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番“叢味”憶月明

2024-03-31 04:27左如
茶道 2024年1期
關鍵詞:巖茶武夷水仙

左如

承蒙曾煒兄邀約,在閩江公園的一江樓前,我又見到了黃錦枝先生,上次見面已是3年前的新年了。驀然間,我有些恍惚。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事,甚至讓咫尺變成了天涯。他滿頭銀絲,一身筆挺的西服,更顯精神矍鑠。臉上還是掛著那副很治愈的親切笑容,別來無恙。

在時間面前,也許人人都是無力反抗的弱者。然而,猶如陳釀,茶仿佛有著一種可以抵御時間的溫柔力量。比如,這泡從27年(1996年)前來的百年老樅水仙,系出自武夷巖茶泰斗——姚月明之手。他,也是黃錦枝的恩師。白云蒼狗,叢味依舊,如晤故人。

此昧長留在心間

一只樸素無華的牛皮紙泡袋里,封存著廿余載的歲月。茶袋剪開,陳香縷縷,一段陳年回憶也隨之娓娓道來。

老叢水仙之“老”,是樹齡,也是陳年,時間的雙重歷練。一個多世紀的寒來暑往,人世滄桑,茶樹猶然。

“叢味”,是老叢水仙最迷人的味道。青苔味,木質味,粽葉味……不同的味蕾,有著多元的解讀。但,青苔味是最受普遍認可的特質,源自氣候、水土、品種、工藝與時間的共同塑造。

也正是這縷縈繞于鼻端、纏綿于喉吻的青苔味,令黃錦枝念念不忘。在他近40年的事茶生涯中,曾遇到過三次顯著得足以刻骨銘心的“叢味”。這泡恩師的遺作,便是其中之一。

新水泡舊茶,尋味憶故人。黃錦枝端起公道杯,細細端詳。陳釀般的酒紅色,清澈透亮,容光煥發。

茶湯色澤之清濁,是評判茶葉品質高低的感官指標之一。清透,是好茶之“相”。若暗濁,縱是香高味醇亦枉然。恰如人之氣色,佳則神清氣爽,差則晦暗無光。唯有質優者,才有藏放的價值。在時間的潛移默化中,轉化出陳醇陳韻。

杯口貼近唇邊,鮮明的叢味,絲絲入鼻。這般氣息,似漫步山林,草木森森,蒼苔點點,氤氳著濕潤的空氣。青苔味為底,果香亦馥郁,沉穩厚實,樹齡與陳年交織的不凡氣度。

香蘊湯中,入口稠滑細膩,由舌尖向舌面次第鋪展,喉底泛起陣陣清甜。茶的風味語言,像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和藹可親,又平易近人。

茶如其人,嚴謹而溫厚。恩師的諄諄教誨,黃錦枝如沐春風。

陳香陳醇念師恩

《武夷月明》是黃錦枝、黃集斌父子為紀念姚月明而編撰的文集。集子中,收入了姚老一生的研究成果及師友們的追憶。文字雖無表情,字里行間卻傾注著姚老對巖茶的滿腔熱愛。他曾在自己的論文集(《武夷巖茶:姚月明論文集》)的序言中這樣寫道:“……從此,武夷巖茶成了我終生奮斗的目標?!?/p>

茶,也是他的代表作,比文字更具象、更生動。因為,每一葉都是一個時空膠囊,為我們完好地封緘了當年當時的天氣,還有手的溫度、力度及心情。于是,在叢味果香里,我們仿佛望見了姚老披星戴月看青搖青、打焙焙茶的身影。

五道之后,叢味仍不減,令人驚喜。黃錦枝停杯凝目,若有所思。杯底陳香,牽引出歷歷往事。時光倒流回30多年前。祖籍福建惠安的黃錦枝,是馬來西亞僑屬,上世紀70年代移居香港,后創立了協和茶行。1986年,作為香港百年老字號堯陽茶行的供貨商,因訂單需要,黃錦枝北上武夷,既為尋茶,也為習茶。時為國營崇安(武夷山舊稱)茶場書記兼場長的姚月明,與他一見如故,一段師生緣就這樣開始了。

“那是一個無私的年代?!秉S錦枝說,學茶過程中,每當遇到疑惑,姚月明總是知無不言,毫無保留。在姚老的言傳身教下,黃錦枝也實現了從0到1的轉變,即從最初的“茶小白”成長為茶專家。

茶葉審評是發現茶葉優缺點,為改進制茶工藝、提升茶葉品質提供參考。有一次,姚老把崇安巖茶總廠的做茶高手都請來,現場盲品12個品種。黃錦枝品出了6個品種,并判定其中一泡有焦味。對此,高手們深表懷疑。姚老默默地拿了個白瓷大碗,將葉底倒入,一手注水,—手挑揀。果不其然,兩三根焦條,赫然眼前?!澳慵案窳?!”姚老笑著拍拍黃錦枝的肩膀。

日積月累,黃錦枝茶葉的審評工夫大有進益,心中漸漸有了一把鐙亮的“標尺”——“形美、湯清、氣足、味醇”。采購茶葉時,屢試不爽,完美避“坑”。在烘焙工藝上,黃錦枝亦深得“姚氏焙法”之真傳,領悟出“焙茶八字訣”:“整合、化異、提氣、促醇”。他,出師了。

歷久彌新正風華

“越陳越香”似乎是普洱老茶的專屬話術。藏茶之熱,上世紀90年代風起港臺,一度風靡中國大陸。

武夷巖茶也具備藏放的“資本”。1996年,姚老就曾對黃錦枝說:“書上說武夷巖茶‘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證明也是越老越好?!庇捎谝险也坏嚼蠋r茶來印證,便建議他收藏一批茶,將來作為見證。

于是,次年茶季到來時,姚老親手制作了一批肉桂上堆(極品肉桂)、特級水仙(老叢水仙)和特級奇種,當作協和茶行深圳國際商場開張的賀禮送給黃錦枝。于黃錦枝而言,這批由姚老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茶,彌足珍貴,珍藏至今。

杯中這泡姚老的遺作,經歷近30年的封藏,依然鮮活,且歷久彌新。形、色、香、味、韻,皆有不俗的表現,尤其是內質,叢味、品種香、山場味與陳年之味相互交融,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姚老若在天有靈,應是倍感欣慰吧。

見茶如面,《武夷月明》的書封上,我們瞥見了姚老親切的微笑。卅七載去來,越??缟?,從香港到武夷。茶路漫漫,往事歷歷。

如今,黃錦枝倦鳥知返,回到了惠安老家,回到了原點,亦是起點。恰如陳年巖茶,老當益壯。年逾耄耋的他,還在武夷山開廠設店,只為做好茶。因為,這片山水,這枚奇茗,是恩師的魂牽夢縈,也是他人生茶路的延伸。

“盛世為茶。這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從動蕩走向和平,從貧窮走向富強,中國人有三代沒有好好喝茶了?,F在是做茶最好的時候。喝好茶,好喝茶,是美好生活的體現?!鄙钊绮?,越質樸,越美好。

責任編輯/楊巍 美術編輯/蔡林

猜你喜歡
巖茶武夷水仙
武夷山的巖茶上好品質竟與石材中的鐵質有關
《武夷天下秀》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
一株水仙
愛丁堡水仙
武夷學院
水仙帖
基于PTR-TOF-MS與GC-MS技術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氣特征分析
武夷巖茶書寫傳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