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矯治在兒童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2024-03-23 02:18陳向颯董杰李曉琰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4年2期
關鍵詞:骨板前牙上頜

陳向颯 董杰 李曉琰

(1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2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 450000;3 鄭州兒童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埋伏牙指的是牙齒過了萌出期依然還在頜骨組織中不能按時萌出,病發原因與牙列擁擠、替換障礙、發育異常、頜骨病變等有密切關系,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是導致錯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兒的口腔美觀和正常功能[1]。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外科導萌治療,將對牙齒萌出造成阻礙的軟硬組織取出,使牙齒能夠正常萌出,但經過治療后大多數埋伏阻生前牙自行萌出依然存在困難[2]。與此同時,隨著口腔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評估上頜前牙埋伏阻生預后的標準除了牙齦形態是否恢復、牙列排列是否整齊,還包括附著齦是否良好和齦曲線美觀,但單一的外科導萌在該方面效果不甚理想[3]。有研究指出,針對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兒,在外科導萌的基礎上添加正畸矯治對埋伏牙萌出有促進作用,將正畸所用的牽引扣在患牙表面粘接,借助正畸牽引力的作用,牽引到正常的位置,以此獲得協助治療的效果[4]。本研究選取50 例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兒為觀察對象,分析在兒童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治療中采用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矯治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醫院收治的50 例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兒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7 例;最小年齡7 歲,最大年齡12 歲,平均(8.86±1.14)歲;病灶類型:間隙不足8 例,多生牙6 例,萌出道異常7 例,易位牙4 例。觀察組男17 例,女8 例;最小年齡7 歲,最大年齡11 歲,平均(8.91±1.08)歲;病灶類型:間隙不足7例,多生牙5 例,萌出道異常8 例,易位牙5 例。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倫理批號:201911396)。納入標準:通過螺旋CT 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上頜前牙埋伏阻生;埋伏牙牙根及牙冠都屬于正常發育,且牙根發育達到根長的二分之一;均符合外科導萌術和口腔正畸治療指征;患兒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牙冠、牙根畸形;伴隨其他嚴重牙科疾??;牙齒釉質尚未發育完全;精神異常,不具備正常認知功能;合并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術前均完善相關檢查,首先采用螺旋CT 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2 第3301289 號;型號:SOMATOM Perspective]進行牙片及曲面斷層檢查,精準掌握阻生牙位置,并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安全的手術方案,同時正確選擇牽引適宜度。如果患兒出現牙齒間隙不足的情況,需在手術前拓展患兒牙齒縫隙。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外科導萌治療:術前常規局部麻醉,繼而切口位置選擇在阻生牙牙槽嵴頂部,將粘骨膜瓣掀開,掀開一直到埋伏牙高度后,徹底清除牙齒表面的骨質和清理導萌道上的組織。充分將牙冠暴露出來,通過止血、酸蝕及沖洗等步驟之后,仔細粘貼牽引托槽,并把粘骨膜瓣進行復位,對手術區域清洗,逐一縫合手術切口。牽引絲從粘骨膜瓣中穿過進行牽引,并固定鄰牙。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增加正畸矯治:實施外科導萌7 d 后,按照埋伏阻生牙的萌出方向及其與鄰牙關系,實施牽引操作,移動方向為牙弓處,借助橡皮圈、彈力線等在上頜弓絲牽引埋伏阻生牙,需注意的是牽引力度不能太大,控制在0.5~0.6 N。結束后,叮囑患兒及其家屬15 d 后復查,此時根據患兒牙齒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牽引鉤的方向,有助于埋伏阻生牙順利萌出。及時換掉托槽,確定位置,對牙齒進行校正及調整排齊,按照“8”字形固定托槽,待穩定后戴上保持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的唇側骨板厚度、附著齦厚度、附著齦寬度。附著齦厚度、附著齦寬度:借助牙周探針找出膜齦聯合位置,測量膜齦聯合至牙齦定點與牙齦定點至溝底之間的距離。唇側骨板厚度:采用螺旋CT 機測量。(2)比較兩組治療后7 d、1 個月、3 個月的患牙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評估,該量表有10 個刻度,代表0~10 分,可分為無痛(0 分)、輕度疼痛(≤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5]。(3)比較兩組治療6 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成功,患牙整齊沒有畸形,且沒有破壞到鄰牙牙根;有效,患牙雖然存在一定畸形但并不明顯,且對鄰牙的影響較??;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4)比較兩組治療滿意度:邀請患兒家屬填寫自制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牙齒日常能力、治療方法、美觀度3 個方面,每個方面評分均在0~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兒家屬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在美觀度、牙齒日常能力、治療方法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分,±s)

組別n治療方法美觀度牙齒日常能力對照組觀察組25 25 t P 88.25±3.63 91.52±3.69 3.159 0.003 89.17±5.09 93.25±3.08 3.429 0.001 92.35±3.57 95.26±3.22 3.026 0.004

2.3 兩組治療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較 治療后7 d,兩組VAS 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個月、3 個月,兩組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后7 d,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后7 d 相比,*P<0.05;與同組治療后1 個月相比,#P<0.05。

組別n治療后7 d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對照組觀察組25 25 t P 4.12±1.07 4.38±1.33 0.762 0.450 3.15±1.01*2.58±0.81*2.201 0.033 1.36±0.38*#1.02±0.26*#3.692 0.001

2.4 兩組附著齦及齦曲線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附著齦厚度、唇側骨板厚度、附著齦寬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附著齦厚度、唇側骨板厚度、附著齦寬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附著齦及齦曲線情況比較(mm,±s)

表4 兩組附著齦及齦曲線情況比較(mm,±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附著齦寬度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唇側骨板厚度治療前治療后附著齦厚度治療前治療后25 25 t P 0.51±0.04 0.50±0.08 0.559 0.579 0.78±0.19*0.91±0.21*2.295 0.026 1.17±0.18 1.15±0.20 0.372 0.712 1.91±0.42*2.23±0.58*2.234 0.030 3.08±0.55 3.13±0.64 0.296 0.768 3.53±0.72*4.16±0.94*2.660 0.011

3 討論

上頜前牙埋伏阻生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口腔疾病,病發人群以兒童居多,該病會誘發恒牙移位、兩側牙齒缺失、牙列紊亂及牙軸傾斜等癥狀,對患兒牙齒咀嚼功能及發育有嚴重影響,同時還會使其面部美觀度降低[6~7]。因此,臨床需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案,改善臨床效果。

以往臨床常采用外科導萌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讓部分埋伏牙自然萌出至正常狀態,促使患兒口腔功能、咀嚼能力及面部美觀恢復,但經長期臨床實踐發現,大多數患兒經治療后患牙依然難以自行萌出,導致整體臨床效果不理想[8]。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外科導萌輔助正畸矯治進行治療的患兒,其臨床治療效率高于單一外科導萌治療者。與白雪等[9]研究結果相似。該結果提示,在兒童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治療中采用外科導萌輔助正畸矯治能夠增強療效,促進埋伏牙順利萌出。外科導萌與正畸矯治聯合治療,可以讓牙囊壁受到的損傷程度減小,避免出現殘余牙囊壁脫位、移位等不良情況,進而使其和口腔黏膜組織之間的融合更理想,構建完全的牙周組織附著[10~11]。同時,進行外科導萌術之后,患兒在炎癥反應的刺激下容易出現牙齦退縮的情況,正畸矯治時可以對牽引力進行有效控制,同時改建牙槽骨和移位牙齒,促使牙髓組織保持活力,讓埋伏牙牙髓組織的刺激減輕,避免因牙髓牽引力過大引起的牙髓組織壞死、牙齦退縮等并發癥出現,促進治療過程順利安全,加快埋伏牙破齦速度,縮短萌出時間[12~13]。此外,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會定期對埋伏牙牙周情況進行檢查,減輕牙周組織炎癥反應,為埋伏牙萌出提供良好的口腔環境,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聯合應用外科導萌、正畸矯治患兒治療后1 個月、3 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單獨外科導萌患兒。該結果提示,采用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矯治上頜前牙埋伏阻生兒童可減輕患兒疼痛感。這主要是因為外科導萌術后會有創傷性疼痛出現,而及時予以正畸矯治可減輕炎癥刺激程度,術后反應減輕。同時,正畸矯治以靈活設計去除萌出阻力,將阻生牙萌出間隙擴大,促使牙齦充血等癥狀減少,減輕恢復期的疼痛感[14]。

目前臨床口腔醫學不斷發展,口腔科臨床效果評價已經逐漸轉向牙齦形態恢復、齦曲線美觀、附著齦情況良好等方面。本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唇側骨板厚度、附著齦厚度、附著齦寬度3 個方面進一步評估兩組療效,其中附著齦寬度保護牙齒的作用較強,除了可以讓細菌繁殖率下降,還可促進附著喪失減少;如果不具備充足的附著齦寬度,會引起黏膜損傷,出現牙周炎癥狀,導致患牙萌出環境不理想;附著齦厚度不足則會導致附著喪失發生風險升高;唇側骨板厚度減小,一定程度上會讓患牙發生附著喪失等不良情況,因此保護牙槽骨及新附著也是上頜前牙埋伏阻生疾病治療后的重要觀察指標[15~16]。本研究中,采用外科導萌輔助正畸矯治的患兒唇側骨板厚度、附著齦厚度、附著齦寬度均優于單純外科導萌治療的患兒。該結果提示在兒童上頜前牙埋伏阻生中采用外科導萌輔助正畸矯治,可保持良好的附著齦情況,改善唇側骨板厚度,獲得美觀的齦曲線。外科導萌術不可避免會對牙囊組織造成損傷,使埋伏牙附著齦寬度、厚度變小,而術后采用正畸牽引矯治,能夠為牙周軟組織、硬組織提供一個充分重建、改建的時間,促使附著齦生長良好。此外,由于牙槽骨在全身骨骼中屬于代謝能力最強的骨組織,經過正畸矯治,在適當的牽引力下可促使牙槽骨重新改建,并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此達到新的平衡,進而形成新的骨小梁,當牽引力逐漸減小直至消失,正常骨組織出現,最終唇側骨板厚度達到滿意范圍[17]。本研究中,聯合應用外科導萌、正畸矯治的兒童家屬治療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單獨外科導萌治療兒童家屬。該結果提示采用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矯治能夠獲得理想的滿意度。在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兒治療中聯合應用外科萌導、正畸矯治的痛感較輕,利于促進患牙自行萌出,在美觀度、臨床治療效率等方面優勢明顯。

猜你喜歡
骨板前牙上頜
上頜無牙頜種植固定修復中種植體位置對應力分布的影響
肩峰下外側經三角肌入路微創經皮接骨板內固定技術結合PHILOS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療Pilon骨折的應用體會
短種植體在上頜后牙缺失區的應用分析
接骨板四點彎曲測定中屈服載荷的獲取方法
小型犬橈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鎖定骨板固定術診療
右側上頜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纖維樁在上頜前磨牙根管治療后的生物力學影響研究
纖維樁與金屬樁在前牙修復中的療效比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復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