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養方式影響自我價值感:心理控制源的中介效應

2024-03-20 04:37解紀梅
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4年2期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中介效應

解紀梅

摘 要|本研究通過考察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揭示三者的內在心理機制。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170名在校本科生,對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自我價值感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發現受調查的大學生群體總體家庭教養方式溫暖和諧,心理控制源方面內控性較高,自我價值感較高。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三變量兩兩相關。家庭教養方式影響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心理控制源在家庭教養方式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上起著部分中介的作用。結果表明,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下的大學生在心理控制源方面表現出更多的內控性且擁有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家庭教養方式可以直接影響自我價值感,也可以通過影響心理控制源間接影響自我價值感。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自我價值感;中介效應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文獻綜述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自我價值感成為社會突出關注的問題。高校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聚集地,自我價值感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與個體人格和個性特征存在一定聯系,個體的人格和性格的形成與家庭的教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我價值感會受到家庭中父母教養方式的直接影響,蘆朝霞[25]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心理控制源狀況影響著了大學生對于自身能力的認可程度,從而影響著學生對于自我的態度和體驗,關系著學生的自我價值感[20]。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分別屬于認知和自我系統,是兩個重要的青春期發展任務,在大學時期基本達到穩定,對于心理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達林(Darling)和斯坦伯格(Steinberg)認為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教養態度、行為和非言語表達的集合,它反映了親子互動的性質,具有跨情境的穩定性[1]。趙冬梅將家庭教養方式定義為父母對子女養育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傾向[2]。有研究指出,家庭教養方式與精神障礙有關,特別是童年期虐待和創傷經歷與成年期罹患精神疾病密切相關[3]。家庭教養方式與人格特征有關,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人格[4]。教養方式與網絡成癮相關,父母否認、拒絕和過度控制會增加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風險[5]。教養方式影響青少年的網絡欺負行為[6],教養方式與應對方式相關,父母的溫暖理解是培養積極應對方式的主要成因[7]。

我國學者黃希庭將自我價值感定義為: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認知和評價作為客體的自我對社會主體(群體和他人)以及對作為主體的一種正向的自我情感體驗[8]。1998年黃希庭對自我價值感進行建構,較全面地界定了我國青少年自我價值感,包括總體自我價值感、一般自我價值感和特殊自我價值感[9]。龔藝華認為自我價值感與個體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有很大關系[10]。汪宏的研究表明自我價值感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具有正性預測作用[11]。

格洛弗(Glover)認為“心理控制源是指一個人感到控制自己成功或失敗的位置在哪里——內部的或外部的”[12]。曹姬娜將其定義為人們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的責任的認知或定向[13],本研究認可這一定義。王亞男等在2004年的研究認為心理控制源作為認知因素,影響個體的身體健康水平及主觀幸福感水平[14];柳之嘯等的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也可間接影響著自尊對生命意義感的預測[15]。

楊智輝和王建平(2008)得出結論為初中生的心理控制源處在一種不穩定的以內控感為主的狀況,父母應對子女更多的提供幫助和親子互動[16]。閻燕燕(2012)的研究結論為家庭教養方式中的積極因素有利于形成內控性[17]。吳洪艷(2008)研究結果表明母親溫暖理解教養方式的大學生有更高的自我價值感,父親過分干涉與拒絕否認教養方式的大學生自我價值感最低[18]。盧欣、廖維等(2010)研究表明母親懲罰嚴厲與大學生總體自我價值感呈顯著負相關[19]。龔藝華(2005)的結論為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控制觀存在顯著負相關[20]。廖婷婷(2007)研究得出的結論為大學新生的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價值感各維度均有良好的預測性[21]。

三者的綜合研究,與之類似的有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國外有關研究發現:權威風格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總體內在性(配合力和努力,以及成功和失?。┡c一般自我效能感,寬容風格與總體外部性(結合成功和失?。┲g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威權風格與完全外部性(成功與失敗相結合),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控制源的某些成分也存在顯著相關。綜上所述,綜合研究父母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的關系,為豐富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對山東某大學在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進行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其中參與研究被試170人,收回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為82.94%。人口學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s-EMBU為自陳問卷,父親版和母親版各21個題目且內容相同,包括三個分維度:情感溫暖、過度保護和拒絕,問卷采用4點評分,其中17題反向計分。

采用由利文森(Levenson)編制于欣修訂的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IPC)。包括I、P、C三個分量表,內控性測量人們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夠駕馭他們的生活;有勢力的他人測量被試是否相信他人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機遇測量人們對機遇可以影響他的生活經歷和事情結果的相信程度。

采用駱艷萍編制的成人自我價值感問卷。問卷分為六個維度,包括家庭關系、個人品質、交際關系、身體外形、生活態度和社會關系。反向計分8個,采用五點計分方式,問卷信效度良好。

2.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22.0分析數據。人口學變量分析通過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三變量關系研究:通過相關分析了解三變量是否相關,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了解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使用AMOS軟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中介效應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的基本情況

對進行問卷且數據有效的問卷在各個變量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了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在家庭教養方式問卷的三個維度中,本研究調查對象情感溫暖維度平均分為21.12,高于一般水平;過度保護均分為16.03,低于一般水平;拒絕均分7.87,明顯低于一般水平。

內控性、有勢力他人及機遇量表分為三個分量表,各量表總分在0~40分之間。由上表可知,大學生內控性較高;有勢力他人及機遇量表略低于一般水平。

成人自我價值感量表分六個維度,各量表均分都比較高。

3.2 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的相關分析

3.2.1 家庭教養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的相關分析

由表3得出的相關系數可知,家庭教養方式和心理控制源顯著相關。家庭教養方式情感溫暖維度和心理控制源的內、外控都相關,家庭溫暖與內控性正相關,與外控性負相關;過度保護、拒絕維度與外控性正相關。

3.2.2 家庭教養方式和自我價值感的相關分析

如表4所示,家庭教養方式各維度與自我價值感總分以及各維度之間全部相關。其中情感溫暖與自我價值感總分及其各維度正相關,過度保護和拒絕與自我價值感總分及各維度負相關。

3.2.3 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的相關分析

如表5所示,心理控制源各維度與自我價值感總分及各維度顯著相關。內控性與自我價值感呈正相關,外控性與自我價值感呈負相關。

3.3 家庭教養方式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

以自我價值感總分為因變量,以父母教養方式的三個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最后三個維度均納入回歸方程。方程相關系數R=0.524,R2=0.499,有統計學意義(F=20.920,p<0.05),如表6所示。

由上表及SPSS分析可知,R2值為0.524,反映模型的解釋度。德賓-沃森(D-W檢驗)一般認為值在1.8~2.2之間,本次值為1.996,符合要求,說明數據間相互獨立符合線性回歸獨立性的條件。方程中各自變量(包括控制變量)的容忍度(容差Tolerance)都大于0.2,VIP值都小于5,所以方程不存在共線性的問題。該模型的截距a=109.996,斜率b1=1.542,b2=-0.61,b3=-1.242,得出模型方程為:Y=1.542*X1-0.61*X2-1.242*X3+109.996。結合兩兩相關分析,說明家庭教養方式能夠影響自我價值感。

使用AMOS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心理控制源整體中介效應,如圖1所示。

乘積系數法(Sobel法),由間接效應和總效應的Z的絕對值均大于1.96,效應顯著;直接效應Z值為-1.515絕對值小于1.96,直接效應不顯著;則心理控制源在家庭教養方式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中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后兩種檢驗結果三種效應都顯著,則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值為-0.347,約占總效應(-1.038)的33.430%。

4 討論

研究表明,大學生接受的家庭教養方式整體比較積極,家庭溫暖水平高,而家庭教養方式中的消極因素(過度保護和拒絕)水平低,這與蘆朝霞[22]、吳志斌[23]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父母教養方式中的積極因素與內控性呈正相關,而與外控性呈負相關;家庭教養方式中的消極因素與內控性呈負相關,與外控性呈正相關,這與閻燕燕[17]的研究一致。家庭教養方式各維度與自我價值感總分之間全部正相關,與吳志斌[23]的結論一致。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心理控制源各維度與自我價值感全部相關。內控性與自我價值感呈正相關;外控性(有勢力他人及機遇)與自我價值感呈負相關,大學生將自己的行為歸因于外部因素則自我價值感較低,與廖婷婷[21]的研究一致。偏向于內控性有利于使個體相信自身的能力,對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判斷,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反之,外控性的個體相信命運的安排,對于自身能力不自信,最終自我價值感較低。

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之間兩兩顯著相關。家庭教養方式影響自我價值感。再由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結果說明了父母教養方式不僅能直接影響自我價值感,同時還通過心理控制源影響自我價值感。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下的學生易形成內控性,個體相信自身的能力,對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判斷,則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受調查的大學生群體總體家庭教養方式溫暖積極。心理控制源方面內控性較高,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較高。

(2)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價值感三變量兩兩相關。

(3)心理控制源在家庭教養方式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上起著部分中介作用。

5.2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應提高中國家庭對于自身教養方式的關注和反思,為學生提供愉快、開放的家庭氛圍;以良好、合適的家庭教養方式促成大學生形成恰當的心理控制源,信任自身的能力,形成積極的自我態度,正確認識和接納自我,以良好的高自我價值感氛圍影響整個大學生群體。

再者,倡導各大高校豐富心理健康相關教育的課程,高校應迅速重視起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的保持,近年來,高校各種競賽層出不窮,似乎獲獎以及考試高分仍是評價學生好壞最重要的標準,這使得學生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對于自己在未來和現在的生活沒有信心,感覺自己的價值越來越少。提高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的良策是營造輕松、積極的氛圍,從家庭做起,以學校為背景,倡導良性競爭,減少劃分名次的比賽;最后,可以從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內歸因,面對成功感到自豪,失敗也不氣餒,從而改善當下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狀況。

最后,從個體角度,大學生要積極地尋找自己生命的理想與價值,敢于競爭而不怕失敗,增強受挫能力,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對結果進行恰當的歸因,避免一味地逃避。大學生要改善歸因方式,做到既能夠欣賞自己的優點,又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大學生也要意識到家庭對于自身歸因方式形成的作用,但又不拘泥于家庭,在未來的生活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參考文獻

[1]Darling N,Steinberg 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2]趙冬梅,山口裕幸.大專生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69-71.

[3]閻燕燕,孟憲璋.童年創傷和虐待與成年精神障礙[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2):208-209.

[4]苑光宗.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7):151-154.

[5]喻愛軍.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與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6):105-1060.

[6]何丹,范翠英.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網絡欺負:隱性自戀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1):41-44.

[7]閻燕燕.家庭教養方式、心理控制源對大學新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

[8]黃希庭,鳳四海,王衛紅.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學,2003,26(2):194-198.

[9]黃希庭,楊雄.青年學生自我價值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1998,21(4):289-292.

[10]龔藝華.重慶市578名大學生自我價值感水平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3).

[11]汪宏,竇剛,黃希庭.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6,29(3):597-600.

[12]Glover.教育心理學的史基[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87:41.

[13]曹姬娜.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反省的關系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

[14]王亞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的相關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

[15]柳之嘯,吳任鋼.自尊對生命意義感的預測機制——心理控制源和積極情緒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4(6):206-212.

[16]楊智輝,王建平.初中生心理控制源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4):401-402.

[17]閻燕燕,胡會麗,莊雪艷.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0).

[18]吳洪艷.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因素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2):87-89.

[19]盧欣,廖維.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J].科教文匯,2010(6):21-22.

[20]龔藝華,黃希庭.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1):32-34.

[21]廖婷婷,程科,丁薇.大學新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7(7):35-36.

[22]蘆朝霞.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5.

[23]吳志斌,申冬梅.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在父母教養方式與積極品質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7(1).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Self-worth: Locus of Control as a Mediating Effect

Xie Jimei

School of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variables: parenting style,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wor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revealing their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e study surveyed 17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worth.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veyed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warm and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high internal control, and a high sense of self-worth. The three variables of parenting style,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worth are correlated pairwise. The parenting style affects the self-wor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locus of control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self-wort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llege students under positive parenting exhibit more internal control and higher self-worth. The parenting style can directly affect ones sense of self-worth, or indirectly affect ones sense of self-worth by influencing the locus of control.

Key words: Parenting style; Locus of control; Self-worth; Mesomeric effect

猜你喜歡
家庭教養方式中介效應
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人際互動的中介效應
高職學生依戀、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認知風格、家庭教養方式與圖形推理能力的關系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國外關于家庭教養方式和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述評
品牌依戀在品牌認同與品牌迷之間的中介效應研究
國內家庭教養方式研究進展
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化影響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