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勢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實踐

2024-03-15 04:47王晶晶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王晶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聲勢運用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更為豐富。奧爾夫曾經指出,音樂是與舞蹈語言、動作語言聯系緊密的藝術形式。小學生對音樂具有創造性,其可以利用簡單樂器參與即興表演,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聲勢教學和音樂課堂的融合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創作能力、審美素養的培養都十分有利。因此,研究小學音樂課堂上聲勢教學法的應用方式十分重要。

一、聲勢教育相關理論

卡爾·奧爾夫(德國)提出的教學法屬于世界上影響力廣泛的音樂教育方法,奧爾夫教學法包括如下幾項內容,一是節奏朗讀,二是聲勢教學,三是律動教學,四是樂器表演,五是創作教學。聲勢教學法屬于奧爾夫教育體系中典型的教學方法之一,將身體看作打擊樂器,在拍打身體部位過程當中發出響聲,完成節奏練習。此教學方式有利于鍛煉學生聽辨、記憶、反應等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節奏感及其對音樂的創編能力。奧爾夫認為,音樂源于人的自身。從胎兒時期,個體就會感受母親呼吸節奏和心跳。同時,節奏也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像日常行走、跑步等都需要身體運用不同的節奏。在音樂課堂上,聲勢教學需要依靠身體打擊。教師將節奏、音色等與身體之間進行協調,通過拍打胸口、胳膊等部位發出不同音色,將音色和節奏進行組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因此,聲勢教學是利用節奏、音色以及身體而產生的教學方法。

二、聲勢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優勢

(一)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和生理變化都不相同,很多高年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不喜歡張口,而低年級學生更喜歡表現自己。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段特點,選擇差異化的聲勢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感知音樂節奏,教師可以選擇跺腳和拍手等律動方式,將音樂表現形式加以豐富。比如:講授《金孔雀輕輕跳》的時候,歌曲中提到傣族小姑娘。由于很多學生對傣族相對陌生,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選擇傣族代表性舞蹈動作,讓學生融人其中。同樣,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提供演出服裝,鼓勵學生參與舞蹈表演,以音樂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在《打花巴掌》歌曲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了解歌曲節奏特點,可以要求學生互相擊掌,根據學生愛好創編多種形式的花巴掌,學生在游戲中自由律動,參與動作創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運用動作、節奏、唱歌等接龍方式,組織學生聽辨節奏高低,設計游戲課件,要求學生根據提示打節奏、做動作。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特定的音樂基礎,教師可鼓勵學生參與動作創編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肢體或者樂器表現音樂。比如:教《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時,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身邊樂器展開歌曲創編,創作出伴奏曲。學生可以利用身體發聲,通過拍手、響指或者彈舌等動作,創作雙人聲部伴奏,還可使用歌舞方式表現歌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創作的成就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二)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大多先講解節奏,示范以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在模仿初期,節奏不可設置得太過復雜,要注意重復的規律性,利用多媒體課件作出提示,遵循循序漸進的設計方式,使學生從簡單、慢速的節奏練習過渡到復雜、快速的練習當中。例如,在《小雞的一家》歌曲中存在大公雞、老母雞、小雞子模仿樂句。導人期間,筆者利用聲勢教學法,選擇課外教學曲目,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叫聲,動作簡單、形象生動,學生模仿相對容易,且節奏變化規律感較強,有助于學生掌握。導入環節的聲勢訓練應用,能夠為歌曲后續教學做鋪墊。

(三)提高學生欣賞和創造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教師可以利用課外內容輔助音樂教學,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歌曲。在音樂課堂上,選擇身邊樂器模擬節奏和聲響,利用肢體表達自身對音樂的理解,根據歌曲音高、速度及情緒變化,通過律動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歌曲情緒歡快,則選擇跺腳和拍手等動作進行表達;如果歌曲具有抒情特點,可以晃動身體,選擇舒展的動作表現。在音樂欣賞課認真聆聽和表現,不斷提高欣賞能力。比如,《小小白鴿》歌曲旋律優美,每一樂句結尾都存在音高變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動作表現歌曲,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可以利用雙手交叉和打開的方式模仿小白鴿造型,之后做出鴿子高飛和低飛動作,模仿音樂的音高變化;《海上風暴》歌曲中描述了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場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描述音樂場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使用揉紙的動作描述閃電,利用拍桌子的聲音表現雷聲,運用鼓這類樂器烘托氣氛,在自由創作過程當中體會樂曲節奏、音高等變化,感受音樂情緒及其傳達情感,與音樂相融合,應用聲勢教學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三、聲勢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與應用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利用聲勢教學法,教師需要根據音樂內容和教學需求,尋找教學難點,巧用聲勢教學突破教學過程的困難,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小酒窩》這首歌曲時,教師要分析歌曲特點,該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節奏為2/4拍,為五聲羽調式,歌曲民族風濃郁,旋律歡快,且生動活潑,描述了幸福家庭孩子的快樂生活。第二樂句的創作基于第一樂句旋律上移五度,能夠展現出頓音演唱效果,令人聆聽過程心情愉悅。歌曲第三個樂句有裝飾音、八分休止節奏型,令整個歌曲形象、情緒具有生動活潑的感覺,特別是歌詞的描述,表現了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歌曲結尾屬于第四樂句的重復,尾音高八度,讓整首歌的快樂氛圍到達頂點。

(一)運用聲勢導人展開節奏練習

導入環節,教師在黑板上呈現人物圖共計三幅,設置問題:“同學們,請幫老師一個忙,聽音樂的同時,觀察三幅圖片人物表情是怎樣的?表情是否存在共性?”隨后,教師在小主人公、爸爸、媽媽等人物臉上畫出小酒窩,學生們發散思維,有的說出人物表情是微笑,有的人說“每個人都有一個酒窩”。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順利導人《小酒窩》這首歌,歌中描述了主人公及其父母的家庭生活,親子關系是世界上天然、永久的情感。導入教學結束后,教師針對教學難點分析節奏型,要求學生利用聲勢訓練掌握節奏型。為了調動學生有些興趣,教師創設情境:“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一個神秘的房子,拜訪房子的主人,但是在拜訪的途中需要通過游戲關卡,同學們有信心嗎?”設置闖關情境,調動學生挑戰熱情。在第一關卡闖入階段,學生可選擇簡單、熟悉的語言,語言創編要符合聲勢訓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進行模仿,如果遇到休止符,就拍手示意。在節奏練習階段,部分學生學習速度快,部分學生學習速度慢,教師需要將速度放緩,為學生進行示范,待所有學生學會以后,再加快速度。在節奏模仿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能力和認知發展規律,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從簡單到復雜的模仿任務,利用聲勢動作活躍課堂氛圍,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感受歌曲的歡快和音樂畫面的生動。在聲勢訓練以后,學生能夠直觀理解音樂語言,發揮聲勢訓練的紐帶作用,相互交流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標。

(二)運用聲勢訓練突破節奏教學難點

教育家奧爾夫曾經說過,節奏教學不容易,如果只是將節奏引出來,為學生講解歌曲的時候,就會將歌曲難度降低。對此,在音樂教學實踐階段,教師可能投入大量時間或者精力去講解節奏型知識。部分學生對于難度較高的節奏型理解相對困難,且歌曲當中休止符數量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簡化問題。引入聲勢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處于輕松的環境當中學習節奏,產生良好的樂感和節奏感,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小學音樂課標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具備識譜能力,在教學實踐階段,部分學生識譜能力還難以達到要求。但是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教師可以根據其年齡特點,將歌曲教學重難點部分篩選出來,重點對歌詞、聲勢等進行設計,讓學生輕松學習。在講授節奏難點之前,教師應設計趣味性的引入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示范,在看到休止符的時候要拍雙手,讓學生模仿,在學生熟悉動作以后,將節奏訓練內容引入課堂。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單獨將節奏讀出,并使用“嗒嗒”進行表述,如果再遇到休止符,可以拍手表達。在此期間,教師要靈活把控節奏速度,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布置任務要求。以上教學活動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通過節奏模仿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打造高效課堂。歌曲中“左邊一個,右邊一個”這句話對應的聲勢訓練為“嗒嗒、拍手、嗒、拍手、嗒嗒、拍手、嗒嗒、拍手”,巧妙運用聲勢訓練,突破課堂學習難點。

(三)設置分角色表演任務練習聲部

聲勢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可為歌曲伴奏,教師選擇固定節奏型,運用聲勢伴奏歌曲,教師和學生還可通過共同創編,將各種風格節奏型伴奏演繹出來。利用聲勢表演活動,輔助學生練習聲部。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和創作,學生經常參與聆聽、演奏及唱歌等多種活動以后,即興創作能力和學習自信心也隨之增強。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且喜歡表演。教師根據學生興趣特點,在音樂課堂上,筆者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盡情展示自己的笑聲。有的學生的笑聲熱情奔放,有的學生的笑聲大方自信,有的學生的笑聲靦腆羞澀。由此可見,不同學生的笑聲各不相同,學生之間相互觀望,臉上洋溢的笑容使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隨后,教師組織學生練習第三聲部,在課堂上呈現三個聲部、對應笑聲,要求學生猜測哪個聲部和人物是對應的。學生結合歌詞會快速判斷出來,第一個聲部笑聲甜甜的,是小主人公的;第二條聲部的笑聲溫和,是主人公的媽媽的:第三個聲部的笑聲具有熱情奔放的特點,是主人公的爸爸。在課堂上以聲部訓練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腦海當中建立了不同的聲部概念。聽辨聲部活動結束以后,將學生分為三組,展開聲部練習,對所有人物的聲部采取單獨練習,最后在教師的指揮下,三個小組同學展示笑聲。

角色表演活動設計目的是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生通過三聲部訓練,對于聲部練習體會更加深刻。多聲部練習核心就是讓學生之間通過協作統一聲音。在此過程中,學生經過了多聲部聽覺和節奏訓練,教師以橫縱結合的訓練方式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四)利用聲勢訓練為歌曲伴奏

音樂實踐十分重要,由于音樂音響并無語義方面的確定性,在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時,教師需要利用聽唱、探究及表演等方式,將聲勢訓練呈現在課堂,為學生帶來直接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學習音樂技能、理解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

教師應用聲勢訓練為歌曲伴奏,要求學生掌握和音樂相關的知識,如連音、襯詞和頓音等。如果單純為學生講述以上知識概念,那么音樂課堂也會有枯燥感和無聊感,可能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針對此情況,引入聲勢教學方式,能夠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聆聽歌曲,找到歌曲中襯詞應用之處,之后為學生介紹襯詞的含義。在襯詞位置設置拍桌聲勢,隨后采取拍桌訓練,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當中,遇到襯詞就拍一下桌子。第二次聆聽歌曲的時候,要求學生將倒三角符號找出來,之后將頓音含義引入課堂。在頓音位置,教師設計彈舌聲勢,使學生感受到頓音輕巧、短跳等特點。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時候,將所學聲勢內容應用其中,完成聲勢訓練。學生聆聽三遍歌曲以后,可以將歌曲當中的連音找出來,感受連音的連貫性特點。應用聲勢動作,讓學生一邊朗讀歌詞,一邊律動身體,一邊彈舌完成聲音彈跳,有利于深入挖掘課堂教學和聲勢教學的融合點,用趣味化的方式講解音樂知識。

(五)并用聲勢表演音樂內容

表演在課堂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內化聲勢動作,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熟練運用聲勢動作的過程中,將音樂表情呈現出來,面帶微笑參與表演。在教師的精準指揮下,學生快速做出聲勢動作,傳達歌曲意思。表演期間,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為男生組和女生組,有小組獨唱部分、合唱部分,因此,表演指揮十分重要。教師利用PPT動態化展示樂譜,藍色為男生演唱的部分,紅色為女生演唱的部分。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能夠流暢地表演出歌曲內容。發揮聲勢教學法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快速掌握了音樂節奏、長度、力度等特點。

結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聲勢教學法可操作性更強,無需利用復雜工具,通過身體部位律動,利用身邊音樂即可參與表演。同時,聲勢教學的應用還能增加課堂趣味性,對于學生創作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音樂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教學需求,選擇聲勢導人方式,將節奏難點解決,指導學生利用聲勢進行伴奏和表演,打造具有活力的音樂課堂,為學生音樂節奏感、創作思維、團隊意識和學習興趣的提升提供支持,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