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綜述

2024-03-22 14:13周金鑫
兵團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時代化研究綜述大眾化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經歷了較長時間發展,如今已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呈現出“研究數量上升”“研究內容的深化與視野的拓展”“研究步伐伴隨新理論的出場與時俱進”等特點。當前,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涵蓋了基本內涵、出場與演進、相互關系與整體性研究、實踐路徑、經驗啟示研究等內容。但仍存在“理論銜接不足、話語轉化不充分”“探索歷程梳理不到位、經驗總結不充分”“與重大理論命題結合不緊密、對新背景下時代問題總結不深入”等問題。未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研究。第一,要努力做好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的理論銜接和話語轉化,提高理論話語的自洽性;第二,要認真總結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的探索經驗和時代啟示,增進理論應用的指導性;第三,要繼續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的內容創新和視野拓展,增強理論發展的時代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D61;A8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4)01—0071—09

[作者簡介]周金鑫,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引領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光輝旗幟。隨著實踐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能力也逐漸成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命題陸續提出。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命題,自此這一理論命題在全黨開始廣泛運用,并逐漸確立其在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黨的十七大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命題。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三化”并提,完整提出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命題,同時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命題的正式出場。此后,這一表述在黨政工作和學術研究中廣泛使用。2012年,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之后便往往使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兩化”并提,減少使用“三化”表述。2017年,黨的十九大繼續沿用“三化”表述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2022年11月黨的二十大召開,提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正式確定“兩化”并提的最新表述。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發展貫穿了黨領導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全過程。從廣義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綱領性主題,涵蓋內容極其廣泛,囊括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的一切思想理論成果,貫穿了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各個時期。同樣,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演進的重要命題以及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及推動中國具體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現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提出以來,學術界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并產生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涵蓋了對“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獨立研究以及其中“兩化”的結合研究與“三化”的一體化研究。1其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及相關結合研究最為廣泛,開始時間更早、歷史跨度最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這一命題的提出。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三化”并提的重大命題掀起馬克思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一體化研究的熱潮,大量學術研討會相繼召開、相關科研基金項目迅速設立,一批批新的理論成果快速涌現。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研究數量上升。以知網(CNKI)2009年至2023年底特定時間內相關主題下的文獻資源為檢索對象,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的文獻約40478篇,其中直接以此為篇名的文獻約7469篇。同時,該時期內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主題的文獻約1937篇,并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期間,“新兩化”提出以來,隨著相關研究快速增長,“三化”研究以新形式迎來新熱潮。這一現象表明,學術界對“三化”研究進入了較成熟階段,并依然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二是研究內容的深化與視野的拓展。知網資源檢索表明,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由一般的內涵研究、“三化”關系研究、推進路徑和經驗研究,延伸到對其理論基石、現實基礎、本質要求等內容的探討。同時,這一研究在總結“三化”理論形態演進規律方面取得新進展,并在與之相關的重要時期、重要領域、重要文本、重要人物等方面不斷拓展,研究視野更加開闊。

三是研究步伐伴隨新理論的出場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發展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過程,伴隨這一過程的學術研究體現前瞻性和指導性。例如,不斷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及其各組成部分的出場、發展與銜接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論闡述,積極探索闡明馬克思主義“一化”“三化”到“新兩化”的歷史沿革和發展邏輯等。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內涵

關于“三化”研究問題,許多研究者十分關注其基本內涵,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具體見解和表述。整體而言,多數研究者在其內涵的基本認知上形成了相似觀點,但具體側重點有所不同,相關表述略有差異。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在“三化”內涵研究中,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闡述最為廣泛,許多著名學者都提出了經典表述,涵蓋了“過程結果論”“轉化互動論”“系統論”等視角。

其一,“過程結果論”視角強調,其內涵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成并對中國實踐發揮推動作用。其中代表性觀點例如,“秋石”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理論?!盵1]石云霞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2]顧海良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含“化中國”和“中國化”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即一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的具體實際以分析和解決中國問題;二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中國社會的實際發展和實踐經驗,并將其上升為科學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以及新內涵和新形式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3]。

其二,“轉化互動論”視角強調,其內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互動轉化,同時解決中國問題。例如,袁銀傳教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而不是說‘德國話‘蘇聯話或者‘美國話,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辯證結合與雙向互動,讓中國的同志解決中國的問題”[4];曹泳鑫教授提出,馬克思主義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中國問題,并根據中國實際做出轉化,馬克思主義還與民族文化之間互動結合”[5]。

其三,“系統論”視角的內涵闡述則包含過程、方法、結果、目的、特征等要素,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體性、動態性、發展性。例如,李爽教授、張華教授等認為,“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問題,總結中國的獨特經驗,揭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以中國的文化形式和表達方式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盵6]

事實上,無論是過程結果論視角、轉化互動論視角,還是系統論視角,都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要素。即,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二是在這一結合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指導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

2.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基本內涵。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內涵,即“把馬克思主義同當前時代特征的發展,同當前時代的特征結合起來,使之能夠適應時代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回應時代課題”。此后,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內涵進行的廣泛闡釋基本與此相符。

其一,許多研究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內涵包括多方面含義。例如,劉昀獻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在世界格局變化和時代變遷中汲取新營養以引領時代發展;二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中與時俱進地形成新理論;三是在社會實踐發展和檢驗中吸納群眾經驗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7]肖貴清教授[8]、韓振峰教授[9]等也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內涵包含“體現時代特征”“適應時代變化”“引領時代發展”等方面內容。

其二,有研究者從側重內容、形式、話語體系等方面解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內涵。例如,“秋石”[1]、王曉青[10]等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緊密結合時代特征,不斷吸收新的時代內容,使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既包含內容和形式的時代化,也包括語言和話語體系的時代化。袁銀傳教授則具體提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讓馬克思主義說“新話”“實話”而非“舊話”‘老話“假話”“大話”“空話”。[4]

其三,也有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包含“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和“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兩個方面;抑或將其內涵劃分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認為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廣義內涵,而狹義內涵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時代化”。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最大特點是體現時代性,即要體現時代、適應時代和引領時代。時代性還體現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另一特點即“發展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滿足時代要求、指導所處時代的實踐。

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命題時就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少數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群眾理解掌握的過程”。隨后,學術界基本以此為依據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提出了多種理解與闡釋。多數研究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通俗化和具體化,使之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理解和接受。

其一,有研究者從主體、形式、目標等方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例如,何毅亭、沈其新等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通過采用通俗的語言和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推廣,[11]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少數人理解到通俗易懂,最終被廣大人民理解、掌握和認同的過程。[12]

其二,有研究者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解分為“大眾化”和“化大眾”兩個方面。如,朱哲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化大眾”是辯證互動的關系,是過程和目的、手段和結果的統一。其中,“大眾化”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學術性到通俗化、由少數領袖人物的理念到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的過程;“化大眾”就是用“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去影響和感化人民大眾以提升其覺悟、素養和理論熱情,并最終轉化為人民大眾積極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13]

其三,有研究者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特指和泛指兩種含義。從特指來看,它是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的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從泛指來看,則既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大眾化,也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14]另外,也有研究者從內容指向、發展歷程和客體指向三層內涵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人民大眾所掌握并能夠認同、信仰和踐行。[15]

由以上可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大特點是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理解、掌握和認同馬克思主義,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信仰、磨煉品格、積極建設馬克思主義偉大事業。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出場與演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向成熟的表現,是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明智選擇,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演進的長期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出場和演進研究,是把握實際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先導課題,也是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以推動實踐發展的重要手段。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出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出場研究屬于這一理論命題的前端研究,對該命題的深化研究和理論創新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學術界對“三化”命題的出場研究主要包含起點、背景、進程、原因和意義等方面,其中對出場背景、原因和意義的闡述最為廣泛。

(1)在闡釋出場背景方面,周忠高教授認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16];王鳳祥、洪念德從理論創新的視野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實踐觀、發展觀和群眾觀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創新。[17]

(2)在闡釋出場原因方面,張華教授認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18];陳章亮則認為,“三化”命題提出是我國理論與實踐在互動中發展的必然,適應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改造世界的需要。[19]另外,胡和勤教授認為研究“三化”命題既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需要,也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同時還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的需要[20]。

(3)在闡釋出場意義方面,顧海良教授從理論價值角度指出,“三化”命題凸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刻畫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特征,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趨勢[21];馮剛從現實意義角度指出,“三化”命題的出場主要是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問題以及運用中的語境問題、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22];顧鈺民教授則從實踐價值角度提出,“三化”命題研究使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寬廣的世界意義,有利于推動理論力量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實踐力量[23]。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演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分別提出及一體化命題的產生經歷了循序漸進的過程,及其后由“三化”向“新兩化”的轉變也是順應理論演進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實際而與時俱進的表現。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再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演進,蘊含著內在邏輯和多重動因。對此,有學者給出了相應的回答。例如,陳培永教授認為,從“一化”到“三化”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深化,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和世界格局變化,顯示出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全球眼光和國際視野,為回答時代之問、世界之問提供了中國方案。[24]章忠民教授認為,從“一化”“三化”到“新兩化”的轉變,包含“不同時期理論與實踐、目標與現實間的矛盾張力”“世界格局、時代主題、歷史文明的深度變化”“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多重動因,符合“馬克思主義行”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內在邏輯;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話語定格,意味著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內在關系發生了重新構建,以一種新的辯證結合融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概念體系。[25]

(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相互關系與整體性研究

1.相互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的關系研究是這一命題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學術界對此產生了廣泛討論,對于三者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觀點基本達成一致。具體而言,學術界的觀點仍各有側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類說法。

(1)整體關系說。整體上說基本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例如,蔡永生教授認為,從理論分析、歷史考察和現實需要來看,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都是一致的且在同一個歷史過程中發展的,也是缺一不可的。[26]另外,也有研究者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過程統一于中國的具體實踐和理論創新之中。例如,王中平認為,三者演進過程既是歷史過程也是現實運動,統一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之中[27];王兵、尚慶飛認為“三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時代特征及人民群眾相結合過程,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28];韓振峰教授認為“三化”與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是內在統一的,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29]。

(2)結構關系說。結構關系說涵蓋了一體兩翼說、隸屬關系說、三位一體說(三維一體說)等代表性觀點。其中,一體兩翼說和隸屬關系說認為三者關系并非同一層次的并列關系,三位一體說(三維一體說)則認為三者處于并列地位。具體來看,一體兩翼說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統領“三化”問題總原則和總要求處于關鍵地位,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則作為兩個重要路徑和抓手是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服務的。[30]隸屬關系說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大眾化是一種包容隸屬關系,中國化是核心和根本,內在地包含了時代化和大眾化的要求,而時代化、大眾化則是中國化的分支和具體展開。[20]三位一體說認為三者雖內涵不同、各有側重,但三者是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9]類似的,三維一體說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發展的視角,將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總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空間、時間、主體三個維度,認為三維一體構成了三者的基本架構。[31]

(3)辯證統一說。辯證統一說最大特點是承認三者各自具有的地位和特點,然后在辯證關系中既相互區別又存在能形成統一關系的內在邏輯。辯證統一說最具代表性的有“主題—條件—歸宿說”,即認為三者是辯證統一關系,具有內在統一性,同時,將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分別視為三者統一發展的中心主題、前提條件、目的歸宿。[10]同樣,類似的還有核心—動力—歸宿說,認為在三者的辯證統一關系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三化”的核心和集中體現,時代化是靈魂和動力,大眾化是歸宿和落腳點;[32]核心—關鍵—歸宿說認為,三者有機統一,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中國化是核心、時代化是關鍵、大眾化是目的;[33]前提—紐帶—目的說認為,在辯證統一關系中,三者分別側重于民族性、時代性和人民性,中國化是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前提,時代化是中國化和大眾化的紐帶,大眾化又是中國化和時代化的目的。[34]

2.整體性研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相互關系的研究,揭示了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也顯示了三者具有整體性特點以及開展整體性研究的必要性。當前,學術界對“三化”命題的整體性研究,不僅包括相互關系的整體性研究和三者內涵的一體化研究,還包含了整體性研究的原因、地位、作用、方法論和意義等內容。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內涵的一體化表述。當前研究中,學術界對“三化”內涵的一體化表述較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使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和表現都帶著中國的特點和特性,深刻揭示中國具體實踐的規律性并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1]

(2)其他研究者的闡述則主要涉及整體性研究的原因、地位、作用、方法論和意義等內容。例如,陳曙光教授從歷史邏輯與理論內在邏輯兩方面解釋了“三化”的整體性邏輯,認為從歷史邏輯來看三者“三位一體”的客觀事實長期存在,而從理論內在邏輯來看三者又相互聯系、緊密相關,因此要努力推進三者的整體性研究。[35]蔡永生強調了推進三者整體性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這一過程是在整體推進和相互作用中實現的。[26]顧鈺民教授從方法論角度提出,把“三化”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建設研究的基本方法,推進這一研究是當代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具體體現。[23]孔德生教授認為,“三化”作為一個整體思想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緊密相連的基本內容,推進其整體性研究具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利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36]

(四)關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路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演進是理論與實踐雙軌并進的,是在二者有機結合中同時發展的。因此,注重理論應用和路徑探析成為學術界研究“三化”命題的兩大重要方向。當前,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總結主要涵蓋理論建設、行動建設和制度建設三個層面,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持續向前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1.理論建設層面。理論研究是行動建設的重要指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術界十分重視理論層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此,曹泳鑫教授提出,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作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5];肖貴清教授則提出,要“堅持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突出問題意識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8]。另外,韓振峰教授從借鑒吸收優秀文明成果的角度提出,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借鑒當今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以此來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9]。胡和勤教授強調要重視理論的實踐來源,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建設,要緊密結合國情和時代特征,同時要聯系實際、貼近群眾、走進生活,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20]。

2.行動建設層面。以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是“三化”命題的重要價值指向,因此,要在實踐行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學術界的主要觀點涉及政黨建設、載體和平臺建設、方法論運用、宣傳方式等方面。例如,曹泳鑫教授、張華教授等提出,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建設[5],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使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18]。李爽教授提出,要不斷創新話語體系和話語表達方式,探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載體;同時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手段,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平臺和渠道,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快速深入人心[6]。劉明芝教授從方法論的角度強調了掌握科學方法重要性,并具體提出了“深入調查研究”“進行科學抽象思維”等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方法。[37]另外,還有學者提出,要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使人民群眾更加容易理解、接受和認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0]。

3.制度建設層面。制度建設是思想建設和行動建設的重要保障,學術界對以制度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也提出了廣泛見解。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例如,李爽教授提出,要建立健全思想理論建設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供重要保證。[6]楊榮、丁玉梅則具體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在內容、方法、組織、執行等方面建立制度規范,從而保證理論發展與實踐進步的持久性和長效性。[30]

(五)關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經驗啟示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實踐經歷了百余年的探索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這一進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新時代,必須賡續傳承、繼往開來才能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發展,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贏得歷史主動,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當前,學術界也非常關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經驗總結,在梳理“三化”探索歷程基礎上產生了豐富的觀點。其中,對探索歷程的梳理,學術界出現了以時間、發展階段、重要領導人、重大事件或重要理論成果等為依據的不同劃分方法;而對經驗總結,則主要以具體時間跨度為界限。

鄭德榮教授以建黨以來至90周年紀念為時間跨度,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推進“三化”的歷史軌跡,認為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標志,實現了“三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積累了寶貴經驗。其中最主要的經驗有,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及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為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以樹立世界視域、時代目光和把握時代特征為時空依據和現實要求;將以人為本、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用理論武裝群眾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動力源泉和最終目的。[38]

榮開明、張國富等同樣總結了這一時間跨度的深刻啟示。榮開明從汲取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的角度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科學理解和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準確了解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并推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的充分有效結合。[39]張國富則在分別總結“三化”具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相結合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經驗,同時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40]

韓慶祥教授、陳遠章教授從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百年歷程出發,將這一過程的基本經驗總結為“四個堅持”,即“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與吸收先進文明成果的辯證統一”“堅持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心心相印”“堅持基本國情與時代潮流的同頻共振”“堅持文化根基與世界文明的互動融合”。[41]

另外,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還有,石云霞教授用“八個結合”總結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經驗,包括堅持與發展相結合,既不丟“老祖宗”又敢于“講新話”;反“左”與反右相結合,既反對思想僵化又反對自由化;破舊與立新相結合,既敢于突破陳規又勇于創立新說;批判與借鑒相結合,既堅持古為今用,又堅持洋為中用;真理與價值相結合,既堅持科學精神又體現人文關懷;民族與世界相結合,既立足中國實際又堅持世界眼光;領導與群眾相結合,既依靠集體智慧又尊重群眾創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又堅持實踐第一;等。[42]

二、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一)研究不足

總體來說,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研究達到了較為成熟階段,取得了相當成果,并在許多方面達成共識,在各個時期推動了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發展。同時,盡管在許多具體方向上取得了相當成果,但就發展中的整體來看,這一命題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伴隨“三化”演進的理論銜接不足、話語轉化不充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適應時代和歷史的需要經歷了動態演進,在不同時期產生了新的理論成果也面臨新的時代課題,在目前研究中的理論銜接論證不足、話語轉化不充分,無法為這一演進過程提供充足的理論回答。

第二,對“三化”探索歷程梳理不到位、經驗總結不充分。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在各個時期積累了應對不同發展要求的寶貴經驗,應該在新時代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借鑒。

第三,“三化”研究與其他重大理論命題結合不夠緊密,對新背景下的時代問題總結薄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在新時代面臨新的環境與任務,呈現出新的概念表征,如果失去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就失去了發展的靈魂。

(二)未來展望

能否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關乎黨的理論創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新時代,要以宏大視野、戰略眼光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研究進步,同時還要腳踏實地、務實創新不斷提升理論的世界意義和實踐價值。

第一,要努力做好“三化”研究的理論銜接和話語轉化,提高理論話語的自洽性。首先,要進一步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整體性邏輯和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邏輯,講明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再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演進邏輯。其次,要特別重視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際延續性及其重要地位,闡明“大眾化”在“新兩化”命題形式于具體實踐中的實際體現。再次,要積極推進新時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創新,既要保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變形”、馬克思主義光輝旗幟“不變色”,也要積極探索新的話語形式和話語表達方式,處理好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和“通俗話語”的關系,不斷豐富適應當代傳播要求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話語”。

第二,要認真總結“三化”發展的探索經驗和時代啟示,增進理論應用的指導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史,內在地囊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探索前進史。未來,繼續研究這一理論命題,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史觀,認真總結其發展的總體性規律和階段性特征,豐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指引。一方面要堅持理論創新與“以史為鑒”相結合,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總結經驗、汲取力量;另一方面,要堅持理論創新與當代實踐相結合,努力做到體現時代、適應時代和引領時代。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必須立足中國實際,同時要以廣闊的視野、開放的姿態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同時,要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注意防范和抵制外來思想文化滲透。

第三,要繼續推進“三化”研究的內容創新和視野拓展,增強理論發展的時代性。未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的研究,不僅要結合實踐加強理論自身的研究,而且要不斷深入探究與之相關的經典課題、時代新課題和銜接性課題。既要繼續深入研究人民當家作主、四個自信、共同富裕、改革開放等經典課題,也要開拓探討鄉村振興、偉大復興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全新課題的論證和闡述,還要積極回答好理論銜接、經驗總結、話語轉化等轉化和銜接問題。從廣義上而言,“三化”命題本身就囊括了這些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因此做好“三化”命題與之緊密結合的研究,有利于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以致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進步,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奠定強大的思想理論基石。

參考文獻:

[1]秋石.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09(23):18-21.

[2]石云霞,陳曙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若干思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09):133-139.

[3]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路標”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4-11.

[4]袁銀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命題解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0(13):11-15.

[5]曹泳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1):63-70+86.

[6]李爽.試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黨建研究,2010(2):40-42.

[7]劉昀獻.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10(5):25-26.

[8]肖貴清.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的幾個問題[J].高校理論戰線,2011(5):4-9.

[9]韓振峰.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幾個基本問題[J].廣西社會科學,2011(4):1-4.

[10]王曉青.簡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關系[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82-86.

[11]何毅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10):1.

[12]吳尚忠,沈其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概念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12-13.

[13]朱哲,曾慶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化大眾[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29-31.

[14]劉建軍.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若干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08(7):25-30.

[15]蔣均時,張博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淵源和科學內涵[J].云南社會科學,2009(5):33-36+51.

[16]周忠高.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理論學刊,2011(10):4-7+128.

[17]王鳳祥,洪念德.理論創新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思想[J].廣西社會科學,2013(1):11-15.

[18]張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與實踐[J].東岳論叢,2011(6):5-11.

[19]陳章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空間、時間和主體性三個維度釋義[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1(1):16-21.

[20]胡和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幾點思考[J].理論學刊,2010(8):4-7+127.

[21]孫來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述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6):121-123.

[22]馮剛.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J].高校理論戰線,2010(8):7-10.

[23]顧鈺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5-13.

[24]陳培永,李穎.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關系的再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3(2):34-39.

[25]郭玉琦,章忠民.馬克思主義從“一化”、“三化”到“兩化”的歷史沿革與發展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23(3):19-26.

[26]蔡永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一體化研究[J].教學與研究,2010(2):42-47.

[27]王中平.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幾個問題——基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和創新的詮釋[J].理論視野,2011(10):21-24.

[28]王兵,尚慶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11(5):42-46.

[29]韓振峰.試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及其相互關系[J].蘭州學刊,2011(1):20-22+26.

[30]楊榮,丁玉梅.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及其實現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6(2):53-58.

[31]陳德祥.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三“維”一體——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發展的視角[J].學習與實踐,2011(10):49-53.

[32]肖浩輝.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統一關系[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97-98.

[33]周國琴.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有機統一[J].求索,2012(7):179-181.

[34]田旭明,沈其新,彭莉.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關系與理論自覺[J].理論導刊,2010(4):4-7.

[35]陳曙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整體性邏輯[J].湖北社會科學,2011(10):14-17+56.

[36]孔德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整體思想論綱[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65-68.

[37]劉明芝.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關鍵環節[J].理論學刊,2012(4):75-80.

[38]鄭德榮,牟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軌跡和寶貴經驗[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5.

[39]榮開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輝煌90年[J].湖北社會科學,2011(10):18-21.

[40]張國富.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5):48-52.

[41]韓慶祥,陳遠章.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百年歷程及經驗[J].教學與研究,2021(5):5-15.

[42]石云霞.改革開放40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經驗[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4):63-71.

責任編輯:彭銀春

猜你喜歡
時代化研究綜述大眾化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小學課桌椅設計研究綜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