腔靜脈壁
張帆:肝穿刺活體組織學檢查
右蝶竇脈管瘤一例并文獻復習
乙型肝炎相關肝癌合并門靜脈左支與右支癌栓患者根治術后預后研究
脈管復康片聯合復方甘草酸苷和米諾地爾外用治療斑禿療效觀察
泌尿系統組織學PBL教學模式淺析
高頻電凝與非手術治療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療效觀察
六種常用實驗動物比較組織學共享數據庫的初步建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