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熵權層次分析方法的鄉村振興評價
——以L 地區為例

2024-03-15 08:37趙攀孫魯云
關鍵詞:戰略農業指標

趙攀 孫魯云

(1. 皖西學院 金融與數學學院, 安徽 六安 237012; 2. 皖西學院 大別山綠色發展研究中心, 安徽 六安 237012)

農業在安徽省經濟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地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安徽的農業、農村、農民賦予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2018 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適時出臺了《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和《安徽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兩個重要文件。 文件明確了安徽省到2020 年實現全面小康和2022 年黨的二十大召開時的目標任務,并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工作做了相關部署。 在以上各級文件的指導下,結合L 地區的資源、經濟和人文等具體情況,L 地區政府也先后出臺了《鄉村振興“三個示范”的實施意見》和《L 地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與此同時,L 地區各縣、區和鎮、鄉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也在緊鑼密鼓地謀劃中相繼出臺。

據L 地區統計年鑒,L 地區位于長江與淮河之間,擁有1 市4 縣,鄉、鎮、開發區141 個,非農街道7 個,行政村1 894 個,人口566.962 5 萬,土地類型分為平原、丘陵和山區。 其各區、縣和鄉、鎮的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因此,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發展現狀和薄弱環節具有全面和清晰的認識,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出制約當地鄉村發展的主要問題,了解政策執行的效果,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進展情況。 本文以主流的發展鄉村多功能理論為指導,構建了能夠實現多重功能的一體化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該體系有助于反映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體現當前工作的重點,評價結果具有科學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對有效診斷鄉村振興問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完善鄉村振興政策、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鄉村振興評價研究現狀

鄉村發展是一個多尺度、多主體、多領域的系統性演化過程[1],同時也是世界性的重大區域問題,對區域經濟的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出現過生產要素快速非農化導致的鄉村衰落現象[3]。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已成為制約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主要問題[4-5]。 為此,中央適時啟動了鄉村振興戰略。 目前,已有學者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背景、戰略內涵、農業地位等領域進行了研究。 如:韓長賦[6]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解讀,并詳細分析了該戰略出臺的必要性。 唐安來等[7]研究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 陳秧分等[8]從理論、國際與歷史3 個維度分析了農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指出鄉村振興戰略要優先發展農業,在引入非農產業發展的同時,要處理好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鄉村農業與非農產業、傳統農業與特色農業之間的關系。 上述研究為理解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但多偏重于政策解讀,而關于鄉村振興評價方面的研究還不多。

鄉村振興根植于鄉村發展,屬于鄉村發展和區域發展的范疇。 鄉村振興戰略是根據我國鄉村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相應適時采取的鄉村發展措施。 雖然直接評價鄉村振興的研究很少,但是不少學者已經對我國的鄉村發展評估和區域發展評價進行過諸多研究。 如:范彬彬[9]對鄉村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4 個方面,運用AHP 層次分析法,進行了評價。 王亞妮等[10]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判法,對新鄉市鄉村旅游開發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 田時中等[11]利用熵權法對安徽省的城鎮化質量進行了測度與分析。 任永泰等[12]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分析法,構建了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評價模型。 吳國榮[13]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熵權灰色關聯綜合評價法對內蒙古地區各盟(市)的經濟實力進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多數從農村發展中的鄉村旅游資源、農業現代化水平或經濟發展方式等某一角度進行評價。 陳秧分等[1]認為鄉村的發展是一個多尺度、多主體、多領域的演化過程,并從多功能農業與鄉村發展理論的角度分析了鄉村振興的理論內涵,采用熵權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多功能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綜合評價模型。 該模型指標體系全面考慮了鄉村振興內涵的5 個方面,使評價結果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反映更加真實、有效;在評價方法上,該模型采用熵權法確定層次分析法的權重也較為科學。 但是,上述研究指標的設計多數面向國家和省級層面,而針對鄉鎮層面的甚少。 然而,以上研究成果對本文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對鄉村振興評價指標的建立有重要的啟示。

本文在理論上主要運用陳秧分等學者較新提出的鄉村多功能發展理論,從鄉村振興戰略的“生產、生態與宜居、文化傳承、社會穩定和主體發展”5 個功能維度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在數學模型上,采用能夠客觀反映各指標之間聯系的熵權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客觀賦權。 文章的創新之處在于,構建了與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笨茖W內涵相對應的5 個功能維度的一級指標,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落實的基層鄉鎮層面40個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指導價值。

二、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鄉村作為一個空間地域系統,最早作為農產品生產區域而客觀存在,為城市提供食物是鄉村地域承載的核心功能。 隨著行為主體由傳統的“經濟人理性”向“社會轉向”“文化轉向”,鄉村地域從純粹的地理空間向復合的物質流、空間流演變,由農業生產功能主導向文化、社會、農業生產等綜合空間演繹[14]。 鄉村的發展以多功能農業為基礎,日益強調鄉村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復合價值。 因此,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地方,還包括生活品質、社會穩定、文化傳承等眾多層面。 所以,依據陳秧分等學者提出的多功能理論,對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進行設計,更為科學、合理。 首先,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钡目傄?根據鄉村發展多功能理論,構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笨傄笏鶎? 個功能維度的一級指標。 力求凸顯各鄉鎮地域差異,聚焦國家綠色發展、文化傳承、共同富裕等重點領域,鑒于數據的可獲得和可操作,避免指標規模差異造成不良影響,篩選了40 個比值類二級指標(見表1)。

表1 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三、鄉村振興評價方法

(一)模型介紹

本文采用基于熵權重的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計算多層級指標體系綜合值的定量分析法。各級指標權重的確定是該方法的關鍵,不同的權重可能得到較大差異的指標綜合值,會直接影響判斷和決策。 確定指標權重的常用方法有AHP 法、Delphi 法和熵權法,其中AHP 法和Delphi 法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包含了人們對評價對象的若干主觀性,而熵權法是一種客觀確權方法。 具體而言,熵權法是根據各指標所包含信息量的大小來客觀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 事實上,某一指標數據的差異程度越大,該指標的熵值越小,其對評價方案的比較作用越大,該指標包含對評價有用的信息就越多,其權重也應當賦予較大值;反之,某一指標數據的差異程度越小,該指標的熵值越大,其對評價方案的比較作用越小,該指標提供的有用評價信息就越少,其權重就應當賦予較小值。 總體而言,熵權法能夠運用數據自身包含的信息來客觀地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與AHP 法和Delphi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可信度,能夠避免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二)主要步驟

1.數據標準化。 為了消除不同單位的數據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以及使各指標之間具有可比性,需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假設給定的待評對象為n個,且評價體系含有的指標數為k個,分別記為X1,X2,…,Xk。 標準化后的指標數據分別記為Y1,Y2,…,Yk。 則第i個待評價對象的第j個指標的標準化數據為

式中:min(Xj)= min(Xij)(i=1,2,…,n);max(Xj)=max(Xij)(i=1,2,…,n)。 該標準化公式的特點是把各指標的原始數據統一轉變為區間中的無綱量數據,使各指標數據之間具有可比性。

2.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 由信息論中的信息熵定義可知,第j個指標數據的信息熵為

3.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利用信息熵計算各指標權重的公式為

4.計算第i(i=1,2,…,n)個待評對象的綜合值。待評對象綜合值的數學計算表達式為

四、L 地區鄉村振興評價結果與分析

(一)L 地區鄉村振興評價結果

基于上述模型,利用L 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研究時點為2020 年),首先對L 地區3 區4 縣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得到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 個一級指標的各自綜合得分及鄉村振興5 個一級指標的綜合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L 地區縣、區鄉村振興各分項及綜合評價結果

在對皖西3 區4 縣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測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對L 地區141 個鄉、鎮進行了詳細測量,得到了141 個鄉、鎮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 個一級指標的各自綜合得分及鄉村振興5 個一級指標的綜合得分情況,見表3、表4??傮w上講,L 地區鄉村振興的發展水平整體偏低,正處于鄉村振興的起步階段,與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贝嬖谥恍〉牟罹?。

表3 L 地區鄉、鎮鄉村振興綜合評價結果前10 名

表4 L 地區鄉、鎮鄉村振興綜合評價結果后10 名

(二)L 地區鄉村振興評價結果分析

1.L 地區鄉村振興的發展不均衡。 從縣、區的綜合評價結果來看,綜合值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地處山區的L1 縣(0.183 8)和L2 縣(0.183 2),排名第10 的是平原加丘陵L4 縣(0.109 0),第一名幾乎是第十名的1.8 倍(見表2)。 綜合評價結果前10 名的鄉、鎮在縣、區的分布為:Q1 區1 個,Q2 區1 個,Q3 區0 個,L4縣1 個,L3 縣1 個,L1 縣4 個,L2 縣2 個。 按地貌分布為:山區7 個,丘陵1 個,平原2 個。 它們的特點是幾乎都擁有特色種、養業村莊,特別是L1 縣的Z4 鄉和Z6 鄉,其中Z6 鄉還擁有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1 個(見表5)。 綜合值后10 名的鄉、鎮在縣、區分布為:Q1 區0 個,Q2 區2 個,Q3 區0 個,L4 縣6 個,L3縣1 個,L1 縣0 個,L2 縣1 個;按地貌分布為:山區1 個,丘陵的8 個,平原的1 個。 除Z11 鎮和Z19 鄉擁有特色種、養業村莊外,其他8 個鄉鎮幾乎都沒有特色種、養業村莊(見表6)。

表5 L 地區鄉、鎮鄉村振興綜合評價結果前10 名簡況

表6 L 地區鄉、鎮鄉村振興綜合評價結果后10 名簡況

2.位于山區的縣、區(鄉、鎮)鄉村振興的發展要比位于平原、丘陵的好,傳統的農業大縣鄉村振興反而最為落后。 L 地區多山、多丘陵,3 區4 縣中只有L4縣北部是平原,其他縣、區都以山地為主,其中L2 縣、L1 縣更是位于大別山腹地。 對鄉村振興的發展來說,深處大別山腹地的L1 縣、L2 縣排名第一和第二,而傳統的農業大縣L4 縣卻排在倒數第一的位置。 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有:(1)L 地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多山、多丘陵,農業生產相對落后,農村的發展和振興主要依靠國家對革命老區相關政策的傾斜,而政策的傾斜多傾向于地處大別山腹地的L1 縣和L2 縣。 (2)傳統的農業大縣L4 縣主要還是種植基礎性糧食農作物為主,而L1 縣和L2 縣更注重利用本地的資源和條件結合政府的支持發展特色種植、特色畜牧和特色水產業。 (3)平原為主的L4 縣相對山區的L1 縣和L2 縣,其人口和村莊更多,在指標的人均和村均計算時,可能存在相對偏小的可能,另外,我們在衡量鄉村振興的發展程度時,不能僅僅只注重產業興旺,還要兼顧生態宜居和鄉村文明等其他指標,在這兩個指標上相對L4 縣,L1 縣和L2 縣都占有較高的絕對優勢。

五、對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強化市縣鎮鄉黨委和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 構建責任清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 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細化具體工作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實。 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督查監督、監測評估、實績考核和激勵約束,確保全鏈條、全環節、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責任落實。

(二)立足資源稟賦,培育特色產業

緊抓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對口合作歷史性發展契機,立足資源稟賦,借助外力,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堅持“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樹品牌、興業態,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延伸產業鏈、強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特色產業競爭力。 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積極引導區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強化黨建引領,推進全面振興

堅持黨建領航,統籌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協同發展、齊頭并進。 構建黨組織、金融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共同參與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協同推進鄉村經濟、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建設。 建立“支部+合作社+農戶”信息聯動的工作機制,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土地流轉,規?;N植,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收入水平。

猜你喜歡
戰略農業指標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一類帶臨界指標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戰略
戰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