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側柏營養杯育苗及抗旱造林技術分析

2024-04-01 11:20楊明娟
河南農業·科技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側柏抗旱苗床

側柏具有耐干旱優勢,能夠適應貧瘠土地環境??煞N植在干旱地區的陽坡和半陽坡區域,能夠發揮水土保持、改善環境的作用。側柏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擁有發達的側根和強大的自發萌芽能力,可自行適應生長環境。采用營養杯育苗法進行側柏種植,對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優化育苗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側柏營養杯育苗方式的應用原理與優勢

(一)側柏營養杯育苗方式的應用原理

側柏營養杯育苗方式在實踐應用中,主要基于植物的營養學和土壤學基本原理進行應用。借助營養杯這一育苗容器,為側柏的幼苗提供一個相對獨立而穩定的生長環境。營養杯中填充的土壤要精心配比,保證滿足側柏生長的各類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需求,保證幼苗在生長初期就能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同時,營養杯的材質和規格設計應當注重適宜性,保證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能,避免水分出現過度蒸發的現象。防止土壤濕潤度過高,解決根系病害問題。除此之外,營養杯的應用還能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幼苗的生長空間,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質量提供支持。

(二)側柏營養杯育苗方式的應用優勢

1.可以顯著提高側柏幼苗的成活率。首先,由于營養杯為幼苗提供了穩定的生長環境,加之土壤中豐富的營養支持,使得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抵抗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如干旱、寒冷等。其次,營養杯育苗方式有利于實現規?;?、標準化的育苗管理。通過統一的土壤配比、營養供給和生長環境調控,可以確保每一株幼苗都能夠獲得均衡的生長條件,提高育苗的整體質量。

2.具有節省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優勢。傳統的育苗方式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營養杯育苗則可以將幼苗集中放置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3.便于幼苗的運輸和移栽。由于營養杯本身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減少幼苗在運輸和移栽過程中的損傷,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二、側柏營養杯育苗工作要點

(一)合理選擇播種時間

側柏樹種的成熟期為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采種時,可通過觀察側柏果實種皮顏色的變化,確定具體采摘的時間節點。當側柏果實種皮顏色由綠色轉為黃褐色時,可進行采種。在選擇母樹時,應當優先選取生長狀態良好,5~20年生的側柏。采集工作完成后,需將種子存放在衛生條件達標的區域晾曬,保持攤開放置。隨后,按一定頻率翻動種子。保證晾曬效果。晾曬時間需持續7 d,7 d后果實可自行開裂。由技術人員完成種子收集工作。隨后,持續對種子進行晾曬。曬種過程中,若發現種子出現混入雜質或干癟的現象,應及時剔除。檢驗確認所有樹種飽滿、狀態穩定后才能拌入防蟲粉劑。拌種時,應把握均勻原則。拌種完成后,選擇干凈的布袋將樹種包裹嚴實,在室溫條件下儲藏。

(二)科學選擇種植區域

要科學地選擇種植區域,在選擇種植區域時,應考慮抗旱造林工作的進一步落實需求,優先選擇靠近造林區域的位置進行育苗。同時,還應保證育苗區域交通便利,這便于在幼苗育苗工作完成后,及時運送苗木。在育苗前,還應當對種植區域做好前期處理工作,完成區域土地深翻,將地塊內的碎石和其他雜物清除。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可選擇硫酸亞鐵對種植區域進行消毒,并進一步制作苗床。苗床制作環節,需要對苗床寬度進行嚴格控制。常規的側柏苗床寬度為80~100 cm,苗床長度可結合種植區域的整體面積酌情確認,但最長不超過10 m。制作苗床時,應當保證床面上部區域平整。另外,為了便于后續苗床人工干預管理,需在苗床之間預留人行步道,人行步道寬度應當達到50 cm。

(三)有效篩選營養杯規格

應用營養杯進行育苗時,需結合育苗區域環境以及后續的抗旱造林苗木規格,科學篩選營養杯。營養杯規格選擇工作,需把握以下幾方面要點:一是選擇營養杯時,應充分考慮性價比因素。選擇成本更低、操作便捷性更強,且能夠同步兼顧保溫保濕效果的營養杯。對于本文探討的隴西地區而言,常用的營養杯材質為塑料,營養杯的厚度和口徑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常規營養杯厚度為0.4~0.8 mm??趶揭幐穹謩e包括12 cm、 13 cm、 18 cm、 21 cm等多種類型。營養杯深度分為10 cm、15 cm、18 cm等多個型號。在選擇營養杯時,應結合側柏育苗的區域面積以及育苗類型,選擇適當的營養杯。另外,為保證育苗期間的良好透氣效果,在選擇固定型號的營養杯后,還需在杯體中部和下部設置孔洞結構,孔徑一般不超過5 mm。在營養杯底部,孔洞設置的數量也有嚴格規定,分別可按照5~10個或2~6個的數量區間進行合理設置,提高營養杯的透水透氣效果??锥唇Y構也有利于為側柏根系的生長提供便利條件,優化根系長勢。

(四)科學配置營養土

科學配置營養土的工作內容有營養土的配置和裝袋。在應用營養杯進行側柏育苗時,營養土的選取要堅持就地取材原則,并合理配比不同成分。在配制營養土時,應選擇生土、細沙、農家肥3種物質作為營養土的基礎成分。其中,生土選擇時,對土質致密度和保濕透氣效果有較高要求。應當選擇致密度較高,保持透氣效果良好,且未受到病蟲害污染的生土。這種生土富含養分,價格低廉。細沙與農家肥在配制營養土時,按照3∶1∶1的比例進行混合。在營養土應用前,需用硫酸亞鐵粉末對土壤成分進行消毒處理。處理完成后放置一周,隨后進行裝袋。隴西地區的裝袋時間可選在每年3月底。在土壤解凍之后,完成裝袋工作。然后用小鐵锨將營養土鏟入營養杯內裝滿,灑水壓實。再將營養杯按照固定的間隔距離放置在苗床上,為后續的育苗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茖W裝袋對于提升根團緊密度,預防苗木根部散開具有重要作用。經過裝袋后,幼苗運輸時,也更便于攜帶。

(五)保證播種質量

播種是育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隴西地區側柏播種時間一般選擇在春秋兩季。春季播種時,營養杯裝土時間需集中在每年4月上旬。裝袋完成后,灌入0.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消毒操作完成后,需直接通過觸摸的方式,對營養土表面狀態進行確認。當營養土觸摸感不存在粘手情況時,視為消毒效果達標,可進一步落實播種工作。側柏播種一般選擇點播方式,4月中旬即可開始播種。而秋季播種時,需要將時間節點選擇在土壤封凍之前。在播種操作環節,需要將種子放在營養杯內的土質層表面。用大拇指將種子拌入土壤,播種深度控制在0.5 ~1 cm。一次性點播量為一個營養杯中放置3~4粒種子。隨后,在土壤上方覆蓋一層厚度達到0.5 ~0.8 cm的腐殖質土,或過篩的細沙土。播種完成后,需在苗床上方覆蓋一層遮陽網,避免種子受到陽光直射。

(六)做好育苗期管理

播種完成后,要進一步跟進苗期管理工作,側柏播種后,需要在營養杯上方覆蓋麻袋。并且進行集中灌溉,保證灌透。10 d后即可出苗。出苗階段的灌溉時間應控制在每天18:00—19:00。在灌溉時,應當注意控制噴水量,避免一次性噴水量過大,只需通過灌溉維持土壤的濕潤狀態即可。播種后的20~30 d,側柏幼苗可逐漸出齊。這時,管理人員應及時觀察苗床上是否出現雜草,通過施藥的方式去除雜草。播種后20 d為出苗高峰期。管理人員應對出苗狀態進行實時跟進觀察。當側柏幼苗長出真葉后,方可選擇陰天時取掉覆蓋的麻袋。隨后幼苗繼續生長,當其高度達到4 cm時,可進一步落實間苗工作。間苗時,可優先選擇營養杯內長勢較健壯的1~2株苗木保留。并且加大對這些苗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若發現部分營養杯內未成功出苗,可通過移栽的方式繼續培育,完成間苗工作后灌水。在苗木長勢穩定后,進一步落實水肥管理和除草管理工作。在育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當重視側柏在出苗后易發生立枯病的問題,在固定的時間節點及時選擇有效的防治藥劑落實病害防治工作。施藥頻率為每兩周1次,防治工作需連續執行2~3次,以降低立枯病的發生概率。在苗木生長高峰期,應當考慮其對養分的高質量、集中性需求,選擇濃度為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對幼苗進行噴施追肥,噴施頻率為2~3次。在苗木進入穩定生長期后,還可選擇0.5%的尿素噴灑在成樹上。進入深秋季節后,需要把握時機,在凍土形成前執行1次灌透水操作,達到防寒效果。進入冬季后,則需在幼苗根系上覆蓋土層,起到防寒作用,保證幼苗能夠安全過冬。

三、抗旱造林技術要點分析

(一)合理選擇造林時間

側柏造林一般選擇土壤解凍的時間階段進行。若前期應用營養杯育苗,可以適當推遲造林時間,一般選擇每年春季進行抗旱造林。春季降雨充足,土壤含水量高。因此,造林成活率也會顯著提高。另外,在雨水豐沛的季節進行抗旱造林,也有利于降低干旱季節造林的灌溉成本。

(二)合理規劃整地工作

造林前,需提前落實整地工作。雖然側柏對貧瘠土地具有良好的耐受力,但科學整地也可提前改良土壤,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區的整地工作需從土層厚度控制入手進行落實。通常情況下,土層厚度應達到35 cm以上,如果土層厚度無法達到目標,可以利用客土進行造林。整地時,可用的方法為水平溝整地、水平階整地以及魚鱗坑整地等。需要結合造林區域的客觀環境條件、地質條件合理選擇整地方式。例如,水平溝整地一般適用于陡坡山地區域以及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丘陵地區。在整地時,需沿著整地區域的等高線挖掘梯形的溝槽結構。水平階整地一般適用于在山地或丘陵地區,在土層較厚的區域進行應用。在整地時,坑道規格需達到深度40~50 cm,寬度35~40 cm,長度3~5 m。魚鱗坑整地方式一般用于坡度較大,土層較薄的區域。需要挖掘半圓形土坑,并且保證土坑排列方式為品字形。在應用這種整地方式時,也需要設置30 cm的土埂。

(三)把握造林栽植要點

側柏具有生長周期長的特征。若選擇干旱地區進行側柏造林,主要發揮生態防護作用。因此,可適當擴大栽植密度。同時,選擇土層厚度更厚、水肥條件更好的地塊進行栽植。植株行距應保持在1.5 m×2.0 m的范圍內,對于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塊,可適當調整株距,將株距設置為1 m×1.5 m。在栽植工作中,若遇到石質山地或者丘陵地區,會加大造林難度。此時,需要應用抗旱技術,達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標。具體來說,抗旱技術要點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在栽植坑內放入保水劑。隨后,再將營養杯放入坑內,保持苗木直立狀態。然后完成填土工作。

2.填土完成后,要及時踩實,隨后再繼續填土,保證填土高度達到覆蓋營養杯2~3 cm的距離。這主要是由于深度不達標,會影響苗木成活率。

3.栽植完成后應進一步應用塑料地膜,在栽植坑周圍進行覆蓋。然后再用土做好壓實操作。在進行壓實時,灌木或雜草也可作為覆蓋物體選用,壓實程度越高,蓄水保墑效果越好。

(四)采用混交林造林技術

混交造林是側柏抗旱造林技術應用中非常重要的措施。由于側柏這種樹木落葉較少。因此,無法充分發揮土壤改良的作用。需要通過混交造林的方式,提高土壤改良效果。同時,混交造林也能夠改善側柏的生長環境。選擇混交林時,一般可選用針闊混交模式,或喬灌混交模式進行造林。這種混交方式既能優化側柏生長環境,又能提高林分生態防護能力。在具體進行造林規劃與操作時,若造林區域屬于干旱區,可選擇刺槐、山杏、沙棘與側柏進行混交。這主要是由于上述苗木的抗旱能力強,生長速度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側柏的生長進行遮陰。另外,部分混交林還具有固氮作用(刺槐),能夠幫助側柏更好地生長。沙棘作為在干旱區常見的苗木,具有耐高溫、耐干旱的優勢。其根部根瘤菌對于提高土壤氮素積累量,提高土壤肥力有顯著效果,同樣可以發揮促進側柏生長的作用。另外,混交林的造林方式,對于提高側柏種植區整體的病害防治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五)優化栽植后管理

栽植后的管理工作要點主要包括補植、松土、修枝、間伐和病蟲害防治。

1.補植 。補植環節的工作要點是在造林區域工作完成后,應及時查看是否出現缺苗現象,及時進行補種,保證造林區域的整體成活率達到一定水平。

2.松土。松土環節的工作應當集中在栽植完成3年內進行。松土頻率為一年1~2次。同時,還需根據側柏的生長進程適當擴穴。針對干旱地區,應當在確保苗木根系不受損傷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深翻松土力度,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3.修枝。修枝工作應集中在春季進行。修枝時,要保證剪口平整,避免劈裂現象,修枝強度應達到樹高的1/3。

4.間伐。間伐環節的操作應在幼林閉郁后進行,有效的間伐能夠擴大側柏的生長空間,提高側柏的病蟲害防御能力。但間伐應適當控制強度,根據側柏樹齡對間伐密度進行控制。

5.病蟲害防治。需要結合病蟲害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病害防治措施為修剪枝葉、清理病害枝葉,蟲害防治措施主要有噴施阿維菌素類藥物或釋放天敵。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側柏營養杯育苗和抗旱造林工作,需要按照側柏不同的生長階段,從種植區域選擇、播種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多角度入手,全面落實育苗管理,合理應用抗旱造林技術。提高側柏營養杯育苗成活率,發揮出抗旱造林林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作者簡介:楊明娟(1991—),女 ,甘肅隴西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

猜你喜歡
側柏抗旱苗床
側柏盆景欣賞
美國聯邦政府撥款8 400萬美元用于西部地區抗旱
側柏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扦插苗床對桂花扦插苗生長的影響
種子穿新“外衣”鎖水抗旱長得好
伏羲廟,側柏
果園抗旱“24字方針”
冬日清晨
防汛抗旱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