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馬尾松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

2024-04-01 11:20李濤
河南農業·科技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毛蟲馬尾松樹木

馬尾松別名為青松、山松,廣西地區稱馬尾松為樅松,其最高可達40 m,屬于松科松屬較為常見常綠代表樹種之一。馬尾松具有耐旱、易繁殖、生長速度快、材質佳等優點,不僅可以作為生態樹種保持種植區域水土,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也可以作為家具、化纖等多種輕工業產品的原材料。馬尾松經常用于國土綠化,可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林業經濟收入。隨著馬尾松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病蟲害問題也逐漸加重,對馬尾松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影響較大。種植人員應結合馬尾松病蟲害實際情況,科學運用病蟲害防治技術,降低病蟲害對馬尾松的影響。馬尾松是我國較為常見的綠色喬木樹種之一,分布較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喜歡在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能夠適應貧瘠的土壤環境。馬尾松自身根系較為發達,生長速度較快,是荒漠化治理中效果較好的樹種之一。馬尾松栽種范圍較廣,廣西地區種植較多。一般馬尾松被作為先鋒樹種用于植樹造林當中,但是馬尾松病蟲害問題較多,如果不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會對馬尾松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導致馬尾松無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馬尾松的形態特征

馬尾松屬于常綠喬木,一年生板條為淡黃褐色,無毛,冬芽為褐色。馬尾松針葉細長柔韌,邊緣有鋸齒。馬尾松為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為長圓狀卵形,成熟后為栗褐色。馬尾松高40 m、胸徑1.5 m,下部分為灰褐色,呈現不規則鱗片塊狀。樹冠一般為寬塔形或者是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顏色為淡黃褐色、無白粉。馬尾松作為植樹造林中的重要樹種之一,生長速度較快,更新容易,不耐腐,處理后用途較為廣泛,可用于造紙、綠化觀賞等。

二、馬尾松的種植技術

(一)采種

種植人員在采種時應選擇長勢良好的母樹采果,球果完全變為黃褐色后說明其已經成熟可以采摘,盡量選擇開裂的球果采摘。采集球果時應選擇體形較大的球果,這樣可以提高馬尾松發芽率,采摘球果后進行人工干燥或者是脫除樹脂,待播。

(二)圃地

馬尾松種子較為細小,播種前,要對種植區域土地進行翻耕處理,翻耕深度應控制在20~25 cm。馬尾松育苗應選擇氣候濕潤、土地平坦的地區。同時,要保證該區域降水后不會大量積水。馬尾松適合在微酸性沙質土壤或者輕黏土壤上生長。選擇合適的種植區域后要在第二年春季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土壤當中的細菌和病毒,之后在土壤中施加肥料,保證土壤養分充足。

(三)種子處理

馬尾松播種前應做好種子處理工作,準備好30 ℃的溫水,將種子放入水中浸泡1天左右。之后使用福爾馬林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消滅種子自身攜帶的病菌,從根源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四)播種

馬尾松播種時間一般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種時要盡量選擇雨后或者是陰天播種,這樣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播種量,均勻將種子撒在苗圃當中,用土均勻覆蓋種子,注意控制表面土層覆蓋厚度,土層厚度應控制在0.5 cm左右,這樣可有效避免種子當中的水分被蒸發,促進種子正常發芽。覆土對馬尾松的種子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種植人員選擇在春季進行播種,雨水、氣溫都會對種子正常生長造成影響,覆土之后可使用稻草或者玉米秸稈覆蓋土壤,可以加快種子萌發。

(五)田間管理

種子發芽一半左右要揭除70%的覆蓋物,種子完全發芽后揭除80%覆蓋物,最佳揭蓋時間為陰天或者是雨后晴天。苗木頂殼出土后需要做好間苗、補苗等工作,科學控制馬尾松幼苗密度,保證幼苗之間互不干擾,正常生長。為了提高馬尾松樹木的產量和質量,間苗過程中盡量保留優質苗木,摘除劣質幼苗,保證苗木整體分布較為均勻。幼苗出土后選擇陰天或者是雨后晴天進行除草,避免雜草與苗木爭奪養分。種植人員在除草過程中應考慮種植區域土壤條件,每年需要進行4~5次除草。苗圃施肥時,不能一次施加過多的肥料,應少量多次進行施加,最佳施肥時間為5—7月,這個過程中可追施尿素2~3次,盡量選擇陰天或者是小雨天進行。若選擇晴天施肥,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燒苗反應,對于馬尾松健康生長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施加肥料后應進行全面灌溉,這樣才能夠保證肥料深入土壤當中,為苗木提供充足的養分。

(六)苗木出圃

馬尾松幼苗出圃時間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出苗盡量選擇早上或者晚上,若馬尾松樹苗已經充分木質化,可將其用于造林。挖斷苗木主根20 cm,切斷幼苗周圍土壤后取出苗木,馬尾松苗木根系較為發達,包裝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損壞根系,盡量選擇避風處進行包裝。

三、馬尾松的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是馬尾松常見病害之一,對馬尾松幼苗為害較大,該病主要由不同種鐮刀菌絲和絲核菌感染所引起的。馬尾松種子發芽前,如果土壤較潮濕容易感染該病,會造成苗木種子腐爛,出現大面積缺苗的情況。幼苗未木質化前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會造成苗木根莖感染該病,感染后根莖出現褐色斑點,隨著斑點不斷擴大會連成病斑,出現水漬后苗木根莖會發生腐爛,苗木會發生倒伏。如果地表溫度較高,也會對苗木根莖造成損傷,從而導致苗木出現倒伏的情況。苗木出土后會受到連續陰雨天氣的影響,苗床高度過低、栽培密度過大或者覆蓋物揭開時間較晚,均會導致苗木感染病菌,苗木葉片會出現枯萎腐爛,還會形成白色菌絲體。苗木根莖發生木質化后,病菌會通過苗木根部進入苗木后導致莖稈枯死。環境濕度過大也會提高該病的發生概率。如果苗木種植區域光照條件不良、持續連作會導致土壤出現問題,為病菌侵入苗木創造機會。

松苗猝倒病會嚴重為害馬尾松苗木,應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育苗時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條件好的地塊,盡量避免選擇土壤黏性的區域。應選擇晴天進行整地,精細化制作苗床,苗床厚度應控制在2 cm左右,之后進行播種,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可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應科學確定播種時間,盡量避開低溫階段。松苗猝倒病發生初期可選擇甲基托布津噴施防治,每間隔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即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二)馬尾松毛蟲

馬尾松毛蟲病屬于馬尾松的常見蟲害,對馬尾松為害較大。馬尾松毛蟲具有一定的群體性,不僅為害嚴重且為害范圍較廣,會造成馬尾松大面積死亡。冬季,松毛幼蟲會在針葉叢或其他植物中越冬。春季松毛蟲進入活躍時期,主要以針葉為食,影響馬尾松正常生長。馬尾松毛蟲病集中發生于4月下旬和7月下旬,幼蟲會從馬尾松針葉頂端分散,以馬尾松針葉為食,情況嚴重時會擴散至整個樹林。馬尾松毛蟲防治過程中應及時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如果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缺少針對性,盲目采取防治措施,會影響馬尾松樹木的產量和質量。馬尾松毛蟲主要以針葉為食,若數量較多會吃光馬尾松樹葉,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出現樹木大量枯死的情況。另外,馬尾松毛蟲自身具有毒性,若種植人員不小心與其進行接觸,會導致種植人員出現關節腫痛、皮炎等癥狀;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可能會造成人員傷殘。

在馬尾松毛蟲防治過程中,應劃分馬尾松毛蟲常發區域,并設置監測點,實現對樹木生長情況的實時監測,若發現馬尾松毛蟲,應及時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防治。林區可放置黑光燈,利用害蟲趨光性集中對其進行捕殺,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結合實時監測情況,具體分析松毛蟲蟲口分布密度,制定有效的蟲害預防措施,可以提前排除蟲卵。生物防治是松毛蟲防治中的重要手段,如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可以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如果馬尾松林所處位置溫度和濕度較高,可選擇施加白僵菌菌液,也可有效防治馬尾松毛蟲。松毛蟲如果蟲口密度過高,應選擇無公害農藥,既能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又避免了對環境造成影響,發生范圍較大時可借助飛機噴灑藥物。對固有林種進行調整,加大混交林培育力度,可選擇樟樹、楓香、栗樹等樹種進行混合種植,注重培養闊葉樹種,改善林分結構,形成良好林區生態環境,從而提高馬尾松對蟲害的抗性,也降低蟲害的發生概率。馬尾松毛蟲不容易在高密度的環境中發生,因此,種植過程中應提高馬尾松種植密度,使松林保持一定郁閉度,破壞松毛蟲的發育環境。做好松木撫育管理工作,避免出現濫砍濫伐的情況。對于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區域,應及時清理已經枯萎的松木,避免害蟲在枯萎松木上寄生,同時,加強天敵保護。

(三)松苗枯葉病

松苗枯葉病是馬尾松常見病害之一,從松苗下部分侵害松樹,患病松樹針葉會出現黃褐色斑點,并逐漸向著松苗上部分蔓延。針葉上小斑點會不斷擴大,直至針葉枯死,病斑上還會出現黑色小斑點。一般情況下,松苗枯葉病只會導致針葉枯死,但不會從樹上脫落,如果針葉全部發病,會導致整株松樹枯死。松苗枯葉病主要是由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的,發病期集中于8—9月,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會加重該病病情。

松苗枯葉病防治過程應從選地進行,盡量選擇土壤肥沃、便于排灌的地塊,避免選擇發生過枯葉病的地塊。種植期間如果出現連年發病,可選擇抗病性較強的馬尾松樹木品種,從而降低枯葉病的發生概率。冬季應徹底清除病苗,將其深埋,可加快病苗腐爛速度,減少松苗枯葉病對馬尾松的為害。加強馬尾松管理,選擇優質馬尾松苗木,做好間苗、補苗,澆水、施肥及除草等工作。對質量較差或者密度過高的苗木進行處理,可以提高樹木的整體抗病能力,保證馬尾松幼苗能夠正常生長。一旦馬尾松感染該病,需要種植人員及時將病苗拔除,將病苗集中燒毀,避免病苗繼續擴散。將生石灰、硫酸銅和水按照比例混合,每隔15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處于盛病期,應使用退菌特液進行防治。

(四)蛀干害蟲

蛀干害蟲包括松墨天牛、馬尾松角脛象等多種害蟲。松墨天牛是傳播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媒介昆蟲,對馬尾松為害較大。馬尾松出現駐干害蟲后,會導致松林大面積死亡,給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造成嚴重影響。成蟲一般會在夜間活動,并且行為較為隱蔽,不容易被發現。

在蛀干害蟲防治過程中應加強檢疫檢查,加大對過境木材調運的重視程度,對松科植物及相關制品要進行嚴格檢查,如果發現其缺少調運檢疫證明,應禁止過境,可避免蛀干害蟲通過人為調運進行傳播。人工清理被害蟲侵害的樹木,定期修剪樹干上萌生的枝條,提高樹干光滑度,也可以增強林地的通風性、透光性。對于病枝,應采取藥物熏燒等方式將其燒毀,徹底清除病原菌,避免蛀干害蟲大面積繁殖傳播。建設無主寄生植物隔離帶,注意隔離帶要大于蛀干害蟲飛行距離。藥物防治過程可利用真菌、細菌防治駐干害蟲,如綠僵菌絲、白僵菌絲等。

(五)松瘤病

松瘤病也被稱為松櫟銹病,主要是由櫟柱銹菌感染引起的,病菌屬于長循環型轉主寄生菌,病菌性孢子、繡孢子在各類松樹品種上都會出現,對馬尾松為害較大。松樹感染該病后樹干部位會出現圓形物流,表現呈現多種龜裂紋分布。春季修剪樹枝上的病瘤,對于發病情況較重的病株應及時清除,可減少繡孢子器,避免病害不斷擴散蔓延,如果松瘤病發生情況較為嚴重,不應進行混交林建設,并及時采取措施清除櫟類寄主。

種植人員要控制好林分密度,定期對樹木枝條進行修剪,保證林間具有良好的通風性和透光性,促進松樹能夠健康生長??梢允褂么\進行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 d既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四、馬尾松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病蟲害可持續控制技術路線

對于馬尾松林病蟲害高發區域應設置監測點,實現對馬尾松樹木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開展馬尾松常見病蟲害調查工作,對于林間常見病蟲害進行分析,并針對實際情況做好預防和治療方案。通過林相改造建立可循環防控系統,通過生物技術培育天敵制約害蟲繁殖,如果林間蟲口密度較大,可選擇化學防治技術手段進行防治。針對病蟲害發生安全區,應加強其他樹種的種植,這樣既可以增加林間生物品種的多樣性,又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注意控制樹木與樹木之間的密度,控制好樹木采伐量,也可幫助馬尾松樹木抵御蟲害。針對病蟲害偶災區,要做好病蟲害實時監測工作,可選擇生物防治技術減少林間蟲口密度,既不影響馬尾松樹木的正常生長,又能夠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常災區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若發現異常樹木應及時確定病蟲害類型,根據實際病蟲害問題制定防治措施,并加大林相改造力度,實現封山育林??梢允褂蒙镛r藥、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持續控制病蟲害發生。同時,做好蟲源地區動態監測工作,分析病蟲害感染趨勢,選擇更加有效的防治手段,實現綜合防治。

(二)林相改造

早春是造林的最佳時間,主要原因是春季樹木根系生長旺盛,可選擇連續陰雨天進行造林,不僅可以提高林間土壤的溫度和濕度,還有利于樹木成活。征地過程中要注重去除土壤中的雜草,可避免雜草內攜帶病菌傳染給樹木。同時,能夠保證土壤疏松程度,在加快樹木根系生長的基礎上,提高樹木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旖涣挚梢杂行б种撇∠x害的發生,由于馬尾松為陽性樹種,選擇混交樹種時應選擇耐陰性樹種,通過種植混交林可豐富林間生物的多樣性,也可構建穩定的生態環境,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種植人員要結合實際造林需要,及時進行松土處理,提高土壤透氣性,可加快樹木根系生長。注意在松土的過程中不要對其他樹木根系造成損傷,定期清理林間落葉、枯枝,避免病蟲害隱藏在落葉、枯枝當中傳染給樹木。

五、結語

綜上所述,馬尾松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馬尾松種植過程中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科學種植混交林,林分結構,提高林地的整體抗病能力。結合馬尾松常見病害制定防治措施,加強對病蟲害監控,保證馬尾松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者簡介:李濤(1996—),男,廣西賀州人,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病蟲害防治研究。

猜你喜歡
毛蟲馬尾松樹木
小毛蟲的夢想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樹木之最
馬尾松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
辨認樹木
樹木也睡覺
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達模式分析
馬尾松初級種子園復壯技術
24年生馬尾松種子園自由授粉子代測定及家系選擇
樹木之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