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胃湯抑制CAG大鼠PD-1/PD-L1信號軸免疫逃逸機制研究

2024-03-14 07:29宋泓燕譚程勻蔣婳影甘秀鳳林壽寧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程序性萎縮性胃炎

陳 麗,宋泓燕,譚程勻,蔣婳影,甘秀鳳,卜 磊,韋 維,林壽寧

陳麗,宋泓燕,譚程勻,蔣婳影,甘秀鳳,卜磊,韋維,廣西中醫藥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530200

林壽寧,廣西中醫藥大學瑞康醫院消化內科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530011

0 引言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難治病、多發病,發病率與年齡相關[1].“正常黏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這一病理過程稱為Correa級聯反應[2],是目前廣泛被接受的胃癌發病模式,其中腸上皮化生與異型增生均為CAG的病理表現,世界衛生組織于1978年將CAG列為癌前疾病.一項隊列研究顯示1/50的萎縮性胃炎、1/3的腸化生和1/19的異型增生患者會在20年內發展為胃癌[3].2020年全球36種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調查結果表明: 胃癌是發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四的世界范圍內的一種重要癌癥,其中東亞為胃癌高發區[4].胃癌是我國常見的致死性惡性腫瘤,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90%,進展期胃癌治療后5年生存率低于30%,但基于我國國情,胃癌早診率較低;手術切除是目前胃癌治療的主流手段,據調查數據顯示,仍存在預后差、患者生存率低的缺點[5].免疫逃逸是指腫瘤細胞通過對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飾及對腫瘤組織周圍環境的改變來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識別與攻擊[6],在腫瘤形成及免疫耐受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宿主免疫功能關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做為免疫檢查點在免疫逃逸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降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癌前病變階段使用藥物盡早介入治療防止癌前病變向胃癌發展顯得尤為關鍵,中醫藥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在CAG治療上有較好療效,能實現癌前病變的逆轉,值得深度挖掘后推廣.安胃湯是在全國名老中醫林沛湘教授治療慢性胃病驗方基礎上組方而成,方中黃連、干姜為君,師法仲景《傷寒論》半夏瀉心湯之辛開苦降之意,寒熱并用,合半夏入胃,共奏和胃降逆、燥濕開結、通降氣機之功;百合、烏藥為臣,養津護胃、行氣散寒;白芍、炙甘草為佐,酸甘化陰生津液、柔肝緩急止疼痛;薏苡仁健脾除濕,丹參、木香行氣化瘀,共為使藥[7].在科技部“十一五”農村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中,將林沛湘教授治療饅險胃炎及合并癌前病變經驗推廣應用研究篩選為衛生適宜技術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進行培訓推廣,效果良好[8].為進一步研究安胃湯治療CAG作用機制,本研究通過觀察安胃湯干預對CAG模型大鼠PD-1/PD-L1通路關鍵因子PD-1、PD-L1、CD4+、CD8+因子的影響,分析安胃湯抗CAG,逆轉胃癌癌前狀態的作用機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 84只體質量(140-170) g健康清潔級雄性Wistar大鼠,動物生產許可證號: SCX(蘇)2016-0010,購自常州卡文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使用標準鼠料及水飼養于室溫為(23±2) ℃,相對濕度為(75±10)%環境中.研究通過廣西中醫藥大學動物福利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查證明號: DW20191215-035.

1.1.2 藥物: 安胃湯中藥免煎顆粒(主要成分為半夏、黃連、干姜、百合、白芍、薏苡仁、烏藥、丹參、炙甘草,藥物構成比為9:5:5:20:20:10:7:15:5)、維酶素片(產自北海陽光藥業有限公司,批號: 070318)均由廣西中醫藥大學瑞康醫院提供.

1.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N-甲基-N-硝基-N-亞硝基(MNNG),麥克林試劑有限公司;Trizol試劑,Invitrogen公司;反轉錄試劑盒,全式金公司;SYBR Green、7000型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ABI公司;TUNEL試劑盒、DAB顯色劑,Servicebio公司;anti-PD-1、anti-PD-L1、anti-β-Actin內參抗體、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HE染色套裝,Solarbio公司;RIPA蛋白裂解液,碧云天;DU264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Beckman公司;3K220型低溫高速離心機,Sigma公司;DF2C型恒壓恒流電泳儀,北京六一儀器廠.

1.2 方法

1.2.1 造模方法: 84只大鼠取14只做為正常組常規喂養,剩余70只做為模型組參照文獻[9]造模.模型組動物每日僅自由飲用150 μg/mL MNNG溶液聯合饑飽失常喂養,另配合每周灌胃45%食用乙醇1 mL/只,持續造模14 wk.分別于8 wk、13 wk隨機處死4只動物取材(正常組、模型組各2只)進行病理染色.病理染色確認造模成功后,選擇10只正常組大鼠及50只模型組大鼠進行分組給藥實驗.

1.2.2 分組及給藥方法: 60只動物分為正常組、模型組、安胃湯高劑量組、安胃湯中劑量組、安胃湯低劑量組、維酶素組6組,每組10只.14 wk開始,正常組、模型組大鼠每天每只按10 mL/kg標準灌胃生理鹽水;安胃湯高、中、低劑量組每天每只分別予16 g/kg、8 g/kg、4 g/kg安胃湯混懸液灌胃;維酶素組每天每只0.4 g/kg維酶素混懸液灌胃,連續給藥4 wk.

1.2.3 動物取材: 灌胃給藥4 wk后(第18周末),禁食動物12 h處死取胃黏膜組織、采血.部分胃黏膜組織-80 ℃凍存;部分4%多聚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脫水,石蠟包埋保存.腹主動脈取血分離血清,-20 ℃凍存.

1.2.4 HE染色觀察胃黏膜病理學改變: 切取4 μm石蠟切片脫蠟至水,依次入蘇木素染液3-5 min、伊紅染液5 min,脫水封片進行顯微鏡鏡檢,采集圖像.

1.2.5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胃黏膜PD-1、PD-L1表達:切取4 μm石蠟切片脫蠟至水,修復后加入3%雙氧水室溫避光孵育25 min,滴加3% BSA室溫封閉30 min,加入一抗、二抗,DAB顯色,細胞核復染,脫水封片后顯微鏡鏡檢,采集圖像,對光密度值進行半定量分析.

1.2.6 ELISA法檢測血清CD4+、CD8+表達: 加入標準品工作液覆膜37 ℃孵育90 min,棄液甩干加入生物素化抗體工作液混勻,37 ℃孵育1 h,洗板3次加酶結合工作液37 ℃孵育30 min,棄液甩干洗板5次加底物覆膜37℃避光孵育15 min左右,標志孔出現明顯梯度終止反應,立即用酶標儀在450 nm波長測量各孔光密度值.

1.2.7 qPCR法檢測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達: 提取部分凍存胃組織,采用Trizol總RNA試劑盒提取試劑盒提取胃組織總RNA,檢測RNA含濃度與純度(A260/A280=1.8-2.0);采用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cDNA進行逆轉錄反應,反應條件為: 25 ℃孵育10 min,42 ℃孵育15 min,85 ℃加熱5 s滅活,-20 ℃保存;進行PCR反應,反應體系為20 μL,反應條件: 預變性94 ℃30 s,變性94 ℃ 5 s,退火61 ℃ 35 s共40個循環.PCR擴增后,實時熒光定量PCR儀自動分析結果,根據陰性對照調整閾值和基線以確定各個標本的Ct值,并根據熔解曲線確定該Ct值是否有效.以GAPDH作為內參基因,采用2-△△CT法計算各組間mRNA表達水平差異,實驗重復3次.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PCR引物序列

1.2.8 Western-blot法檢測胃黏膜PD-1、PD-L1表達: 提取部分胃組織加入含1mM PMSF的RIPA裂解液,進行勻漿后冰上裂解30 min,4 ℃ 12000 rpm離心10 min取上清,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檢測蛋白濃度,將制備好的目的蛋白進行SDS-PAGE電泳后轉移到PVDF膜,封閉2 h后加入一抗β-Actin、PD-1、PD-L1鼠單抗(1:3000)4 ℃孵育過夜,TBST洗滌3次后加入二抗羊抗鼠IgG-HRP(1:3000)室溫輕搖1 h,TBST洗滌5次后進行顯色、曝光、拍照.以β-Actin為內參,測定目的蛋白及內參蛋白每個條帶的灰度值.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SPSS 27.0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mean±SD表示.數據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時,多組間比較采用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數據呈非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使用K-W檢驗;P<0.05或P<0.01均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柱狀圖使用GraphPad Prism 9繪制.

2 結果

2.1 病理染色確認造模結果 光鏡下可見胃組織黏膜層變薄,局部黏膜上皮細胞脫落,胃小凹變淺,黏膜肌層及黏膜下層結構紊亂,充血,局部黏膜下層水腫,結締組織排列疏松,可見較多炎性細胞浸潤,肌層大量肌纖維細胞腫脹,胞質疏松淡染,驗證造模成功.見圖1.

圖1 病理染色確認造模結果(HE染色,×200).

2.2 安胃湯對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態的影響 光鏡下可見正常組胃固有層胃腺豐富,主細胞、壁細胞形態結構正常,未見明顯炎癥及水腫.模型組胃黏膜層底部胃腺數量減少,黏膜下層重度水腫,結締組織排列疏松,伴炎性細胞浸潤.安胃湯高劑量組胃黏膜各層結構清晰,黏膜上皮完整,胃腺排列緊密,上皮細胞形態正常,肌層結構完整,肌纖維排列規則,未見明顯異常改變.安胃湯中、低劑量組和維酶素組可見黏膜層底部胃腺數量減少,結締組織增生,組織少量出血,炎癥反應明顯.見圖2.結果表明高劑量安胃湯可修復胃黏膜的病理性損傷,減輕炎癥反應.

圖2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態的影響(HE染色,×200).A: 正常組;B: 模型組;C: 安胃湯高劑量組;D: 安胃湯中劑量組;E: 安胃湯低劑量組;F: 維酶素組.

2.3 安胃湯對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PD-L1表達水平的影響 正常組及安胃湯高、低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PD-L1表達降低(aP<0.05,b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正常組及安胃湯高、低劑量組與維酶素組比較,PD-L1降低(d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3-5.

圖3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1表達水平的影響(免疫組化,×200).A: 正常組;B: 模型組;C: 安胃湯高劑量組;D: 安胃湯中劑量組;E: 安胃湯低劑量組;F: 維酶素組.PD-1: 程序性死亡受體-1.

圖4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L1表達水平的影響(免疫組化,×200).A: 正常組;B: 模型組;C: 安胃湯高劑量組;D: 安胃湯中劑量組;E: 安胃湯低劑量組;F: 維酶素組.PD-L1: 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

圖5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1、PD-L1表達水平的影響.免疫組化數據表示為mean±SD,n=6,與模型組比較,aP<0.05,bP<0.01;與維酶素組比較,dP<0.01.PD-1: 程序性死亡受體-1;PD-L1: 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

2.4 安胃湯對CAG模型大鼠血清CD4+、CD8+、CD4+/CD8+表達水平的影響 正常組和安胃湯高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CD4+升高,CD8+表達降低,CD4+/CD8+比值升高(aP<0.05,bP<0.01);安胃湯中、低劑量組及維酶素組與模型組比較,CD8+表達降低(b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正常組與維酶素組比較,CD4+升高,CD8+表達降低(d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6.

圖6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CD4+、CD8+、CD4+/CD8+表達水平的影響.ELISA數據表示為mean±SD,n=10,與模型組比較,bP<0.01;與維酶素組比較,cP<0.05,dP<0.01.CD4+: 表面有CD4+ T分子的T淋巴細胞;CD8+: 表面有CD8+ T分子的T淋巴細胞.

2.5 安胃湯對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 正常組、安胃湯高劑量組及維酶素組與模型組比較,PD-1mRNA表達下降(bP<0.01),正常組及安胃湯高、中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PDL1mRNA表達下降(aP<0.05,b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7.

圖7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qPCR數據表示為mean±SD,n=9,與模型組比較,aP<0.05,bP<0.01;與維酶素組比較,cP<0.05.PD-1: 程序性死亡受體-1;PD-L1: 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

2.6 安胃湯對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Actin、PDL1/Actin表達水平的影響 正常組及安胃湯高、中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PD-1/Actin、PD-L1/Actin表達下降(aP<0.05,bP<0.01),維酶素組與模型組比較,PD-1/Actin表達下降(aP<0.05);正常組、安胃湯高劑量組與維酶素組比較,PD-L1/Actin表達較低(cP<0.05,d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8和9.

圖8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1/Actin、PD-L1/Actin表達水平的影響WB條帶.條帶為3次重復實驗結果,條帶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正常組;模型組;安胃湯高劑量組;安胃湯中劑量組;安胃湯低劑量組;維酶素組.PD-1: 程序性死亡受體-1;PD-L1: 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

圖9 安胃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PD-1/Actin、PD-L1/Actin表達水平的影響.Western-blot數據表示為mean±SD,n=10,與模型組比較,aP<0.05,bP<0.01;與維酶素組比較,cP<0.05,dP<0.01.PD-1: 程序性死亡受體-1;PD-L1: 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

3 討論

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萎縮,伴或不伴腸上皮化生和(或)異型增生的一種慢性炎癥性胃部疾病[10].免疫編輯學說將腫瘤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清除期、平衡期、逃逸期,腫瘤細胞在清除期未被完全終止,進入平衡期后經過免疫相持,發生免疫重塑,免疫重塑后的腫瘤細胞避開機體免疫防御形成腫瘤,即腫瘤細胞發生了免疫逃逸,免疫逃逸是腫瘤細胞免疫重塑的結果[11].CAG是胃癌公認的癌前病變,該時期與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重塑及免疫逃逸密切相關,在此階段盡早干預有利于減少臨床腫瘤的發生.

PD-1、PD-L1是常用的免疫檢查點,PD-1可表達在活化的T細胞中,通過抑制T細胞活化抑制人體免疫反應[12],在胃癌患者CD8+T表面表達較常人高,與胃癌分期正相關[13].PD-L1屬于B7家族,與淋巴細胞凋亡及免疫抑制有關,抗PD-L1可改善機體免疫抑制[14].PD-L1是巨噬細胞在腫瘤組織中增殖、活化、抗腫瘤的負性信號分子[15],在腫瘤細胞中異常高表達,被認為是促進腫瘤免疫逃逸的主要因素[12].PD-L1與PD-1結合可引起T細胞凋亡、無能、耗竭和免疫抑制因子表達升高[16],從而抑制T細胞活性并抑制抗腫瘤免疫,是促進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主要機制.PD-1/PD-L1通路在啟動過程中即對T細胞發揮負調控作用,阻斷通路激活將改善免疫抑制狀態,促進T細胞發揮殺傷作用,延緩腫瘤進展、改善預后[17].T淋巴細胞是細胞免疫最重要的部分,通過各種T淋巴細胞亞群進行免疫調控,T淋巴細胞在免疫平衡期對腫瘤細胞發揮著有效的選擇壓力,多種免疫系統不足以清除的異變腫瘤細胞產生,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平衡被打破時,腫瘤細胞將快速生長并進入逃逸期,進一步抑制免疫系統[18].CD4+T細胞與CD8+T細胞屬于外周血T細胞亞群,CD8+T細胞是主要的殺傷性T細胞,同時也是抑制性T淋巴細胞,其含量與免疫抑制正相關;CD4+T細胞是主要的輔助性T細胞,可協助B細胞分泌抗體和調節其它T細胞的免疫應答,CD4+含量及CD4+/CD8+比值下降說明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19].腫瘤微環境中CD8+T的浸潤程度與PD-L1、調節性T細胞的積累呈正相關[20],此時免疫抑制處于主導地位.胃癌腫瘤微環境中CD8+T細胞產生的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可上調PD-L1的表達,CD8+T、IFN-γ水平與PD-L1表達呈顯著正相關[21],IFN-γ通過誘導PD-1/PD-L1通路進行信號轉導使CD8+T和CD4+T細胞耗竭[22],從而促進免疫逃逸.CD8+T上PD-1的表達與CD8+T功能受損和CD4+T計數降低相關[17].限制淋巴細胞功能,抑制機體免疫應答是免疫逃逸的重要策略,中藥成分可通過保護淋巴細胞活性、加強抗腫瘤免疫反應抑制免疫逃逸[23].CAG是“炎-癌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免疫力低下是其發病根本原因[24],大量研究表明中醫藥可通過修復胃黏膜組織、改善免疫功能防治甚至逆轉CAG[25,26].炎癥反應在慢性胃炎疾病進展過程中呈現先高后低,CAG時期炎癥反應強烈,胃癌時期炎癥反應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免疫功能受損致炎癥反應減弱相關[27].

項目組前期臨床療效觀察研究顯示[28]安胃湯可改善患者胃黏膜的炎癥反應,促進腺體再生,增加微循環血流,促進局部胃黏膜的修復;安胃湯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促進細胞的遷移和損傷的修復[29];安胃湯能CAG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降低復發率等[30].實驗機理研究方面,項目組研究發現,安胃湯通過抑制JAK1/STAT3信號傳導通路調節細胞凋亡[31],通過抑制PI3K/Akt信號通路的活性[32],促進CAG模型大鼠胃黏膜萎縮腺體上皮細胞凋亡,促進腺體再生及胃黏膜修復;通過上調CAG模型大鼠胃黏膜Fas、FasL蛋白的表達[33],下調Bcl-2蛋白的表達,對大鼠胃黏膜細胞Fas/FasL信號傳導通路的激活進行調控,從而起到抗CAG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否與Fas/FasL-PI3K/Akt-STAT3 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下游PD-1/PD-L1信號通路免疫逃逸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D-L1通過多種機制進行調節,包括基因組改變、表觀遺傳修飾、轉錄調節、microRNAs、翻譯后修飾和DNA損傷信號傳導,以及調節癌癥患者免疫抑制的PD-L1相互作用蛋白,其中對PI3K/Akt-STAT3-PD-L1通路的異?;罨?失活影響及PD-L1蛋白的翻譯后修飾[34].有報道[35]重組人Tripartite基序蛋白28(TRIM28)通過增加PD-L1豐度促進胃癌細胞逃避免疫監視.黃芪四君子湯調節 T 細胞 PD1 泛素化水平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抑制胃癌增殖[36].本研究發現,經安胃湯干預治療后,大鼠胃固有腺體數量減少、萎縮等CAG重要病理形態明顯改善,炎性細胞浸潤減輕,胃黏膜組織及功能得以修復;高劑量安胃湯干預可升高大鼠血清中CD4+的表達,降低血清中CD8+表達,升高CD4+/CD8+的比值水平,提示機體免疫抑制狀態扭轉,機體免疫應答增強;安胃湯及維酶素片干預均可調低胃組織中PD-1、PD-L1基因和蛋白水平,其中以高劑量安胃湯表現最佳,且在降低PD-L1蛋白水平上,安胃湯組總體表現優于維酶素組,提示PD-1、PD-L1結合減少,PD-1/PD-L1軸介導的細胞免疫逃逸受到抑制.

4 結論

綜上,安胃湯抗CAG作用可能與抑制PD-1/PD-L1信號通路誘導的細胞免疫逃逸有關.由于胃黏膜發生癌變過程中各階段病理狀態差異,錯綜復雜,中藥復方抑制PD-1/PD-L1信號軸免疫逃逸抗CAG的機制仍需做進一步探討.

文章亮點

實驗背景

安胃湯為全國名老中醫林沛湘治療慢性胃炎臨床驗方,多年臨床經驗顯示安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安胃湯中的組成藥物半夏、黃連及其有效成分均能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動物炎癥損傷,被認為是防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核心藥物.前期研究發現,安胃湯通過上調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胃黏膜Fas、FasL蛋白的表達,對大鼠胃黏膜細胞Fas/FasL信號傳導通路的激活進行調控,從而起到抗CAG的作用.當前研究發現,阻斷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是治療胃癌的潛在靶點,盡早使用藥物干預治療有利于實現CAG的逆轉,但安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作用機制是否與其調控PD-1/PD-L1信號通路相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實驗動機

本實驗從免疫逃逸角度出發,探討安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作用機制,以期為臨床更好地應用該方提供科學依據.

實驗目標

本實驗通過觀察安胃湯對1-甲基-3-硝基-1-亞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溶液誘導形成的CAG模型大鼠中PD-1/PD-L1信號通路及相關因子的影響,探究安胃湯治療CAG的作用機制.

實驗方法

本實驗構建MNNG誘導的CAG大鼠模型,并給予不同劑量的安胃湯治療,收集血清和胃黏膜組織,通過HE染色、TUNEL、免疫組化、ELISA、PCR、Western-blot檢測評估安胃湯對CAG大鼠胃黏膜細胞形態學、血清中CD4+、CD8+水平以及胃黏膜組織中PD-1/PD-L1信號通路相關基因、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實驗結果

安胃湯能降低CAG模型大鼠血清中CD8+表達及胃組織中PD-1、PD-L1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大鼠血清中CD4+的表達,升高CD4+/CD8+的比值水平.

實驗結論

安胃湯可能通過清除異變的CD8+T細胞,增強機體免疫應答和T細胞殺傷作用,繼而降低PD-1、PD-L1表達,阻斷因PD-1、PD-L1結合導致的T細胞耗竭,從而改善CAG大鼠癥狀,發揮治療作用.

展望前景

本研究為安胃湯的臨床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但由于胃黏膜癌變過程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且中藥復方的治療作用存在多靶點、多層次、多水平的特點,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以進一步明確安胃湯做為中藥復方發揮治療作用的作用機制.

猜你喜歡
程序性萎縮性胃炎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醫治療胃陰虧虛型萎縮性胃炎的獨特優勢
豬萎縮性鼻炎的防治
肝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研究進展
60例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
程序性細胞壞死及其信號通路
慢性胃炎中醫臨床治療之我見
辨證治療慢性胃炎65例
淺析程序性知識教育游戲設計
萎胃湯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6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