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的矛盾與調適

2024-03-31 15:38汪凱達余龍進
高校輔導員 2024年1期
關鍵詞:社會心態大學生

汪凱達 余龍進

摘 要: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構成了大學生成長的二元社會環境,網絡圈層化成為影響大學生網絡社交的重要社會現象。在網絡圈層化影響下,大學生的社會心態逐漸呈現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與內卷共生,社交恐懼與網絡曬秀共生,政治冷漠與政治熱情高漲共生等。網絡信息圈層化、網絡社交圈層化、網絡行為圈層化使大學生的社會心態呈現出極端化、非理性化、娛樂化的特點。各教育主體要主動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精準治理,把握網絡治理方向盤;正面引導,弘揚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養,重塑時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動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社交;網絡圈層化;社會心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618(2024)01-0042-06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輔導員研究專項“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及其引導研究”(項目編號:22JDSZ3131)、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大學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指標測度與提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Z23JC044)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互聯網迅速普及,互聯網“去中心化”的特點為大學生的自由發展和個性表達提供了廣闊空間,而網絡亞文化的“異質性”和“趣緣性”特點也使得大學生的網絡社交趨向于圈層社交、分層社交,一個個核心穩固、聯合緊密的網絡社群形成網絡圈層化現象。網絡圈層化有效滿足了個體自我實現與自我認同的情感交往需求,但與此同時,網絡圈層傳播引發的大學生群體分立和價值撕裂問題日益凸顯。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1]網絡圈層化深刻影響了大學生的社會心態與心理健康,要求我們積極關注大學生的社會心態。為進一步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大學生社會心態,我們要在對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矛盾表征的宏觀把握下,深入分析網絡圈層化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負面影響,進而提出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的調適對策。

一、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的矛盾表征

網絡圈層化影響著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基本樣態,使大學生社會心態顯現出矛盾的特征,“這種矛盾構成了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基本樣態?!盵2]在個人發展心態上,具體表現為佛系、躺平與內卷共生;在與他人的社交網絡關系上,具體表現為社交恐懼與網絡曬秀共生;在對國家的認知與態度上,具體表現為政治冷漠與政治熱情高漲共生。

(一) 佛系、躺平與內卷共生

“‘佛系‘躺平‘內卷詞語出現、聚焦、流行在青年亞文化圈”,[3]是社會現象的新興表達,也是深刻影響大學生的網絡流行語,這些詞匯折射出大學生的社會心態和價值取向?!胺鹣怠薄疤善健薄皟染怼备饔胁煌谋憩F形式,同時,它們之間相互交織,勾勒出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復雜多變的心態。一是“佛系”心態?!胺鹣怠币辉~于2017年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佛系男子”,指對人生抱著無所謂態度的青年,隨后,這一詞匯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傳播。大學生以“佛系”態度面對日常學習生活主要表現為:學習以追求60分為目標、不愿意參加各類競賽競技活動、對于學校的規章制度滿不在乎,處于一種不爭不搶、不悲不喜、甘于現狀的狀態。二是“躺平”心態。2021年,一篇《躺平即正義》的文章意外走紅,“躺平”迅速成為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上熱議的話題。隨后“躺平”成為大學生們不思進取的代名詞,萬事皆“躺平”的態度使部分大學生的心態逐漸扭曲、頹廢,逐漸形成了“逃避式”躺平、“自嘲式”躺平、“無奈式”躺平等群體心態。三是“內卷”心態?!皟染怼币辉~最早由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提出。2020年,某知名高校學生邊騎車邊用電腦學習,被戲稱為“卷王”,大學生對“內卷”一詞的討論風靡一時。大學生的“內卷”心態備受關注,例如,瘋狂追求高績點,為了課程論文作業寫了一本書等等。大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了激烈的競爭,而過度“內卷”的環境也讓大學生處于一種焦慮、內耗的狀態。

(二) 社交恐懼與網絡曬秀共生

網絡的交往互動影響著大學生社會交往形態的發展,催生出不同的交流互動模式,同時在網絡圈層化演化過程中,圈層化對于社會交往的分割效應愈發明顯?!熬€下獨處、線上熱鬧”成了大學生的常態,大學生呈現出社交恐懼與網絡曬秀共生的群體心態。一方面,有些大學生表現出社交恐懼。社交恐懼主要表現為行為主體對面對面的社會交往行為存在恐懼心理,在進行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時常感到壓力,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一些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社交恐懼,他們更喜歡單獨處于一個封閉的空間,不愿意進入物理接觸的社交場合。例如,課堂展示活動、戶外團建聯誼活動等常常是大學生們恐懼的事兒,他們享受自己在宿舍里的蝸居生活,更愿意把社交放置于虛擬的網絡圈層世界,成了現實“社恐”群體。另一方面,不少大學生熱衷于網絡曬秀?!白x圖”時代,不少大學生成為“曬秀一族”,自媒體的即時性傳播和病毒式擴散特點催生了校園網絡曬秀文化。曬心情、秀個性充斥于大學生的網絡社交平臺。大學生通過網絡曬秀來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進而構建并鞏固網絡社會關系中的人際交往圈層,獲得更多的自我認同,建構價值意義。網絡曬秀是大學生在網絡圈層中追求精神歸屬的產物。積極主動的展示體現出大學生自信且崇尚自我的心態,但過度的曬秀文化也容易讓大學生的精神家園遭到侵蝕。

(三) 政治冷漠與政治熱情高漲共生

大學生是引領未來社會發展潮流的主人翁,其政治參與程度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網絡空間的民主政治生活中,大學生對于政治問題的態度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圖景:政治冷漠與政治熱情高漲共生。一方面,部分大學生表現出政治冷漠傾向。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往往是不積極的,具體表現為他們政治活動缺位、政治信仰缺失和政治效能低下。網絡圈層中大學生的政治參與表現出非理性、無序性的特點,圈層中一些消極的、不健康的信息潛在影響著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熱情。同時,西方一些反華勢力也借此輸出更多的西方價值觀,加劇了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風險性。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又表現出政治熱情高漲的傾向。在網絡政治參與中,有些大學生對社會公平、女權主義、國家領土等政治議題特別關注,他們往往借助圖片、表情包等表達方式將政治熱情轉化為具體、生動的情感表達。圈層內的大學生們共享“愛國者”身份,實現從自我意識到民族意識的轉化,但同時也會產生“狹隘”的愛國主義,非理性的排外促使網絡輿論迅速傳播,短時間內會產生“蝴蝶效應”,甚至出現“激進”的愛國主義行為。

二、網絡圈層化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負面影響及成因分析

網絡圈層化影響下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心態具有高度形似性,圈內同質、圈際異質的特性會對大學生產生暗示,使其模仿圈內成員、拒斥圈外成員,形成圈層化規范。通過分析網絡信息圈層化、網絡社交圈層化、網絡行為圈層化作用于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內在機理,能夠全面把握網絡圈層化境遇下大學生不同行為背后的社會心態。

(一) 網絡信息圈層化與極端心態

網絡信息圈層化直接影響大學生個體接收的信息狀態。網絡圈層中信息傳播廣、速度快的特征逐漸退化,信息逐漸呈現出高度集中、單一同質的特征,長期單一的信息傳輸淹沒了大學生主動選擇的信息,會使大學生眼界逐漸窄化。同時不良思潮在圈層內肆意蔓延,大學生獲得的信息逐漸與現實社會脫軌,極易滋生極端心態。

第一,“信息繭房”催化極化心態。大數據時代,“算法推薦的‘過濾氣泡被廣泛應用于信息過濾?!盵4]過濾以大學生的興趣和習慣為迎合點,向大學生推薦與其意愿高度匹配的信息,造成大學生接收的信息具有單一性與集中性。網絡信息圈層化的刻板性引導不斷強化大學生的固有價值觀,使大學生個體與群體間的信息鴻溝逐漸加深,進一步加劇“信息繭房”現象,“繭房間的有效溝通十分困難”。[5]大學生在“信息繭房”的“信息窄化”作用長期影響下,容易催生極端化心態,產生盲目自信,對圈外觀點盲目排斥,將圈內觀點視作真理。相似圈層群體之間相互影響,觀點在網絡圈層的跨圈交叉下日益鞏固,可能會形成大學生群體的集體無意識,由極端思想演化成極端社會心態。在極化心態支配下大學生群體可能會形成話語強占的表達方式和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甚至滋生人肉搜索、網絡語言暴力等非道德行為。

第二,“不良思潮”引發否定心態?;ヂ摼W跨越時空的便捷性與巨大的信息容量為大學生連接外部世界、關注社會現實與表達自我提供了極大便利,“成為社會心態表達與涌現的新場所”。[6]大學生通過網絡圈層不斷接受各種信息,由于圈層信息的封閉性、排斥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主流聲音無法傳遞,導致不良社會思潮暗流涌動,這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西方錯誤社會思潮也趁機裹挾其中并在圈層中肆意蔓延,致使大學生被這些錯誤社會思潮所煽動。錯誤社會思潮一般借助某些社會熱點事件與重大公共事件進行輿論造勢,在網絡圈層中不斷蠱惑并催生大學生的非理性意識,造成大學生偏激地看待我國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困難與問題,脫離實際地看待我國發展問題,非理性地批判生活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產生激憤、怨懟、仇視等情緒,引發大學生的全面否定心態,即否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否定社會改革的全過程、否定自我成長發展的未來。

(二) 網絡社交圈層化與非理性心態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7]網絡社群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社交方式,以網絡媒介為載體形成的大學生網絡社群催生了網絡社交圈層化?!叭觾炔靠桃庹袒撤N關注、關系、身份?!盵8]不同網絡社交圈層間的相互隔絕與對立不斷強化,造成圈層內情緒和態度逐漸重于事實,從而導致大學生社會心態的盲目與沖動。

第一,“回聲室效應”滋長沖動心態?!盎芈暿倚笔且环N社會心理學現象,指在社會化媒體中,人們經常接觸相對同質化的信息,傾向于將其當作真相和真理,不知不覺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故步自封甚至偏執極化。網絡媒體平臺的演化促進了網絡社會化,大學生在網絡社交中不斷尋找與自我觀點更契合的社群,這既是隨眾選擇也是一種選群行為。大學生個體在網絡圈層中往往更容易放棄個人的想法,傾向于模仿圈層內其他成員,圈層內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認同加劇了“回聲室效應”。在“回聲室效應”作用下,大學生的價值觀與社會心態逐漸趨同,圈層內的主流聲音通過回聲壁不斷強化,甚至引導圈內主流觀點走向極端化。在社交圈層和自我觀點的影響下,大學生淪陷于符合自我認同的圈層中,各個不同的圈層之間相互隔絕甚至對立,導致大學生社會心態逐漸分化,不同圈層間的觀點、態度、價值觀逐漸產生很大差距,并且難以彌合。尤其是在重大網絡熱點事件發生時,不同圈層內的不同聲音往往會呈現出相互敵對的狀態,大學生群體自動劃分為不同的陣營,甚至產生敵對行為,進而引發大學生社會心態沖撞頻現問題。

第二,“情緒至上”誘發盲目心態。在網絡空間內大量信息迅速傳播,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齊,受眾時常無法分辨其真假?!耙粋€群體內部的‘情緒團塊存在不斷累積的過程?!盵9]在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中,事實不再是第一要素,圈層的信息傳播方向與內容由圈層內的個體和群體心理主導。在網絡輿情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圈層內大學生的情緒互相影響,個體間的情感認同不斷增強形成情感漩渦,理性和真相被情緒隔離在外,大學生的社會心態趨向盲目。圈層中的“情緒至上”原則使得非理性心態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觀點相近的大學生圈層相互影響,非理性心態的“滾雪球效應”加劇了大學生集體的盲目心態,導致盲目的表達與行為產生。當網絡熱點事件的真相未明時,大學生圈層群體往往已經形成了對立面,憤怒、喧囂、質疑的負面情緒充斥在大學生圈層內,掀起情緒喧囂的狂歡,強情緒、弱事實的現象造成圈層內大學生狹隘排外的傾向,致使大學生心態失衡,肆意宣泄情緒。

(三) 網絡行為圈層化與娛樂化心態

媒介使用的不同會對群體行為產生顯著影響。Z時代大學生從出生開始便受到了不同網絡亞文化的影響,圈層內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邏輯也受到圈層網絡文化的影響。圈層化影響下大學生的行為邏輯表現為“消費主義”實踐和“功利主義”表達,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社會心態,引發大學生的娛樂虛榮心態。

第一,“消費主義”強化浮躁虛榮心態。隨著現代社會消費方式的轉變,消費主義在大學生網絡圈層中隱蔽滲透,悄無聲息地嵌入大學生的思想與日常生活中。網絡圈層中的傳播媒介一定程度上受消費主義技術邏輯和泛娛樂化思潮的支配,其本質是營造一種娛樂化的社會心理氛圍,最終實現市場價值最大化。大學生在消費主義算法推薦、視覺引誘、符號建構影響下,容易行為固化,刻意追求消費,社會心態逐漸變得浮躁虛榮。圈層內的大學生通過追捧消費主義努力實現圈層認同,造成自身的虛假需求和錯誤認知。消費主義的泛娛樂化內在邏輯也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價值觀,主要表現為以顏值為標準的偶像原則和以長相衡量人際交往的交友原則,“日益裹挾大學生對于美的價值認知和行動邏輯”。[10]圈層文化沉湎于消費主義,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標準造成負面影響,引發了大學生浮躁虛榮的心態。

第二,“個人主義”衍生自私冷漠心態。大學生在網絡圈層中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但圈際異質的特征也逐漸強化大學生的個人主義,使大學生把個人利益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消解集體主義的主流價值取向。大學生將個人主義作為行為原則,并在圈層內形成了一套道德判斷體系:無視與圈內無關的一切圈外需求。這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其道德意識和道德認知的判斷產生偏差,助長自私、冷漠的社會心態。個人主義的道德判斷體系越位于現實社會與其他圈層時,就會把大學生推向道德漠視的極端,集體觀念、團隊意識與風險精神也不斷被淡化與模糊,進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一定沖擊。個人主義價值取向不斷擴大了人與人之間、圈層與圈層之間的隔閡,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導向冷淡狹隘,為大學生自私冷漠的不良心態形成提供了溫床。

三、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的調適對策

當前,大學生的社會心態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在網絡圈層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社會心理和行為模式也在發生著改變,有些大學生社會心態的非理性特征日益增加。網絡圈層文化加速了大學生不良情緒的產生,同時將矛盾沖突不斷放大,從而引發大學生社會心態失衡。因此,如何引導網絡圈層化中的大學生破圈與出圈,從多角度對大學生的社會心態進行調適,培育大學生的積極社會心態,是當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一) 主動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隨著大學生群體中“人以圈居”現象的日益突出,探索如何“破圈”成為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心態的重要方面。一是要積極更新大學生網絡教育話語體系。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代際分層使教育者很難融入大學生網絡亞文化,大學生也不愿意主動展示自我圈層,兩者之間的鴻溝便會越來越大。因此,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網絡話語,暢通信息傳輸渠道,構建大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網絡對話體系。教育者應探索運用大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更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將單一的灌輸式傳播轉化為雙方平等互動交流,開辟網絡育人的新陣地。同時,教育者要增強網絡教育的針對性、活潑性、實用性,運用大學生網絡圈層中喜聞樂見的接受方式創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有效正確的信息資源,使大學生真正實現“破圈而出”。二是要分層、分類引導圈內大學生。圈層內的意見領袖擁有較強的輿論操控能力,掌握著話語主導權。因而,把握圈層內意見領袖的思想動態是引導圈層內大學生的關鍵。教育者要運用大數據算法機制,精準識別圈層內的大學生意見領袖,對大學生意見領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了解他們的價值取向與思想動態,使其社會心態與主流社會心態高度統一,推動其引導圈內成員提升知識結構與思想境界。網絡圈層內的其他成員對于圈層輿論走向也會產生重要作用,教育者同樣要密切關注圈內的普通參與者與沉默的大多數,使其與圈層內的主流價值觀同頻共振。

(二) 精準治理,把握網絡治理方向盤

算法技術支撐下的“信息繭房”充當著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生成的載體,因此,要從源頭治理大學生圈層情緒傳播,就要破解“信息繭房”困境,培育大學生健康理性的社會心態。一是要糾偏大學生的信息接收內容。在進行定制化信息推送的同時進行多樣化推送,“建構人工干預與算法推薦相統一的分發模式”。[11]置頂社會主流媒體新聞,引起大學生的關注,不再一味地追逐資本與流量,打破思想束縛,使更多的聲音能快速有效傳播,完善網絡公共領域。二是提升大學生算法素養。大學生在算法時代養成了被算法推送信息支配的習慣,被困在了信息浪潮中。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警惕算法帶來的危險,了解算法的基本運作方式,直面算法的運行邏輯及其應用,提高自身抗“算法風險”的能力,并引導大學生從行動上強化自身積極主動參與公共網絡的能力,培養大學生媒介接觸與社會交連的文化能力與社交能力,推動大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公共參與。三是重拾技術的文化屬性。網絡媒介要把算法的公共性融入技術運行,糾正網絡隱形權利生產的價值,合理分發代表主流價值觀的內容信息,使得大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技術的豐富性,體驗正面的情感價值,滿足大學生信息多樣性、差異化的需求。同時,網絡媒介要積極建立一套符合大學生興趣取向、內在價值的網絡推動體系,優化公共價值。

(三) 正面引導,打造主流媒體新格局

大學生社會心態生成的基礎是社會認知,現代網絡媒體是大學生社會認知的重要來源,因此要正視網絡圈層化背景下的主流媒體建設與積極輿論引導,從遏制根源出發牢牢把握住輿論主陣地,防止大學生不良社會心態滋生。一是加快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的調查結果顯示,41.56%的大學生每天手機上網時間超過5個小時。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傳播與輿論引導的重要空間,主流媒體要通過技術革新,暢通信息傳播渠道,提高輿論引導力度。同時,主流媒體要創新話語體系,推動全媒體格局建立,積極打破輿論場極端化現象,與大學生網絡用戶群體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積極應對和引導大學生的輿情樣態。二是建立主流媒體的用戶思維。提高大學生網絡用戶的黏性與數量是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的重要基礎。主流媒體要積極發揮平臺優勢,生產更豐富的內容,直面大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形成更好的用戶體驗,針對輿情要及時進場解決,掌握輿情引導主動權。同時,主流媒體要防止說教式宣傳,不斷增強親和力,挖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大學生網絡群體認同。三是突破圈層邊界,改善主流媒體的運營機制。網絡圈層化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主流媒體要積極主動地進行議程設置,激發大學生網絡用戶的多重需求,發起更多優質性、創新性議題,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主流媒體通過國家重大事件、特殊節日等關鍵節點,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與主流社會思想相互交融,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正面引導。

(四) 提升素養,重塑時代新人新角色

網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的生成需要加強大學生這一網絡參與主體的培育,即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媒介,提升網絡媒介辨別素養和理性批判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網絡圈層化環境。一是構建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體系。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將網絡素養教育融入大學生基礎教育體系中,提高大學生在網絡信息傳播中的批判意識和質疑精神。同時,高校要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建立理性的網絡社群,對于網絡社群中的不良行為予以正確引導,為大學生參與公共生活、表達個性意見提供更有效的渠道。二是引導大學生用好網絡話語權。大學生在網絡表達時要時刻尊重客觀事實,這是用好話語權的出發點。大學生在網絡表達中要以事實為客觀前提,積極承擔起破除網絡謠言的青年責任,幫助自己與其他人擺脫謠言。同時大學生要避免被網絡圈層綁架,明確圈層的單一海量信息會侵蝕大學生獨立思考和感知世界的能力,當主流媒體的聲音在圈層中被排斥并消解后,大學生的網絡話語就會演變成自娛自樂。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黨和國家要在網絡圈層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根據大學生網絡話語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象地傳遞給大學生,最大程度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影響力。高校要積極發動大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時代賦予的責任,引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與積極傳播者。

網絡圈層是網絡媒體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轉變了原有的傳播結構,改變了大學生的社交方式,成為網絡輿情生成和傳播的重要載體。圈層內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反映出大學生的社會心態,是大學生社會心態的“指南針”。要把握網絡圈層化下大學生的社會心態,引導網絡輿論風向朝著和諧良好的方向演化是關鍵之處。為此,我們要掌握網絡傳播規律,順應網絡圈層化的發展趨勢,把握大學生在圈層輿情中表露出的社會心態,把調適對策嵌入圈層內的每一個維度,疏導大學生的不良心態,積極引導大學生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匹配的社會心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9.

[2]黎娟娟,黎文華.Z世代大學生多重矛盾性社會心態解析[J].中國青年研究,2022,(07):104-110.

[3]令小雄,王亞妮.“內卷”、“佛系”、“躺平”:概念演進、邊界層序及矯治策略——基于文化哲學視域的詮解[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 (05): 130-148.

[4]劉璐,謝耘耕.當前網絡社會心態的新態勢與引導研究[J].新聞界,2018,(10):75-81.

[5]王水雄.社會心態的“繭房化”及其應對之道[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22):5-11.

[6]黃榮貴,吳錦峰,桂勇.網絡社會心態:核心特征、分析視角及研究議題[J].社會學評論,2022,(03):102-120.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35.

[8]孟威.“技術—關系”視閾下的互聯網青年圈層亞文化[J].當代傳播,2022,(04):11-17.

[9]劉博,董倩倩.情境結構與動力機制:青年群體社會心態的網絡表達[J].中國青年研究,2021,(10):93-102.

[10]李偉.消費主義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及其應對[J].河南社會科學,2021,(11):10-18.

[11]李龍飛,張國良.算法時代“信息繭房”效應生成機理與治理路徑——基于信息生態理論視角[J].電子政務, 2022,(09):51-62.

(責任編輯:劉敏)

猜你喜歡
社會心態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心態與培育維度探析
九一八事變后知識精英與東北民眾的社會心態
謠言倒逼“真相”?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淺析中學生社會心態的培養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