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動半徑與中心抬刀對電火花加工效果影響的試驗研究

2024-03-21 05:53李殿新劉建勇張慧杰楊曉宇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電火花粗糙度半徑

李殿新,劉建勇,張慧杰,楊曉宇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北京 102617)

電 火 花 加 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具有無切削力[1-2]、表面缺陷少[3]等優點,適合加工超硬材料、脆性材料以及難加工材料[4-5],尤其在加工形狀復雜的型腔、深窄槽、異型孔時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6]。隨著自適應伺服控制的廣泛應用,電火花加工能夠實現更高的加工精度[7-8],但加工復雜孔狀結構時,存在排屑困難、加工不穩定、加工效率低等缺點[9-10]。在加工中使用高速抬刀技術[11]是大幅提高電火花加工效率的常用方法, Fla?o 等[12]研究了抬刀時沖液對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影響,提出了一種可以加工10 mm 深槽的電極,可以減少65%的加工時間,顯著提高了加工效率。李淋等[13]研究了電火花深小孔加工抬刀過程中底部工作液的置換模型,得到了最優抬刀參數。加入搖動控制技術[14]可以有效降低加工型腔的表面粗糙度,劉洋等[15]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電火花搖動加工雙孔撓性薄壁的變形,設計了雙孔薄壁件電火花搖動加工的工藝路線,改善了小孔的加工精度。Yu 等[16]以一臺臥式微細電火花機床加工304 不銹鋼為對象,提出電極搖動的同時在工件上施加超聲振動,加工出了高精度的微孔。高速抬刀和搖動加工在理論方面已經有了廣泛研究[17-18],但由于要對原有數控系統進行大的修改,仍然是亟待提高的薄弱環節。

基于開放式PC 平臺,開發出具備高速復雜抬刀功能、多軸聯動搖動加工功能的電火花成形加工數控系統,并進行了一系列相關試驗研究,驗證了本系統的加工能力,也研究了搖動功能和中心抬刀功能對加工結果的影響規律。

1 電火花成形加工試驗系統

1.1 電火花數控系統

本研究的機床使用某型精密數控電火花機床,如圖1a)所示。X、Y、Z軸的行程分別是300 mm、300 mm、200 mm。數控系統的硬件采用NC 控制卡與PC 機結合的方式,軟件為Visual Studio 編程工具,程序采用C 語言進行編程。在PC 機的PCI 擴展板上擴展有NC 控制卡、IO 控制卡和電源控制卡,組成數控底層控制系統。NC 控制卡用來進行運動軌跡控制,IO 控制卡進行IO 信號控制,電源控制卡負責控制脈沖電源,控制系統如圖1b)所示。

圖1 電火花數控加工系統Fig.1 EDM CNC machining system

1.2 試驗條件

根據電火花成形加工的發展趨勢,開發出的系統具備中心抬刀功能和搖動功能。本試驗工件材料為模具鋼,電極為直徑10 mm、長度60 mm 的紫銅棒,如圖2a)所示。

圖2 電極及工件效果Fig.2 Effects of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本文開展兩組對比試驗。首先分析搖動加工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在中心抬刀模式下,加入不同參數的搖動模式,搖動軌跡選取圓軌跡,搖動半徑分別設定為30 μm、60 μm、90 μm,搖動模式采用自由搖動。然后分析中心抬刀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搖動半徑設定為90 μm。其他加工參數如下:加工深度20 mm,抬刀高度2 mm,放電時間0.75 s,脈沖寬度100 μs,脈沖間隔100 μs,電流12 A。以中心抬刀和非中心抬刀對比為例,試驗結果分別如圖2b)與圖2c)所示。

2 搖動加工與非搖動加工對比

2.1 搖動加工對加工效率影響

加工深度與加工時間的關系如圖3 所示。由圖3 可知,加工20 mm 深的孔時,無搖動加工和30 μm搖動加工所用的時間基本相同(僅相差約3 min),曲線的變化趨勢也非常接近。這說明30 μm 搖動加工的搖動半徑太小,還不足以體現出搖動加工的效果。由圖3 還可以看出,剛開始加工時曲線的斜率比較小,隨著加工的進行,曲線的斜率逐漸變大,這說明隨著加工的進行,排屑逐漸困難,加工穩定性也隨之下降。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加,60 μm 搖動加工抬刀過程中回中心時間變長,導致加工總時間變長(約221 min)。但是60 μm 搖動方式下加工曲線的斜率衰減更小,說明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大排屑更容易,提高了加工穩定性。90 μm 搖動加工的總時間更長(約341 min),但加工深度與加工時間基本呈直線關系,曲線的斜率基本恒定。原因可能是兩點:一是搖動半徑的增加導致抬刀時間變長,因此總的加工時間變長;二是搖動半徑的增加使得電極與工件之間的側面間隙更大,排屑更容易,由于排屑不暢導致的加工不穩定現象基本消失。

圖3 加工效率對比Fig.3 Comparison of machining efficiency

2.2 搖動加工對加工蝕除率影響

加工蝕除率和加工深度之間的變化關系如圖4所示。由圖4 可知,隨著加工深度的增加,無搖動加工的加工蝕除率逐漸減慢,從開始的0.096 g/min 減小至結束時的0.048 g/min。30 μm 搖動加工的結果和無搖動加工結果比較相似,加工蝕除率曲線和無搖動加工的蝕除率曲線也相仿。相對于無搖動加工,60 μm 搖動加工的加工蝕除率曲線下降幅度較小,由于搖動半徑較大,初始時刻加工蝕除率為0.082 g/min。但是隨著加工深度的變化,速度下降趨勢較小,加工完成時的加工蝕除率為0.062 g/min,這表明在加工深度為20 mm 處時,60 μm 搖動加工的加工蝕除率超過無搖動加工和20 μm 搖動加工。90 μm 搖動加工的加工蝕除率曲線基本恒定,起始加工速度為0.048 g/min,結束時為0.045 g/min,說明該條件下加工深度對加工蝕除率的影響已經非常小。

圖4 加工蝕除率對比Fig.4 Comparison of processing and etching rates

2.3 搖動加工對孔直徑影響

孔的直徑精度如圖5 所示。由于切割傾斜誤差的存在,導致切割后孔的斷面不是標準的直線,而是類似橢圓的曲線,所以表現為中間部分的直徑較大,而兩邊部分的直徑較小。因此,搖動加工和非搖動加工在孔直徑的變化趨勢上都是上大下小,即開口處的直徑較大,底端直徑較小,這也符合電火花加工的特點,即由于側面放電導致加工的型腔有一定的錐度。

圖5 孔直徑對比Fig.5 Comparison of hole diameters

為了對比不同搖動參數對孔直徑精度的影響,測量深度2 mm 和18 mm 處孔的直徑尺寸,兩者的差值如表1 所示,以觀察不同加工形式對孔錐度的影響。由表1 可知,當搖動半徑為30 μm 時,整體表現與無搖動情況基本相同,說明此時難以起到搖動應有的效果。而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大,孔的直徑誤差減小,說明采用搖動方式能有效減少側面放電現象的發生。

表1 直徑偏差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diameter deviation

2.4 搖動加工對底部圓角影響

由于電火花加工時工具電極會出現損耗,尤其在尖角處尤為嚴重,而且由于放電加工的特點,型腔拐角處有一定的弧度,所以型腔底部圓角的大小是衡量電火花加工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加工方式下底部圓角的顯微圖對比如圖6 所示。由圖6 可知,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大,圓角半徑逐漸減小。原因可能是搖動半徑的增大有利于排屑,底面加工屑濃度降低,使得異常放電和側面放電現象減少,抑制了圓角的形成,因此底面圓角半徑減小。

圖6 底部圓角半徑尺寸Fig.6 Radius size of bottom fillet

2.5 搖動加工對加工深度精度影響

影響電火花加工深度精度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電極損耗,即由于工具電極在加工過程中發生損耗,所以實際的加工深度小于理想值;二是放電間隙,即由于工具電極和工件材料之間存在間隙,會導致實際的加工深度大于理想值。測量得到各項結果的深度精度對比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無搖動時的加工深度小于理想值約0.048 mm,30 μm 搖動加工的深度非常接近目標值,僅小于理想值約0.011 mm,而60 μm 和90 μm 搖動加工的深度略大于目標值。原因是無搖動加工時,數控程序按照設定的20 mm深度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立即停止,導致電極損耗引起的誤差沒有得到補償,因此實際加工深度小于設定值。而由于搖動加工自身的特點,在加工至20 mm后還要再搖動一周后停止,會將工具電極損耗造成的影響抵消掉一部分,使得實際加工深度趨向于理想值。

表2 加工深度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processing depth

2.6 搖動加工對表面粗糙度影響

不同加工方式下的表面粗糙度結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表面粗糙度結果基本相同,4 種工況下的表面粗糙度最大僅相差約0.098 μm,說明電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基本只受脈沖電源參數的影響,當采用同一脈沖電源參數時,表面粗糙度基本相同,不同搖動參數對其影響較小。

表3 表面粗糙度對比Tab.3 Comparison of surface roughness

2.7 搖動加工對電極損耗影響

不同加工方式下的電極損耗結果如表4 所示。3 種搖動加工模式下的電極損耗率均低于無搖動加工,并且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大,電極損耗率逐漸下降。相比無搖動加工,90 μm 搖動加工的電極損耗率下降了約18.4%。但由試驗結果可知,本數控平臺的電極損耗率比較小。

表4 電極損耗對比Tab.4 Comparison of electrode loss

3 中心抬刀加工與非中心抬刀加工對比

以上在中心抬刀模式下,對比了不同搖動半徑對加工結果的影響,本節將對比中心抬刀與非中心抬刀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為了體現出搖動加工的效果,兩種模式下的搖動半徑均設定為90 μm。

3.1 中心抬刀對加工效率影響

加工深度與加工時間的關系如圖7 所示。由圖7 可知,非中心抬刀模式的加工速度更快,加工時間少大約60 min,原因是該模式在抬刀時沒有回中心操作,因此抬刀總時間更短。

圖7 加工效率對比Fig.7 Comparison of machining efficiency

3.2 中心抬刀對加工蝕除率影響

加工蝕除率和加工深度之間的變化關系如圖8所示。由圖8 可知,兩種模式下的加工蝕除率都比較穩定,隨加工深度的增加變化不大,而且非中心抬刀的加工蝕除率整體偏大。說明中心抬刀模式在維護加工穩定性方面效果并不明顯。

圖8 加工蝕除率對比Fig.8 Comparison of processing and etching rates

3.3 中心抬刀對孔直徑影響

孔的直徑精度如圖9 所示。由圖9 可知,中心抬刀加工的直徑尺寸整體上更小,而且中心抬刀加工的直徑錐度更小。原因是非中心抬刀加工時側面放電現象更頻繁,導致加工出的孔直徑偏大且錐度偏大。而中心抬刀加工時,由于抬刀過程中工具電極的側面和孔側壁距離較遠,所以側面放電較少,因此加工的孔精度更高。

圖9 孔直徑對比Fig.9 Comparison of hole diameters

為了對比中心抬刀對孔直徑精度的影響,測量深度2 mm 和18 mm 處孔的直徑尺寸,中心抬刀模式下底部與頂部直徑偏差為0.055 μm,非中心抬刀模式下該參數為0.074 μm。中心抬刀加工出孔的上下直徑差值明顯小于非中心抬刀加工,說明中心抬刀加工可以有效較少側面放電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型腔的加工精度。

3.4 中心抬刀對底部圓角影響

兩種加工模式下底部圓角顯微測量結果如圖10所示,測量得到兩者的結果基本相同,說明隨著搖動半徑的增大,排屑更容易,兩種加工模式下型腔內的切屑都相對較少。

圖10 底部圓角半徑尺寸Fig.10 Radius size of bottom fillet

3.5 中心抬刀對加工深度精度影響

中心抬刀模式下實際加工深度為20.021 mm,非中心抬刀模式下實際加工深度為20.029 mm,兩者都略大于理想值。原因是自由搖動模式下,兩種加工方式都是在加工至目標深度后再搖動加工一周,一方面為了補償電極損耗,另一方面為了修光底面。由于兩個結果比較接近,可以認為中心抬刀模式對加工精度影響不明顯。

3.6 中心抬刀對表面粗糙度影響

中心抬刀和非中心抬刀模式下的表面粗糙度分別是3.014 μm 和3.115 μm,兩者比較接近。說明表面粗糙度與脈沖電源參數相關性更強,與加工方式的關系不大。

3.7 中心抬刀對電極損耗影響

兩種加工模式下的電極損耗結果如表5 所示。相比非中心抬刀模式,中心抬刀模式下的電極損耗率減小了約15.3%,說明中心抬刀模式下的電極損耗明顯減小。

4 結論

1)在中心抬刀模式下,搖動半徑增加會降低加工效率、降低加工蝕除率、減小底部圓角直徑、減小電極損耗率、加大加工深度、增加孔直徑但減小孔的直徑誤差,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不大。

2)在90 μm 搖動模式下,中心抬刀會降低加工效率、降低加工蝕除率、減小孔直徑并降低孔的直徑誤差、減小電極損耗率,對底部圓角直徑、加工深度、表面粗糙度的影響不大。

3)后續將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探究理想的加工參數。本數控系統也需進一步改進,如脈沖電源前端直流部分需增加電壓可調電路,數控系統的加工參數庫仍需完善等。

猜你喜歡
電火花粗糙度半徑
論電火花表面熔覆技術
基于無人機影像的巖體結構面粗糙度獲取
連續展成磨削小半徑齒頂圓角的多刀逼近法
冷沖模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試驗與應用
一種控溫式重力驅動電火花液循環系統研制
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電火花線切割高效切割研究
燒結NdFeB永磁材料電火花線切割高效低損切割研究
一些圖的無符號拉普拉斯譜半徑
基于BP神經網絡的面齒輪齒面粗糙度研究
鋼材銹蝕率與表面三維粗糙度參數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