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壩下地區捕食性瓢蟲資源及優勢種種群動態研究

2024-03-20 06:46溫耀廷石愛麗張瑩瑩
現代農村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異色七星瓢蟲

溫耀廷 張 玲 石愛麗 張瑩瑩 鄭 然 張 婷

(承德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蚜蟲是甘藍生育期危害嚴重的害蟲之一,蚜蟲聚集在甘藍葉片汲取營養進行大量繁殖,嚴重影響甘藍的產量與品質?;瘜W藥劑防治蚜蟲成效不高且污染環境,生物防治不僅能夠有效抑制害蟲大量繁殖,減少害蟲種群數量,還可以降低農藥施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天敵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蟲天敵來控制有害生物,通過天敵寄生或捕食作用,將害蟲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閾值以下[1]。其中瓢蟲類天敵是應用相對廣泛的一種捕食性天敵,調查天敵昆蟲的多樣性及發生情況可以為該地區的天敵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對昆蟲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也有重要指導作用。本研究選取隆化縣作為壩下地區調查樣點,于2018 年和2019 年對甘藍田開展捕食性瓢蟲資源現狀和種群動態研究,明確優勢捕食性種類及種群動態規律,為當地農業開展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調查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中關鎮大鋪村承德市農林科學院科創基地,年平均氣溫7.7 ℃,年平均降水量400 ~500 m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沙壤土,無霜期約130 d,≥10 ℃的有效積溫為2200 ℃~2700 ℃,平均海拔750 m。

1.2 調查對象。調查作物為甘藍,全年種植兩季,春季甘藍于7 月底開始收獲,清地后進行秋季甘藍移栽。春季甘藍采取錯期種植,以保證兩季甘藍接茬口期間瓢蟲種群正?;顒?。調查并記錄作物生育期內瓢蟲種類、數量。

1.3 調查方法

1.3.1 瓢蟲資源與種群調查。在2018 年至2019 年5~10 月進行瓢蟲資源調查,瓢蟲資源采集與標本鑒定方法如下[2~3]:①目測觀察法:采用五點取樣法選取調查位點,甘藍每點取樣20 株。調查并記錄作物生育期內瓢蟲種類、數量,拍照留存形態照片,將收集到的瓢蟲樣本置于無水乙醇(95%酒精)中保存。調查周期為每5 d 調查1 次,直至收獲。②瓢蟲標本鑒定:將在田間無法直接鑒定的瓢蟲標本帶回實驗室,觀察外部形態或在顯微鏡下解剖瓢蟲觀察其雄性生殖器進行鑒定,瓢蟲種類的確定參照《中國瓢蟲科亞科圖志》[4]。對仍無法自行鑒定的瓢蟲種類請教國家天敵資源中心的瓢蟲分類專家協助分類。

1.3.2 瓢蟲種群動態調查。采用棋盤式取樣,選取3 個小區,每小區調查5 點,每點調查10 莖,每5 d 調查1次,直至收獲。觀察記錄瓢蟲成蟲與桃蚜的種類數量,計算每株苗蚜蟲平均數量,估算百株蟲口密度。記錄生長期間當地天氣溫度和濕度變化。調查時間為5 ~10 月。

1.4 數據統計方法。捕食性瓢蟲優勢度指數等于某種捕食性瓢蟲數量除以全部捕食性瓢蟲總量。相對多度:50%以上,+++;5%~50%,++;5%以下,+。溫度和濕度數據來自科創基地內的氣象觀測站。

2 結果與分析

2.1 瓢蟲資源及種群特征。2 年共采集捕食性瓢蟲標本3130 號。經鑒定承德市隆化縣甘藍地中捕食性瓢蟲分為1 個亞科1 個族6 個屬9 種(表1)。其中比例較高的有5種,分別是異色瓢蟲58.59%、七星瓢蟲19.58%、多異瓢蟲13.80%、龜紋瓢蟲4.47%、中國雙七瓢蟲2.40%,其余種占比均低于0.6%。由2018 年、2019 年2 年對捕食性瓢蟲分布情況分析來看,異色瓢蟲優勢度指數最高,2 年分別為0.6233、0.5474,十二斑巧瓢蟲和橫斑瓢蟲優勢度指數最低,均為0.0013,2019 年在田間未發現橫斑瓢蟲。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多異瓢蟲的優勢度指數明顯高于其他種類瓢蟲。異色瓢蟲的相對多度為+++,七星瓢蟲和多異瓢蟲的相對多度均為++,其余瓢蟲相對多度均為+,由此可見,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多異瓢蟲是甘藍田蚜蟲優勢天敵。

表2 捕食性瓢蟲的優勢度指數及分布特征

2.2 優勢瓢蟲種群動態。甘藍田中優勢瓢蟲種群動態如圖1、圖2 所示。異色瓢蟲在調查的所有時間段中種群密度高于七星瓢蟲與多異瓢蟲。春季甘藍生長期間,6 月下旬之前3 種瓢蟲的種群密度均處于上升階段,7月上旬多異瓢蟲種群密度超過七星瓢蟲,2018 年3 種瓢蟲種群密度在7 月中旬達到峰值,2019 年在7 月下旬達到峰值,之后種群密度開始下降。秋季甘藍生長期間,2018 年9 月上旬之前異色瓢蟲的種群密度處于上升階段,在9 月下旬達到峰值。七星瓢蟲和多異瓢蟲種群密度變化不明顯,種群密度數量始終低于20 頭。2019 年3 種瓢蟲種群動態同2018 年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相似,但異色瓢蟲種群密度數值驟減,峰值數值明顯低于2018 年,在甘藍生長期間種群密度一直低于20 頭。2 年調查發現,異色瓢蟲在甘藍田中對桃蚜的蟲口密度走勢有明顯的跟隨現象。

圖1 2018 年甘藍田優勢瓢蟲成蟲種群動態

圖2 2019 年甘藍田優勢瓢蟲成蟲種群動態

3 結論與討論

經2018 年和2019 年2 年調查,發現承德市壩下地區甘藍田捕食性天敵瓢蟲共9 種,占比較大的瓢蟲主要有異色瓢蟲58.59%、七星瓢蟲19.58%、多異瓢蟲13.80%、龜紋瓢蟲4.47%、中國雙七瓢蟲2.40%,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和多異瓢蟲為甘藍田優勢天敵瓢蟲種群。異色瓢蟲總體優勢度指數、相對多度為最高,種群動態跟桃蚜發生期蟲口密度密切相關,甘藍種群密度峰值主要集中在7 月中下旬。建議避免在農田瓢蟲活動高峰期施藥,可在蚜蟲大量繁殖之前釋放瓢蟲控制蚜蟲數量。

經調查發現,2 年捕食性瓢蟲調查數量接近,2019 年瓢蟲總量較2018 年低40 頭,但2019 年秋季甘藍異色瓢蟲種群動態變化較大,種群數量驟減,峰值數值為14 頭,明顯低于2018 年峰值數值。初步推斷,可能有以下2 個原因:一是2019 年秋季甘藍生長中后期降雨量較多(如圖3),桃蚜種群密度明顯低于2018 年,食物源數量的減少可能造成了瓢蟲種群數量下降。二是通過對甘藍地周邊作物瓢蟲資源調查發現,異色瓢蟲在玉米地的優勢度指數遠遠高于其它天敵瓢蟲種群,且發生時期主要集中在8 月中下旬~9 月下旬。由于基地農作物實行輪作種植,2018 年甘藍地周邊種植作物為玉米,2019 年甘藍田周邊種植作物主要是谷子。有研究發現,昆蟲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有著不同的適應性,環境因素的不同對昆蟲群落結構及多樣性會產生影響[5~6],因此推斷甘藍田異色瓢蟲種群數量變化與周邊種植作物種類有較密切的相關性,具體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驗證。

圖3 2018 年和2019 年天氣濕度變化

猜你喜歡
異色七星瓢蟲
風景不殊 山河異色——《新亭淚》創作發微
2種桃樹蚜蟲和天敵異色瓢蟲對桃樹品種趨性初探
小小瓢蟲
七星湖
飛呀,小瓢蟲
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病1例
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
瓢蟲
瓢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