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培訓教材數字化轉型的思考

2024-03-22 06:26趙云波
出版參考 2024年2期
關鍵詞:融合出版數字化轉型

趙云波

摘 要:隨著出版載體由紙質媒介向數字融合的發展,全媒體出版成為新常態,在大力倡導降本增效的今天,行業培訓教材出版必然也要積極響應,數字化轉型也勢在必行。本文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十四五”熱點培訓教材》為例,分析了數字資源引入行業培訓教材的必要性,提出了數字資源在行業培訓教材中的使用建議。

關鍵詞:行業培訓教材 融合出版 數字化轉型

中共中央宣傳部在《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充分把握數字時代不同受眾群體的新型閱讀需求,推出更多廣為讀者接受、適合網絡傳播的數字出版產品和服務?!痹诓粩鄰娀瘎谀>?、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新時期,加大對職業道德、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環保等領域人員素質培訓教材精品化、數字化的開發勢在必行。[1]傳統培訓教材在數字化風暴席卷出版行業的潮流下,想要繼續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比較困難,而數字化培訓教材可以打破紙媒本身的局限性,以新穎的呈現方式出現在眾人眼前。[2]因此,數字化行業培訓教材大有可為。

一、行業培訓教材的現狀

(一)行業培訓教材的讀者對象

不同于傳統類型的培訓教材,以筆者參與策劃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十四五”熱點培訓教材》為例,本套教材屬于行業培訓教材范疇,內容以“十四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結合國家發展方針政策,重點推進建設的行業熱點領域為背景,以助力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人才培養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從業素質及安全生產法律意識為根本,以適應當前環境下住房城鄉各專業領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讀者對象明確是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從業人員,因覆蓋專業廣,受眾群體量大,所以綜合考慮,策劃該套系列叢書。

(二)行業培訓教材的時效性

由于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屬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簡稱四新)更新迭代較快的行業,新的發展環境下,與之相應的行業規范、地方標準等也隨之配套逐步完善,而目前部分行業培訓教材的規范和法律法規仍然沿用已經廢止和過時的,沒有及時修訂,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書中相應的實操辦法不能滿足新時代建設行業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勢必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三)行業培訓教材的理論與實踐

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聚焦于建設工程領域,要求受訓者,不僅要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而目前的培訓教材一方面大量內容都是側重理論公式的推導和術語釋義,而行業人員亟需培訓掌握的干貨內容往往很少,或者理論內容與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出現脫鉤現象,導致培訓效果不佳。在崗位培訓過程中,由于紙質培訓教材中理論知識晦澀難懂,不能很好地將課程理論和實訓操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創新性發展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不力,不能有效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3]

(四)行業培訓教材的合作協同性

行業培訓教材編寫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不深入。建設類行業培訓教材的編寫人員來自建設類專業院校的專職教師,對生產實際的調查研究較少,對各崗位、工種操作技術規范和要求的認識并不全面,同時加之編寫精力和時間投入有限,對學習者的具體需求剖析不到位,很難準確及時地反映施工現場需求和關鍵節點的處理,缺乏系統性、實用性、指導性的教材。與此同時,雖然部分培訓教材采取了校企合作編寫模式,但各參編單位之間溝通交流較少,教材的編寫工作受各方面投入成本的限制,真正能夠高質量、系統性完成的教材較少,編寫內容也相對單一,難以形成內容矩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

二、行業培訓教材數字化轉型探索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化轉型思路不清晰

目前的行業培訓多以企業的自主培訓為主,部分出版社沒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缺乏市場危機意識,面對行業發展引起的培訓市場變化以及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在線培訓等,思路轉換比較慢,在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理解方面有所偏差,主動出擊意識不強。[4]由于實際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轉型思路不明晰,對轉型目標、方法、營收模式等,在目前的行業培訓教材出版實踐中沒有確定且較為成熟的范例,同時出版社沒有盤活現有自身的資源優勢,在邊實踐邊總結邊調整的探索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給數字化出版轉型過程帶來了成本、周期、效果等的不確定,又會導致不敢投入過多的資源,數字化轉型項目決策較為慎重,更多出版社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傳統出版,數字化出版轉型進程相對緩慢。

(二)數字資源形式和價值的評估不明確

相較于傳統紙媒,在培訓教材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一方面由于數字資源的呈現方式取決于培訓內容,如筆者策劃的這套熱點培訓教材之一《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防控圖解》,由于培訓內容為施工現場安全,因此配套數字資源為關于安全生產的動畫演示操作視頻,生動形象,同時動畫制作等成本較高、制作周期較長;另一本《碳排放管理員》,主要圍繞“雙碳”發展戰略講解碳排放的概念體系、國內外碳交易市場現狀及趨勢等,因此配套數字資源為碳排放領域的專家講解視頻課程,由于數字資源的成本、定價高,制作周期長等,同時缺乏行業標準,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精準評估。另一方面,數字資源的選題立項、出版流程、定價管理辦法、稿酬費用支付等由于缺乏政策依據,依舊參照傳統出版做法,顯然不太符合數字化轉型下的出版業務需求。

(三)資源平臺建設不夠完善

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勢必要有相應的數字資源平臺作為支撐?,F有的出版社綜合考慮資金、時間、成本、人員等多方面因素,選擇自主開發平臺的出版社目前并不多見,一般都是與相關技術支持單位合作開發平臺,由于數字資源的平臺搭建、資源庫填充需要一定周期,同時考慮培訓群體的數量較大,可能存在集中訪問平臺的可能性,因此對服務器配置參數要求較高,同時考慮資源及時補充更新,對平臺穩定性也有要求。[5]出版社自主開發的平臺也許能滿足基本的制作視頻、課件,開展直播授課等需求,自給自足,對外部已經成熟的、標準化的培訓教材、數字產品、資源需求量反而減少。但平臺的普適性不強,部分資源個性特色較為明顯,對其他企業培訓適用性不強,導致平臺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充分發揮資源庫的優勢。

(四)轉型智庫團隊意識不強、保障不足

培訓教材出版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文化、組織架構、管理機制、考核機制、編輯人員等多方面的保障支撐。當前,數字化轉型的思維框架、戰略戰術大多在出版社決策層或者數字出版部門人員的腦海里,在基層的編輯隊伍中還沒有廣泛形成轉型的意識和思維,往往感覺轉型不是當下首要任務。在日常編輯選題策劃中,沒有過多注入數字化轉型的元素,對數字化考核量化不明確,部分出版社也設置了專門的數字化轉型部門,但對其考核沒有統一標準,往往導致數字部門只關注該任務目標,忽視和傳統編輯出版部門的協同合作,傳統的出版數字化轉型仍然沒有得到有力的智力支撐。

三、行業培訓教材建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

《“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中指出,要推進培訓資源庫開發應用,支持職業技能線上培訓平臺建設。作為職業培訓的實施主體,企業需要積極落實政策要求。而出版社則需通過不斷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提升職業培訓服務水平,以更好地助力行業培訓工作,并把握培訓教材出版數字化轉型的風向標。筆者結合新形勢下數字化發展趨勢以及本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問題,認為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同時發力,以更有效地促進行業培訓教材數字化轉型。

(一)加強頂層設計,保障順利轉型

從出版社層面考慮,應加強頂層設計,全面規劃組織架構、管理機制、考核激勵、人才保障等方面,以推動行業培訓教材數字化轉型。出版社應當明確數字化轉型的定位目標,梳理框架機構和崗位的設置、轉型定位與組織管理辦法。確定從決策層到各編輯業務部門的職責分工,設計轉型成效的考核指標,優化數字出版流程,明確數字資源開發定價和稿酬支付標準,強化數字資源產品的版權保護力度等。要確保在數字出版的環節中做到上下一致,共同朝轉型目標努力。眾所周知,編輯是出版社的龍頭,是數字化轉型的落地者,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意識、選題策劃方向、產品設計思路、數字化載體工具運用能力等的強弱,也是決定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業的價值觀。此外,由于編輯對已參與全流程策劃的培訓教材內容了如指掌,在進行全過程的數字化資源深度加工的同時,對資源分類、內容亮點、產品形態設計等,都需要編輯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

(二)優化產品結構,多種形式交替呈現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非所有的培訓教材在數字化轉型中都使用同一種數字媒介,選擇何種數字媒介,要看具體培訓的內容和對學員的能力考核要求。區別于傳統紙質教材的單一書面呈現的晦澀難懂的方式,新型數字化行業培訓教材呈現形式多樣可以通過鏈接教學視頻、動畫演示、微課等數字資源,將簡明的文字理論與抽象的實際操作形象化、具體化,避免實際操作中經常出錯的操作要點再次發生,更加便捷掌握技術要點,達到培訓效果。出版社也可以采取與合作公司開發測試平臺、測試題庫等途徑,通過刷題、模擬考試等途徑來達到培訓考試通過的目標。數字技術與出版業務深度融合,使行業培訓教材逐漸擺脫單一厚重的紙質形式,書本由厚變薄,內容由晦澀變通俗,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數字化培訓形態,如互聯網教材(即二維碼教材)、移動交互教材、數據庫產品、在線網絡學習平臺、在線測試題庫等。[6]當前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可以實現教材內容的分解與重構,同時可以定制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培訓數字產品,多樣化應用于不同的行業培訓場景,使數字化教材易于復制、宣傳、更新。

(三)強化資源協調同步,創新性與實用性并舉

要控制好紙質媒介與數字資源節點的制作周期,努力做到步調一致。紙質培訓教材的出版周期受限于“三審三?!币粚徸x原則,一般為4到6個月,在此過程中有些內容需要不斷調整、優化更新,因此數字資源創作過程中,也要同步更新。同時,數字資源創作過程中,不能為了過分追求創新形式,脫離培訓本來的目的和效果,不應花過多精力放在華而不實的包裝上,要依托培訓主干內容,在此基礎上注入數字元素。數字資源也與傳統紙質載體一同嚴格遵循三審三校一審讀的原則,確保資源政治站位準確、適用性強、獲取方式通暢。對不符合要求、不具備行業代表性的產品及時篩選剔除,保證所創即精品、所創即優品??紤]到我國南北地區地理環境等多因素,不同地區培訓教材所用的數字化資源要有所區分,不能千篇一律,如建設行業的施工工法等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南北方做法差異較大,因此要注意個性化的需求和創作。

(四)打造穩定資源平臺,全方位做好服務

一方面,發揮編輯的市場洞察力,關注行業熱點動態和發展方向,配合作者及時做好資源的更新修訂,另一方面,要與平臺開發人員保持暢通互動,及時共享信息,注重數字化資源的全流程把控。數字資源系統平臺、應用程序等更新升級時,應避開培訓測試高峰期,將最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再者,做好信息安全保護,防止數字資源外泄。在使用培訓數字資源時,尤其要注重保護資源的所有權。積極探索更多的培訓服務模式,優化服務體驗,推進數字資源產品的普適性應用。如果傳統出版社仍把精力集中在傳統的內容產品開發上,遲早會受制于互聯網公司以及網絡培訓科技公司,在數字經濟市場化和技術的雙重作用下,發展路子會越走越窄。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下,融合出版為出版內容的呈現拓寬了思路。作為出版工作者,要把握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規律,主動轉變思維方式,充分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出版業的必然選擇,融合出版與數字化轉型是出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融合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出版社要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抓住機遇,克服挑戰,不斷創新出版內容,創新傳播形式,才能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穩住自身的市場地位,為助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融合出版數字化轉型
互聯網思維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出版融合發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養
國際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觀止》的出版與思考
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結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業管理人才培養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從微信公眾號看紙媒數字化轉型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