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有人走的路

2024-04-02 12:04夏昆
教育家 2024年2期
關鍵詞:出題者文科詩詞

夏昆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文科教學中存在重大偏差。

理想的文科教學要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意識,然而多年來,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猜測標準答案,甚至揣測出題者的意圖。就語文考試而言,最重要的作文部分往往以材料、題目、體裁作為限制條件,暗示或誘導學生按照出題者的意圖完成寫作。很多學生被迫挖空心思“復制”出題人的觀點,千方百計地為命題材料尋找依據,煞費苦心地圓題中之義,以致放棄自己的思考及個人觀點,最后比拼的似乎只是辭藻的華麗度、語言的浮夸度甚至是書寫的工整度。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不按照這個套路寫作,很可能遭遇“偏題”的危險,落得一個滿盤皆輸的后果。

語文的閱讀題更是變相限制學生的囚籠。它考查的似乎不是學生如何獨立思考作品的優劣,也不是如何客觀看待文本的價值,而是要他們默認,但凡出現在考卷上的文本,一定是經典之作、不刊之論。學生要做的只是找出其中的精彩之處,或是找出出題者眼中的精彩之處,接著給出合適的理由。這造成的局面是,學生并非在閱讀文本,而是在猜測出題者欣賞該文本的理由,并牽強附會地為之尋找原因。而有些“精彩”“原因”甚至連作者自己都不曾預料到。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可謂“罄竹難書”。

曾經,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是“為天地立心”,后來矮化成“代圣人立言”,而現在,難道我們已經卑微到要接受“為出題老師找理由”的現狀了嗎?

文科教育是不是只有這一條路?

我以為,路還是有的,只不過走的人少一些罷了。這些年,我認識了不少優秀的教師,他們拒絕同化,拒絕屈從,保持著難能可貴的清醒姿態,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主動向學生展示、傳承這種姿態。

四川教師李鎮西多年來致力于發展新教育,強調教育中的民主、平等與寬容精神,影響了中國無數教師;福建教師張文質努力踐行生命化教育,創立“教育行走”公益項目,其主張受到越來越多教育人的注意;上海教師樊陽三十多年來堅持開設公益講壇,每周舉辦中西文化講座,每月帶領學生進行“人文行走”,幫助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塑造獨立人格、實現精神追求;杭州教師鄭英提倡“向美而生”,堅信“美”能使學生擁有對抗世俗的力量,永葆內在的生趣……

這些老師選擇了屬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而這也是一條人格與思想的獨立之路。這樣的路也許少有人走,但它們才是教育人真正該走的路。

這也是我的路。

1998年起,我堅持在自己任教的班級里開設古典音樂鑒賞、電影鑒賞和詩詞鑒賞課。二十多年來,我和學生一起在緊湊的課表中見縫插針開設這些課程。高一,我們在古典音樂課上鑒賞二十多首中外名曲;高二,我們在電影課上鑒賞十多部中外優秀影片。開設詩詞鑒賞課的兩年時間里,我們一起鑒賞四百多首經典詩詞。我在文章里寫過開設這些課程的原因:“想給孩子們開一扇窗?!敝袊A教育對學生的掌控似乎無遠弗屆,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作業時長高居世界前列,封閉的學習生活對他們成長的傷害幾乎是毀滅性的。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心理疾患,很多人缺少人生目標,這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不言自明。我希望通過鑒賞課讓學生去接觸美、解讀美,直至愛上美。我相信只有美與善,使其有力量與空心癥抗衡,也只有美與善,才能讓他們擁有足夠的生命勇氣,大膽地去愛自己、愛社會。正如經典電影《死亡詩社》中所說:“金融、工程、建筑、計算,固然很重要,那是我們生存的條件;但詩歌、浪漫、愛,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原因?!?/p>

為了這些在高考中不曾被列為考查重點的內容,我愿意花費“寶貴”的自習課時間,和學生一起“不務正業”。十多年來,我因此放棄了評優、評職稱等機會,因為我想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命更重要。這樣的路少有人踏足,然而只要有一位教師在堅定地行走,至少他所在的那間教室里,所有學生都可能因此受益。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歡
出題者文科詩詞
挑戰出題者
1,2,3,看這邊!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孫文科
神回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