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涵、價值意蘊與實踐進路

2024-03-16 16:44吳光學孫迎光
學術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民族

吳光學,孫迎光

(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01).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和人類文明發展樣態的深刻把握,為中華文明擘畫了新的藍圖。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涵

(一)文明的內涵

文明是對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整體性概括與客觀性評價,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尺,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在人類歷史上誕生的文明,往往還與其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相關聯,故有封建主義文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之分。

1.從語義學方面來看

“文明”(civilization)與“野蠻”(savage)相對,(civilization)源于古拉丁文“civis”和“civilis”,是指享有一定特權,生活較為優越的不是蠻族的平民,“由此所引申的‘civilite’,指公民行為舉止意義上的‘謙恭、禮儀’之謂。至18~19世紀,該詞的意義更加明確,特指開化、文化或文雅”。(2)袁祖社.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蘊及實踐進路[J].人民論壇,2023,(9).相對于原始洪荒時代未開化的野蠻社會,“文明生存意味著人類理智和心智的同步進化所達到的較為高級的狀態”。(3)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M].劉建基,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從唯物史觀方面來看

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要到來了?!?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這表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和人類社會的迭代變遷,是文明發展所要遵循的客觀規律。恩格斯在《家族、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將人類演進歷史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文明時代。恩格斯認為:“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時期?!?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闡釋了文明的發展與變革根源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德國哲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資本主義文明作為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中脫胎出來的一個巨人,經過生產力的變革,才邁開它的歷史腳步,走上發展的、成熟的道路?!?6)韋伯.文明的歷史腳步——韋伯文集[M].黃憲起,張曉琳,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3.從古代先賢的闡釋來看

在我國古代,“文明”最早見于《易傳·乾·文言》的“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意指“文采光明,文德輝耀”?!吨芤住べS卦》中的“文明以止,人文也”,闡釋了人文教化和價值理念的轉向?!渡袝に吹洹酚性?“濬哲文明,溫恭允塞”,意為“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此處所謂“文明”依然保留與蒙昧、荒蠻相對的涵義。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唐代的孔穎達對“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的解釋是:“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文明也?!?7)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標點本.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晉朝束晰在《補亡詩·由儀》中提出:“文化內輯,武功外悠?!鼻笆穸殴馔サ摹靶尬幕诨?耀武威而平九有”。意在強調“化外之地”是中原文明。清朝梁啟超對文明的定義是“文化者,人類心所能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既“現代文明”,就是“大眾文明”或“群眾文明”。我國古代先賢對文明的認識,可以理解為社會秩序、生活狀態、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所生發的燦爛華彩,與當今西方人對文明的定義,其內容有較多不謀而合之處,成為新的人類文明。

(二)中華文明的內涵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我國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建設的初創時期,華夏先祖不僅創造出豐厚的物質文明,也創造出燦爛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秦漢至明清是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發展時期,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創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8)習近平.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并訪問歐洲四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時的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學界認為“中華文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中華文明指的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廣義的中華文明除了前面的表述之外,還包括中華民族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以及價值觀念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豐富的人文底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距今5000多年,自夏朝開始陸續進入文明時代,“逐漸形成了以華夏居中,以夷、蠻、戎、狄配以東、南、西、北,居周邊四方,成為‘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10)李坤,蔣婷婷.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生成與實踐指向[J].民族學刊,2022,(6).秦王朝統一六國之后,頒行了“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的文化統一政治政策。封建王朝經過不斷更迭,統一的王朝強調“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分割的國家相續爭奪“正統”,奉行華夏文化和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自夏商周開始、接續秦漢至明清等封建王朝的更迭,生生不息、代代傳承,從涓涓細流到江河匯流,形成了獨特的文明新形態。中國傳統文明“大體經歷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理明學發展等幾個歷史時期”(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的繁榮與交織,產生了“儒、釋、道、墨”等諸子百家學說,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一大批思想家,(1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001).為華夏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明遺產,影響力不斷向世界擴大。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文明分為東西兩流,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要占個半壁的地位。東方文明可以說就是中國文明?!?1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01).說明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從時間發展維度來看,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

讀書的“浪漫”倘真至于如此,則據我猜想,蓋屬于情侶同讀沖淡平和、溫情脈脈的“性靈小品”,而非獨自頌讀疾痛慘怛、憂憤難譴的《離騷》!

從中國編年體史書、中國紀傳體通史以及考古文獻等資料可看出,封建王朝的更迭是中華文明的傳承主體,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如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等都是持續推進中華文明發展的強大力量,只有了解古代中國,才能理解現在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

2.從發展更新情況來看,中華文明具有創新性

《禮記·大學》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5)鄭玄注.禮記注(卷19):大學第四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2021.闡明了革故鼎新是中國古代理論、制度、文化、科技、藝術等革新創造的思想遵循,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創新精神。中華文明的創新性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展現了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質。

3.從空間分布地域來看,中華文明具有統一性

董仲舒曾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16)班固.漢書(卷56):董仲舒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闡明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1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秉持“九州共貫、六臺同風”的“大一統”理念既是中華民族的至高追求,也是封建統治王朝的政治共識。

4.從形態類別來看,中華文明具有包容性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說明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其他文明,只有秉持包容的精神,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先秦至明清,從儒墨道法各家學說彼此融通、到胡漢文化彼此融匯,直至儒釋道思想通力融合,決定中華文明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和對其他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造就了中華文明的包容特質。

5.從格局立場來看,中華文明具有和平性

(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內涵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市考察殷墟遺址時指出:“這次來是想更深刻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19)項久雨.偉大復興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J].中國社會科學,2023,(5).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命題?!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是相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明而言,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立足“現代性”社會實踐,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在內的整體性的文明。學界認為,“對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能停留在現代文明的一般理解層面,應當提升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現代文明的新形態,更是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聲相應的文明形態,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明表達與詮釋”。(20)新的文化使命——從“第二個結合”看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5(002).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民族性、現代性、歷史性、文明性”(21)新的文化使命——從“第二個結合”看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5(002).等內在特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指中華民族進入近現代歷史發展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著力打造的新文明。狹義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不斷創造的新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2)項久雨.偉大復興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J].中國社會科學,2023,(5).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遵循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促進人類文明新形態快速發展所提出的文化新命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包容胸懷,對傳承中華文明、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為構建國家形象及民族形象提供有力支撐

文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標志。文明的發展對于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構建具有重要表征和支撐作用。5000多年來,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不絕,飽經滄桑歷久彌新,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成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暗悦鞒笃陂_始的閉關鎖國政策之后,也就是西方工業文明興起之時,中華文明接著錯失了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等發展機遇,中國在內部矛盾和西方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逐漸走向衰落?!?2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01).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文明面臨重大危機,也就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跌落。究其根本原因是“中華文明本質上屬于前現代性文明,無法抵擋現代性文明的沖擊?!?2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若要恢復泱泱華夏大國形象和中華民族形象,重新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構建中國話語權,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中國的“朋友圈”不斷壯大,確保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在國際上講得出、傳得廣、贏得人心,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最佳途徑。因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延續,它使中華文明保持原有顯著特征的同時克服了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歷史局限,賦予了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確立了現代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主導地位,促使中華文明實現現代化轉型?!?25)陳金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特質與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2023,(8).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國家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圖譜,體現了中華民族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認同與情感自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國家形象與民族形象提升的文明基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根本保障,能讓中華文明不斷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有益養分,為中華文明源源注入生機與活力,使人民幸福、國家強大、民族復興,不斷提高中國和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讓華夏大國形象和中華民族形象在世界上閃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提升中國形象和中華民族形象的有力支撐。

(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強國夯實理論基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未來前景是什么?如何擘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6)陳金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特質與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2023,(8).指明了中華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同時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是由理論、制度和文化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中所形成的成果?!?27)劉建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J].中國社會科學,2023,(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厚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理論基礎,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源源動力。中華文明從自夏商周封建王朝開始至今已傳承了5000多年從不中斷,“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正因為如此,一直領先于古代世界的中國,在落后100多年后而能再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與其文明有內在的聯系”。(28)楊光斌.習近平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說明中華文明雖有發展的高峰和低谷,但一直有序傳承、與時俱進、行穩致遠。面對中華文明的歷史,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系統回答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內涵,深刻闡釋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礎,說明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重要體現,是深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化的根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29)楊光斌.習近平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說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強國,就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從中國具體實際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積極汲取文化智慧,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理論創造與升華,進一步開辟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化的新境界,把握當下和未來,厚植中華文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強國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精神根基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四大發明,不僅對中國,對歐洲的文藝復興、對世界其他文明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伏爾泰、盧梭等歐洲思想家都是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影響和推動西方文明和西方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積弱積貧,中國先進人士積極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想拯救處于亡國滅種邊緣的中國,然而卻出現了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局面,西方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碎了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迷夢,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文明從輝煌走向衰落,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了近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不論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中學”與“西學”之爭,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各種“主義”論戰,都沒有扭轉中華文明的頹勢,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非凡的膽識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任,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中華民族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0)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說明黨和國家已經繪就了強國戰略目標,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在包含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復興。中華文明是中國5000多年來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精神財富,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高尚的價值理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離不開中華文明的歷史浸潤,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賡續中華文脈,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精神根基。

(四)為中華文明開放包容與交流互鑒提供力量之源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發展歷程來看,中華文明所包含的思想文化、生產技術以及人文藝術等,都是在與各民族文明的不斷交流互動中發展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包容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31)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表明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其他文明都應遵循文明發展的內生規律,要以兼收并蓄的胸襟,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整體,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否則,封閉的文明只能導致文明的落后甚至中斷?!爸腥A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開放包容與兼收并蓄中不斷衍生發展。通過古絲綢之路的交流,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文明相繼進入中國,與中華文明融合共生,從來沒有產生過文明沖突和宗教戰爭?!?32)習近平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談[N].人民日報,2019-05-15(001).說明中華文明崇尚“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平理念;摒棄偏見和傲慢、求同存異、消除隔閡、增進了解、抵制“文明沖突論”“文明霸權論”,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促使中華文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景。從中國文明對外交流史來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天取經、明代鄭和下西洋、清朝“西學東漸”、近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及新時代“一帶一路”等事例充分說明中華文明具有開放包容和交流互鑒的特質,成就了世界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元多樣的,只有交流互鑒,人類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33)習近平.習近平書信選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權政治、冷戰思維、文明沖突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正持續蔓延,正在阻礙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要回答“世界之問”與“時代之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開放、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34)魏堅,田小冬.從邊疆考古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06-13(003).推動中華現代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共同發展,達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新圖景。

(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浸潤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情懷,凝結了中國共產黨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標識。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相互交織,天下并不太平,團結與分裂、合作與對抗、文明沖突、文明優越不時沉渣泛起,給全球發展帶來了巨大難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面對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所面臨的挑戰,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3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面對“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黨和國家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命題,著力破解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困境,“把每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3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秉持“平等、開放、包容、交流、對話、互鑒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理念,摒棄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和文化霸權主義,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明和世界其他現代文明的嶄新創造,不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解構,也不是對西方現代文明形態的復刻,而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符合中華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規律,打破了西方“普世價值”的話語壟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3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說明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文明新形態,能夠推動人類文明不斷演進,開創人類文明新的歷史。也就是說,“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的形態”。(38)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中國的立場、中國的態度和中國的方法融入世界文明,為人類文明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世界其他文明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進路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經驗,更沒有一成不變的實踐模式。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的必由之路。面向未來,要不斷深化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規律性認識,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秉持開放包容與交流互鑒,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抓好“兩個結合”,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進路,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一)中國共產黨是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領導力量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與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緊密相連,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篤定初心使命,積極發揮對中華文化的引領作用,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促進中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關鍵在黨,關鍵在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為建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價值依托和組織保障,始終保持大黨獨有的清醒和堅定,為全國各族人民解決了很多包含文明在內的突出難題,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歷史上走出了一條用政黨力量來領導和推動現代文明建設的中國路徑,形成了以政黨來塑造文明的黨建文明發展模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來引領社會革命得以實現。正如習近平所言:“黨的堅強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4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中國共產黨成為世界變局中中國文明新形態創生與發展的領導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現代性文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明相融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踐行者和領航者。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收并蓄外來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秉持開放包容與交流互鑒等文明理念,堅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換,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化根基。把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性質、初心和使命、理想和信念、政策及主張等貫徹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豐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戰略舉措。用中國道理總結中國經驗,發揮中國智慧,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不竭動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量。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依托

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的前列,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就一刻不能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引。文化興、國家興、民族興。文化的繁榮與衰落,標志著國家和民族的強大或落后。2023年10月8日,全國宣傳文化思想會議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性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把宣傳文化思想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托和行動指南。當前國際秩序正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大國與新興國家綜合國力博弈正在加劇,由歐美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格局正在上演。習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依托,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從現代文明發展的角度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引,賡續中華文脈,為國家謀出路,為民族謀發展。

首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全黨。理論創新每走一步,理論武裝就要及時跟進,要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因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中,要提升全體黨員的文化思想覺悟,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內涵、文化精髓與價值意蘊,踔厲奮發,促進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

其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筑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戰線?!皻v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4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說明“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上的各個部門要深刻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工作上的具體要求,共同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實,學懂悟透。

(三)堅持“兩個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指出:“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4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01).說明“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途徑?!榜R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相融通的?!?44)禇凡.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J].瞭望,2023,(7).說明馬克思主義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誕生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但經過相互融合之后,創造了內涵豐富的中華文明。第一,“兩個結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是簡單地硬湊在一起,而是有機的結合。第二,“兩個結合”相互成就?!安皇呛唵蔚钠幢P,更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是一個全新的文化生命體,”(45)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能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第三,“兩個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從馬克思主義那里來的,中國文化中樸素的社會主義元素提供了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基礎。第四,“兩個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第五,“兩個結合”鞏固了文化的主體性。因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進入近代,中華文明受到西方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一度迷失方向,陷入低谷,對自己的文明沒了自信。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人們認識到只有植根本民族的原有文明,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借鑒外來優秀文明,文明才能返本開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和“兩個結合”的內在機理,“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也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46)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N].人民日報,2023-07-02(001).要弄懂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胸懷天下等理念,不斷推進“兩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奮力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讓“兩個結合”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四)中國式現代化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4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五個突出本質特征包含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是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高度概括,也是面向未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所提出的時代要求。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未來走向,就能夠承擔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4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的內在聯系。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首先,既要造就物質富足也要打造精神富有,只有不斷厚植物質經濟基礎,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才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次,要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主張“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4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等,把好的生態環境看成最實惠的民生福祉;同時要堅持“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5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因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文明的興衰演替,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色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亮麗的底色,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實踐遵循。

(五)守正創新與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說:“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與活力的制勝密碼”。(51)張正光.守正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邏輯和根本遵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3).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本質,闡明了守正創新的辯證關系。守正不能迷失自我、不能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笆卣本褪鞘伛R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創新”就是創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創新進取精神。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歷史底蘊,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中華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有機銜接,激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新熱情,在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正氣、底氣、骨氣中賡續中華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指出:“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無論是對內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5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說明中華文明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因包容而歷久彌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絕不能故步自封、自我孤立。歷史曾經采取的閉關鎖國政策阻斷了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機會,致使中華文明滯后不前,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歷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聚焦新的文化使命,以平等的心態,用尊重、欣賞的態度對待世界其他文明,不能墨守成規、思想僵化與食洋不化,要加強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與對話,積極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有益養分,不斷匯聚到中國式現代建設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

結 語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現代的文明、復興的文明,開啟的是全新的文明敘事和復興敘事,不是對任何文明的解構與替代,而是對人類文明的豐富與發展。新的文化使命擘畫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美好圖景,探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基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涵和價值意蘊,更要著眼于現在和未來,全力解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遇到的時代難題,共同破解世界其他文明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也就是說“文明只能在長時間段中進行研究”,(53)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M].常紹民,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才能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解讀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力爭改變世界文明發展格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民族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