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路徑

2024-04-02 15:19趙惠霞李娜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花生教學活動深度

趙惠霞 李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育教學從培養“記憶型人才”轉變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用“以學定教”取代了“以教定學”,堅持構建以學為中心、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終極目標的教育教學活動。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思維發展、語言能力培養、文化素養積淀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不斷推陳出新,樹立創新意識,學習科學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發展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推動質量與成果的雙重發展。深度學習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當前語文教學發展的新方向。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突破知識點的表層含義,深入挖掘知識的本質內涵,打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局限,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完整的學習過程?;诖?,筆者立足于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討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意義與實踐路徑,以期讓語文課堂綻放新光彩。

一、小學語文走向深度教學的意義與優勢

(一)推動學生思維發展

在語文學習之路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習成果有著關鍵性的意義與影響。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受應試思想的桎梏,很多教師都習慣于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遵循“講—學—練”的固有模式設計語文課堂。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學習每一個知識要點時穩扎穩打,但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無法推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之路的長遠發展?;诖?,促進深度學習就顯得重要且必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多地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性,為學生創設出合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感受知識生成與吸收的過程,這無疑為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創設了足夠充分且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為未來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保障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學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體現與具體落實。然而,當前教學活動“師為主、生為從”的教學狀態,反映出教師依舊沿用傳統語文教學中的“填鴨式”課堂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障,學習主動性自然不佳,課堂參與度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深度學習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強調知識聯系性與整體性的同時,將學生獨立、能動的學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為教學活動注入新的生機。這無疑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翁,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讓學生真正落實語文知識,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二、小學語文走向深度學習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構建多元情境,促進整合遷移

情境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熱點話題,有助于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在具體情境中學習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其中,既增加了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情境教學中,卻不難發現當前的情境教學多集中于策略實施方面,部分教師卻將“情境化”與“生活化”誤解為“粘貼復制”。實際上創設教學情境應該是一種意境呈現,為保證深度學習真正發生,教師需要通過情境創設,幫助學生突破與所學知識之間的無形鴻溝,立足于實際經驗將所學知識進行重組構建。因此在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中,教師需要立足于課程基本特點、教學任務、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讓教學情境從多元化過渡到生活化,為促進學生的知識整合遷移創造條件。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教學為例。這一課的語文要素為“借物喻人”,教師可以在充分思考這一語文要素與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出科學合理的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帶來花生作為教學工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花生的特性有總體性的認識與初步印象。然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有關花生栽培、生長、成熟的影音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感受花生的生長歷程。最后,教師可以將花生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品嘗花生的美味。通過觀察花生的外形特點、觀看花生的成長過程、品嘗花生的味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感受花生背后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遷移。除此之外,在完成這一課的教學活動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這一課為例,觀察身邊的植物,并從中挖掘“借物喻人”的元素,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加強單元統整,形成知識整體觀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充分把握語文知識的本質,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相互串聯的知識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改變“一葉障目”的現狀,建立起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從宏觀角度著眼、從整體布局出發理解所學知識,將新舊知識進行串聯,在溫故而知新中構建起語文學科的思維網。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最高效直接的方式是建立學習單元。教師需要對教學單元進行統整,形成知識整體觀,將單一的知識要點、學習方法、情感思想等存在內部聯系的教學內容安排到同一個教學單元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引申學習,引導學生自行構建起知識鏈接。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活動為例。這一單元共包含三篇課文,包括兩篇精讀課《慈母情深》《父愛之舟》,一篇略讀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通過對單元的整體把握,不難發現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以這一語文要素為線索,將“舐犢之情”作為主題,對單元進行統整。在《慈母情深》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場景,很多學生都會關注到“在工廠中找母親”“母親給錢買書”兩個場景。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兩個“大場景”之中的“小細節”,請學生說出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為了加強學生的體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誦,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感受內在情感,理解母愛的深沉、細膩、偉大。有了《慈母情深》作為鋪墊,在《父愛之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行找到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及細節,體會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既引導學生關注不同寫作手法、細節描寫的不同作用及不同效果,又鼓勵學生思考父母之愛在表現形式上的異同之處。最后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真正由扶到放,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通過分析與思考運用、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夠進一步深化對父母之愛不同的理解與思考。

(三)堅持問題導向,優化問題設計

在“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豐富學習成果,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輔助手段進行引導,其中問題設計就是有效而直接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問題設計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讓問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支架”。其次,在問題設計中,教師要遵循層次性原則,讓問題的呈現既相互關聯,又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最后,問題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必須在思想、目標上與教學活動同頻,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反問、疑問、追問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學活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出問題“你眼中的荷花是怎樣的”“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什么樣子”“為什么說荷花是一幅活的畫”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呈現出了遞進關系,有助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同時,從表層思考過渡到深層思考,也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迫在眉睫。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是教師應當關注的重點內容。深度教學作為一種具有科學性與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有著推動學生思維發展、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價值,是促進教學效率與成果雙重提高的重要路徑?;诖?,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通過構建多元情境、加強單元統整、優化問題設計,讓小學語文走向深度學習,也讓學生真正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與價值。

(焦? 佳)

猜你喜歡
花生教學活動深度
掏花生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到底埋在哪棵樹下
花生去哪兒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