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校外成長共同體的教師角色定位*

2024-03-30 08:09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關鍵詞:共同體隊員輔導員

劉 莉

(合肥市翡翠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要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明確了學校、家庭、社會在協同育人中各自的職責定位及相互協調機制。兩份意見都指出在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務必協同一致,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未來的“當家人”。校外共同體活動的開展為家校社協同育人創設了支持環境,也促進了“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校外成長共同體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班級為單位,以家庭、小區、社區活動中心、社會研學場所等為場地,以開展“五育”實踐活動為主要內容,按照居住就近為主、自愿參加等原則成立的學生共同體。每個共同體有共同的發展愿景,制訂活動計劃、活動主題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評價機制,同一共同體中的成員互相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對此,在校外成長共同體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深化角色認同,明確角色定位,充當規劃校外成長共同體小隊的組建者、活動主題的收集者、聯結多元育人主體的溝通者、整合協同育人力量的組織者。

一、規劃小隊成立的組建者

創設校外成長共同體,是為了發揮家校社協同育人價值,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生活平臺。學校共同體的組建以班級成長共同體為單位,班級一般以小隊共同體為單位。組建一個完整的小隊有以下幾個步驟可供參考。

第一步,分配隊員。為了方便活動的開展以及保證活動效果的呈現,通常本著居住就近原則,同一小區或臨近小區的學生自愿組成小隊。在居住就近原則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組內成員能力的均衡和個性特長的互補,同時也要關注小隊之間家長資源的協調。

第二步,推選隊長。小隊成員分配好后,接著教師就要組織隊員選出隊長和副隊長,可以民主投票選舉,也可以毛遂自薦。隊長必須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是小隊的核心和靈魂人物。

第三步,確定隊名。隊名由小隊成員一起商議,可以根據小隊員們的共同愿景或特色確定隊名。例如,隊員們都希望通過共同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其他小隊,實現心中的夢想,所以商定隊名為“超越隊”。在確定隊名的同時,依據隊名的含義可以由繪畫能力強的隊員繪出隊徽,由文學素養較高的隊員制定響亮的小隊口號。

第四步,舉薦家長輔導員。校外成長共同體需要教師的組建與指導,具體的活動還需要家長的周密組織和現場協調,確?;顒拥男Ч约瓣爢T的人身安全。所以每個小隊需要舉薦品德好、有時間、有能力、有擔當、熱心社會工作的家長擔任家長輔導員。

第五步,草擬計劃。萬事俱備,就可以草擬小隊計劃:活動前的禮儀規范、著裝要求;活動過程中的拍照、記錄、分享;活動后的宣傳、評價、“小隊成長檔案”信息表填寫……針對隊員的特長進行任務分工,確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成長。最后寫活動感受時教師可以驅動隊員們從多維度進行體驗和感受。比如,可以多使用“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等詞語和句式,引導隊員們從觀察到操作、從討論到感悟由淺入深地學習。

下表反映了我校2020級青禾中隊校外成長共同體小隊組建情況(表1):

表1 2020級青禾中隊校外成長共同體小隊

二、制定活動主題的謀劃者

教師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可以從周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方面入手。結合學?;顒佑媱?教師組織各小隊代表來一場“頭腦風暴”,制定小隊活動主題“菜單”。將這些活動主題“菜單”編輯成冊,為各小隊開展活動提供參考。當然,家長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菜單”以外的小隊活動。在小隊代表收集小隊員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拋磚引玉,逐步打開“頭腦風暴”的局面,各代表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思維的碰撞:有愛國主義主題,有“樹文明,立新風”主題,有勞動實踐主題,有傳統文化主題,有義賣捐款主題,有志愿服務主題,有閱讀分享主題,有校內外安全主題,有科技創新主題,有運動健體主題,有互助學習主題,有學科探究主題……“菜單”信息量大、主題豐富,涵蓋了德、智、體、美、勞五育范疇。同時,小隊活動形式也多樣化,如實踐、參觀、捐獻、慰問、打卡、宣傳和體驗等。要想讓小隊活動豐富多彩,挖掘多元化的教育資源和建立校外活動陣地必不可少。在活動過程中,有需要學科教師指導的,班主任老師會主動聯系相關學科任教教師配合家長輔導員對小隊活動進行輔助。我校為培養有家國情懷、遠大志向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圍繞建黨百年、尋訪英模、文化傳承、民俗體驗等主題開展長程序列活動。例如,2017級玉苗中隊的校外成長共同體每年都會在抗美援朝紀念日前后看望住在馬鞍山清溪鎮的志愿軍老兵——慶志宣,從未缺席。每年建黨日各中隊的小隊員也會在家長輔導員的組織下帶上鮮花,虔誠地前往合肥市有特殊意義的延喬路,紀念革命烈士陳延年和陳喬年,年復一年……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名人館等周邊紅色基地都是賡續紅色文化,培養新時代有擔當“紅孩子”的教育基地。

三、聯結活動多元主體的協調者

推動校外共同體活動高效、持續地運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自身的力量,還要借助家長的力量和社會的力量。要善于發現熱愛兒童、品德良好、熱心社會工作的家長和社區人員,將他們發展為各小隊的家長輔導員和社區輔導員,組建一支以家長為主體的小隊輔導員隊伍,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組織一次目的明確、有序、高效的小隊活動需要教師聯結多元育人主體,做好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協調者和溝通者。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之間,兩兩交互可以組成“家校溝通”“校社溝通”以及“家社溝通”三種溝通形式。學校作為“家社溝通”的中介,需要發揮引導作用。教師作為學校的工作人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重要樞紐,是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溝通,協調小隊活動最合適的人選。故此,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自覺扮演家校社協同育人進程中聯結多元育人主體的協調者的角色,代表學校加強與家庭、社會的溝通,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最終的有效溝通和協調不斷注入活力,也為小隊活動的高質量開展起到保障作用。例如,2020年12月我校對霍山縣黑石渡中心小學的一次愛心捐助活動就是由教師協調溝通,聯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力量完成的。該活動最終是由2020級9班家長提供資源準備的小隊活動,班主任老師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就跟年級主任溝通,后面由年級組倡議組織,最后發展到全校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經過孩子們和家長的精心挑選、認真整理,近千件保暖衣物和各種文具“齊聚”翡翠校園。2020級13班王子睿家長主動花費3000多元購買了嶄新的書包、作業本、筆袋、雨衣和鉛筆,委托老師獻愛心,其他家長利用休息時間自愿來校對物資進行分類、打包、裝車。最后,家長志愿者和《安徽商報》“愛心面對面”志愿服務分隊一起將承載著翡翠師生暖暖情義的愛心物資送到霍山縣黑石渡中心小學學生手中。這種家校社聯動的愛心捐贈活動讓小隊員們真正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明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義,對塑造小隊員健全的人格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力量共同育人效果最大化的有力證明。

四、完善活動評價的指導者

建立評價機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動小隊家長輔導員的培訓、表彰、研討的動員機制。在活動前對家長進行必要的培訓輔導,每一學期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家長進行表彰,營造家長、社會共同關心孩子成長的氛圍。為了進一步完善小隊活動評價機制,教師要指導家長輔導員和隊員進行多維度、多元主體評價。

(1)評一評。小隊活動后請隊員與家長輔導員對整個活動的環節進行互評、自評,并在活動評價表上評定等級。評一評環節對活動的及時反饋與思考,便于后面交流分享,總結和提煉出經驗與不足。

(2)說一說?;顒雍蟮慕涣鞣窒?讓小隊活動更有影響力。教師要在校利用班會課、綜合實踐課為各小隊之間的交流和分享搭建平臺,鼓勵各小隊在家長輔導員的幫助下對活動進行梳理、總結。通過匯報、交流,各小隊相互學習、互通有無。交流可以是PPT式的分享,也可以是座談會式的討論。交流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是活動主題的選定、流程的策劃;可以是小隊活動精彩過程、感人事例的分享(照片、視頻、記錄表);可以是隊員的活動體會感悟;也可以是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為其他小隊后期的活動提供前車之鑒;還可以夸夸好隊友,贊贊好家長……總之,說一說這個環節讓小隊活動開展得越來越好,發揮了“1+1+1>3”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效果。

(3)曬一曬。在新學期開學后,教師可以組織隊員們開展“曬一曬”活動,用具有儀式感的方式鞏固隊員們在假期小隊活動中的收獲,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榮譽感。組織隊員們“曬一曬”學到的新技能,比如學會了做某一道菜或學會了騎自行車等,分享學習感悟與收獲。

(4)賽一賽。開展小隊最佳方案、最佳策劃、最佳成果等各類評選活動,鼓勵隊員們集體匯報,用圖文、視頻、情景劇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現。賽一賽的評價方式能激發隊員們在活動過程中提升質量,關注活動的后續設計。

(5)亮一亮。優秀小隊亮相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線上不僅可以在班級QQ群和學校班主任QQ群里亮相分享,還可以通過學校廣播、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以及新安網等各大媒體平臺報道宣傳。教師或家長輔導員也可以把小隊活動的過程剪輯成視頻在視頻號里推送,擴大影響力。線下可以申請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進行全校的分享,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外墻宣傳欄,張貼各個優秀小隊精彩的活動剪影,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小隊活動的意義,后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讓小隊活動得到更多的支持。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做好小隊活動復盤工作,及時進行工作梳理與總結。要處理好經驗與應用的關系,找出活動特色,提煉好的方法和規律,總結問題和不足,思考進一步提升的辦法。同時,學??梢越Y合紅領巾獎章實施辦法,助推隊員們開展爭章活動。還可以把小隊活動的評價機制與校內的評優評先機制相聯結,進一步完善學校綜合素養評價體系。

校外成長共同體活動是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學業質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特色途徑。通過不斷的實踐摸索,我們厘清了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在活動中的關系,確立了學校、教師對活動的主導作用,家長的主體作用以及社會的協同作用。我校將對活動進行長程、序列的規劃和完善,讓校外成長共同體在實現“五育”并舉、立德樹人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共同體隊員輔導員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以“一刻鐘”導航隊員“一輩子”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隊員
致敬:風雪中的人大扶貧工作隊員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水下考古隊員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