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應用研究

2024-03-25 09:15宋惠娟劉海燕史志鵬
罕少疾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心功能心肌心臟

宋惠娟 劉海燕 史志鵬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內科常見病,是由于原發疾病控制 佳導致心臟泵血功能障礙,從而誘發呼吸困難、體液潴留等一系列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心功能可持續衰退,甚至威脅患者生命[1-2]。目前,CHF的治療方案以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等基礎治療為主,能夠抑制心室重構,改善心臟泵血功能,緩解疾病癥狀,提高患者整體生存質量[3-4]。及時明確CHF診斷并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也是治療工作開展的重要環節,應尋找能夠在疾病診斷及評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學指標,以輔助臨床制定最佳治療策略,降低CHF患者再入院及病死率。血清腦鈉肽(BNP)、心肌肌鈣蛋白I(cTnI)、心肌酶譜指標均與心肌損傷存在密切關系,當心肌損傷發生后,上述指標水平均可出現不同程度變化,通過檢測該類變化有助于CHF的診斷及病情評估[5-6]。但單一指標檢測易受多種因素影響,應用價值偏低,還需聯合檢測以進一步明確在CHF診斷及病情評估中的臨床價值。鑒于此,本研究分析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檢測在CHF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及健康體檢者作為觀察組(116例)及對照組(116例)。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65例,女51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0.25±4.39)歲;體質量指數19-28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36±1.52)kg/m2;病程2-5年,平均病程(3.89±0.42)年;心功能分級:38例Ⅱ級,49例Ⅲ級,29例Ⅳ級。對照組男62例,女54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0.18±4.35)歲;體質量指數18-28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32±1.49)kg/m2。兩組基礎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CHF診斷[7];對照組健康體檢者心功能正常;臨床資料完整;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肝腎衰竭;合并急性腦血管疾??;伴有惡性腫瘤;存在急慢性感染;存在免疫障礙。

1.3 方法均于清晨采集5mL空腹血,以3000r/min速度離心處理10min,獲得血清后待測。血清BNP、cTnI水平采用免疫層析法檢測,儀器選用LEPU Quant-Gold免疫定量分析儀(北京樂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心肌酶譜指標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采用生物化學法檢測,儀器為羅氏Roche C50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述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及試劑說明書進行,使得各項質控參數、質量指標均在可控范圍,以降低實驗誤差,確保結果真實有效。并對所有CHF患者開展常規抗心衰治療,并予以強心、利尿、擴張血管藥物治療,如硝酸甘油、去乙酰毛花苷、多巴酚丁胺、呋塞米等,治療3個月后復查上述指標變化。

1.4 觀察指標(1)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比較兩組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差異。(2)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指標變化:比較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CHF患者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差異。(3)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比較治療前后CHF患者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差異。(4)診斷價值:繪制ROC曲線分析,血清BNP、cTnI、CK、CK-MB及聯合檢測診斷CHF的臨床價值。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F、t檢驗;繪制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值,AUC值>0.9表示診斷效能極高,0.71-0.90表示診斷效能良好,0.5-0.7表示診斷效能較差;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觀察組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譜水平對比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指標變化心功能Ⅳ級CHF患者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高于Ⅲ級、Ⅱ級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指標變化對比

2.3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116例CHF患者治療后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對比

2.4 診斷價值繪制ROC曲線分析顯示,血清BNP、cTnI、CK、CK-MB及聯合檢測診斷CHF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15、0.768、0.835、0.776、0.972,聯合檢測診斷價值更高。見表4、圖1。

表4 診斷價值分析

3 討 論

CHF患者多伴有原發心臟疾病,以缺血性心臟病占比最高,其次為高血壓性心臟病,該類基礎心臟疾病控制不佳,則可導致心臟病變持續進展,引起心室重構等多種病理性變化,造成心臟舒縮功能障礙,從而降低心臟泵血能力[8-10]。當心臟泵血功能減退至一定程度時,即使具有充足的靜脈回流條件,心博出量亦無法滿足正常機體代謝需求,從而引起一系列疾病癥狀,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1-13]。CHF的進展較為緩慢,但不斷進展過程中心功能會處于持續減退狀態,且左室舒張末壓力會不斷增大,增加肺循環阻力,誘發肺間質水腫,使得循環、呼吸系統發生障礙,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做好疾病的早期診斷及評估對改善CHF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學指標檢測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及評估,不僅取材便捷、出結果快,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能夠滿足疾病診斷、病情監測等多種需求。血清BNP、cTnI、CK、CK-MB均是與心肌損傷相關的重要指標,其中BNP是由心臟合成的肽類激素,具有調節體液、血壓、維持鈉平衡等多種作用,心室壁受到擴張或牽拉作用時,可引起心肌張力異常,從而刺激BNP大量釋放,故通過檢測BNP水平的變化可良好反映心臟代償功能,有助于心功能的評估及CHF的診斷[14-16]。cTnI為心肌損傷的重要生物標志物,廣泛存在于心肌細胞內,健康人血清內含量極低,心肌出現缺血等多種損傷時,其可透過細胞膜釋放入血,使血清內cTnI水平升高,有助于輔助臨床評估心肌損傷嚴重程度[17-18]。CK廣泛存在于各類型的肌肉細胞內,包括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等,在心肌受損時,肌肉細胞會將CK釋放進入血液內,血清內CK水平升高,故CK在CHF診斷及病情評估中存在重要價值。但骨骼肌等損傷后亦可引起其水平波動,故特異性 佳。CK-MB為常見心肌酶譜指標,與CK類似,廣泛存在于心肌組織內,心肌組織出現損傷后,可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并在心肌損傷后12h內達到高峰值,故對心肌損傷的評估敏感性高[19-20]。但CK-MB也存在小腸、骨骼肌等其他組織中,該類組織發生損傷后CK-MB水平也會出現異常變化,故單一檢測存在局限性。上述指標均具有一定應用價值,但單用局限性大,易受其他因素干擾,故仍需開展聯合檢測,以進一 步提高檢測準確性。本研究內,觀察組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高于對照組,心功能Ⅳ級CHF患者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高于Ⅲ級、Ⅱ級患者,116例CHF患者治療后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低于治療前;提示血清BNP、cTnI、CK、CK-MB檢測在CHF病情評估中具有較高價值,能夠良好評估患者療效。CHF發病過程中存在心肌損傷,促使BNP、cTnI、CK、CK-MB大量釋放入血,患者病情越嚴重,心功能分級越高,該類指標水平越高。而開展針對性抗心衰治療后,可抑制心室重構,阻止心功能持續惡化,從而減輕心肌細胞損傷,故血清BNP、cTnI、CK、CK-MB明顯下降。本研究內,繪制ROC曲線分析顯示,血清BNP、cTnI、CK、CK-MB及聯合檢測診斷CHF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15、0.768、0.835、0.776、0.972,聯合檢測診斷價值更高;提示聯合檢測在CHF診斷中價值更高,能夠提高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有助于及早開展針對性治療。分析原因為,單一指標檢測易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存在一定個體差異性,故診斷效能難以滿足臨床需求。而聯合檢測可優勢互補,進一步發揮協同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血清BNP、cTnI、CK、CK-MB聯合檢測可提高CHF診斷效能,且能夠更好評估CHF病情嚴重程度及監測治療效果,值得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心功能心肌心臟
心臟
關于心臟
伴有心肌MRI延遲強化的應激性心肌病1例
心功能如何分級?
干細胞心肌修復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
復合心肌補片對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復效果觀察
有八顆心臟的巴洛龍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變化
四逆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