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畫面,品語言,構建美

2024-03-15 14:54李旸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海燕燕子文本

李旸

文本語言表面上是靜止的,但當學生將閱讀與主觀認知結合時,語言中蘊含的動態畫面便會逐漸顯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畫面與語言之間的轉換,并將畫面感視為學生必備的一項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畫面觀察能力、畫面再造能力、畫面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畫面與文字的轉換能力,提升教學中的畫面感效果。同時,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想象內在畫面,在感受文本之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本文以《燕子》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構建畫面,品味語言之美。

一、推進遷移運用,在飛行之美中再現外形特點

閱讀課文并不僅僅是學生單向接收文本信息,也不是機械地解讀文本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多維化的策略,激發學生的認知思維,將學生引入文本語言所描寫的世界中,感受其中所蘊藏的美。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是將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到具體的文本解讀中,從而實現生活與語文的結合。通過這樣的結合,學生在解讀文本中的描述對象時會更加準確。而以遷移運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本所描述的核心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燕子》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寫了燕子的飛行狀態?,F在燕子已經很少見,學生對于燕子的飛行狀態了解甚少。如果只關注文字內容,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其中所蘊含的語言智慧以及燕子飛行的輕盈之美。因此,在學生正式閱讀文本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燕子飛行的視頻,幫助學生建立起感性的認知體驗。隨后,在閱讀文本語言時圈畫出課文中的兩個關鍵性動詞:“斜飛”和“橫掠”。接著,教師緊緊圍繞課文中的語言,模仿燕子飛行的動作,將表演和課文中的“嘰的一聲,已由這里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高柳下了?!币痪湓捖撓灯饋?。讓學生能夠了解燕子飛行時輕盈的動作,更加深刻地感受燕子飛行的速度。教師還可以巧妙地拓展古人描寫燕子飛行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將燕子飛行的特點與學生閱讀語言的感受形成巧妙聯系,更好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關注陌生表達,在休憩之美中品味語言的精妙

在《燕子》一文中,從“飛行”到“休憩”展現了動態之美向靜態之美的轉變。這種差異不僅對作者的寫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對學生思維的轉換也是較大的考驗。教師需要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將語言所描繪的畫面融入文本中,引導學生在感受燕子輕盈飛行的同時,深入感受燕子休憩時的悠閑之美。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感受,關注那些帶給學生特別感受的語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作者新穎的表達策略,會讓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一些陌生的詞語,這些詞語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品味語言的精妙。

其一,“閑散地在纖細的電線上休憩”采用擬人化手法,將燕子比喻成人。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閑散”和“休憩”分別是怎樣的狀態,并將其遷移到課文中。學生仿佛看到了燕子自由自在地在電線上停歇的樣子:有的燕子在欣賞著春天的美景,有的燕子與好友聊天,有的閉目養神……

其二,“幾痕細線”。很多學生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電線為什么不用“根”來表示,而要用“痕”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痕”字,讓學生感受到“痕”相對于“根”而言更加隱約,且具有一種朦朧之感。結合文本的語境,電線在藍天中若隱若現,用“痕”字既符合實際情況,又具有一種詩意的婉約之美,而使用“根”字則會破壞美感。

其三,作者將由木桿、細線和小黑點組成的整體畫面比喻為“五線譜”,教師根據文本引導學生想象和感受“五線譜”的形態,并將其與“春天的贊歌”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穿越“形似”的屏障,直抵作者比喻中所表達的內涵:燕子給原本爛漫的春景增添了無窮活力。

三、拓展多維資源,在豐富認知中促進讀寫切換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課程。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示范資源,并引入其他類型的文本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素材,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自己的能力。

在教學完《燕子》這篇課文之后,教師進行拓展閱讀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內容著手:

其一,這篇課文節選自鄭振鐸先生的經典作品《海燕》一文。了解這一點之后,學生紛紛提出了這樣的疑惑:《海燕》主要描述了什么?“海燕”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特別,它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鳥呢?它與課文中的燕子有沒有相似之處?它們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呢?作者是如何描繪“海燕”的?針對學生的好奇和困惑,教師向他們推薦閱讀《海燕》一文。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燕子的各種知識,如,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技巧。這樣,當學生再次回到課堂上學習這篇課文時,會有更多的感悟和收獲。

其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展示與燕子相關的古詩詞,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晏殊的《破陣子》中有“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蘇軾的《蝶戀花·春景》中有“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這些古詩詞中描寫燕子的詩句,大部分語言淺顯,理解起來難度不大,而且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展現了燕子的特點,是學生進行整體性感知的重要載體。

基于上述兩個方面的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遷移訓練,要求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拓展文本的表達特點,選擇一種動物,并展現這個動物在不同狀態下的獨特美感,以此來進行寫作。

總而言之,教師在理解語文要素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品讀文字、領悟描寫方式,并想象文本表達的不同畫面,通過感官理解和仿寫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狀物類散文的語言優美且詩意盎然,教師應緊扣文本,引導學生在畫面和語言之間轉換,凸顯教學的核心點和關鍵處,深入理解作者表達的真正價值。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體驗,讓他們感受燕子的形象特點,體味作者對燕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海燕燕子文本
燕子
燕子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Friendship
燕子一家
賞春
賞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