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現狀及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2024-04-01 05:19毛學冠
河南農業·科技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節水用水灌溉

農業生產對我國穩定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在農業生產中水資源又是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水資源使用效率不佳,勢必會產生水資源浪費等問題,對農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從落實資源節約發展戰略要求出發,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拓寬宣傳范圍,構建更加完善的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框架,促進整體用水效率穩步提高。

一、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的必要性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國家一直重視農業發展,特別是整體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在農業方面的投入也隨之增加。隨著農業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生態環境問題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隨著現代化、智能化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與廣泛應用,我國農業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農業生產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在實際發展中,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水資源利用率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從客觀來看,雖然有關部門已逐漸加大了對水資源的管理力度,也發布了相應的文件與政策,但水資源浪費的情況仍然存在。為有效解決類似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相關部門需深入貫徹實踐性原則,找準水資源管理的重點與方向,對農業灌溉用水量做出科學控制,這樣既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又能夠促進農業用水效率的顯著提升,充分體現管理優勢,促進我國節約型社會的穩定構建。

二、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現狀分析

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中,農業灌溉用水現狀主要呈現出水資源分布不均以及部分地區缺少水資源的問題。部分地區的節水意識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灌區用水管理的效率也不是十分理想,導致水資源匱乏問題逐漸更加嚴重。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深入探究農業灌溉用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才能確保提高水資源管理效率。

(一)節水意識較為薄弱

目前,一部分農戶沒有意識到水資源浪費的嚴重性,對于當前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也未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是農業用水難以科學化發展的主要原因。一部分農戶在種植、灌溉中對水資源用量不是很在意,導致農業用水量一直都很大,容易引發水資源浪費現象。

(二)灌溉工程有待完善

農業灌溉用水管理離不開水利工程的有力支持,但因為水利工程規劃布局、建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所構建的管理體系也相對較為片面,很容易在工程推進期間造成設施的損壞。除此之外,在很多灌溉工程中,水泥板明渠會存在接縫問題,隨著設施老化,接縫問題會逐漸擴大,不僅難以保證用水效率,還會引發滲水等問題。另外,也有一些地區的工程建設、布局未對水資源分布情況、各地用水需求做出充分考慮,進而導致各類問題的產生。

(三)灌區管理力度不足

在研究中發現,部分區域中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先進性不足,在管理主體職責劃分方面存在清晰度不高的現象,所使用的管理制度難以滿足發展要求。這一情況導致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各地農戶在取用水資源時存在較高的隨意性。除此之外,部分基層地區并沒有針對水資源管理建設相應的部門與機構,忽視節水管理,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單純依靠農戶自覺。從客觀情況來看,一部分農戶并不具備較強的節水意識,我國在此方面也未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上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灌溉用水總量難以控制。

(四)采取的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

目前,農業灌溉用水中水資源浪費的現象仍然較為普遍,并且相關部門所采取的監控管理方法、評價管理方法都缺乏科學性優勢,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灌溉用水管理效果的提高,這也是水資源浪費現象一直未能得到明顯改善的原因之一。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來看,在水資源管理中雖然也會引入一些先進的技術,但作用比較有限,大多只針對個別環節,難以做到對實際用水情況的準確把握。另外,在以往的灌溉管理中,采用的評價方法比較復雜,且缺乏科學性,影響水量管控效果,與預期管理目標不符。

三、提高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用水管理理念

在過去農業管理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以供水管理為主,且這一模式是貫徹實踐性原則,要考慮農業用水的實際需求與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及建設。采取這一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節水資源供需之間產生的矛盾,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業灌溉的相關需求,整體所形成的工作成果比較良好,也能夠基本達到預定目標。但在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隨著水利工程建設成本的逐漸增加,以往引用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因此,應注重創新管理模式,切實提高管理方法的綜合性與全面性。在此期間,需要從管理層面出發,做好管理框架分析,采取有效的調節措施,保障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借助需求管理解決實際問題。從經濟層面出發,開展全面化管理,提升開采工作的科學性,針對現有水資源進行調查,采取有效的利用措施,滿足科學性、充分性等要求。同時,管理人員應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明確節水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以有效措施來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避免出現無節制用水或過度開發的情況。循環利用各地區的水資源,將地表水、地下水保護好,在防止超采現象產生的同時,能夠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果,提高應對洪水、干旱的能力。

開展資源管理工作時,需要擴大宣傳范圍,加大宣傳力度,借助需求管理模式做好管理研究工作,促使灌區農戶能夠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加強水資源使用的規劃性與科學性,控制水資源浪費問題的進一步擴大。當前,一部分地區之所以會形成較大的灌溉用水量,主要原因是在灌溉過程中存在明顯的資源浪費。因此,在需求管理工作中,可以選擇這些地區為重點地區,加大宣傳力度與教育力度,也需要組織農戶學習科學的水資源節約方法,避免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出現浪費等問題。目前,一部分農戶并不具有較高的受教育程度,節水意識也相對較為薄弱,不認為水資源浪費是多么嚴重的事情,但如果所有的農戶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么所形成的水資源消耗將難以預估。因此,在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從需求角度出發,重構管理框架,不僅要關注供水層面,也要注重農戶的教育與宣傳,使之能夠對節約水資源形成正確的理解與認識,才能在之后的灌溉中主動節約水資源,從而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更好地利用灌溉用水。

(二)研發與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

在發展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對防滲技術加以著重關注,通過技術創新、技術優化,降低灌溉用水浪費現象,也可以有效解決溝渠滲漏的問題,切實提高灌區的整體質量,降低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本。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灌溉用水運輸加以著重關注,通過優化運輸流程與運輸技術的方式,保證灌溉水源的質量并控制損失,因此,需要從工程實際情況出發,綜合各種影響因素,確保工程規劃布局的科學性,引入專業技術保障使用安全,如利用防滲技術延長溝渠使用壽命等,或可以使用U形槽防滲明渠,這一類溝渠的最大優勢主要體現在能夠一體成形。在建設過程中,不會出現較多的接縫,也不會造成較為明顯的滲漏問題。相比于傳統溝渠,創新型溝渠的老化速度更慢,整體的耐用性也會更高。在發展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溝渠的類型,也需要適當引進先進閘門技術,通過對灌溉渠分水口加以優化與改造,有效控制滲水問題漏水問題的產生。

在發展過程中,技術人員還需進行實踐性原則,對種植技術進行深度分析,通過創新種植技術,控制水資源浪費現象的進一步擴大。除此之外,還應加大相應技術的研發創新與推廣力度,引導農戶了解更多先進且科學的灌溉手段,使之在灌溉工作中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在栽培與灌溉的有機結合下,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化使用,加大灌溉技術的研究力度,堅持從統籌管理層面出發,制定科學的管理措施,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化分配,使用科學技術手段做好管理工作,逐漸形成全面把握,了解地表水地下水的實際情況,維護水資源的健康與質量。必要時,技術人員還需要對不同時期農業灌溉用水量的需求加以檢測分析以及對比,加大水培技術的引入與宣傳,通過水培技術能夠避免出現水分過度蒸發、損耗等問題。通過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利用系統化評價手段檢驗具體成效,及時察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加以針對性的調節、優化,有效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

(三)完善節水灌溉制度

通過聯系實際來完善節水灌溉制度,能夠為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用水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對其制度不斷優化,切實推動用水工作的持續化開展與穩定化開展,加強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制定節水灌溉制度時,需要全面把握農作物種植管理的特征與需求,以此為前提,通過靈活應用農藝技術來合理控制、調節農田土壤中的水分。在設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深入當地,做好調查,確定農作物實際種植情況,針對生長特點等進行分析,形成合理的管理體制,提高灌溉效果。通過這一具有真實性貼合性的制度,以支撐農作物的健康發展,使得整體土壤的濕潤狀態更加穩定,能夠支撐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在制度制定階段應當及時調查作物的具體生長情況。例如,面對干旱作物時需要從苗期入手,做好水分研究,確保其狀態的合理性,保障植物根系能夠及時生長發育,實現減少用水量目標,提高作業產量,強化其抗旱能力。在推行節水灌溉制度時,還需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加大對現有水資源的開發力度,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主動推廣新型節水技術,幫助種植戶樹立起正確的灌溉理念,養成正確的灌溉意識與良好的灌溉習慣。應加大宣傳力度與推廣力度,在開源節流、因地制宜思想的引導下,促進節水灌溉制度的有效落實。

節水灌溉制度具備明顯的優勢,有利于工程的順利開展、用水的有效管理與推廣宣傳范圍的穩步擴大。在工作中,還需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要求宣傳推廣人員著重針對制度作用、優勢等進行宣傳,幫助農戶掌握相關信息,提供專業化指導與幫助,滿足作物生長需求,提高灌溉的有效性,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不斷提高種植經濟效益,帶動其他農戶主動參與,降低水資源的消耗與浪費??梢赃m當引入獎勵機制,在獎勵與管理有機結合的狀態下,對農戶形成有效的督促,激勵更多農戶積極主動地節約用水,保持良好的用水習慣。不同地區要聯系實際,根據制定的管理要求完成管理工作。同時,還應當掌握現場具體情況,確定作物特點、結構,不斷完善節水灌溉措施,以此來滿足地方發展需求。另外,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也是重點,認真落實檢查、維護工作,以免水資源在運輸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浪費。必要時,還應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或管理組織,在管理部門人員上崗之前開展系統化的培訓與教育工作,切實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認真履行水資源管理中的各項工作內容,避免水資源浪費,提高工程的建設水平與效率,維護整體的用水質量。重視養護維修機制的構建,安排專業人員來負責設施管理與維修工作??梢酝ㄟ^引用農業用水計量設施來保證管理工作的科學規范性,同時,還需要實現自動管理平臺的作用,針對農產品實際用水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為提高用水管理效果提供支持。

(四)減少水分蒸發

對于農作物的生長來說,水分并不是穩定存在的。隨著作物的生長,水分會慢慢蒸發,進而慢慢流失。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因天氣環境的變化,水分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因此,很多時候源頭部位的輸水量與最終到達農田的水量不統一,甚至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物能吸收到很少一部分的水分。若想做到對水資源的科學利用,就要針對蒸發過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展現技術優勢,加大對水資源的保護力度。如使用薄膜技術控制土壤、作物中的水分,降低水分蒸發率等。同時,還需要針對當地氣候條件等進行分析,進一步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由于農作物種類不同,對水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要想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學性,就要注重調整種植結構。只有深入分析供需水資源之間的關系,不能在同一個區域中種植大量對水量需求大的農作物,才能充分保障實際的供水均衡。在此基礎上,相關人員還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現場情況,選擇適合的作物,在合理范圍內提高作物抗旱性,實現對農作物用水量的有效控制。

(五)靈活應用滴灌與噴灌的技術

滴灌技術的最明顯優勢是可以精準控制灌溉的水量,貼合作物的實際需求。通過滴灌技術可以有效維護農作物的生存狀態,也能夠對水資源形成有效管理。在具體的農田灌溉工作中,農戶可以采取滴灌技術合理設計灌溉量,并針對農作物的不同生長狀態、生長階段或生長需求,對灌溉量進行精準調節,特別是對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及降雨量較少的季節,可以發揮出滴灌技術明顯的優勢。需要注意的是,滴灌技術不適合應用在種植不同作物的農田中,容易增加生產成本。噴灌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既可以保障灌溉均勻性,又能夠輔助農戶切實降低種植成本。但綜合來看,在噴灌過程中針對其中使用的設施成本較高,在后續使用中也需要定期維護。因此,對農戶而言,整體的適用范圍比較局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發展過程中,水資源緊缺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發展節水灌溉管理工作具備極高的現實意義。農業生產是我國的核心領域,也是用水量相對較大的領域,該領域在發展中應緊跟國家的號召與要求,創新節水灌溉管理方法。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從結合各階段發展需求,科學引導農戶開展一系列的節水行動,將節水灌溉更好地落實,借助更新穎的理念與管理手段來促進灌區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的顯著提高。

作者簡介:毛學冠(1976—),男,甘肅民樂人,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灌溉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歡
節水用水灌溉
堅持節水
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滅?
節水公益廣告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節約洗碗用水
節水公益廣告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節水妙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