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科技創新治理能力數字化轉型研究

2024-03-29 07:59申立軍孫冠洲
江蘇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關鍵詞:江蘇省數字化數字

申立軍,錢 敏,孫冠洲

(1.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0;2.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主動應變、化危為機,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在科研攻關中存在大量的科研數字化訴求。一方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技創新越來越依賴大量、系統、高信度的科學數據,科學數據已成為整個科研活動的基石和保障[1]。另一方面,隨著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科研產出也在大幅增長,就江蘇省而言,近年來技術成交額呈現大幅增長,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了3 000億元,但大量研發活動沒有被規范、高效地管理利用起來。因此,如何發揮科技創新最大效益已成為當前形勢下的重要課題。

蔡躍洲[2]認為,科技創新治理是借助相關的制度、規則和機制,有效組織、協調和引導創新體系中各關聯主體采取一致行動,促進科技進步、提高創新能力等?!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科學技術數據的信息系統和資源庫;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A設施建設上,2019年科技部布局建設形成了“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等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推動科學數據匯聚和開放共享。多個省市也陸續發布了地方版的科學數據管理細則。貴州已布局建設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SKA數據中心,2020年甘肅省啟動建設省生態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等3個科學數據中心,上海也于2023年底依托科技創新資源數據中心建設3~5個專業科學數據分中心。

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江蘇迫切需要持續深化數字技術賦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支持建設科學數據中心,努力實現科技資源高效供給和綜合利用。2022年,《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數字化轉型工作的統籌協調,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分解目標任務,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在相關政策的激勵下,江蘇省逐漸啟動數字化轉型探索和實踐創新,賦能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現代化。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的研究,隨著時代、地區、形勢的變化均會不斷涌現出新的研究方向。數字化轉型是基于數字政府這個時代背景下的產物,隸屬于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總體框架之下,是用數字技術和全新的制度框架重構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的演進與發展過程。

1 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

1.1 門戶集成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中明確要求建設數字政府統一門戶,覆蓋全省政務服務網、移動端、自助終端和辦事窗口,做到“一入口、好辦事、管全程”。編制標準化服務清單,建設政務服務應用管理系統,實現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全面接入、同源發布、統一管理。因此,科技治理政務服務類應用需加速門戶集成,與政府政務服務門戶統一集成[3]。

1.2 統籌集約

當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邁入“集約整合、全面互聯、協同共治”的新階段?!秶艺招畔⒒椖拷ㄔO管理辦法》等文件強調,電子政務工程建設要突出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分散建設向集約化建設轉變,加強政務信息化的并聯管理和部門間統籌協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關于加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各級各類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原則上要基于省政務云部署。傳統的“自建自用、自管自維”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模式已難以有效滿足新的發展需要,正在加快向“集約綠色、高效安全、共用共享”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模式轉變[4]。

1.3 數據共享

隨著基礎設施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國家、省高度重視信息資源共享,明確要求將信息資源共享的范圍、程度作為批準項目建設、竣工驗收和安排運維經費的重要依據。目前,江蘇省已建成全省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能夠提供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服務?!督K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規定,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之間共享公共數據應當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無償共享公共數據?!笆奈濉逼陂g,江蘇省將完善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擴大公共數據按需歸集和共享范圍。

1.4 自主可控

自主可控是當前重要的一項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秶倚畔⒒l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5年,根本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受制于人”等問題。江蘇省《關于加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強化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到2025年,安全可控的數字政府基本建成。

2 江蘇省重點行業領域實踐成效

2.1 交通行業

交通無論在老基建還是新基建領域均為重要的建設主體,在智慧公路、無人駕駛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已有多年探索和實踐,政產學研融合程度較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較為成熟,可為江蘇省科技創新治理提供先行經驗。在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領域,江蘇省建設了省級交通行業數據中心,累計接入10余家單位,近百個業務系統,5 000多張重點數據表,匯聚數據總量400億條左右,實現全省交通數據資源的匯聚。

2.1.1 新基建成為發展新動能

隨著新基建成為現實,交通產業數字化水平和互聯網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隨之所帶來的是整體經濟運行更加透明的信息傳遞、更少的中間環節和更加高效的資源組織方式,新基建成為交通行業經濟發展新動能[5]。據了解,江蘇交控集團構建了“云、網、邊、端”的全新DT架構,瞄準前沿,把握趨勢,提前布局新基建,真正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江蘇交控完成了集團總部全部業務系統上云,成為全國第一家用“云”來支撐業務的省級交投集團,發展至今,江蘇交控100多個系統在公有云上平穩運行,主機與容器超過1 000臺,防火墻、交換機等網絡設備超過2 000臺,各類安全規則1萬多條。

2.1.2 “大數據”形成生產力

江蘇交通行業實施數據價值化改革,通過“江蘇交通云”搭建互聯網產業數據產品的供需匹配、服務撮合平臺,匯聚各類高價值社會數據、算法模型和知識庫、數據產品和場景服務,形成多主體跨界融合的數據商品生產網絡和服務平臺,幫助交通行業提質增效、宏觀調控和精準服務,培育數據產業生態,推動數據的價值實現。

2.2 能源行業

江蘇省能源自給自足率很低,在俄烏沖突國際背景下,在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下,迫切需要科技創新賦能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

2.2.1 數字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各企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拓展的雙重推動下,普遍開展了“人工智能+5G”融合平臺建設。通過平臺建設,為企業本身技術融合、產品研發活動多種個性化、場景化算法提供技術支撐服務,滿足設備狀態識別、人員行為及設備缺陷、變電站智能運檢、輸電智慧全景管控、電力作業行為管理等多種業務場景與人工智能、5G等融合集成需求。例如,泰州電廠智慧建設按照“一中心兩主線”的整體建設思路,重點圍繞智慧管理和智能生產兩部分進行建設。智慧管理部分以管理效率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燃料智能化管控、固廢與供熱銷售智能化管控、數據融合等問題為導向,結合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達到業務協同、價值最優、數字化運營、智慧管理的建設目標。智能生產部分解決設備與系統安全和運行效率,現場無人少化等問題為導向,達到安全高效、無人少人、生產優化、智能發電的建設目標。

2.2.2 數字基建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基于區塊鏈技術,南瑞集團、國信集團等企業積極推進電力大數據征信,發展產業鏈金融業務,探索開展數據產品對外服務,支撐新業務拓展。另外,部分企業立足服務政府精準施策和經濟發展,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為相關部門提供復工復產、住房空置率、環保監測等能源大數據服務。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電網大數據成為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有力武器”。

2.2.3 頂層管理平臺加速能源領域融合互通

為深入推進江蘇省能源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江蘇能源發改特色、適應現代治理要求的能源數字化平臺,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統籌推進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并委托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承擔有關具體工作,推動能源大數據深度應用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環節各場景,形成能源數字化“生態圈”,開展體現“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能源指標體系研究,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賦能。

江蘇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匯集不同行業、部門、業務系統的能源、經濟、氣象、交通等數據,打通信息壁壘,將分散、孤立的數據進行匯集,形成覆蓋全省、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高維多元數據共享大平臺,構建全省數據資源共享體系。能源大數據中心面向多元主體構建六大應用中心,其中,智慧政務、綠色低碳、能源經濟中心服務政府,支撐政府日常管理與“雙碳”規劃工作;行業能效和公共服務中心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能效監控及行業資訊服務,增強客戶節能減排意識;數據共享中心匯聚各類數據資源,提供統一的數據資產管理服務。

2.3 通信網絡行業

通信網絡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主體,對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平臺等方面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江蘇省以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為牽引,統籌信息通信行業連續實施“寬帶江蘇”“無線江蘇”省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東數西算”算力中心重大項目落地實施,2022年累計開展通信網絡固定資產投資187.3億元,同比增長10.4%。在此基礎上,信息通信業不斷夯實數字底座,持續深化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江蘇省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融合發展,助力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持續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注智賦能。

2.3.1 加快發展5G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不斷深化5G網絡覆蓋,2022年新建5G基站5.6萬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7萬個,全國排名第2。5G信號覆蓋已實現“鎮鎮通”并實現重點行政村通達。截至2022年年底,江蘇省累計簽約5G應用項目5 592個,其中“5G+智慧交通” 228個、“5G+智慧教育” 379個、“5G+智慧醫療” 304個、“5G+文旅”205個、“5G+智慧城市”1 984個。

2.3.2 加快江蘇算力網絡高質量發展

立足“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布局,初步形成省內“2+N+X”算力梯次布局。目前,江蘇省建成數據中心機房105個,總標準機約47萬架,算力總量13 EFLOPS,初步構建長三角城市群3毫秒低時延圈,省內蘇錫常、寧鎮揚等城市群1毫秒時延圈。加快“東數西算”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集群算力中心重大項目建設。中國電信長三角示范區(吳江)算力調度中心項目已于2022年8月底完成正式簽約落地,中國移動長三角(無錫馬山)云計算中心項目已于9月初正式開工建設。中國聯通也在加快積極布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的算力中心項目。

2.3.3 打造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賦能科研創新

在一些科研創新的研究中,需要智能計算、云等新技術來推進。南京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合高校和企業著力打造的“金陵·電磁腦”“金陵·哪吒”“金陵·博物”大模型、“河道污染圖像分類聯合解決方案”等項目。東南大學電磁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小陽指出,“金陵·電磁腦”大模型是基于電磁數據和電磁機理雙驅動的泛仿真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毫米波電磁地圖生成、雷達遙感和自動駕駛,而且可以在天線、電磁兼容和芯片設計等領域發揮重大支撐作用。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魏秀參指出,“金陵·博物”大模型能讓視覺系統對海量類別數的細粒度子類對象完成精準識別與分類等任務,可應用于釘螺識別、智慧醫療、工業質檢等。據了解,“金陵·哪吒”是南京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發布的可繼承學習大模型,該模型可廣泛應用于芯片設計、智慧醫療、智慧制造、智慧政府等領域。

2.4 健康醫療行業

健康醫療行業關乎國計民生,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更是令社會各界更加關注,促使該行業加快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入了數字化轉型大軍。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下,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以下簡稱“東部中心”)積極探索健康醫療數據在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先行先試的轉化應用,促進全省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集聚治理與有效應用,服務江蘇省生命健康產業和基礎科研發展。

2.4.1 建設區域數據匯交平臺,持續匯聚高質量健康醫療數據資源

依托江蘇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省域范圍內一、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疾病診療及預防工作中業務系統數據匯聚與統一存儲,數據整體實現T+1更新。平臺通過與江蘇省科研單位展開隊列研究與商業項目合作的方式,實現高質量多組學數據(主要包括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匯聚。

2.4.2 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轉化應用平臺和技術服務團隊,打造“存、管、算、用”一站式服務平臺

為保障健康醫療數據轉化應用順利開展,“東部中心”圍繞健康醫療大數據轉化應用場景和流程,基于自建技術團隊布局健康醫療大數據轉化應用軟件平臺研發建設,采用人工智能、虛擬化、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存、管、算、用”一站式服務平臺,自主申請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2項。

2.4.3 深入產業終端,探索健康醫療大數據轉化場景

江蘇省健康醫療數據應用轉化圍繞“數據不離開機房”的應用原則,建立“實名申請、快速審批、定點調取、分類使用、全程監控、多方監管”的數據安全共享管理規范和先行先試轉化應用流程,目前已完成各類項目對百余個,其中科研類項目探索落地4項(中國藥科大學腦卒中疾病研究、南京明基醫院克羅恩腸炎疾病治療方法研究、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列凈類藥物適用性研究、浙江大學全科輔助診斷系統研發)。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經濟屬性層面

盡管江蘇省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但經濟與科技“兩張皮”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主要原因在于,創新價值鏈上知識碎片化且知識傳遞不暢,導致知識創新到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的脫節,而數字化為治理科技經濟“兩張皮”困境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手段。

3.2 管理制度層面

目前,江蘇省各領域的科技創新仍為分散管理、各自管理,無法發揮整體治理、協同發展的效果,導致不同階段、不同部門之間發展協調性不足。江蘇省科技系統信息化建設主體多,機房部署分散,信息系統相互獨立,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不足,“信息孤島”現象較為嚴重。

3.3 技術手段層面

對于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不足,不同領域數字能力鴻溝問題凸顯。江蘇省缺乏一套比較健全且高效運行的 “數字科技大腦”,對科技創新的預見、檢測、評估和信用治理能力不足,無法有效保障對科技創新的數據開放、信息共享、流程協同、智能決策等。

4 對策建議

4.1 統一思想認識

堅持國家和省有關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建設和運營模式,打破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推進數據共享開放,有效提升科技管理部門的數字化能力、監管水平和服務意識,以系統化思維為引領,加強部門協同,優化資源配置,科學設計以數字化推進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的總體思想導向。

4.2 健全推進機制

成立省級層面的科技領域數字化轉型工作專門委員會,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高校院所、行業協會、企業、金融機構、社會中介機構等主體共同參與。以科技創新治理工作為切入點,以數字化建設為突破口,建立考評體制,以評促建,一方面平衡數字化建設與政府部門其他工作的關系,另一方面以數字化建設引領和推動機關事務各項工作的開展,由此設計推進江蘇科技創新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徑。

4.3 落實經費保障

統籌落實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數字科技大腦建設運行,設立科技數據共享服務相關技術開發、標準制定、模式創新等研究課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學數據統籌集成共享服務。切實加大對5G、IPv6+、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擴大各類移動政務終端的普及使用,促進公共事務的全面在線化、實時化、智能化[6]。有序推動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加強傳輸、計算、存儲和能耗之間的優化平衡,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支撐數字政府高質量轉型。

4.4 夯實數字底座

加快建設省級政務云管理服務體系,改善政務云對“數字政府”的支撐和保障。加快建成“兩地三中心”架構的省級大數據中心,積極嘗試使用“東數西算”工程資源,為江蘇省科技創新數字化治理提供統一的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政務云資源。推進數字技術與治理能力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

4.5 強化人才支撐

增強領導干部和科技工作人員的數字思維、數字認知、數字技能。重視科技領域數字化服務的專業化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在數據服務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探索建立首席科技數據官制度。結合項目實施,建立靈活的引人、用人機制,加強合作,加大科學數據相關的人才引入力度,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招引人才,普遍提升團隊人員專業技能水平,逐步形成數字科技大腦建設與運營管理的人才梯隊。探索數字化人才資源共享,加快建立合理流動機制,暢通政、校、企之間人才流動渠道。探索政、校、企合作培養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打造人才實訓基地,注重培養既熟悉科技創新又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加強科技創新數字治理專家庫建設,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行業學會協會等“智庫外腦”作用,為科技創新數字治理發展建言獻策。

猜你喜歡
江蘇省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江蘇省交通圖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江蘇省政區圖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江蘇省紀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