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置入中長管在神經外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24-03-25 09:23胡慧勤
罕少疾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神經外科舒適度B超

胡慧勤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監察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神經外科疾病主要是外傷或腫瘤壓迫導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腦血管疾病、腦腫瘤和脊髓損傷等[1]。神經外科疾病治療難度較大,治療周期較長,靜脈輸液治療是治療方案中重要組成部分,為患者補充體液的同時協助其他治療方法改善病癥,但因神經外科疾病患者病情復雜且危及生命,常伴隨意識障礙、疼痛躁動和恐懼、焦慮情緒,并表現為肢體異動或癲癇發作,又因其長期靜脈輸液的診治需求,因此傳統靜脈留置針的非計劃拔管概率較高,這不僅給神經外科患者帶來反復置管的痛苦,還增加繼發感染、血栓形成等相關置管并發癥發生風險[2]。塞丁格(Seldinger)技術置入導管是由外周靜脈經皮穿刺并用導絲交換方式置入導管,導管置入后可直接到達接近人體心臟部位的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經導管輸注藥物的一種治療方法[3]。塞丁格技術置管不僅能為患者提供中、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還能避免反復穿刺,從而發揮血管保護作用[4]。中長導管適用于預計靜脈輸液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藥物輸注通路裝置,確保治療周期連續性[5]。然而,塞丁格技術置入PICC在傳統置管術下進行穿刺主要憑借操作者的經驗,無法全面評估血管狀態,在穿刺過程中容易判斷失誤進而影響置管安全性,還需重新送管增加了繼發感染的風險,因此在不可視情況下插管的患者置管并發癥風險較高,傳統置管術的使用還受到患者血管條件的限制。血管超聲圖像可實時引導穿刺,提高穿刺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進而減少中長導管引起的血管壁損傷[6]。本研究探究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置入中長管用于神經外科患者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4例神經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AF/SC-12/21.3),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遵循赫爾辛基宣言。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n(%)]

納入標準:經診斷為顱腦損傷/腦血管疾病/腦腫瘤等神經外科疾病,需要長期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預計時長≥14天;臨床基線資料完整;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外傷史或血管外科手術史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礙疾病患者;缺乏外周靜脈通道患者;預測生存時間<1個月。

1.2 方法置管前醫護人員向所有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詳細講解置入導管的適應征、體位要求、置入過程以及置管并發癥,進行適當心理護理,使患者充分信賴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征得患者的配合,簽署置管知情同意書及置管前評估單。

對照組進行傳統盲穿法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根據病情及治療需要,操作者通過雙眼觀察和手觸摸在健肢上臂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首選肘橫紋下兩橫指范圍進行穿刺,避開疤痕和硬結?;颊咂脚P位,手臂外展45°,以穿刺點為中心進行消毒和浸潤麻醉,操作者檢查導管完整性并預沖洗導管,在穿刺點上方扎緊止血帶,以15°進針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再進針,固定針芯,松開止血帶,推送導絲并將穿刺針予以撤出,使用擴皮器擴大穿刺部位后,沿導絲送入插管鞘,擴皮器及導絲撤出,插管鞘輔助導管至適宜位置,固定導管并以無菌紗布和透明敷貼覆蓋穿刺點。

觀察組進行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首先將床頭抬高15~30°,患者平臥位,手臂外展準備接受治療。操作者利用超聲探頭(飛利浦超聲股份有限公司,Affiniti 70彩色超聲診斷系統)探查上臂血管,以兩橫指位置掃查血管,判斷動靜脈,觀察待穿刺靜脈血管直徑、走向等,選擇血管壁清晰、直徑大的靜脈血管處作為首選穿刺點,并做好標記,消毒建立無菌區,在穿刺點邊緣實施浸潤麻醉處理,在穿刺點上方扎緊止血帶,超聲探頭涂抹耦合劑,監測血管狀況引導穿刺進針,見回血后將穿刺針與靜脈平行,繼續推進2-3cm,沿穿刺針將導絲送入血管,撤出穿刺針,控制導絲末端,使用擴皮器擴大穿刺部位插入插管鞘,再撤出導絲及擴張器,插管鞘輔助導管置入,經B超探查確定鎖骨下可見導管影,撕裂插管鞘,導管呈U型擺放,以無菌紗布、透明貼膜覆蓋固定。

1.3 觀察指標(1)置管成功率:比較兩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二次置管成功率;(2)置管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置管安全性及拔管率,置管時回血良好且未出現誤穿動脈、神經損傷判斷為置管安全;計算置管期間非計劃性拔管率;(3)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穿刺結束后采用視覺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量表總分為10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4)患者置管部位舒適度:穿刺后,采用舒適度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8]評估兩組患者舒適程度,包括4個維度,每個分量表25分,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舒適度越好;(5)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置管時發生穿刺點滲血、導管移位或脫出、靜脈炎、導管堵塞并發生情況;(6)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9]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

表2 兩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比較[n(%)]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IBM SPSS 26.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年齡、疼痛程度等計量資料以(±s)來表示,采用LSD-t檢驗或配對t檢驗;置管成功率、置管安全性等計數資料及率的比較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置管成功率比較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導管留置情況比較觀察組置管安全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計劃拔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置管安全性及非計劃拔管率比較[n(%)]組別 n 置管安全性 非計劃拔管率

2.3 兩組疼痛程度及舒適度比較觀察組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舒適度比較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比較置管期間,觀察組穿刺點滲血、導管移位或脫出、靜脈炎、導管堵塞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比較[n(%)]

2.5 兩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23%)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安全性高于對照組,非計劃拔管率低于對照組,說明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改善置管情況。分析原因,傳統盲穿PICC置管需憑借操作者臨床經驗進行,常選擇肘部下方2cm處的頭靜脈、肘正中靜脈和貴要靜脈,因以上靜脈在加壓時便于觸及,可在肉眼觀察下進行穿刺置管,但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穿刺時主要依靠操作者肉眼觀察和臨床經驗確定血管穿刺點,且對于血管過細、充盈度差、水腫等血管條件差的患者,行傳統盲穿可能增加穿刺失敗率、再次穿刺率,再次送管又將增加感染風險和非計劃性拔管率,降低置管安全性[10]。而神經外科患者其靜脈輸液治療周期較長,置管并發癥的出現嚴重影響藥物的輸注以及治療效果[11]。相比之下,在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置入中長導管更具優勢,一方面在血管超聲輔助下置管可直視血管,直觀了解血管狀況,避免彎曲、狹窄血管部位,可嚴格區分動、靜脈,避免穿刺及置管時誤傷動脈,便于選取合適的穿刺點,進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安全性[12,13],另一方面,中長導管全部送入可達腋靜脈,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減少非計劃拔管情況發生,更適用于需長期輸液治療的神經外科患者[14]。故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改善置管情況,與謝彩英等[15]研究結果一致。

靜脈血栓是靜脈置管危險并發癥之一,且隨著置管時間延長,靜脈血栓發生率呈緩慢升高趨勢,發生出血、血栓脫落甚至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6],研究報道,靜脈血栓形成與患者管壁厚度、血流速度及血管內膜的損傷程度有關[17];機械性靜脈炎是置管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與穿刺部位、穿刺針型號等各種因素導致的血管內膜損傷有關[18]。為減少血栓形成和靜脈炎的誘發因素,置管時應根據血管粗細,選擇合適規格的導管,穿刺及送管時保持動作輕柔,減少再次送管發生,避免導管多次摩擦血管,損傷血管內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點滲血、導管移位或脫出、靜脈炎發生率和疼痛感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說明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可減少并發癥發生并緩解疼痛感,提升舒適感。分析原因,操作者若在肉眼觀察下置管只能用手觸摸血管彈性,肉眼判斷血管粗細,選擇的穿刺針規格可能與實際血管情況不匹配,以及對血管內膜情況并不了解,無法完全排除置管前血栓形成情況;而超聲診斷系統可清晰顯示血管血流及血栓情況,便于操作者選擇適宜規格的導管進行穿刺,避開手肘關節部位,避免關節彎曲時導管對血管的摩擦,減少機械性刺激,進而增加舒適感[19]。有研究報道,超聲圖像輔助穿刺過程,確保針頭精準穿刺,可顯著減少誤穿引起的血管內膜或神經損傷,有效減少靜脈血栓形成和降低靜脈炎發生率[20];且中長導管送入后到達肘窩上方靜脈,該血管管徑較大,導管置入后對血流阻力影響較小,進而降低血栓發生率[21]。而本研究結果仍有3.84%的概率出現導管堵塞、靜脈炎,說明還需加強對并發癥預防及護理,有研究指出在每次輸液前后,可用導管沖洗器沖洗導管,輸液后使用稀釋肝素液正壓封管,預防導管堵塞[22];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操作,消毒穿刺部位時需充分干燥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技術并選擇適宜穿刺血管,穿刺后還可使用薄型水膠體敷料,防止細菌入侵從而減少靜脈炎的發生[23]。故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置管疼痛程度,增加舒適度。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導入中長導管應用于神經外科患者靜脈治療,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保障置管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患者置管的疼痛程度,減少相關并發生癥發生風險,具有較好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神經外科舒適度B超
基于用戶內衣穿著舒適度的彈性需求探討
B超機日常維修案例分析與保養
改善地鐵列車運行舒適度方案探討
寫字的尷尬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單”
腹部B超與陰道B超在異位妊娠診斷中的比較
CBL聯合PBL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張波:行走在神經外科前沿
神經外科昏迷患者兩種置胃管方法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