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劍翹刺殺案:法律與人情的較量

2024-03-21 12:48付杰
世界博覽 2024年5期
關鍵詞:軍閥

付杰

施劍翹,1906年出生,聽聞父親慘死的消息時年僅20歲,潛心蟄伏10年后為父報仇。圖為特赦后的施劍翹。

1935年11月13日上午,天津南馬路的清修禪院居士林內,香火裊裊,梵音不絕,主持當日誦經儀式的非普通法師,而是大名鼎鼎的下野軍閥孫傳芳。正當一派祥和之際,突然有一女子沖向佛堂前排,掏出一把勃朗寧手槍,對著孫傳芳連開三槍,孫傳芳立時斃命。

佛堂頓時一片混亂,開槍女子卻異常鎮定,向眾人高呼不要害怕,自己只是為父報仇,不會濫殺無辜。她還散發了大量傳單,包括一首詩、動機說明和《告國人書》。其詩曰:“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v怕重傷慈母淚,時機不許再延長。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敝劣谧靼竸訖C,傳單上說得更清楚:“各位先生注意?。?!一、今天施劍翹(原名谷蘭)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三、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報仇女施劍翹謹啟?!?/p>

在發蒙啟蔽的新文化運動和風起云涌的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民國時期出現了不少特立獨行的奇女子,施劍翹無疑是其中之一,不僅被時人譽為“現代俠女”,而且其影響至今不絕,比如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的宮二(由章子怡扮演)、姜文導演的電影《邪不壓正》中的關巧紅(由周韻扮演),原型人物都是施劍翹。

為了報仇,她已苦苦等待十年,故事需要從孫傳芳講起。

孫傳芳有“東南王”之稱,還與張作霖、吳佩孚并稱為“北洋三大軍閥”。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1925年10月,身為直系領袖的孫傳芳發起了反奉戰爭。在一次戰斗中擒獲了奉系將領張宗昌的前敵總指揮施從濱,將其押解至蚌埠火車站后便立即處決,不僅將施從濱梟首示眾,還暴尸多日,對死者及其家人來說無異于奇恥大辱。

孫傳芳,直系軍閥領袖之一。

刺殺事件發生后,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在民眾中也掀起持續熱議。

孫傳芳的風光并未持續多久。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一路摧枯拉朽,勢不可當。孫傳芳很快失勢,于九一八事變之后退隱天津,并與另一位下野軍閥靳云鵬建立了居士林,自此皈依佛門,不問政治。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施劍翹,1906年生于安徽桐城,原名施谷蘭,生父為施從云,自幼被過繼給叔父施從濱(也有施從濱便是施劍翹親生父親之說)。施家本為桐城一小鎮農戶,因施從云與施從濱投身行伍,頗有成就,才提高了家族的社會地位。施劍翹接受過不錯的教育,對古典詩詞尤為擅長。聽聞父親慘死的消息時,施劍翹只是一個20歲的弱女子,報仇雪恨難于登天。但她將為父報仇作為余生最大的目標,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堅定信念,臥薪嘗膽,以伺良機。

施劍翹首先寄望于兄長施中良和堂兄施中誠,卻以失望告終。1928年,在施從濱三周年忌日上,她認識了施中誠的軍校同學施靖公。兩人不久便結婚,但有一前提條件,就是施靖公要為施從濱報仇雪恨?;楹笳煞蜻t遲不肯履行諾言,施劍翹心灰意冷,借詩言志:“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癡心愿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贝蟾啪褪窃谶@個時期,她化用“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將名字由施谷蘭改為“施劍翹”,還分拆“劍”“翹”兩字,把兩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改為施僉刃、施羽堯,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殺父之仇。

對丈夫徹底失望之后,因為打聽到孫傳芳在天津居住,施劍翹來到天津。為了接近孫傳芳,施劍翹謹小慎微,步步為營。1935年初,她意外得知兒子的小學同學孫家敏的父親就是孫傳芳,并了解到孫家住址。7月,她發現孫家敏轉學至天津耀華中學,便安排兄長的女兒也入該校就讀,方便觀察和監視孫傳芳的行蹤。

不久之后,在父親十周年忌日那天,她在天津日租界內的觀音寺為父親舉行了紀念法會,從主祭富明法師處得知孫傳芳為居士林的居士,定期參加誦經活動。1935年11月13日周三那天,準備已久的施劍翹終于手刃仇人。

情理與法律的論爭

此事一出,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在民眾中也掀起持續熱議。施劍翹贏得了輿論的廣泛支持??紤]到孫傳芳的軍閥身份,以及坊間傳聞他與日本暗中勾結之事,很多人還贊施劍翹為國鋤奸、替天行道。只有少數知識分子和法律界人士持批評態度,認為這一刺殺行為是落后的血親復仇,有違現代法治精神。

1935年11月21日,刺殺事件發生僅僅8天,天津地方法院就對該案進行了公開審理。檢方對施劍翹提起公訴,簡述了案件事實,并以蓄意持槍罪和殺人罪提議判處終身監禁或者不少于10年的有期徒刑。11月25日,案子實際審理時,控辯雙方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說理和辯論。

辯方很清楚,施劍翹持槍殺人事實清楚,僅從法律上尋求減刑不夠有力,因而從中國的傳統情感和道德倫理入手,引用古典文獻,指出施劍翹復仇的合理性。首先,辯方認為施劍翹殺人之后即告自首,根據國民政府的刑法第35條“對于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減輕其刑”,應予寬大處理,并引用《周禮》“秋官司寇”一章,以“凡報仇讎者,書于士,殺之無罪”為由,為減刑尋找經典依據。他們還引用了唐代的徐元慶案,徐元慶出于孝心為父報仇,武則天將死罪減為輕刑。辯方將施劍翹的復仇與中國傳統中的禮嵌接起來,訴諸國人的內心情感。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可憫恕者,得酌量減輕其刑?!笔﹦βN這一行為顯然情有可原,應該減刑。

針對辯方的觀點,控方一一駁之:其一,施劍翹是在無路可逃的情形下主動歸案,不屬于自首。而且,在處理謀殺罪時,現代法律不應將其作為減刑條件。其二,控方指出施劍翹復仇的荒謬性。施從濱也不過是軍閥手下的兵將,并不代表正義一方,且軍閥戰爭中互相殺戮在所難免,若施劍翹的復仇行為有正當性,那所有死者的親人豈不都可以尋求報復。其三,也是控方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希望法院從法律而非情理的角度考慮此案,嚴格依據法律條文,不應受傳統孝道和道德情感的影響,更不要被公眾輿論所左右。

1935年12月16日,法院沒有采納刑法第59條,但認可了自首情節,認為“其主觀方面,純為孝思沖激所致,與窮兇極惡者究有不同,合于上述自首減刑,判處施劍翹有期徒刑十年”。

結果一出,控辯雙方均不服判,向北平的河北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在二審中,控辯雙方圍繞原審中的爭議點繼續論辯。1936年2月,河北高等法院作出判決,有期徒刑由10年減為7年,不同的是,判決認可了刑法第59條,但否認自首成立。這一判決仍未得到雙方認同,案件繼續上訴至南京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維持了河北高等法院的判決。等待施劍翹的,似乎是7年的牢獄生活。

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以省割據,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開啟軍閥混戰時代。圖為1917—1919年,北京街頭的軍閥部隊。

多方力量的角逐

案件的司法程序雖然結束了,廣大民眾和新聞媒體的討論依舊沸沸揚揚,熱度居高不下。很多社會團體為釋放施劍翹積極鼓呼和奔走,紛紛致電國民政府,希望給予施劍翹特赦,尤以婦女團體和安徽各界組織為甚。在巨大的輿論洪流中,一些政府高層人士和社會知名人士也親自下場,展開了有力的運作,比如李烈鈞、于右任、張繼等國民黨元老,以及張默君、陳璧君兩位國民黨女中央委員等。在這些人中,最為積極、最有分量的還要數馮玉祥。出于與施從云的舊友情誼,馮玉祥為施劍翹爭取特赦出力最多,比如游說最高法院與司法院,甚至向蔣介石本人建議特赦。

這些努力終于取得了成效,1936年10月14日,國民政府宣布給予施劍翹特赦。

施劍翹后來的命運同樣精彩。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她積極投身到抗日活動之中,擔任過湖南抗敵后援總會慰勞組主任,負責后勤支援工作,還于四川合川縣發起和組織了“合川獻機運動”,募捐了三架飛機支援抗戰。新中國成立后,她還當選過北京市政協委員,最終于1979年8月27日因病離世,終年73歲。

施劍翹案集中展現了人情與法律的對峙,是傳統道德倫理與現代法治精神相沖突的一個縮影。社會公眾堅定地站在了施劍翹一方,認為其弘揚了中華傳統中的孝道與俠義,贊其為“女中豪杰”“巾幗英雄”,而左翼人士則持批評態度,認為施劍翹的為父報仇是過時的儒家倫理,這些倫理觀念會阻礙中國走向現代化。司法改革者與左翼人士持同一態度,只不過是從法律專業的角度,主張司法獨立,并嚴格按照法律要義審判此案,不應受到大眾輿論的侵擾。

其時,國民政府正在開展轟轟烈烈的新生活運動,這場運動以“禮義廉恥”為基準,倡導中華傳統美德的回歸與復興,因此既要照顧民眾情緒,維護孝道倫理,也要展示嶄新的國家形象,尊重法律精神與司法程序;此外,還要強調自身才是權力的最高代表者與公正的最終裁決者。因此,盡管全國上下早就呼吁特赦,國民政府還是待法院判決之后才做出特赦決定。從這個角度來講,施劍翹案又不僅僅是簡單的法律案件,它就像是一張巨網,將個人、社會、國家卷入其中,呈現了錯綜復雜的政治角力、思想較量與觀念論爭,也是觀察民國整體社會圖景的一個典型樣本。

(責編:劉婕)

猜你喜歡
軍閥
政權更迭背景下的選擇性懲治
焦山碑林吳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早期共產主義者對“軍閥”話語的引入及運用
傳統與現代之間——民初社會中軍閥的行動邏輯
專治出墻杏
從湖南《大公報》看軍閥統治下的端午節(1917—1926)
在壞的時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標比死還可怕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中共與其他政治力量關于軍閥問題“解決”方略之考察
試析“軍閥”古義的形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