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桂枝茯苓丸對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患者炎癥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2024-03-19 07:06袁新吳筱花應慧群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凝茯苓盆腔炎

袁新 吳筱花 應慧群

慢性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產科炎癥性疾病,常表現為下腹部疼痛、白帶增多,是由急性盆腔炎未經及時有效治療發展而來[1]。細菌感染是本病發生的關鍵因素,炎癥因子失衡、纖維化等病理改變均參與發病[2]。臨床常用抗菌素治療本病,但抗菌素難以深入發病部位,效果有限,且療程較長,易引起二重感染[3]。中醫認為濕熱外感是本病的重要發生機制,濕熱日久不去可影響氣機,導致瘀血內生,最終形成濕熱瘀血證[4]。桂枝茯苓丸是中醫治療腹中瘀血證的名方,本研究擬探討加味桂枝茯苓丸對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浙江省永康市中醫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患者96 例納入本次研究。納入標準為:①符合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診斷標準[5,6];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③無治療史;④1 個月內未參與其他臨床研究。排除標準為:①受試藥物過敏;②無法正常溝通;③存在嚴重臟器功能疾??;④婦科腫瘤;⑤凝血功能障礙。本次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年齡32~75 歲,平均年齡(46.91±6.72)歲;病程6~91 個月,平均(18.03±3.75)個月;體重55~89 kg,平均(67.62±6.93)kg;嚴重程度:輕度33 例、中度15 例;疾病類型:盆腔結締組織炎23 例、輸卵管卵巢炎11 例、子宮內膜炎14 例。觀察組年齡33~74 歲,平均(46.16±6.29)歲;體重56~87 kg,平均(67.38±6.46)kg;病程5~89 個月,平均(18.27±3.57)個月;嚴重程度:輕度31 例、中度17 例;疾病類型:盆腔結締組織炎24 例、輸卵管卵巢炎11 例、子宮內膜炎13 例。兩組年齡、病程、體重、疾病類型、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用西醫常規治療:左氧氟沙星片(由第一三共藥業生產)0.5 g 口服,每天1 次;甲硝唑片(由亞寶制藥生產)0.5 g 口服,每天2 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療,方由茯苓15 g、赤芍15 g、紅藤15 g、蒲公英15 g、桃仁10 g、桂枝10 g、牡丹皮10 g、香附10 g、黃柏10 g、川牛膝10 g、虎杖10 g、生甘草3 g組成。由我院中藥房統一提供,煎煮法取汁300 ml,早晚分服,每次150 ml,每日一劑。兩組均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糖類抗原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D 二聚體(D-Dimer,D-D)、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CD4+、CD4+/CD8+、CD3+水平。②比較治療后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無腹痛、白帶正常,盆腔包塊消失,婦科查體陰性;顯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感明顯降低、白帶基本正常,但仍偶有發作,超聲提示盆腔包塊消失,婦科查體陰性;有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感有所下降,但仍反復發作,超聲提示盆腔包塊減小,婦科查體陽性;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5]。③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皮疹、肝功能異常、肌肉疼痛、胃腸道反應及貧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由表1 可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6.40,P<0.05)。

2.2 兩組IL-6、IL-10、TGF-β1、CA125、D-D、GMCSF、MCP-1、T淋巴亞群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IL-6、IL-10、TGF-β1、CA125、D-D、GM-CSF、MCP-1、T淋巴亞群比較

由表2 可見,治療前,兩組血清IL-6、IL-10、TGF-β1、CA125、D-D、GM-CSF、MCP-1、T淋巴亞群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分別=0.52、0.38、0.61、0.52、0.47、0.52、0.51、0.60、0.52、0.70,P均>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MCP-1、GM-CSF、CA125、D-D、TGF-β1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11.92、-14.61、-9.82、-9.28、-12.91、-10.28,P均<0.05);觀察組IL-10、CD4+/CD8+、CD4+及CD3+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9.18、8.06、8.16、9.06,P均<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由表3 可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P>0.05)。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以瘢痕增生粘連及局部組織增生,甚至形成纖維化炎性包塊為主要病理改變,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多由混合感染急性發展而來。慢性盆腔炎病程長,既往多應用抗菌素治療,比如左氧氟沙星聯合甲硝唑,但臨床療效仍較有限[7],易引起生殖系統菌群紊亂,促使耐藥菌株發生,增大治療難度。同時,慢性盆腔炎持續存在使盆腔組織粘連形成,盆腔處呈現高凝狀態,抗菌素不能足量滲入盆腔組織,導致盆腔組織藥物濃度較低而影響其療效,從而導致抗感染效果不理想且反復發作[8]。

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等細胞和IL-10、TNF-α 等多種炎癥因子參與的疾病[9]。減弱炎癥反應是炎癥性疾病主要的治療思路之一,IL-6 由Th2 細胞分泌,可刺激IL-4 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引起血管內皮功能損傷,造成高凝狀態[10]。且IL-6 在體內穩定性高,半衰期長,對于炎癥反應的診斷有利[11]。IL-10 具有炎癥抑制作用,炎癥反應時其水平明顯升高以達到抑制炎癥的目的,IL-10 及IL-6 水平平衡是導致炎癥反應形成的重要機制[12]。張鵬暉[13]發現慢性盆腔炎患者機體存在炎癥反應,IL-10水平降低,而IL-6水平明顯升高,而免疫功能降低,表現為CD4+T、CD4+/CD8+水平明顯降低,本研究中觀察組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0 水平比對照組高,IL-6 水平比對照組低,說明桂枝茯苓膠囊丸可顯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癥反應。

MCP-1 可損傷血管內皮,引起氧化應激失衡,促進自由基生成,從而加重炎癥[7]。GM-CSF是一種具有免疫活性的效應因子,主要發揮炎癥細胞反應調節,并調節免疫反應,有研究表明其水平升幅與炎癥反應程度及血管內皮損傷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14]。陳藝菲等[15]發現盆腔炎患者MCP-1、GM-CSF水平升高,而重度盆腔炎患者血液內MCP-1、GMCSF明顯高于輕中度患者。王華斌[10]發現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內GM-CSF、TGF-β1 明顯升高,其水平與機體高凝狀態相關,隨著病情好轉,GM-CSF、TGF-β1 可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GM-CSF、MCP-1 低于對照組,說明桂枝茯苓膠囊丸可減輕慢性盆腔炎患者血管損傷和炎癥反應程度。

TGF-β1 是一種重要的多效性因子,可調控細胞遷移,在纖維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目前公認的致纖因子[16]。TGF-β1 可結合成纖維細胞上的受體,激活TGF-β1Smad3/AP 通路,對CTGF進行調節,對細胞外基質代謝造成影響,導致細胞外基質降解和合成異常,膠原過度沉積而引起纖維化[17]。CA125 是臨床常用的婦科惡性腫瘤標志物,多種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該指標明顯升高,而婦科炎癥存在時CA125水平也可明顯升高,其升幅與炎癥嚴重程度相關[18]。D-D 是反映高凝狀態的重要指標,是機體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高凝狀態時其數值顯著升高[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A125、TGF-β1及D-D比對照組低,說明桂枝茯苓膠囊丸可顯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高凝狀態,減輕纖維化和降低炎癥水平。

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調,CD8+T 細胞具有抑制免疫作用,CD3+T 細胞含多種肽鏈,與CD4+T 細胞均為輔助功能細胞,目前認為CD3+、CD8+T 細胞水平失衡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的重要因素[20]。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力低于健康人群,任少婷[21]發現慢性盆腔炎患者CD4+T 細胞水平較低,給予婦炎舒膠囊治療后CD4+T 細胞水平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CD4+、CD4+/CD8+及CD3+比對照組高,說明桂枝茯苓膠囊丸可顯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本病隸屬于“少腹痛”“帶下”等疾病范疇,多由于分娩或經期感染,此時正氣虧虛,衛氣虧虛,濕熱乘虛外感所致。濕熱困阻,濕性粘滯,可影響氣機,導致氣機不暢;熱邪不去可耗傷津液,導致血液淤滯,瘀血內生;加之此類患者病程長,既往失治誤治療,久用苦寒之品,損傷陽氣,最終形成濕熱瘀血證。本次研究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療本病效果顯著,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說明加味桂枝茯苓丸安全性較好。加味桂枝茯苓丸機制復雜,可能為:①加味桂枝茯苓丸有助于降低IL-6,減輕機體炎癥反應;②加味桂枝茯苓丸可減輕高凝狀態,減輕纖維化,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進病情康復[22~24]。

綜上所述,聯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濕熱瘀結型)具有臨床可行性。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納入的樣本量較小且觀察時間不夠長,未來需納入更多研究對象并進行遠期隨訪以驗證該結論。

猜你喜歡
高凝茯苓盆腔炎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健脾安神話茯苓
血栓彈力圖對進展性腦梗死的預測價值
益氣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對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的影響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貼劑的制備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從痰、血瘀探討COPD炎癥與高凝狀態關系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