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芎氯化鈉注射液在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4-03-23 02:20馬紅雙郭瑞李勇鋒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4年2期
關鍵詞:氯化鈉血小板神經功能

馬紅雙 郭瑞 李勇鋒

(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院 鄭州 450052)

腦梗死是中老年群體高發疾病,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影響正常神經功能,發病后患者可出現肢體麻木、行走不穩、認知障礙等,極易發生意外摔倒導致骨折,對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醫療負擔[1~2]。因此,針對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如何有效保護患者神經功能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采用的圍術期常規治療方案多以抗凝、穩定斑塊、營養神經等治療為主,能夠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腦部神經生長和損傷神經修復,從而促進患者康復。但臨床實踐發現常規治療方案下患者神經保護作用仍有待提高[3]。杏芎氯化鈉注射液屬于復方制劑,所含成分主要包括磷酸川芎嗪、銀杏總內酯、銀杏總黃酮等,吸收、排泄迅速,可以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應激等作用[4~5]。目前該藥已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群體中得到應用并獲得了良好效果[6],但有關該藥物對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神經保護作用的研究較少?;诖?,本研究以139 例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杏芎氯化鈉注射液的臨床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20200113)。選取鄭州市骨科醫院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41 例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70 例,男38 例,女32 例;年齡52~76 歲,平均(63.58±6.20)歲。觀察組71 例,男37例,女34 例;年齡51~77 歲,平均(64.27±5.7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選取標準: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7];依從性好;臨床資料完整;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合并精神類疾病或認知障礙;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存在溝通交流障礙。脫落標準:出現重大不良事件;患者因自身原因轉院治療;研究期間參與其他試驗;研究期間主動要求退出試驗。脫落情況:對照組患者因自身原因轉院治療1 例,共計脫落1 例,有效參與研究者69 例;觀察組研究期間主動要求退出試驗1 例,共計脫落1例,有效參與研究者70 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圍術期常規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J20130078)口服,1 次/d,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19990258)口服,1 次/d,20 mg/次;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H20120035)口服,1 次/d,75 mg/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杏芎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8893)治療,100 mg/次,1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為0~42 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經功能越好。(2)血清學指標:采集兩組患者晨間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和肽素(CPP)、CXC 趨化因子配體12(CXCL12)、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VCAM-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水平。(3)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檢測纖維蛋白原(FIB)、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HCT)水平。(4)記錄兩組治療期間深靜脈血栓發生率。(5)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痛、牙齦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分,±s)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分,±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69 70 t P 12.43±3.11 11.95±2.98 0.929 0.354 7.47±2.24*5.24±1.79*6.489 0.000

2.2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CPP、CXCL12、VCAM-1、ICAM-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

ICAM-1(μg/L)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CPP(pmol/L)治療前治療后CXCL12(μg/L)治療前治療后VCAM-1(mg/L)治療前治療后69 70 t P 7.44±1.34 7.62±1.43 0.766 0.445 4.17±0.74*3.34±0.68*6.887 0.000 14.52±2.84 14.32±2.67 0.428 0.670 8.77±1.58*6.92±1.34*7.449 0.000 1 522.32±95.36 1 507.44±98.63 0.904 0.368 887.78±76.35*642.58±70.64*19.657 0.000 624.68±58.64 618.66±60.37 0.596 0.552 521.47±50.13*475.61±44.11*5.728 0.000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漿黏度、HCT、FI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

FIB(g/L)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治療后HCT(%)治療前治療后69 70 t P 2.33±0.41 2.27±0.37 0.906 0.366 1.79±0.39*1.52±0.30*4.579 0.000 76.79±5.15 77.28±4.82 0.579 0.563 59.38±4.35*48.98±3.41*15.699 0.000 4.38±0.56 4.27±0.49 1.233 0.220 3.63±0.44*3.22±0.40*5.750 0.000

2.4 兩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出現深靜脈血栓11 例,發生率為15.94%(11/69);觀察組出現深靜脈血栓3 例,發生率4.29%(3/70);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5.212,P=0.022)。

2.5 兩組藥物安全性比較 對照組出現頭痛2 例,牙齦出血1 例,發生率4.35%(3/69);觀察組出現頭痛1 例,牙齦出血1 例,發生率2.86%(2/7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0.223,P=0.637),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腦梗死恢復期是患者病情轉變的關鍵時期,該階段的治療效果將直接影響患者后期神經功能恢復狀態[8]?;謴推谀X梗死骨折術后患者由于局部骨折難以高效進行相關康復訓練,加上長時間臥床不利于機體血液循環狀態,患者骨折術后更應該注重抗凝治療。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圍術期常規治療方案,包括抗凝、擴血管等藥物治療,能夠改善局部循環狀態,但對患者神經保護作用仍存在不足。杏芎氯化鈉注射液為我國特殊制藥技術生產的復方制劑,主要成分是采用現代工藝從銀杏葉、川芎中提取而出,現代藥理學研究已證實其主要成分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抗氧化應激等作用[9~10]。

CPP 是一種下丘腦和神經垂體中的神經激素,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預測價值,在腦梗死患者中表達水平較高;VCAM-1、ICAM-1 可誘發血液高凝狀態,加重血管內皮損傷;CXCL12 是一種可活化白細胞的趨化因子蛋白,可參與炎癥反應[11~12]。正常人體中CPP、CXCL12、VCAM-1、ICAM-1 均處于低表達狀態,腦梗死患者機體中其水平異常升高,導致腦部神經組織損傷,降低神經功能。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CPP、CXCL12、VCAM-1、ICAM-1 水平和NIH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杏芎氯化鈉注射液能夠改善患者血清學指標,保護神經功能。阿司匹林能夠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能夠生成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代謝產物,從而調節局部微循環狀態,改善腦部組織血液供應水平,促進損傷組織修復。但僅通過改善局部循環治療機制單一,療效難以達到預期。杏芎氯化鈉注射液所含成分中川芎嗪能夠擴張小動脈、抗血小板聚集;銀杏總黃酮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提高腦血管血流量、保護腦細胞的作用;銀杏總內酯對血小板活化因子具有強抑制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舒張血管等作用,且易透過血腦屏障,有利于改善腦部循環、降低腦組織炎癥損傷,從而進一步保護患者神經功能[13~14]。

FIB 是凝血因子之一,在腦梗死患者機體中呈高表達狀態;HCT 是影響血液黏度的重要指標;血漿黏度過高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加重血栓形成風險[15~16]。本研究發現,觀察組HCT、FIB、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血漿黏度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杏芎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能夠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常規治療中阿司匹林能夠通過能夠抑制環氧化酶表達,減少血小板聚集,硫酸氫氯吡格雷可通過占據FIB 與血小板結合位點,防止二者聚集活化,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達到改善機體高凝狀態的目的,降低血栓形成風險[17~18]。聯合杏芎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后,川芎嗪、銀杏總黃酮、銀杏總內酯成分均具有拮抗血小板活性,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風險,同時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腦部循環狀態,進一步改善患者機體血液流變學指標[19~20]。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杏芎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綜上所述,恢復期腦梗死骨折術后患者采用杏芎氯化鈉注射液能夠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態和相關血清學指標,保護神經功能,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歡
氯化鈉血小板神經功能
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防治效果
氯化鈉水溶液結構的研究
熱油中的食鹽為何不溶化?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總數和血小板平均體積的相關探討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氯化鈉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