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鄉土地理的農業區位因素教學設計

2024-03-28 04:34梁海玲姚立霞裴美鳳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農業區區位甘蔗

梁海玲 姚立霞 裴美鳳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由過去的“雙基”“三維目標”發展為“核心素養”,表明我國教育步入素養時代。新課標要求地理課程要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生活、具備實踐性與育人價值,核心素養的提出體現了地理學科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獨特育人價值。新課標頒布后,新教材也隨之應運而生,素養時代如何利用新教材融合新理念以達到地理教育的目的,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而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等地理實踐是培養與落實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1]。

區位因素貫穿整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內容,農業區位因素為產業區位因素的開篇,為后續學習工業區位因素及服務業區位因素奠定基礎。農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生活中廣泛接觸過農業,對于農業的區位選擇能大概說出一二,學生擁有生活經驗,但尚未形成系統的農業區位思維路徑。本文以“農業與區位因素”課時為例,以學生生活背景為基礎,選取廣西代表農作物——甘蔗為實例,重構農業與區位因素這一課時教材,以達到經驗與知識的相互轉換,完成學習進階的教學[2-3]。

一、教學設計基礎分析

1.課標分析

課標要求: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的區位因素。

課標解讀:課標中的“結合實例”,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實例嘗試分析說明影響該農業的主導區位因素。這就需要教師在本課教學中能夠合理運用地理實例資源,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對其區位因素進行歸納和總結,并通過實例案例培養學生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思維路徑。

2.教材分析

“農業區位因素”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的內容,本節內容對后續學習工業與服務業的區位因素具有開篇指導作用。教科書為通用教材,因此案例的選擇范圍性更為寬廣。教材中本節導入為“桑蠶生產基地由江浙地區轉移到廣西”,農業景觀案例為“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綿羊放牧、江西省千煙洲的立體農業、廣東深圳郊區的蔬菜種植等”。案例豐富多樣,但案例多遠離學生生活,學生難以將生活與地理聯系起來。學習新知識,教學案例選取與學生生活背景密切相關的內容,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在已有知識與生活背景上建立知識庫擴充知識,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促進教與學更好地進行。

3.學情分析

授課學生為廣西區內高一學生,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學習過人口、氣候、地形、交通運輸以及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特征與農業等基礎知識,已初步了解農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耕作方式,但并沒有系統完整地學習過農業區位因素。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多數學生的生活與農業生產相距甚遠,學生不了解農業,故難以將自己置于農業生產的情景中,加之教材的實例多非本省實例,用之講解農業區位因素,學生難以形成情境性知識,不能最大化發揮地理教學實例的教學作用。甘蔗作為廣西農作物的代表作物,廣西區內的學生對其較為熟悉。因此,本課選其作為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實例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建立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思維路徑。同時,高一學生已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與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解決具體的情景問題,調動其積極性參與到知識探索當中,從而獲得知識。

二、教學目標與思路設計

1.教學目標

①通過小組合作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目前各大甘蔗種植省份的分布,并對自己家鄉的甘蔗種植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具體的種植規模、種植過程、經濟效益等情況,從而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能夠結合廣西地域概況和甘蔗生長習性,綜合分析影響廣西甘蔗種植的區位因素,系統掌握農業區位因素,樹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人地協調等觀念,并能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案例。③在認識農業區位因素的基礎上,通過了解廣西甘蔗對我國糖料作物的重要性,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品質精神,煥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與熱愛,并嘗試為廣西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埋下鄉村振興的種子。

2.思路設計

本節課以“廣西種植甘蔗”為主題,將教學內容分為四個環節。其中環節一為前期準備,環節二及環節三為新課學習,環節四為課后作業。具體環節如下,環節一:小小村官走訪田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甘蔗的生長條件、生長周期、在我國的種植情況以及廣西的地理概況,做好前期調研、整理資料等相關工作;環節二:各級官員商討農業。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有關甘蔗”及“廣西區域概況”的相關材料,總結影響廣西種植甘蔗的區位因素有哪些;環節三:小小村官出謀劃策。通過分析廣西種植甘蔗經濟收入狀況及存在問題,為廣西甘蔗種植業提出相關建議;環節四:小小村官出省考察。課后分析廣東、廣西“東糖西移”的原因,為下一課農業區位因素變化做鋪墊(圖1)。

三、教學過程設計

1.環節一:小小村官走訪田間

【學生活動】學生利用教材、網絡平臺等資源,自主預習農業區位因素第一課時的相關內容,對農業的概念、農業的特點、農業區位因素的概念及主要區位因素有初步的了解。同時將學生分為4個調查小組,通過查找資料、訪談、田間考察、走訪調查等形式獲取甘蔗產量排名前5的省份、甘蔗生產特點及所需條件,查詢分析并總結廣西甘蔗種植區的自然因素特點(地形、位置、土壤、水源)和人文因素特點(當地交通條件、人力勞動、售賣去向及盈利情況等),并總結甘蔗的生長習性、廣西區域概況、甘蔗產業發展狀況。

【設計意圖】將地理實踐活動還給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接觸農業,鍛煉其搜集、調查及匯總信息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匯總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相關情況進行進一步補充,并以此作為本節課堂教學案例材料,讓學生提供材料、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分析材料、解決問題。

2.環節二:各村官組織商討農業發展

【教學活動】甘蔗是我國一大糖料作物,在廣西多地隨處可見,并有著“中國甘蔗看南方,南方甘蔗看廣西”的口號。下面我們來看航拍中國廣西篇甘蔗種植規模的情景及人們收割甘蔗、輸運甘蔗的場景。種植甘蔗就是種植業,也就是農業,而農業除了種植業外還包括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四種形式。利用土地來栽培甘蔗來獲得我們所需的產品,這就是農業生產活動。

【學生活動】了解農業的概念及農業區位因素。

【承轉】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甘蔗的信息呢?根據同學們提交的材料老師又進行了整理,我們一起來看有關甘蔗的生長習性、生長周期、種植區域。

材料一:有關甘蔗

①甘蔗生長習性: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 500 ℃~8 500 ℃,無霜期330天以上,日照時數在1 195小時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 200 mm,是一年生宿根的熱帶和亞熱帶作物,因此,在南北緯度35°以內都可種植生長,以南北緯10°~23°之間為最適宜生長區。甘蔗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甘蔗自身卻不耐澇,因此,在甘蔗生長期間,需要在灌溉的同時做好排水工作,要保證甘蔗生長過程中水分充足,又不能使水分過量使甘蔗澇死。具有喜高溫、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長期長的特點。土地是提升甘蔗含糖量與產量的基礎,甘蔗普遍生長在沙質土壤中,土壤的酸堿度在5.5~7.5,更適合甘蔗的生長,因此,在進行甘蔗種植地塊選擇時,要選取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的沙質地,若當地條件允許最好選擇有經濟作物的輪作地。②甘蔗生長周期:廣西甘蔗春播時間為1月底至3月中旬,5月至7月中旬收割,秋播以8月底至9月底為宜,12月中旬收割,年復一年。③我國甘蔗種植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等省、區(圖略)。

【學生活動】學習小組根據有關甘蔗的材料概括甘蔗生長習性,并概括農業生產活動的特點。

【師生總結】農業生產活動具有季節性、周期性和地域性的特點。

【承轉】廣西甘蔗的種植面積如此之龐大,側面說明廣西的地理條件符合甘蔗所需生長條件且具備地理優勢,我們一起來看看廣西的地理條件如何,哪些因素滿足了甘蔗的生長。

材料二:廣西地理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104°28′~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 070 mm以上,大部分地區為1 500~2 000 mm。河流眾多,丘陵山區多,河谷平原少,中南部河谷平原面積較大,土壤以磚紅壤、赤紅壤、紅壤等酸性土為主;2022年廣西人口數量為5 047萬人。

【學生活動】結合材料一中甘蔗生長所需的條件,讀圖分析甘蔗在全國及廣西區內的甘蔗種植情況,并對比材料二中廣西區域概況地理條件,探討影響廣西種植甘蔗的區位因素。

【師生總結】影響農業的主要因素有氣候、地形、水源及土壤等。

【承轉】廣西種植甘蔗面積如此之廣,產量如此之高,那么其甘蔗產業盈利情況如何呢?

3.環節三:小小村官出謀劃策

材料一:甘蔗盈利情況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2000—2018年我國食糖總量約90%來自甘蔗糖,因此,甘蔗在食糖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廣西是蔗糖產業的主要發展地,其甘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均占全國的60%以上,甘蔗種植是廣西實現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甘蔗種植質量直接影響農戶的收入和政府財政收入。但種植甘蔗是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的產業,假如將人力成本計入其內,這也許是個賠本買賣。廣西甘蔗產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一是育種創新能力不足,良種推廣能力不強;②二是戶均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不高;③三是甘蔗精深加工水平低,糖企效益不高;④四是農民種蔗收益低。

【教師提問】農業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支撐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是食糖短缺的國家,食糖凈進口為常態,因此廣西甘蔗產業對我國糖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但由于許多農戶種植甘蔗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許多農戶放棄種植甘蔗。假如你是當地政府人員,對于農戶提高種植甘蔗經濟收入,你有什么建議?

【學生活動】學生角色扮演為當地小小地方官,為當地的農業經濟出謀劃策,為青少年未來擔當社會主義接班人,實現鄉村振興埋下種子。

【設計意圖】情感升華,讓學生明白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與根本,從事農業不丟人,勞動也不可恥,勞動是光榮的,同時讓學生明白廣西甘蔗對我國糖業的作用,喚起學生對家鄉的自豪之情。

4.環節四:小小村官出省考察

【教學活動】展示廣東、云南、福建、海南、臺灣五個省份種植甘蔗面積及產量的變化,廣東甘蔗產量及種植面積曾經位列全國第一,是什么原因促使廣東甘蔗種植逐漸轉移到廣西,形成“東糖西移”的結果?

【設計意圖】淺析我國“東糖西移”現象的成因,為下一課《農業區位因素變化》作鋪墊。

參考文獻:

[1] 段玉山,丁榮,楊昕.地理課程與地理學科關系的探討——基于對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分析[J].地理教育,2022(5):3-7.

[2] 鄭祖槐,龔順麗,董江南,等.基于鄉土地理的“農業區位的選擇”教學設計[J].地理教育,2023(S1):77-80.

[3] 陳婷,王智能,王月健.基于UbD理論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以“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J].地理教育,2023(S2):52-54.

猜你喜歡
農業區區位甘蔗
花式賣甘蔗
清明甘蔗“毒過蛇”
鄭州:緊抓區位優勢 未來發展可期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關于打造鹽田循環生態農業區的展望
愛咬甘蔗的百歲爺爺
蒙元京畿區位論
內蒙古呼倫貝爾農田草地螟綜合防控技術試驗研究
23個甘蔗品種對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