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控制全面升級 助力制造企業發展

2024-03-29 05:03馮月梅
大眾投資指南 2024年1期
關鍵詞:供應商成本生產

馮月梅

(寧波金凱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300)

本文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相關內容的分析,是在現有成本管理領域的進一步延伸與細分,然后現實情況卻是更多地重視理論成就,忽略了理論與實務間的隔閡,致使成本理論內容遲遲無法落實到實踐上來,更缺乏對制造企業的引導。隨著制造企業對我國經濟貢獻值的不斷攀升,對其成本內容的分析就成為我們探討的重心,由此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結合現有內容構建出一套與制造企業深度契合的成本控制體系,發揮理論對實務的真正指導作用。

一、成本控制基本內容介紹

成本控制,是在一定的發展時期內,根據預先設置好的成本管理目標,由各成本管理責任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對各種有可能影響成本(一般是增加成本支出)的因素與內容采取一系列預防與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順利實現。

目前,通過不斷地完善與補充,理論界對成本控制形成了狹義與廣義兩種認知,狹義上認為,成本控制就是對主要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如料、工、費等要素的管控;從廣義上來看,成本控制是指對影響目標實現的全要素控制,這一理解也受到了更多的投資者與管理者的認同[1]。

從價值鏈管理理念上來看,成本控制可分為如下三種:一是戰略成本控制,即站在企業宏觀和全局的高度上,對成本內容進行籌劃,具有較強的外延性、抗爭性、全局性。二是質量成本控制,即加強企業質量管理,但質量的提高勢必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因此質量成本成為衡量產品成本與質量的重要指標。三是責任成本控制,即通過落實企業各層級、各部門、各環節甚至個人的經濟責任,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從成本的形成過程來看,成本控制可分為如下三種:一是投產前的成本控制,如設計成本、物資采購成本、材料定額與勞動定額水平等,這些內容的科學確定直接關系到企業后續的成本控制質量。

二是生產中的成本控制,也就是成本的主要形成階段,包括材料、人工、動力以及各輔料消耗、運輸費等,是投產前的成本預測計劃的落實環節,直接關系到企業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三是生產后的成本控制,即產品運輸、銷售、營銷、售后服務等費用,旨在強調履行市場管理職能的同時兼顧企業效益。

二、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上游成本控制問題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市場背景下,制造企業也正在飛速升溫,在買方市場主導下,供給大于需求,商品價格有所下降,制造企業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上,處于有利地位,也就意味著其更要注重供應商的資質篩選,但目前制造企業該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的支出。

第一,合作的供應商存在產品質量問題。尤其是一些低值易耗品的采購上,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較大,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增加了他們的篩選成本,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后續的產品生產與銷售,甚至不利于下游客戶端的維穩工作,直接造成一系列惡劣成果,加重了質量成本支出。

第二,供應商的供貨及時性問題。目前,制造企業并未形成穩定的供應商供貨渠道,缺乏穩定可靠的供應商,每次都需重新確定合作供應商,盡管上游貨源眾多,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現供應不及時的情況,影響了企業既定的生產運作計劃,致使工期延誤,加重了生產成本支出。

第三,制造企業對供應商的信用管理有待加強。制造企業尚未形成健全的供應商信用管理體系,對于供應商潛在的違約風險、支付風險等識別不到位,致使其和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合作,供應商不遵守發貨或其他服務要求,最終造成的損失仍由制造企業自身承擔。

(二)中游成本控制問題

中游成本控制主要出于制造企業自身,也是成本控制計劃落實的重要過程,但因為各種人為或客觀因素的影響,致使其成本控制效果較差。

首先,研發環節成本控制。研發費用的減少與產品質量的提升之間有著先天矛盾,一旦產品研發投入實踐,就意味著成本的激增,其中包括試錯成本、實驗成本、工藝設計成本、專家咨詢成本等,再加上現代市場人們的個性化需求逐漸提高,生活質量要求愈發嚴苛,對制造企業研發的新穎度、創新性要求也就更高,直接增加了企業物料投入、人員投入、貨幣資金投入以及時間投入等成本,且有可能無法帶來預期的效益,成本消耗嚴重[2]。

其次,生產制造環節成本控制。生產制造環節是成本支出的重點,但從事生產制造流水線的工作人員鮮少對成本控制形成充分認識與理解。一方面,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人員與生產人員間存在溝通問題,或不能將成本理念貫徹下去,生產人員仍按照原本的生產理念開展相關工作,生產工藝的不精進與生產技術的未提升直接提高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生產階段的不協調、不配合也增加了成本消耗。因為生產階段與企業的成本控制計劃設計由不同的人員執行,而部分成本控制計劃內容對生產階段的要求更為苛責,但生產能力又無法達到,也造成了生產成本的失控。

(三)下游成本控制問題

制造企業下游的成本控制主要表現在與市場的連接上,也是成本形成的最終階段,從該階段成本控制情況來看,制造企業還存在如下問題。

1.倉儲物流成本控制問題,倉儲物流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生產周期,必須保證二者協調到位,確保交貨期與生產周期的匹配度,但目前制造企業很難對二者形成控制,且倉儲物流空運行為較多,也造成了成本的浪費,再加上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丟失、損毀等,也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增加了質量成本與物流成本。

2.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成本控制受供求關系影響大。對于一些大型特殊制造企業來說,市場上對其售后服務要求較高,長期性、持續性的質量是消費者考慮制造企業產品的又一因素,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服務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要延展到客戶的長期需求上。加上制造企業與客戶的合作周期往往較長,若制造企業缺乏長期合作意識,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降低了客戶的消費欲望,不利于企業潛在市場的開發。

(四)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問題原因簡析

通過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相關內容的分析,發現制造企業出現系列成本控制問題的原因可總結為如下兩點。

一是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意識不強烈,且固化嚴重,缺乏持續創新、優化的理念。成本控制是伴隨企業生產生存、戰略確定等的長期性工作,但目前大多制造企業僅設計當下的成本控制體系或規章制度,未與市場環境或企業戰略規劃等的變動深度結合,成本控制理念更新不及時,未跟上現代經濟市場和企業內部發展需求等的變化,尤其是起到帶頭、標桿作用的管理層,更是從根源上降低了成本控制理念的下沉。

二是缺乏綜合能力強的高端型成本控制籌劃人才,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成本控制人才必須同時具備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但目前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多集中在財務部門,以單一性的財務專業人才為主,很難滿足制造企業成本控制質量的需求,或會造成成本控制失控。

三、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優化的對策

(一)上游成本控制優化

關于制造企業上游成本控制的優化,主要體現在供應商管理上,企業具體可從如下方面開展。

1.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強化與上游供應商的關系,致力于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制造企業需構建內部失效成本(預防成本與鑒定成本)和外部失效成本(供應商違約成本)體系,形成一定的預防作用,保證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另一方面,與上游供應商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提高企業間的信任度,避免頻繁更換供應商,除了采購環節外,也要積極與供應商加強日常的聯系,掌握議價主動權,有計劃地降低合作間的交易成本,不僅能夠保證低谷時期的原料供應穩定性,也能夠保證企業的競爭力與生產效率。

2.制造企業可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價格檔案與價格評估系統。制造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效益與物資需求度建立價格檔案,結合近半年來的市場均價,對有意向合作的供應商進行分析,包括價格與質量上的差異對比,達到貨比三家的目的,同時打開價格評估系統與采購系統、物資管理等系統間的接口,便于采購人員合理采購。

此外,企業還要持續關注市場情況,把握整體價格變動趨勢,適當調整采購價格,找到供應商與制造企業都滿意的制衡點[3]。

(二)中游成本控制優化

中游成本的控制必須從制造企業的內部下功夫,就制造企業當前情況來看,可從如下方面進行優化。

首先,強調企業研發費用的完善管理?,F代市場上,新型產品間的更新換代速度逐漸加快,產品間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制造業必須持續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提升產品的性能,拉開差距,不斷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始終保證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一要保證研發費用投入與企業戰略目標的一致性,不得偏離企業的總綱要求,避免研發投資規劃的盲目性,減少資源浪費;二要盡可能提高一次試制成功的概率,控制試錯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

其次,啟用全過程動態跟蹤監督的生產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流程。產品主要制造階段存在較大的浪費和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生產偏差,所以制造企業需要采用動態化的生產監督系統,并將其與前后端的采購系統、營銷系統等進行掛鉤,考慮到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是以產定銷,所以動態化的生產狀態更新能夠督促制造企業科學把握采購節奏,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計劃,避免庫存積壓和供不應求。

最后,做好存儲成本控制工作,同時建立靈活性強的發貨系統。一是制造企業可啟用作業和工時標準化,即要求每一項作業都按照全過程控制的要求開展,科學合理地預測,進行提前排產,詳細考慮到一些定制化生產要求,進而確定具體的交貨時間。

二是啟用靈活的發貨系統,根據制造企業產品的交貨順序,選擇位置合適的倉庫進行存儲,選擇利于入庫出庫的方式,充分利用每一個貨位,節省存儲過程中的搬運、卸貨等成本,還可自建物流,減少空運,減低運輸過程中的成本[4]。

(三)下游成本控制優化

制造企業的下游成本控制是整個成本控制周期的末端工作,同時也是確定企業市場和消費群體的重要環節,關于該階段的成本控制,可從如下方面進行優化。

目前我國國內商務日語教材撰寫依然將重心停留在學科建構方面,在實訓教材上也依然完全沿用了理論教材體系,即使存在一些語言形式上的操練,但是依然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實際性語言運用能力的需要。以《新編日語1(修訂本)》為例,該書在撰寫過程中是以“主聽說、輔讀寫”為原則,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只針對舊版進行了部分理論知識調整,并針對不同課時出現的語法現象進行規范化的解說。即使是在教材中強調了“應用、實踐為本”,但是多為機械性語言操練,并不能達到日語商務交流和溝通的層面。

第一,制定科學的營銷成本控制制度,確定營銷成本目標。制造企業需結合產品生產、競爭情況、客戶群體定位以及營銷能力等制定營銷成本控制制度,明確各部門在營銷成本控制中的角色,達到真正約束成本開支的目的,并確定相應的控制目標,使得營銷成本控制可有序推進。

第二,做好客戶維護與拓展的成本控制,在保證現有的穩定客源前提下尋找更廣泛的客戶源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保證,企業可著重從銷售人員入手,將其業績與營銷成本、市場開拓程度掛鉤,發揮其監督與激勵的真正作用。

第三,做好營銷渠道成本的控制,制造企業在進行產品營銷推廣時,需要對產品渠道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與現代媒介積極了解區域內的消費需求與潛在消費市場,并結合其消費重心設計相應的宣傳方式,發揮對產品的促銷作用,前提是必須嚴格按照成本效益原則開展。

(四)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其他優化

除了前文提到的上中下游成本控制外,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還可從如下方面入手,從而為企業層級提供保障性措施。

第一,注重全企業范圍內的成本控制意識培養。要想做好成本控制,需要要求企業全員都充分認識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價值,培養成本管理理念,深刻認同并支持相關工作,尤其是企業的管理層級,作為成本控制工作的引導者與規劃者,得到管理層的支持,其成本控制效率更高、成功率更大。

第二,注重綜合性高端財會人才的培養。鑒于大部分制造企業將成本工作歸納在財務部門,所以制造企業可挑選綜合能力強的核心人才進行主要培養,側重于其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對業務內容掌握情況的提升,為保證培訓的有效性,可將人員的培訓成果與相關人員的薪酬績效等進行掛鉤,提高其自覺性與積極性,還需提高成本控制質量。除了內部人才孵化外,企業還可明確當下成本控制的需求,打開對外招聘渠道,直接從外界吸納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全面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對于如今的制造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是其制勝市場的關鍵,通過本文對相關內容的分析,從源頭供應商管理、研發成本控制、生產成本控制以及營銷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對上述內容的研究難免存在領悟不深的地方,未來會持續加強該方面學習,力求提出更具操作價值的優化建議,幫助制造企業持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踐行其社會、商業價值。但就目前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情況來看,還需結合自身實際多加考慮,形成與自身發展需求深度契合的成本控制體系。

猜你喜歡
供應商成本生產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供應商匯總
供應商匯總
供應商匯總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產》)2012年第5期要目
推薦供應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