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堂

2024-04-01 07:32趙黎英
青年作家 2024年2期
關鍵詞:劉大爺爸媽阿姨

趙黎英

爸媽在溫暖的冬日下午抵達位于新澤西的霍博肯小城。他們一路風塵,先從北京飛上海,停留一晚后,再由浦東國際機場搭乘唯一的直飛航班赴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爸媽探孫子的計劃推遲了數月。我的寶寶E出生于2021年5月。由于種種原因,我和先生決定不請月嫂“獨立”照顧寶寶,令爸媽和親友費解。在我產假結束上班前,我們照顧了寶寶三個月——他們至今不敢相信。爸媽給E裝了滿滿一個行李箱的禮物,包括五套金飾、七雙鞋子、八套衣服和兩個木頭玩具,還帶來了奶奶去世前親手縫制的三件肚兜。E只對一只小木碗感興趣。

“哇,他好像個小乞丐哦?!蔽以u論道。爸媽非常生氣,從此我再沒見過那只木碗。

他們到家的第一天,我爸洗臉堵住了洗手池。我和先生不得不拆開下水道。最后還是我靈機一動,用長長的香氛木枝把塞子頂了上去。當時我倆還覺得這個挑戰頗為有趣。第二天,我爸做飯時炸掉了玻璃鍋蓋,接著是燈泡、尿布桶、他的老花鏡……

爸媽不覺得我們租的兩居室公寓是家。公寓里擺滿了我們精心挑選的古董家具和時髦朋友們送的過于“藝術”的家居用品。

“你有沒有正常的盤子?”我爸接管廚房后問我。他搞不懂木盤、瓷盤和甜點盤的區別,也不在乎什么酒杯、香檳杯、馬克杯、玻璃杯。而我從前都沒想過這會是個問題。

我爸忙著重建廚房的時候(指揮我買大菜刀、十種不同口味的辣椒醬、一個超大洗菜盆……),我媽正焦頭爛額。E拒絕吃她喂的水奶。我媽堅持不懈,耐心滿滿,但身為她的女兒,我知道這個過程一定會讓她心碎。至于我爸,他拿著奶瓶對鏡頭擺拍幾次之后,就理所應當地放棄了。

“喂個嬰兒罷了,能有多難?”

我們第一次吵架是因為他總是半真半假地問E要不要和他們回國住三年。

第二次吵架是因為我“好心”問他想不想去曼哈頓感受最后的圣誕節日氛圍。

一個月后,我們最大的爭吵爆發了。我爸多次批評我媽動作太慢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說他應該“幫忙”照顧寶寶。一般情況下,我拒絕在和男性談論家務勞動時使用“幫忙”這個詞。但為了“屈就”,我還是說了。

他惱羞成怒。

“我每天干多少活兒?你沒看到你媽喜歡照顧孩子嗎?我做飯,倒垃圾,熱奶!”

“你是說……把奶瓶放進加熱器按一下?倒垃圾最多五分鐘。做飯最多一小時。我媽每天工作幾小時?”

我冰冷的計算徹底惹怒了他?!拔腋依掀耪f話,你插什么嘴?這不是你說話的時候?!?/p>

這又觸到了我的死穴。我們都還記得我倆在紐約我的畢業典禮前的那次激烈爭吵。他責怪我媽沒有正確刷地鐵卡。我替她幫腔的時候,他說,他想怎么說話就怎么說話。那場戰斗以他威脅飛回國結束,而我哭著大叫,“我今晚就給你買票?!?/p>

我爸 2020 年退休,作為大家長,他受到所有人——我家、親戚家、親戚的遠方親戚家、老家隔壁村的二叔三嬸的尊敬。他是單位領導,有絕對權威。工作幾十年來,他從沒停過,在家待超過一天就渾身不舒服。

可現在他成了旅居美國的中國老人。他不懂這里的語言和文化,但拒絕承認。他不喜歡我教他,更不喜歡我是那個教他的人。小時候他一直是我的模范、我的英雄,可現在我長大了,成了老師的老師。沒有什么比這更糟糕了。

我的父母和所有父母一樣,望女成鳳。我也沒讓他們操過心,讀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商學院,在紐約工作,定居在哈德遜河對岸五萬人口的中產小城霍博肯。

他們曾經都是記者。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我爸就教我“認識社會”。他是最拼命的記者,幾乎走遍了全國。不管什么人,只要聊上三兩句,他就能立馬辨認出對方的口音、老家的區縣、當地的風物,還能說上幾句各地方言。無論在如何混亂的場景,他總能認清方向,免去繁瑣。他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小時候,他象征著全部的成人世界,我迫不及待地希望像他一樣,在這個混亂而令人著迷的世界游刃有余。

世事難料,長大后,我并沒有在他的世界生活。我偶爾也會用上幾招,令我的先生驚嘆(“這么聰明!”他會用會得不多的中文稱贊我)。其中最好用的,就是通過各種細節迅速判斷出對方的出處,只不過不再是區縣,而是大陸、香港或者韓國——那些我曾經生活過、留下珍貴回憶的地方。

沒想到,在這個白人社區,我爸又用上了他那一套。據我媽說,他們遛娃的時候,我爸會直視遇到的每個亞洲人的眼睛(又一個令我尷尬的行為),用中文發起對話。到目前為止,他屢屢成功,只失敗一次。

他們就是這樣認識郭阿姨的。郭阿姨打開了霍博肯“海漂”一族的大門。阿姨是我家樓上鄰居毛毛家的保姆。她五十來歲,個高結實,是經中介引領,從河北農村來美國打工的。郭阿姨來這里是為了圓自己的“美國夢”。她在紐約華人社區法拉盛落腳,先在中餐館做洗碗工,后來餐館生意不景氣,又做起了育兒嫂。阿姨每周工作六天,休息那天常搭雇主的車去法拉盛見朋友、給家里匯錢,除了不能回國,她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這棟樓有八家中國人,”她非??隙ǖ馗嬖V他們?!叭龢侨?,四樓兩家。之前五樓有兩家,一家搬出去了。六樓有兩家,新來的是上海的?!?/p>

這種了解讓我先生直冒冷汗。

郭阿姨的領路人角色到劉大爺出現后便告一段落。劉大爺和我爸媽背景更為相似,有一個在大學教書的兒媳和在谷歌工作的兒子。劉大爺擺地攤起家,但最終成了一名頗為成功的商人,并資助兒媳攻讀博士學位。他和我爸很快成了朋友。從冷凍比薩的價格到對俄烏戰爭的看法,他們的討論涉及方方面面。劉大爺自詡為“霍博肯通”。

劉大爺掌握更多的八卦傳聞。傅大叔的兒子房子是八十萬買到的,“很劃算”。王叔叔的兒子在 Meta 工作,兒媳還在華盛頓讀研究生,孫輩只能靠爺爺奶奶照顧。李爺爺家的房子是低價租的,現在房東把租金抬高了三分之一,全家決定搬到澤西城的一棟三層聯排別墅。在劉大爺看來,那地方比這里差遠了。

“他們住不起這兒?!眲⒋鬆斦f,隨后便歷數澤西城的各項不是。

“那兒真的臟亂差,不適合養小孩嗎?”爸媽問我。我說,澤西城很大,每個城市都各有利弊。他們對我的回答很不滿意。

李爺爺和鄰居告別時,我爸媽仔細觀察劉大爺的反應。

“那兒不安全?!眲⒋鬆斪詈笳f。

“我會功夫?!崩顮敔旈_玩笑道。

我問我爸對劉大爺的咄咄逼人有何感想。

“做人不能這樣,不厚道?!?/p>

我以給E送水杯為借口,觀察爺爺奶奶們的動向。他們聚集在公園一角,他們的談話主要集中于對各家寶寶的動作描述。

“看,E在喝水!”“哇,嘟嘟也想喝水?!薄八麄兌枷牒人?!”“毛毛走到小樹林去啦?!彼麄兯坪鯖]什么話可說,也可能因為我的在場。

爸媽上下午各出門遛娃一次,帶回來的故事,用先生的話說,“比我們住這里的三年還要精彩?!标惣依蟽煽谠诠珗@迎上了我爸媽,原來他們錯把我家的嬰兒車認成了郭阿姨家的。而他們急著找郭阿姨的原因則是她介紹認識的“勁松奶奶”(沒錯,以北京街道命名)。奶奶的女婿是美國人,奶奶熱心,替著急為女兒找對象的陳家老兩口物色了一個合適的ABC,“各方面都挺不錯的,就是有點矮,一米七?!遍_心過頭的二老還沒回到家,就不慎遺失了通過郭阿姨拿到的勁松奶奶給的聯系電話,心急如焚,只能在公園守株待兔,殊不知等到的卻是我爸媽。

我媽補充,陳家二老口音濃重,又似耳背,溝通不暢,但陳家姑娘在高校任職。

“怎么還需要爸媽找男友呢?我看你們都是瞎操心?!蔽艺f。

我先生十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在一段舊錄像中,他身穿黃色羽絨服,看上去是個典型的亞洲小孩。那段錄像總讓我想起20世紀90年代電視上的亞洲移民,譬如《北京人在紐約》。錄像中,坐在表哥的車里,十歲的先生似乎對小狗比對全新的美國更感興趣。在另一張照片中,他站在一棟別墅前,手里拿著可樂?!霸诿绹?,你每天都能喝可口可樂?!?/p>

移民前,他和家人住在首爾江南區的公寓。我的公公畢業于高麗大學,在起亞汽車工作,然后轉到一家建筑公司。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韓國人還沒有能力自由旅行時,這家公司把他派到了南亞、中東和歐洲。到美國后,他嘗試過各種工作:汽車推銷員、補習班老師和洗衣店老板。

與大多數第一代移民不同,我公公他們從未要求我先生從事更易提升社會階層的職業。創意寫作碩士畢業后,他住在紐約東村幾平方米大的房間寫作,同時在非營利組織幫助工人維權。直到三十歲,他才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我們在同系相遇。

從子女教育來看,我父母和公婆的理念相近。我爸媽也從未要求我根據收入來選擇職業。畢業后,我從事藝術管理工作,之后來到紐約攻讀歷史碩士學位。在他們生活的圈子里,沒有人的子女會如此“特立獨行”。除此之外,我的兩組父母幾乎沒有共同點。

爸媽到達霍博肯后,公婆前來接風并在我家共同慶祝圣誕節。在“親家峰會”上,他們愉快地交換了禮物。兩位父親互相詢問彼此去過哪些國家并進行比較:法國、意大利、土耳其、朝鮮、俄羅斯……

在父親們外交的過程中,母親們笑著看向彼此,沒有出聲。

一個月后,我們邀請公婆共度農歷新年。我從中國城買了墨水和紅紙,設計了家宴菜單。所有菜品都結合詩句命名,我爸也得以展示他的書法水平。我先生讓婆婆帶來她的拿手菜。他負責了菜單上的韓文部分,以及清酒和甜酒的插畫。公婆對爸媽的菜式贊不絕口,餐桌上,他們的話題只有食物。

第二天,我們在一家俯瞰哈德遜河的酒店餐廳吃早午餐。餐廳里擠滿了派對裝扮的年輕女孩,看上去像是從新澤西各個小城涌來的。這是那種我和先生曾經絕不會踏入一步的餐廳——吵鬧、豪華但沒有格調——但它很寬敞,并提供兒童座椅和尿布臺。這對我們曾經熱衷的那些浪漫溫馨的小眾餐廳來說都是奢侈。結賬后我才意識到,近兩小時的一餐里,我沒有和任何人真正交談。

但是有E在。因為他,兩個家庭走到了一起,維持表面的和平。有時這就夠了。

八十年代末,我也曾是那個一切的中心。奶奶從鄉下來幫忙照顧我,從我出生到幼兒園,然后是小學和初中的幾年。記憶中,我從來不喜歡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我不能完全明白他們的方言,無法和他們交流,更別說互相理解。他們對我來說太老了,他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就出生了,和我能有什么共同語言呢?我也不記得爸媽和他們有過任何真正的對話,除了晚飯吃什么以及“不要囤塑料袋”。我還記得,午飯時我常常沉浸在言情小說里,盡管他們就坐在我身邊。我當然知道這不禮貌也不應該,可在青春期以自我為中心的少女心中,我不在乎。我甚至一度沒當他們是爺爺奶奶,而只是爸爸的爸媽。

爸媽可能批評過我,也可能嘗試改變和上一輩的關系,但他們太忙了。雖然沒有語言表達,我還是能感受到他們對父母的愛。特別是老人去世時,少不經事的我看到了爸媽的愛和脆弱。媽媽傷心了好幾個月。至于我爸,他強忍眼淚,用我從沒聽過的溫柔語氣對我說話,好像他很害怕。我想他真的很怕。

當我不再需要照顧時,奶奶離開了北京,再也沒有回來?!白罱乙恢痹谙肽隳棠?,”我媽說?!拔覀兏粯?,甚至比她還慘。至少她還能聽得懂?!痹诿绹齻€月后,爸媽得出結論,他們永遠不會搬到這里。他們不想完全依賴女兒,在沒有朋友和自由的情況下度過晚年。

我曾對我們的關系非常自豪。我和爸媽不像大多數傳統家庭,把我們的談話限制在是否吃過飯上。我們分享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我常懷念我們在北京夏夜晚風下沿著河邊散步唱歌的美好。從小學起,我爸就會設定主題讓一家三口在規定時間內寫作文。他會評論每個人的作品,包括自己的。結論總是一樣:“我女兒寫得最好!”

歲月悠悠,改變在不經意中發生,以至于我都沒有機會留心丟失了什么。離開北京上大學后,家成了一個遙遠的概念。爸媽是如此遙遠,起初是地理上的——兩千英里之外——然后是政治和文化上的。當我在香港和紐約建立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后,那些美好的回憶逐漸褪色。

這是我離家后第一次和他們同住。在霍博肯我的家里,他們變成兩個老人。周圍的一切都太過陌生,我和先生談論的所有事情,他們都難以理解。但他們一直在努力。他們甚至問起我當地的華人教會,他們一向對這些最沒興趣?!奥犝f他們有免費英語課?!薄八麄兒孟裼泻芏嗷顒幽??!痹谶@個年紀,很殘忍地,他們也許體會到了第一代移民的感覺。

來之前,爸媽偶爾會跟我提及我的老同學們的消息。在機場,他們遇到了我的小學同學,他做地勤,給了爸媽一些方便。他們去派出所的時候,遇到了我的初中同學。她問我媽:“她真的要銷戶嗎?”二十多歲的我從未質疑過我選擇的生活。如今我三十幾歲了,奔波于工作和家事,有時會想,一路越走越遠,真的是件好事嗎?如果我從沒有離開過家,爸媽會不會更快樂?我知道我不會,我的高中和大學同學們也不會——他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離開就不會回頭。

盡管我不愿承認,爸媽真的老了。有時我會隔著客廳觀察對面的父親,他走路的樣子,他在沙發上打瞌睡,他下垂的嘴角。我們常常溝通不暢,因為我說話太快,或者他沒在聽,或者內容對他來說太陌生,需要太多解釋。他不再是我記得的那個人。我記憶中的他瀟灑不羈、詼諧幽默。雖然他的頑皮偶爾還會從笑聲和表情里閃現——和E幾乎一模一樣,但他早已不似從前。

我爸一直以我為傲,把我“當男孩養”,告訴我要自信堅強。但在E身邊,他變得異常溫柔。在室外,他不斷摸他的手,保證他不會太冷(盡管我說過多次正確的做法是摸脖子的溫度)。E用小手敲打桌子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的手墊在桌子上怕他疼。E終于開始學習站立時,我爸僵硬地陪在他身旁,看得出來,他用盡全身力氣才能控制自己不把晃晃悠悠的E抱進懷里。

變老是不是意味著失去個性,直到變成一個連女兒都不再認識的陌生人?我問自己,等E長成一個美國小孩,他還能和我的爸爸媽媽溝通嗎?他會怎么看待我和他們的關系?

“等我死的時候,”我爸在廚房撒著過多的鹽和辣椒說,“你給我燒炷香就夠了?!?/p>

“說什么呢!”我被自己突然的眼淚嚇到,逃進了房間。

爸媽來霍博肯之前,我在一家可愛的童書店給E買了繪本《大洋彼岸的爺爺》。作者從一個亞裔美國小男孩的角度描繪了男孩和祖父之間溫暖的愛的紐帶?!盃敔斂偸谴蝽?。他吃難吃的東西。他說我聽不懂的話?!蹦泻⒄f。但共度夏天后,他們變得親近了?!拔覀円黄鹂粗@藖韥砣ト?,就像大海另一邊的海浪一樣。爺爺擁抱我,就像爺爺一樣?!?/p>

我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打動,迫不及待地想把它讀給E聽。但不知道為什么,爸媽來幫忙后,我卻似乎開不了口給他們介紹這本書。

我爸三月份的回程航班取消了,當他急切地等待回國投入工作時,他曾經的下屬帶他進行了一次很美國的公路旅行。他很興奮,和我們分享了無數照片,表達了各種我不屑于爭論的觀察。我也急切地等待他回國,以便我們重建日常生活的節奏——我媽、我先生、E 和我。

如果可以選擇,我不會想再和爸媽同住。但我們三代相處的時間還有幾次?還有多久?時不我予。

【作者簡介】趙黎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學系碩士,以中文和英文寫作。作品發表于端傳媒、三聯生活周刊、三明治等。英文作品The Bureaucrats Daughters獲2018年手推車獎提名。

猜你喜歡
劉大爺爸媽阿姨
我的“話癆”阿姨
爸媽的約法三章
“牛人”鐘點工王阿姨
因為爸媽只有你
《老阿姨》劇照
我不接待
我愛爸媽
一只叫大花的狗
不吃蘋果
孤單大半輩子,他娶回了“新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