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文本閱讀的兩點思考

2024-03-31 15:18王巧玲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價值取向有效策略

王巧玲

摘 要:多文本閱讀能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學生的思考力,幫助學生學會表達。正確認識多文本閱讀的價值取向以及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多文本閱讀策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快速提高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文本閱讀 價值取向 有效策略

多文本閱讀是一種閱讀教學方式,是圍繞一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這樣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增加閱讀數量、提高閱讀速度、激發閱讀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表達。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實踐多文本閱讀,真正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筆者有以下兩點思考。

一、正確認識多文本閱讀的價值取向

多文本閱讀相比單篇閱讀,除增加了閱讀數量之外,更關注閱讀速度、閱讀感悟、閱讀思考力,更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生多文本閱讀的價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加大閱讀數量,學生讀得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對小學階段閱讀總量的要求依舊是不少于145萬字。其中,第一學段(1~2年級)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不少于100萬字。小學 12冊語文教材中課文(360篇左右)的文字總量不足20萬字。這樣的文字量與要求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相比,相差甚遠。多文本閱讀的主要特點就是圍繞一個議題讀多篇文章,讓學生在40分鐘內讀6篇左右的文章,這樣能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達到課標的要求,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再者,當前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就是讓每一個人多閱讀,形成閱讀自覺,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多文本閱讀恰好是一個很好的引領。

(二)提升閱讀速度,學生讀得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學生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閱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并說明理由?!遍喿x要有一定的速度,閱讀速度是需要訓練的。傳統語文教學中,一篇精讀課文往往就需要教師教兩三課時,略讀課文也要教一課時,這嚴重制約了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提升。而多文本閱讀教學是引領學生在40分鐘內圍繞一個議題讀6篇左右的文章,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三)激發閱讀興趣,學生讀得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理念強調“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v觀當前語文課堂,課堂上更多呈現的是教師講和問很多,學生被動聽和答很多,而學生主動思考則較少。尤其是學優生,新學期拿到語文課本后就迫不及待地讀完了,一冊書的內容基本上也已經了解,再讓他們花費一個學期的時間學這一本書,就難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而多文本閱讀教學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教師少講精問,學生忙著看書、思考、陳述、分享、期待等,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由此學生閱讀興趣就會日益濃厚,進而愛上閱讀。

(四)提升閱讀思考力,學生會思辨

多文本閱讀能讓學生讀得快、讀得多,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提取和篩選信息,記憶、推論、比較、整合、判斷等能力以及思考復雜情境中的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漸提升,因而閱讀思考力自然就會提升。實踐發現,同一議題的多個文本的異同點等可以啟發學生深度思考、探究。比如把反映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移山》與反映靈巧變通的美國繪本《明鑼移山》放在一起讀,文本的相同點是都出現了大山擋在面前的問題,不同的是愚公和明鑼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截然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正源于認知的沖突,促使學生深度思考。

(五)習得讀寫方法,學生寫得順

多文本閱讀教學將讀與寫緊密結合,教會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白x”是基礎,“寫”是運用。學生通過多文本閱讀,掌握閱讀策略與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寫作時有所借鑒、有所感悟和體會,自然有話可寫、有法可循,文章也就寫得順、寫得快。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日益養成,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會日益提升。

二、多元開發多文本閱讀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單元主題回顧,充分發揮教材功能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圍繞一個主題,選編幾篇文章組成一個單元,這樣有利于多文本閱讀教學。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課文,主題是“父母之愛”。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精讀單元首篇課文《慈母情深》,感受母親的愛,習得抓住場景、細節描寫以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體會人物情感的閱讀策略,再運用多文本閱讀方式學習另外兩篇。

(二)立足整體設計問題,橫向整合多篇文章

多文本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把一組文本看成一個閱讀整體,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培養學生思辨、梳理、歸納等閱讀能力,習得一定的閱讀方法,建構一定的知識體系,提升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生閱讀《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民間故事能流傳千百年?為什么民間故事能成為經典,被選入我們的課文?歸納學生觀點,得出結論:民間故事是百姓智慧的結晶。這樣教學,比單篇閱讀教學效果更好。

(三)立足“選賞展記寫”教學法,實現課內外閱讀有機融合

1.選

“選”即尋找關聯,巧選文本,讓多文本緊密聚合起來。多文本閱讀教學,圍繞一個議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一般選擇四五篇最好,所選的文章互文性比較強。一節課中,學生通過同時閱讀多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同一個問題。比如“閱讀與成長”主題,教師可以選取強調閱讀興趣、閱讀方法、讀書好處、閱讀書目等不同方面的文本,如《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將這四篇課文組合到一起進行教學,閱讀效果會更好。

2.賞

“賞”即評賞。針對不同文本的不同賞析點進行精細的閱讀、評價、鑒賞。賞析點是多元的,或題目,或語言,或精彩句段,或獨特寫法等。比如從題目上進行賞析——文章是怎么命題的?寫出了什么?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生會發現這是一對反義詞,這兩個詞分別代表母愛的慈祥和父愛的嚴格,起到了強烈的對比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拓展閱讀類似題目的文章。

3.展

“展”即展示。一是學校搭建平臺多元展示。比如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教育、“奮進新征程 學習二十大”主題閱讀、“讀書節”等活動,促進閱讀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積極開展各類班級活動。比如讀書分享會、讀書社團活動、閱讀板報、讀書分享卡等,促進學生閱讀,讓學生厚讀書、深讀書、多讀書。

4.記

“記”即記日記、閱讀分享記錄表。教師可以有機融合課內外閱讀,結合多文本閱讀內容,輔之相應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記日記,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和思考力;通過撰寫“多文本閱讀分享記錄表”,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和能力。學段不同,要求不同,比如中高年級可以設計“主要內容”“精彩片段”“想提出的問題”等。

5.寫

“寫”即聯系多文本自主寫作?!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倍辔谋鹃喿x,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能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更能促使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因此,引導學生依照例文寫作、抓住時機練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文本閱讀助力師生更快更好地成長,是快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一條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溫建新.小學語文互文性閱讀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2]章麗萍.讓孩子也吃上“粗糧”: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J].新課程(教師版),2010(4).

[3]陳紅芬.課外閱讀對對碰[J].教育科研論壇,· 2008(7).

猜你喜歡
多文本閱讀價值取向有效策略
兒童文學多文本閱讀策略研究
小學多文本閱讀之古詩教學策略淺談
讓多文本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實觀照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