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像中的歷史讓課前活動多姿多彩

2024-04-01 03:44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潘奕含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歷史藝術教師

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潘奕含

哈爾濱市征儀路學校王雪鑫

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彭 薇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學科融合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將藝術元素與歷史學科相結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立體的學習體驗。藝術作品作為一種直觀、形象的文化載體,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在歷史教學中巧妙地引入多種藝術元素,實現藝術與歷史學科的有機融合,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本文從歌曲、繪畫、影音作品等藝術形式進行探討,尋求藝術作品與歷史學科課前活動相融合的有效路徑,將藝術元素植入歷史課前3 分鐘以期點亮課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課程內容,打造出富有溫度、廣度、深度的歷史課堂。

一、聆聽“歷史”的歌聲,感受時代情懷

歌曲是一種具有極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感,是學生最喜愛的放松方式之一。 歌曲作為歷史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效地融合了歷史背景與藝術創作,具有藝術性和感染力。在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利用課前3 分鐘播放或演唱一首具有歷史背景的歌曲, 并營造出相應的歷史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 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統編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中涉及很多中國現代史的內容,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歌曲。這些歌曲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對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現代史具有積極作用。如第2 課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第12 課中的《愛我中華》、第14 課中的《望大陸》; 還有的歌曲則作為知識的拓展被編排在課后活動部分,如第13 課的《七子之歌》、第18 課的《歌唱祖國》《我的祖國》《英雄贊歌》《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國心》等,這些課程資源豐富又寶貴, 既反映了歌曲創作時的社會背景、歷史原因,又給學生帶來視聽上的享受。

課前活動中可以播放一些廣為人知的歌曲邀請學生一起合唱,如《歌唱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 一些內向的學生可能會稍顯拘謹,但在其他學生的帶動下,他們會逐漸融入活動中來,不僅活躍了氣氛,還從課間的輕松狀態逐漸進入到上課狀態。教師可以根據歌曲設計導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嗎?你們能感受到這首歌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嗎?這種情感是如何產生的呢? ”自然地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課下自行整理課后活動中相關歌曲的創作背景,在下節課的課前3 分鐘活動中,在班級進行一個簡短的介紹。 以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為例,學生通過搜索相關資料,在課前進行介紹:“這首歌曲的演唱者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歌曲創作于1965 年,是紀錄片《今日西藏》的主題曲。 這首歌曲準確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是廣大藏族人民對當家作主的喜悅、幸福心情的表達,反映了西藏日新月異的發展,抒發了藏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與感激之情。 ”通過對歌曲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熱愛祖國、忠于中國共產黨的情感瞬間被點燃,家國情懷悄然植根于每個學生的心中,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聽一首歌曲,回顧一段歷史,感受一種情懷,就是有聲的歌曲與無聲的歷史最好的結合。

二、欣賞“歷史”的畫作,感受社會變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人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1]。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幅幅畫卷、一座座雕塑,這些閃耀著璀璨光華的藝術精品是學生智育、美育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

通過賞析名畫中的歷史元素來展開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述北宋經濟的繁榮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展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見圖1),并從專業角度進行解讀,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北宋東京城街頭獨特的繁華氛圍,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面貌,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有效地補充和深化學生對相關史實的認知。

圖1 《清明上河圖》(部分)

歷史在藝術的映照下得以重生, 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有著其獨特之處。 例如,在講述“文藝復興”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查閱世界名畫《蒙娜麗莎》(見圖2)的相關知識,在課前活動中進行交流。學生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從不同角度對畫中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出了各種解讀,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本課的主題,即為何這一時期的人物作品散發出“情感”的魅力。

圖2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 那是一個提倡展示和表達人性的時代, 資本主義最核心的精神在這幅畫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取代了“以神為本”,真實的人性以及個人主義得到肯定[2]。 接下來,我們將一同探索這個全新的時代。 通過賞析藝術作品,能夠將原本晦澀且難以理解的一段史實內容解析得更加清晰易懂。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 利用課前3 分鐘將藝術元素與歷史知識相結合,對學生而言無論是智育還是美育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培養其跨界思維和跨學科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觀歷史影像資料,再現歷史情境

歷史影像資料是一種集視聽效果于一體的課程資源,既包括真實的歷史紀錄片、錄音,也包括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 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使用影視資料來輔助教學, 通過聲音和影像為學生帶來真實感的歷史學習體驗[3]。在歷史課前活動中,教師可采取一些方式來豐富和擴展活動內容,如制作微課和截取影像作品內容。

在講述“太平天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將太平天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重要史實制作成微課,在課前播放,還可以將影視劇《太平天國》的片段穿插其中,讓學生了解到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并建立太平天國,盛極一時,可與清朝分庭抗禮,但由于領導階級的局限性,最終導致革命失敗的歷史事件。這段預先錄制好的微課視頻可作為本節課教學的序曲。 此外,該視頻還可以作為學生課下復習的資料,學生在學習了基本史實后,再次觀看視頻,解讀歷史,能夠獲得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時,可以利用課前3 分鐘組織學生觀看紀錄片《走向共和》片段,隨后進入本課的教學, 并在探討為何近代中國屢遭列強侵略的問題時,引導學生將課前所觀看的影視資料與課程內容進行對比,得出“弱國無外交”的深刻啟示。在講授“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可以選擇電影《甲午風云》中簽署馬關條約的片段供學生觀看, 強烈的視覺沖擊能夠有效地觸動學生的心靈,促使他們深刻銘記這段屈辱歷史,激發了他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熱情與決心,既達到了傳授歷史知識的目的,又巧妙地滲透了愛國主義情懷,落實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講授“新中國外交事業”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播放電影《周恩來外交風云》中日內瓦會議的相關片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國外交歷史中蘊含的民族外交精神、理念與原則。 影視作品能夠從多角度還原歷史事件,為學生在枯燥的歷史學習中提供了新的學習動力和動機。

從融合意義的角度來看,藝術元素與歷史學科的融合具有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將藝術元素融入歷史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另一方面,這種融合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教學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合適的素材、恰當的時間節點,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利用課前3 分鐘,用藝術之光點燃歷史課堂!

猜你喜歡
歷史藝術教師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紙的藝術
新歷史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