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2024-03-29 07:53
關鍵詞:德育意識文本

薛 麗

(如皋市吳窯鎮初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500)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識智力、思想觀念、道德品行、情感意識等多方面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當前立德樹人教育環境下,教師更應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素養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以英語教育為例,教師應在閱讀課程中找準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將各方面德育元素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融合,同時,根據實際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認知活動,利用多種途徑高效實施德育,讓學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受到優秀思想的熏陶,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情感意識,提高個人品德修養。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高效落實立德樹人教育

學科德育是當前各學科教師教學任務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語教師利用閱讀課程開展德育滲透教育,不僅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拓展了閱讀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升華了英語閱讀教學,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化、綜合性發展,進而使立德樹人教育展現出應有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

初中英語教材中收錄了很多含有德育素材的英語文本,如環境保護意識、文明禮貌行為、高尚思想品德、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友愛精神等。英語教師應結合上述元素開展多元化閱讀探知活動,讓學生受到優秀思想、高尚品質的熏陶,得到有效的正確觀念意識教育,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符合當前時代發展要求

當前社會對學生的精神品質、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英語教師在閱讀課程中滲透德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德才兼備的全面化發展,還能進一步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閱讀教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德育的原則

(一)潛移默化原則

德育最常用的教育方式是熏陶教育。德育內容大多為思想理論,而傳統的語言講述式教育不僅會讓德育變得更加枯燥,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诖?,英語教師在開展德育熏陶教育時,需要遵循潛移默化的教育原則,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使其通過參與多樣化的德育閱讀活動,受到高尚思想的熏陶,進而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和良好的精神品質。

(二)循序漸進原則

品德修養培養和觀念意識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根據當前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成長需求,設計與之相符的德育內容,同時,根據他們各成長階段的實際情況,制定難易程度不同的德育任務。另外,德育是一種層次化、系統化的教育,英語教師還要根據這一特點,設計由淺入深的德育內容,使各個階段的德育能實現科學聯結,進而提高英語德育的最終質量。

(三)切合實際原則

英語教師在閱讀課程中滲透德育時,要遵循切合實際原則,所講述的觀點或思想既不能超出當前單元的教育范圍,也不能脫離教材內容單獨開展品德教育。英語教師要精準找到各單元的德育滲透切入點,把德育元素與單元知識進行科學融合,讓學生能在單元知識探究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優秀思想的熏陶,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

三、初中英語基于德育視角開展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滲透德育

為了增強英語德育的科學性與契合性,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材料,找到各單元閱讀教學的德育切入點,借助單元文本中的德育元素開展多元化德育,如情感觀念教育、禮儀規范教育、品德修養教育等,讓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受到優秀思想的熏陶,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1.感悟文本中的情感觀念

正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是優秀品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文本創建德育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探尋文中的思想情感,讓他們體會作者創作的意圖,探究文本蘊含的觀念意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閱讀熏陶下,形成正確的情感意識,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以 譯 林 版 八 年 級 英 語 上 冊“Unit 5 Wild animals”課程為例,此單元圍繞人與自然主題展開,教材第一部分文本講述了熊貓、狼、熊等各種動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活特點,以及它們當前所面臨的各種生存危險。在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上述內容中找到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野生動物目前的生存現狀,喚醒學生熱愛動物、關愛動物的情感,使其形成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材第二部分文本詳細介紹了我國的國寶動物大熊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課文,知道熊貓的成長條件、生存環境、飲食習慣,以及大熊貓在野外生存所面臨的各種難題。教師可以結合此部分內容開展德育,讓學生了解更多有效的保護野生大熊貓措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動物保護觀念。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對大熊貓產生更加濃厚的喜愛之情,進而認識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英語教師結合單元文本開展情感意識培養活動,既可以增強德育的契合性,又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觀念和愛護動物的意識。

2.探尋文本中的文明禮儀

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文本中提到的文明禮貌知識開展禮儀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明禮儀的異同點,使其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禮貌行為、友善與他人交往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其文明生活、禮貌對待他人的意識。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課程為例,此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單元文本中涉及的內容是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各種文明禮貌行為和文明禮儀知識。在德育環境下,英語教師要通過文本閱讀教學,讓學生了解多元世界中的各種禮儀文化,培養他們禮貌對待他人的意識,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例如,在閱讀“welcome to the unit”這部分英語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行提煉文中與文明禮儀有關的信息。同時,學生需要深度思考文本信息,分析這些行為對日常生活的意義和影響,進而初步形成正確的文明禮貌意識。之后,教師可以利用“Reading”部分的英語文本開展禮儀文化教育,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英國人的文明禮儀。比如,英國人第一次見陌生人時,會用禮貌用語相互問好,并用握手表示友好;英國人只對親人或親密的朋友用親吻的方式問好;在交談過程中,英國人避免談論與年齡、體重、金錢相關的話題;在公共場合,英國人會自覺排隊等候,如果在行走時碰到他人會主動道歉;英國人經常說“請”和“謝謝”;英國人不喜歡大聲喧嘩,即便在公共場合,他們也會小聲交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與中華傳統禮儀相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文明禮儀,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英語教師結合文本內容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效果,又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培養其良好的交往習慣。

3.體會文本中的精神品質

樹立榜樣是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英語教師要找尋教學材料中與人物相關的教學單元,挖掘英語課文與德育之間的契合點,利用優秀的人物事跡開展精神品質培養活動。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英語文本的深度理解,又能讓他們找到學習模仿的榜樣,進而使其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高尚的理想和志向。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九年級下冊“Unit 2 Great people”課程為例,此單元圍繞偉人話題展開,收錄了介紹航天領域、農業領域、歷史領域等各領域杰出人才的英語文本。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這類文學作品開展精神內涵感悟閱讀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偉人的不同魅力,了解他們身上的崇高人格,領悟其內在的高尚精神,從而使學生在優秀品質的熏陶下,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樹立偉大的志向,使其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例如,在閱讀“NEIL ARMSTRONG”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宇航員身上嚴謹求實、努力進取的精神;在閱讀“Yuan Longping—Father of Hybrid Rice”這篇課文時,學生要深入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跡,知道他在水稻種植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了解雜交水稻的誕生對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影響。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袁隆平的訪談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袁隆平身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深入研究此單元的英語文本,探尋文中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質,既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又能找到未來學習的榜樣,從而樹立偉大的理想信念,提高個人的精神品質。

(二)優化教學活動,培養道德素養

為進一步強化英語德育閱讀教育的實用性與有效性,教師要合理優化閱讀教學的方法,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感悟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元素,如愛國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意識等,使學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閱讀認知活動,形成良好精神品質,提高個人文化品德素養。

1.對比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在英語德育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加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使其擁有較強的家國情懷,可以結合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點開展跨文化閱讀探知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內外學習材料,對比各地區文化的差異,賞析經典的、優秀的中西方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意識,同時,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譯林版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5 Art world”課程為例,此單元圍繞藝術形式這一話題展開,在教材各部分介紹了中西方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教師可以結合課內外英語閱讀材料,開展跨文化認知活動,從藝術領域視角出發,探尋中西方藝術文化的差異性和相同點,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融合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Tan Dun,s music”課文內容,播放與之相關的人物介紹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譚盾及譚盾的音樂藝術成就,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逐漸形成較強的中華文化弘揚意識和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創建跨文化閱讀活動,既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其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還能借此培養他們文化交融與文化弘揚的意識,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其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精神。

2.創建小組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意識

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授課內容,借助社會資源,創建小組合作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宣傳教材文本中的優秀思想和正確觀念,使其在文化傳播過程中提升協同合作的能力,同時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傳承感。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8 A green world”課程為例,此單元圍繞綠色環保主題展開。德育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此話題開展社會責任意識培養活動,讓學生結合教材文本內容,利用現實生活資源,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綠色環保宣傳,使其在合作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同時形成正確的協同合作意識與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例如,有的學習小組以英語演講的方式宣傳正確的環保理念和環保行為,有的小組采用海報宣傳的方式介紹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還有的小組用英語情景劇的方式講述當前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各種環境保護工程。學生參與小組合作閱讀實踐活動,既可以提升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又能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培養社會責任感。

猜你喜歡
德育意識文本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