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即興伴奏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2024-03-15 05:12胡慶玲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高中音樂教學實踐

胡慶玲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高中音樂;教學實踐

素質教育提高了音樂學科的教學地位,但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充分發揮該學科的育人價值,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法,實現強化鋼琴即興伴奏教法與小組合作學習等教法的優勢協同效應,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積極有效地學習。

一、在鑒賞教學環節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評價、聆聽及體驗等學習方式,全面欣賞音樂作品的藝術構成要素及主題內涵。通過滲透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審美感知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由于高中音樂課上欣賞作品的內涵較為深奧,學生理解難度較大,教師應通過鋼琴即興伴奏教法加強引導。

如《祝酒歌》極具民族特色,可以借助獨特的節奏與振奮人心的旋律,營造出熱情且歡聚的氛圍。該歌曲極具感染力,學生可在節奏和旋律的引導下,不自覺地跟著節拍搖擺,傳遞出歡慶的情感?!蹲>聘琛窐O具中國特色,可以讓學生在欣賞課上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鮮明的旋律與民族特色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感受民族韻味,領略傳統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新課導人環節,教師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部分優秀作曲家,播放典型的時代歌曲,介紹時代音樂的背景與歌詞,引出課題。教師應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人手,突出時代和需求、音樂審美等方面的變化,讓學生關注新課內容。在講解的環節,教師介紹《祝酒歌》的作曲家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要求學生留意歌曲中的歌詞與配樂,思考“歌曲的時代風格”等問題,強化學生對歌曲內涵的深度感知,同時借助音樂文化的滲透,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教學分析的環節,引出歌曲的引子部分,要求學生思考“作品節奏帶來的感受”等問題。引出歌曲的各段落部分,要求學生思考“段落之間在風格與音調、歌詞、情緒等方面的差異”等問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了解。教師要給學生預備足夠的自主思考和交流的空間,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環節中的參與積極性,保障教學分析環節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在對比分析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從配樂的風格與形式及體裁等差異方面人手,對比分析黑鴨子組合與原版的《祝酒歌》的不同。在教學互動的環節,教師可采取鋼琴即興伴奏教法,請學生結合體態律動,雙手拍打節奏,演唱歌曲“來來來來來來”的典型旋律,感受旋律帶來的歡快之情,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通過鋼琴即興伴奏彈奏歌曲的主旋律,對比情緒和力度、速度及節拍等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多種情緒情感。該音樂作品是一首中速且舒暢的歌曲,左右手多以八分、十六分音符半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為主,活潑流暢的曲調帶給聽眾更多美好向往。而流行音樂團體黑鴨子組合的《祝酒歌》,是一首中速且熱情的歌曲,與原版的伴奏織體和切分節奏型多有不同,主題的音響效果不同,帶來的情緒體驗也多有不同。最后讓學生思考“時代主題對音樂題材與創作方式的影響”“音樂在時代變遷中的作用”等問題,實現欣賞課的延伸。

從授課過程來看,教師在授課前需要深入了解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學情,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發展學生的音樂演奏和鑒賞等能力。應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針對性,有助于教學活動的合理安排。在其基礎上,教師分析教材中音樂即興演奏的切人點。作品在不同場合下的演奏形式也不同,為突出課上鋼琴即興伴奏的可行性,教師需要適時適度地引入鋼琴伴奏,減少教學的突兀性。比如,在引領學生欣賞巴赫的宗教復調音樂時,教師需要提前掌握巴赫音樂作品的特點,了解歷代大師演奏巴赫音樂的不同形式,為引入鋼琴即興演奏提供保障。

二、歌唱教學環節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

歌唱形式多元,包括合唱與獨唱等。歌唱形式不同,鋼琴即興伴奏教法的設計及效果也各有不同,但都需圍繞“通過歌唱發展學生藝術素養”的育人目標進行,具體設計如下。

(一)獨唱形式的教學設計

在獨唱作品中,教師應為歌曲的前奏或間奏等旋律編配伴奏,帶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自然過渡,使其緊跟教學進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選擇有紅色文化底蘊歌曲的獨唱,教師在編配即興伴奏前,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作品的藝術構成要素和內涵及情感等,有針對性地編配。在歌曲前奏中通過鋼琴的即興伴奏,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感知,使學生進入歌唱環節時能夠進行更好的情感表達,提升歌唱效果。比如,學生在了解了《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歌曲的創作背景后,建議前奏編創陳述性的演奏,避免設計過于花哨的伴奏織體,借助右手的三度音程與左手的分解和弦,達到理想的和聲等音響效果。隨著樂句的延伸,逐步提升伴奏的層次感,烘托學生積極演唱的氛圍。如左手的伴奏音型,利用琶音上行取代前樂句伴奏的八度加分解和弦。高潮部分的節奏型,可用柱式和弦加切分進行,帶動學生的情緒發展。結尾用左手和弦震音與右手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在和聲的編配方面,圍繞和聲用主屬和弦和降七級和弦設計伴奏音型,突出節奏與旋律的鮮明度及情感的飽滿性。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聲音特色,如女中音等,合理采取鋼琴即興伴奏教法引導學生規范歌唱,讓學生借助各音調的鋼琴伴奏把握歌曲的旋律與節奏等特色,形成自己的歌唱特色。

(二)合唱形式的教學設計

合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前提是教師合理引導教學。此外,合唱對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學生的合唱訓練中,要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循序漸進地引導,從分聲部的訓練向聲部結合訓練過渡。教師在合唱環節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幫助學生發現和糾正自身在節奏和音準把握方面的不足,注重對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合理運用,以調動學生合唱的情感表達,提升合唱教學效果。如《祖國頌》的單樂章合唱曲,作品意境高遠且撼人心魄,表達了創作者對祖國的摯愛之情與民族自豪感。學生學習帶再現單三部曲式的歌曲時,建議教師在引領學生分聲部歌唱旋律后,通過即興伴奏的方式,彈奏剩余的三聲部,讓學生在分工歌唱時訓練個體的聲部,同時聆聽三聲部與所唱聲部的和諧度。該作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領唱與合唱的方式,借助八分分解和弦的敘述方式,將旋律舒展開來,也是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和感嘆。第二部分通過“一領眾合”的歌唱方式,唱著旋律抒情寬廣的分節歌,設計上行琶音的伴奏織體,描繪祖國繁榮富強的景象,傳遞出人民幸福的情感寄托。第三部再現了第一部分,用與旋律聲部節奏一致且節奏緊湊的柱式和弦,營造更為瑰麗的意境,帶給聽眾強烈的聽覺刺激。通過寬廣的氣勢,顯示出偉大祖國的前進步伐,烘托出祖國人民的豪邁氣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編創教學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

音樂編創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與想象力,使學生把握和創意表現歌曲的思想情感。教師鼓勵學生即興編創音樂,了解音樂的多種風格和創作手法等,潛移默化地發展音樂編創能力,引入方式如下。

(一)突出民族特色

高中音樂教材中的民族作品居多,在鋼琴伴奏創編環節,教師要求學生突出作品的民族風格,透徹感知和體驗作品的藝術魅力。

對于革命歷史、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創編,學生需要了解該類型作品代表的中國先進文化以及其所弘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和信念,感知其健康與進步的思想內涵。此類題材的歌曲創編,可采用右手十六分音符固定節奏型快速進行、雙手八度音程及和弦重復音型等鋼琴演奏技巧,深入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生動詮釋和推進故事情節發展,突出鮮明的音樂色彩,烘托出中國人民堅定不移的民族氣概。

英雄主義題材的歌曲極具歷史意義,烘托出英雄人物勇于克服困難和頑強斗爭的精神。對于英雄主義題材歌曲的創編,教師可利用上下行旋律模進、輪指、十六分音符雙音等鋼琴演奏技術進行創編,突出主題內涵,描繪激烈的打斗場面,烘托緊張的情緒氛圍,讓旋律極具傳奇的英雄主義色彩,使其符合原歌曲的情感狀態和主題思想。

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在民俗風情和藝術風格等方面極具特色。在其創編的環節,需要把握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特色和人民性格特點,向各民族的民族音樂寫作手法靠攏。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節奏感強的切分節奏或附點節奏等結構形式,加工潤色歌曲的旋律,讓民族曲調的地域風情,與西方的鋼琴演奏技巧有機整合,呈現出極具活力與民族風情的新音樂作品,切實提升學生的再度創作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少數民族風情的音樂內容時,可即興地演奏一段有特色民族風情的鋼琴曲,引導學生圍繞鋼琴音樂伴奏,展開自由的體態律動,突出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后續的歌曲創編環節。

民間傳說題材的歌曲多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在其音樂創編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整合原歌曲旋律及鋼琴多變的演奏技巧,突出歌曲旋律的民族色彩與鋼琴的藝術特性。

聲樂器樂作品題材的歌曲音樂形象相對多元化。為實現聲樂與器樂藝術表現形式的高度統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歌曲創編中,靈活運用鋼琴寬廣的音域與優美的音色,利用多種演奏技巧,保留歌曲原有的民族旋律特色,創新民族器樂的交響性等特質,創造極具特色的音樂意象。創編后的歌曲旋律,有民族器樂獨特的音色表現,并結合多變的鋼琴演奏音色及技法,實現了民族器樂與鋼琴特點的有機整合,發自內心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更加深入透徹的傳達。除此之外,在學生完成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后,教師可以編創一部音樂小短劇,鼓勵學生進行表演。教師圍繞劇情內容展開即興的鋼琴伴奏,帶動學生的表演情緒,學生結合歌曲內容、情節發展及鋼琴伴奏的節奏和旋律創編音樂劇的內容,融人自己的想法,重點突出人物情感的表達,從而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和創編能力。通過多元化音樂創編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投入教學情境,獲得更多的音樂體驗、藝術熏陶以及全面性的發展。

(二)選擇適當的伴奏

在音樂創編中引入鋼琴即興伴奏,需要教師要把握好伴奏的風格和特點,根據學生創編的主題,選擇合適的伴奏,對激發學生的音樂創編情感、提升音樂創編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抒情歌曲的鋼琴即興伴奏需要教師反復彈奏特別的旋律,幫助學生把握抒情歌曲的情感與節奏及風格等??捎冒敕纸饣蚍纸夂拖铱楏w去彈奏,使伴奏和弦音恰當地發出旋律,襯托出故事人物的處境與心理活動等,讓學生對音樂旋律有更多的觸動與感染。對于歡快歌曲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師可采取三和弦為主的伴奏方式,利用副和弦突出節奏的鮮明對比,烘托出歡快歌曲的熱烈情緒,塑造活潑與喜悅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快速代人歡快的歌曲氛圍,激發學生的音樂創編靈感,將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融人音樂創編,提升作品的個人特色。教師利用鋼琴即興伴奏方式,能夠正確傳達歌曲中的情感,讓學生更好地區分抒情與歡快等歌曲的風格特點,深入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教師要強調歌曲的情感基調,分析各歌曲在節奏和旋律等方面的不同及特色,要求學生在創編活動中,選擇適當的藝術構成要素和音樂語言,避免出現三和弦演奏技法結合抒情歌曲等不和諧的再度創作情況。

教師采取鋼琴即興伴奏教法,引領學生創編音樂作品,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風格與新篇章,民族音樂語匯的魅力與鋼琴獨特的演奏技巧有機整合,有利于烘托出獨特的音樂意象和境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更利于推進我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

四、視唱練耳教學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

視唱練耳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鋼琴即興伴奏教法與視唱練耳教學的有機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一是培養學生的曲式分析能力,在伴奏的過程中,教師合理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讓學生進行曲式分析,引導學生合理定位音樂作品。前提是教師的鋼琴即興伴奏在風格特色與結構等方面,包括伴奏織體的選擇與歌曲結構的選擇等,都應當與作品高度契合。二是發展學生的和聲思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對和聲的抽象感覺,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即興伴奏能力。教師通過組織鋼琴演奏和聲語匯,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得學生深入感知和聲音響。學生邊聽邊標記和聲,逐步形成和聲思維,為后續的歌曲創編等活動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是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鋼琴即興演奏整合視唱練耳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學生對作品的反應不靈敏,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忽視視唱練耳教學,導致學生缺乏理解與感受,影響其音樂聽覺和判斷等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內心音樂聽覺比音樂聽覺能力更加發達,因此教師需加強對學生音高內心聽覺的訓練。在音階的訓練中,教師在練唱環節,借助鋼琴即興伴奏教法,引導學生分清半音與全音的音響效果。在和弦與音程的訓練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展開音階練唱,逐漸拓展音域,并反復進行模唱練習,符合模唱標準后,再進行音程的構唱訓練,培養其聽覺記憶和穩定的高音。此外,注重對學生節奏內心聽覺的訓練。音樂中的節奏存在頓挫和疏密、長短等不同,教師可采取念節奏與打節奏等教法,要求學生關注念的長短與速度,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步強化節奏內心聽覺。

結語

鋼琴即興伴奏屬于新型的輔助教學形式,有助于烘托教學氛圍,將學生從傳統的學習觀念和方法中脫離出來。教師在創編或歌唱等環節引入鋼琴即興伴奏教法,要根據教學需要,合理應用鋼琴即興伴奏教法,避免本末倒置。教師廣泛收集學生的意見想法,根據學情調整鋼琴即興伴奏方式,讓教學方法更加貼近學情,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獲與情感體驗。

猜你喜歡
鋼琴即興伴奏高中音樂教學實踐
試論大學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改革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淺析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育
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與研究
鋼琴即興伴奏的審美價值與藝術性論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