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麥生產現狀與提升思考

2024-03-23 08:02高新歡任立平張勝全葉志杰陳兆波
中國種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小麥北京品種

王 拯 高新歡 任立平 張勝全 葉志杰 陳兆波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北京100097)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2023 年全國播種面積2307 萬hm2,總產量1345.5 億kg,平均產量389.0kg/667m2[1]。北京是北部冬麥區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區域在冬小麥研究和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是北部冬麥區重要的種源基地[2]。近些年隨著北京城市化發展加快,京郊小麥種植面積大幅縮水,最少時為8200hm2;小麥單產水平也出現了下降,2023年平均產量為358.6kg/667m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分析導致出現目前這種情況的原因,其中有區域差異原因,也有政策變化、城市化的影響,同時,品種更新、種植技術和種植主體變化等也是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對近年來北京小麥生產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思路,對改善現狀、提升小麥生產水平有重要意義。

1 北京小麥生產現狀與變化

1.1 北京地理氣候條件與小麥生產特點北京位于39.4°~41.6°N 之間,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全年無霜期180~200d,西部山區較短。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年均降雨量600mm,為華北地區降雨較多的地區之一,但年際間差異較大[3]。

北京小麥播種期為10 月上中旬,收獲日期為翌年6 月中下旬,生長時間240~250d。秋旱是影響播種的主要因素,近些年隨著播期推遲,秋旱的情況趨于加重。越冬期間平均氣溫2~5℃,1 月平均氣溫最低,為-10~-5℃,一般低于-10℃天氣較少,需要重點防范越冬期凍害[4]。春季溫度回升快、降雨少,群體的形成和發育時間短是制約北京地區小麥產量的主要氣候因素之一,春季返青及時足量灌溉是種植管理的關鍵。灌漿期加強管理,病蟲害、干熱風、成熟期倒伏、穗發芽等問題也是制約小麥生產的因素。

1.2 北京小麥生產面積與單產變化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小麥的種植面積呈現增加—穩定—減少的變化過程。1949 年北京小麥種植面積約6.7 萬hm2,至20 世紀80 年代一直處于增加階段,1976 年曾達到20.8 萬hm2。進入90 年代后穩定在16.7 萬~18.6 萬hm2。1999 年后小麥種植面積快速下降,到2003 年降至3.9 萬hm2,之后10 年在6.7 萬hm2以內浮動。2014 年為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以下簡稱《農業調轉節意見》),大幅減少了農業用水,主動調減小麥種植面積,2019 年降到最低8200hm2(表1)。近2 年恢復糧食生產后,2023 年種植面積提升到2.45 萬hm2[1]。

表1 2014-2023 年北京小麥生產情況統計

北京小麥單產水平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 世紀90 年代一直是一個快速提升的過程,80 年代每667m2產量就達到了300kg 的水平,少數高產村鎮達到500kg,最高平均產量為1994 年的394.87kg,當時北京小麥生產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之后的30 年中,平均單產沒有太多突破,個別年份產量下滑較為嚴重,平均產量在340~370kg/667m2之間徘徊。雖平均產量有所下降,但最高產量在不斷的提高中,2011 年每667m2最高產量604.8kg,2014年為681.1kg,2022 年達到746.2kg[5]。最高產量的不斷突破和平均產量不高的矛盾,體現了北京小麥種植產量水平區域差異巨大的問題。

1.3 北京主栽小麥品種更替北京聚集了大量的科研資源,在種質創新、品種選育和技術應用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在小麥生產中,以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市種子管理站為代表的科研單位為北京小麥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京冬系列、京花系列、中麥系列、輪選系列、農大系列、航麥系列等品種為北京小麥生產提供了多樣的選擇。主栽品種先后經歷京冬8 號、京411、中麥175、輪選987、農大211 等階段[6],這些品種不僅在北京小麥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北部冬麥區小麥生產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新品種審定速度加快,而北京種植面積十分有限,生產中呈現出品種多樣、種植分散、缺乏主導品種的狀況。例如在近2 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的小麥播種意見中,列出了20 多個指導品種。生產條件好的地塊可使用京花11 號、輪選169、中麥1062、航麥247、農大5133、輪選987 等豐產穩產性好的品種;中等肥力地塊可選擇京麥9號、京麥179、京麥11 等適應性強的雜交小麥品種;旱地或灌溉條件差的地塊可選擇京花12 號、中麥123、農大212 等節水型品種。還有近幾年新審定的高產穩產品種農大0325、京麥17、京麥18、京冬26,節水品種京麥19、京農106、中麥159、京農14-95、航麥3290,優質品種中麥804 可供選擇[7]。

2 農業政策變化與北京小麥種植情況變化

20 世紀80、90 年代是北京小麥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各級政府特別重視小麥生產,生產扶持政策力度大、專家提供科技服務及時、小麥生產農機和裝備配套完善。1999 年《關于搞好農用地管理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工作的通知》(國土資〔1999〕511 號)發布,北京市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工作,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小麥種植面積大幅下降。2014 年9 月市委市政府印發《農業調轉節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調減小麥種植面積,小麥種植面積進一步下降。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 號),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恢復糧食生產,北京小麥種植面積連續3 年增幅超過30%,平均產量有所提升,全市最高單產記錄也有大幅突破。在國家政策框架下,北京市對小麥種植相關扶持政策一直沒有間斷,相關種植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具體幫扶措施持續支持著北京小麥生產。

3 北京小麥生產存在的問題

3.1 區域發展差異大不均衡北京各區耕地資源和農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西北山區耕地資源有限,小麥種植主要集中在順義、通州、房山、大興等區。以2023 年的小麥收獲面積為例,北京小麥種植總面積2.45 萬hm2,順 義8700hm2、大 興3500hm2、通州5300hm2、房山3000hm2、平谷2100hm2、懷柔870hm2、密云430hm2、昌平400hm2[1]。順義、房山、大興、通州4 區占比83.7%,其中順義占全市小麥面積超過1/3。在單產水平上,土壤條件和耕種管理水平也有較大差異。北京小麥的傳統高產區域一直在房山區,多次高產記錄都產生在房山區竇店鎮。位于南部的通州、大興產量水平也較高,種植面積最大的順義區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機械條件較好,但沙質土壤較多,平均產量水平不占優勢。平谷、懷柔、密云等區近山區,種植面積有限,地力條件和田間管理也相對較弱,平均產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2 水資源缺乏影響生產投入小麥在北部冬麥區生長期長,一般為240~250d,小麥生長的冬春時期為北方地區干旱少雨季節,因此冬小麥種植對灌溉的依賴程度較大[8-9]。北京地區小麥耗水系數一般在700 左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400~600m3/667m2,80%的用水需要靠灌溉獲得,而北京市水資源嚴重缺乏,并且受城市用水量大、地下水超采、南水北調成本高等因素制約。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014 年就發布了《農業調轉節意見》,對農業用水進行量化和控制。小麥種植的發展和緊缺的水資源之間矛盾更加凸顯。

在種植管理過程中,北京小麥種植基本需要4~5 次灌溉,分別為凍水、返青水、拔節水、開花水、灌漿水,每次灌溉量在50m3/667m2,基本都采用噴灌。灌溉頻次達到小麥生長需求,但灌溉量對于滿足小麥高產還有差距,特別是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的沙質土壤,噴灌滿足不了小麥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水資源的缺乏是影響小麥種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城郊農業產值收益影響種糧積極性北京作為一線大都市,城郊農業更多功能是服務城市發展。在1999 年農業結構調整后,開展都市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經濟作物,蔬菜、林果、設施農業等快速發展,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一直壓縮。北京高端農產品消費能力強,經濟作物、休閑農業等快速發展帶來了非常高的經濟效益,受經濟利益導向影響,農戶糧食種植積極性不斷下降。

隨著京郊現代農業發展,耕地資源更加緊缺,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對于規?;洜I種植戶,土地租金連年上漲,大部分區域耕地年租金突破千元,部分地區受前期開發因素影響,集體土地租金已經接近2000 元/667m2。按照北京地區小麥產量水平,算上小麥種植補貼和各種扶持政策,如果土地租金超過800 元/667m2,種植戶盈利非常困難。高額的土地租金影響了土地留轉,限制了小麥的規?;N植,更打擊了農戶種植小麥的積極性,是限制京郊小麥種植的關鍵因素。

3.4 經營主體多樣和變化頻繁影響種植發展北京城市快速發展、經濟活躍,京郊土地留轉相對其他地區開始較早。在土地留轉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方式,土地經營權也落到了多樣的經營主體手中。早期有村民簽訂土地長期租賃合同,租金成本較低;有企、事業單位長期租用開展農業科研、生產的;有后期合作社等新型主體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利用的,也有部分土地集體所用統一經營的,土地租用價格是越來越高。小麥種植主體中京郊規?;献魃绾头N植大戶占比較大,集體經營也有一定數量,個人農戶種植占比不大。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部分規?;N植合作社和集體經營土地因管理精力有限或經濟效益低等原因,把一些地塊以較低價格轉給外地農民,實際生產者又變為外地農民。多樣且頻繁變化的經營主體在生產中的固定投入不足,對小麥產量和收益的期望不一樣,種植管理水平也差異很大,導致小麥種植水平提升緩慢,產量波動較大。

3.5 品種與技術應用落地不到位北京小麥生產缺乏主導型品種,各地區種植品種多樣,針對品種的配套技術落實情況也相對較差。大部分地塊還延續著經驗型或較為粗放的管理方式。受經營主體多樣和種植戶對小麥生產重視度不高的影響,優良品種的推廣和技術配套落實并不到位。近幾年,因品種選擇不合適,管理不當導致種植受損、減產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在品種選擇上,連續幾年的暖冬天氣,種植戶偏向選擇豐產性更好的黃淮麥區半冬性品種,在2022 年冬季極端天氣中遭遇嚴重凍害,導致部分地塊大幅減產或春季翻耕重種的情況。對于灌溉條件較差和保水保肥條件不好的地塊也沒有選擇耐旱節水的品種,而是采用節水栽培的管理方式。最新的品種和技術多在示范田和高產創建中應用,大面積種植推廣落實不到位。

3.6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小麥種植面積的大幅調整也使原來的農業基礎設施發生了較大變化。農田路、渠和灌溉系統需要隨著種植面積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個過程中部分農田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及時的維修和保護,已經不能滿足小麥生產需要。例如2014 年《農業調轉節意見》發布,部分麥田轉為林地,原有田間路、渠隨著植樹造林需求進行改變,灌溉系統使用率大幅降低,部分還出現老舊損壞已不能使用。在后續恢復糧食生產時,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及時跟上,部分復耕地塊土壤條件、平整度差,排灌條件不足。在生產中,土壤肥力的恢復、基礎設施的修繕以及農業機械的配套更新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進一步的投入。

4 恢復北京小麥生產水平的思考

4.1 明確種植主體,給予精準補貼針對小麥種植主體,給予精準的補貼和幫扶,重點進行小麥生產相關直接的支持和補貼。例如在農機作業、農資投入和統防統治方面,減少直接種植者的投入支出。通過直接對種植者的幫扶,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使直接種植者在小麥生產過程中能夠增產增收,提高種植積極性,進而提高整體種植水平。

4.2 種植區域劃分,品種技術配套針對北京各地區生產條件和種植水平差異大的問題,對區塊進行具體劃分。依據實際地力水平和生產條件給予更具針對性的種植提升解決方案,細化品種與配套技術,重抓落實,因地制宜發揮品種優勢。在生產中實現品種技術配套、農機農藝配套。

在品種與技術選擇上,通過開展品種比較試驗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聚焦幾個主推品種,熟化配套技術方案,推出市場品種和技術規范,改變目前品種繁雜、技術多樣的生產情況。

4.3 開展規模示范,引領帶動周邊廣泛建立規?;痉短?,進行品種和技術集中展示,以示范田為基礎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通過實際高產種植案例來吸引種植戶,通過集中品種展示讓種植戶更加了解品種,通過輕簡高效的集成技術影響種植戶,通過標準化的農機農藝配套來引領并服務種植戶進行小麥種植升級。組織種植擂臺賽、豐收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升各級政府、農科、農機、農技部門的參與度,共同發力使北京小麥生產提高一個臺階。

4.4 發展優特種植,提升經營產值借助北京高端消費能力市場,發展優特小麥,開展優質、有機、特色小麥種植,從面包、餅干、蛋糕專用面粉,到彩麥、鮮麥仁等食品,開發健康、綠色特用小麥市場。提升小麥后續產業鏈產值,通過特有種植增加種植戶收益,形成都市優特種植與市場供應的高效對接和良性循環。

4.5 發揮科研優勢,搭建科技平臺北京農業更重要的是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小麥種植要發揮北京科技優勢,全面打造北京“種業之都”,并逐步恢復北京北部冬麥區的重要種源地。加入農業中關村科技平臺建設,加強小麥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猜你喜歡
小麥北京品種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哭娃小麥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品種選育彩版
北京,北京
種什么品種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