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研究

2024-03-29 07:53徐玲玲
關鍵詞:德育情境素養

徐玲玲

(廣饒縣同和小學,山東 東營 257300)

德育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依托課堂教學做到有效落實,達成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思想品質、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在英語課程中滲透德育內容,對教師來說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好時機,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思想,且在多樣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充分彰顯英語學科的德育功能。這樣,便可使德育內容與英語課程有效融合,切實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容量與教學效率。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避免形式過重

在以往的英語課程中,有的教師的德育滲透工作是形式大于內容。具體而言,這部分教師會將德育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或是以喊口號的方式影響學生,這種過于重視形式的德育滲透不僅不會起到正向、積極的作用,反而會讓學生更為抵觸德育,降低學習英語的興趣。對此,教師要轉變思想,讓德育的內容大于形式,使德育內容與英語知識合理融合,有效滲透德育思想,讓學生在對英語充滿興趣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德育思想。

(二)注意避免脫離實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須注意避免德育內容脫離實際。有的英語教師在融合德育內容時,往往是為了完成這項工作而開展這項工作的,在落實德育內容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脫離生活實際的問題,會進一步導致學生在已經接受德育思想的情況下,無法做到有效踐行德育。對此,教師需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思考如何將德育與英語做到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踐行德育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三)注意避免偏離要求

根據新課標中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德育作為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部分,有的教師應給予充分的重視。但是,在當下的英語課堂中,有的教師所落實的德育內容與新課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尚未找到融合德育內容的契合點;另一方面是因為德育的成效應體現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但教師卻過于重視口頭滲透。對此,在滲透德育思想時,教師應緊緊抓住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思想落在實處,使學生在認知、理解、實踐德育上做到有效呈現。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榜樣,有效滲透德育內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體系尚不完整,無法對事物的好壞做出有效的判斷,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效引導。而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之一,應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效滲透德育內容?;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德育融合在表達課程內容的語言中,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

以 魯 科 版 四 年 級 上 冊Unit 2 Hobbies 中 的“Lesson 1 Do you like running?”為例。在講授本部分內容時,學生應根據所學知識,學會向他人詢問喜好,在一問一答之間實現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樹立典范,讓學生知曉應尊重他人興趣愛好,進而認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日常是如何詢問他人喜好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可以知曉學生的問答中較少使用感謝性的語言。這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做出示范,怎樣將文明用語融合在詢問他人喜好的語言中,以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如可以在對話中加入“Excuse me”“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等,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詢問的內容,也可以讓對方感到舒服。具體而言,可以進行如下對話“Excuse me.Do you like basketball?—Yes,I do./No,I don’t.”這樣的對話形式既不突兀,也符合詢問喜好的基本內容。其次,教師要在教學中使用上述對話句式,并引導學生進行聯系,以自己的實際運用行為,對學生做出有效的德育影響,以此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自己的言行表達,讓德育內容融合在日常表達中,并引導學生加以學習,以此達到有效滲透德育內容的目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建立良好的行為。

(二)研讀文本,切實把握德育維度

在英語教學中,教學文本是教師滲透德育的抓手,也是學生理解德育思想的重要載體。教師要深入研讀文本,把握德育的維度,明確課程中可以有效滲透哪些德育內容,如問候禮儀、道德表達、社會風俗、行為習慣等,這樣便可依據文本有效落實德育思想,而學生也可以實現對德育的切實掌握。

以魯科版四年級上冊Unit 1 School Life 中的“Lesson 1 We have Chinese.”為例。在學習本小節知識時,學生應掌握禮貌詢問課程安排的句式,并可以跟同學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且雙方應在對話中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這樣才能讓雙方都愿意相互交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對話中應用的詞匯,如“classmate”“subject”“we”“Chinese”“PE”“today”等,在學生可以準確說出基礎詞匯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學習,使學生掌握基礎對話知識,如“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We have...”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掌握禮貌詢問課程安排的對話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材文本為基礎,讓學生漸進式完成“Listen and say”“Let’s talk”“Let’s do”這三部分內容的學習,從而做到扎實掌握詢問的文明用語。此外,為了提高學生對詢問用語的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適當拓展教材之外的內容,如怎樣向路人進行詢問、怎樣在與同學的討論中禮貌表達自己喜歡的課程內容等。這些內容既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內化文明禮貌的思想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進步。

講授英語知識時,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研讀教學文本,并組織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以此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對話知識,形成講文明懂禮貌的思想意識,這對學生思想品質、道德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把握好文本核心,切實落實德育內容。

(三)創設情境,積極營造德育氛圍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思想,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理解、接受德育思想,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并內化德育思想。對此,教師應結合教學需要與學生學情,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思考英語知識、體會德育思想。

以 魯 科 版 四 年 級 上 冊Unit 6 Family 中 的“Lesson 3 She works in a hospital.”為例。在本次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掌握交流人物工作地點的句式,并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尊重勞動者的思想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勞動者的視頻片段,創設教學情境,如醫務工作者正在積極看診、花匠正在修剪花枝、廚師正在準備食物等,引導學生說出片段中人物的職業,讓學生對不同職業的人群建立初步認知。其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父母的職業,如“That’s my mother.She’s a nurse”“He’s Li Qiang’s father.He’s a cook”等。再次,在交流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職業平等的觀念,讓學生從現在開始樹立尊重所有職業、平等對待他人的意識,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進步。最后,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可以認識到人們從事的不同職業,并且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辛苦,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平等思想,使學生產生尊重不同行業勞動者的意識。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情境手段,讓學生真正感受德育氛圍,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德育思想,并結合情境內容有效內化德育內容。學生在情境氛圍的感染下,也能進一步理解教師滲透的德育思想,并配合教師做到有效認知、內化。

(四)聯系實際,豐富德育體驗內容

德育內容應避免脫離生活實際,且德育成效最終也應在實際生活中有所體現。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讓學生知曉在面對生活中的事時,應怎樣踐行德育內容、發揮德育的作用。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體驗,也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積極踐行德育思想的行為意識,進而使學生整體提升英語素養。

以魯科版四年級上冊Unit 3 Days of the Week中的“Lesson 1 What day is today?”為例,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需要正確認知并運用以下詞匯,如“day”“Monday”“Tuesday”等,且需要學會運用正確句式詢問一周課程的表達方式。在引導學生認知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融合學生生活實際,帶領學生正確認知每周的課程安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科實際作用的角度為學生分享不同學科的作用與價值,讓學生建立學好學科知識、在生活中實際運用知識的意識。首先,教師需要根據“Listen and say”“Let’s talk”“Let’s do”三部分內容,讓學生先掌握基本的對話句式,如“—What day is today?—It’s Wednesday.—I like Wednesday.We have music on Wednesday.”而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真實的學習課表進行對話練習,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完成前兩部分的教學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認知不同學科對他們成長的作用。如英語學科,作為學生接觸的另一門語言應用課程,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透過英語看世界。再如數學學科可以鍛煉思維、語文學科可以培養人文素養等。這樣,學生便會從英語的角度認知不同學科,從而樹立認真學習、有效學習的思想。

在開展英語教學,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時,教師可以融合實際生活內容,對學生做出有效引導,讓學生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對德育內容做出理解,以此提高自身素養。

(五)組織活動,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角色演繹、情景小品、英語朗誦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也能將德育思想融合在活動中,進而達成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對學生而言,積極參與活動是有效理解德育內容、內化德育思想的重要途徑。故而,教師應多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英語、走進德育。

以魯科版四年級上冊Unit 7 Communications中 的“Lesson 1 This is Jenny speaking.”為 例。在學習本章節的內容時,學生需要熟練掌握打電話用語及邀請語,并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做到對兩種用語的靈活使用?;诖?,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實戰演練,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教師需要教授學生應掌握的打電話用語及邀請語,其中包括基礎對話詞匯“speak”“may”“call”“hold on”“do some training”等,以及打電話用語 “This is...speaking.May I speak to...?”和邀請用語“Let’s...tomorrow.”。其次,在學生基本掌握上述內容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演繹,一名同學扮演被邀請者,另一名同學扮演邀請者,讓學生輪番演繹,直到班級學生都可以準確運用兩種用語。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感受自己在使用打電話用語與邀請語時對方的反應,進而認識到客氣、禮貌的表達可以給人帶來良好的感受,而這種邀請方式也應成為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合適的教學活動,并在其中融入德育內容,以落實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綜上,在培養小學生德育素養的過程中,教師以英語學科內容為載體,采用了樹立榜樣、研讀文本、創設情境、聯系實際、組織活動五種形式的教學策略,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英語,認識到德育對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高效接受教師分享的德育內容。對教師來講,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也要重視德育內容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英語學習觀,具備英語素養所需的能力與品格。

猜你喜歡
德育情境素養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