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024-04-02 06:43張希連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環境教師教學

張希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的關鍵目標,不僅涉及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學習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自然、社會、文化和經濟等多方面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解世界和思考問題的平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地理教學引導學生發現并探究地理現象,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深入探究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旨在提升教學質量。

在當今迅速變化的世界中,初中地理教學不僅是對地球表面的特征和現象的學習,更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人地協調觀強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共存,教會學生理解和尊重自然,同時識別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則培養學生將不同的地理信息和知識綜合起來,形成全面的理解能力;區域認知使學生能夠理解不同地域的特點和相互關系,不僅限于地理位置,還包括文化、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核心素養對學生理解復雜的世界和形成全球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因此,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

(一)培育學生的全球視野

初中地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至關重要。地理教學通過介紹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環境、文化、社會和經濟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全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僅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現象,還促進了其對全球問題如氣候變化、資源分配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入理解。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建立起對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認識,增強他們作為地球公民的責任感和參與感。

(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地理課程中的問題探究、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審視地理問題。在分析人類活動影響自然環境或自然災害影響社會發展等問題時,學生要運用批判性的思維去評估信息、論證觀點,并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思維訓練有助于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進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合理判斷。

(三)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通過學習不同地區的環境問題、社會沖突和文化差異,學生能夠加深對社會公正、環境保護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這種認識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社會參與態度,激發學生為創造更加和諧的世界而努力的意愿。地理教學強調個人行為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促使學生思考作為負責任社會成員的行為。

(四)發展實際應用能力

地理課程中的地圖閱讀、地理信息系統操作以及實地考察等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技能,還鍛煉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中有效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構建和諧互動理念,促進人地協調觀的形成

培養初中生的人地協調觀,是指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存。這要求地理教師不僅要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并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地理事件中的環境問題,思考如何在保護環境與促進社會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此外,分析不同地區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學生學習如何評估并提出可行的環境改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地理知識,而且增強了對環境的責任感和保護意識。

以《工業》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講述工業發展的歷史,引導學生理解工業與地理環境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包括工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工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如何調整工業活動以減少環境損害。通過這種歷史視角的探討,學生能夠認識到工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地理環境變化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工業活動對特定地區的影響,可以是某個地區工業污染問題的案例,也可以是某種工業技術對環境保護的積極作用的研究,使學生具體看到工業活動如何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以及人類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政策調整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此外,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調查他們所在地區的工業活動及其環境影響,這種親身體驗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工業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如何在實際中尋找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探討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包括不同的工業政策如何影響環境,以及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地理環境。通過這些討論,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人地協調觀不僅是理論上的概念,更是指導現實世界決策的重要原則,從而有效構建和諧互動理念,促進人地協調觀的形成,提高了地理知識水平,培養了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融合多元知識視角,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對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的全面認識,涉及從多個角度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地理知識與歷史、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知識相結合,分析地理現象背后的多重因素。例如,在討論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時,不僅要考慮自然因素,還要考慮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

以《交通運輸》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涉及經濟、社會、技術和環境等多個領域,將這些多元知識視角融入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第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交通運輸的地理要素,如地形、氣候對交通運輸方式和路徑的影響。學生將學習到地形和氣候條件如何決定某一地區交通運輸的選擇和發展,從而深入理解地理環境對交通運輸的基礎性影響。

第二,教師可以引入經濟學視角,探討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經濟效益和成本效果。如分析高速鐵路、公路、航空和水運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成本,讓學生理解在進行交通規劃時需要考慮的經濟因素,有利于學生了解交通運輸的經濟學原理,培養學生站在經濟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三,社會學視角同樣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交通運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如城市化、人口流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學生將學習到交通運輸如何影響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如何在保證交通便捷的同時,照顧到社會公平和文化的多樣性。

第四,技術發展視角不容忽視。教師可以介紹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技術發展歷史和未來趨勢,讓學生了解科技創新如何推動交通運輸的進步和轉型。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技術創新在解決交通運輸問題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

第五,環境視角不可或缺。討論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影響,如污染和生態破壞,以及如何通過綠色交通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這樣的討論有助于學生理解交通運輸決策中需要平衡的環境因素。

通過上述方法,融合地理、經濟、社會、技術和環境等多元知識視角,初中地理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深化對地域特性的認識,加強區域認知理解

區域認知是指讓學生深入了解并評價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不同地區地理環境的深入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對各地域特性的全面認知,可以通過圖表、地圖和多媒體資料展示不同地區的地理特征、經濟發展和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這種深入的區域認知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地理知識,而且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世界多樣性的理解和尊重。

以《地形和地勢》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圖像、地圖和模型等直觀教具向學生展示不同地區的地形和地勢特點,這樣的視覺呈現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地形地勢多樣性的直觀認識。例如,展示高山、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形的特點,讓學生理解不同地形對當地氣候、水文、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影響。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地形和地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分析不同地形地勢對農業、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可以理解人類如何適應和利用地形地勢,這種分析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來討論地形地勢對人類歷史和文化的影響。不同的地形地勢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歷史發展路徑,通過研究歷史上的重要城市、戰役等,學生可以了解地形地勢如何影響歷史進程和文化的形成。

再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衛星地圖,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地形地勢分析。學生應用這些工具研究不同地區的地形地勢特征,進行比較和分析,這種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技術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地形地勢復雜性的理解。

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地形地勢對環境問題的影響,如土壤侵蝕、洪水、山體滑坡等,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讓學生理解地形地勢對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合理的地理規劃來減少這些災害的影響。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深化學生對地域特性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區域認知的理解。這樣的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地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歷史意識和環境責任感。

(四)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實踐操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地理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地理考察活動,如參觀地質公園、觀察河流地貌、研究城市規劃等,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直接觀察地理現象,這種親身經歷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以地理問題為主題的研究項目,如氣候變化對本地區的影響、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等。學生在項目中需要收集和分析數據,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最終形成研究報告。這種項目研究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其他地理分析工具進行實踐操作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GIS軟件進行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如制作地圖、分析人口分布、研究環境變化等。這些技能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了地理信息技術,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以《農業》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農場、農田或者農業科技展覽,讓學生親眼見到不同類型的農業活動。在實地考察中,學生不僅能夠直接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和農業生產過程,還能了解農業技術的應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通過親身體驗,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

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以農業為主題的研究項目。學生進行農業類型的調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區農業的特點和發展現狀,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收集數據、撰寫報告。這種項目式學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研究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GIS軟件分析農業分布、土地利用等數據,幫助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進行地理學習,這種技能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理解農業地理的空間分布,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三、結語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和評價世界的工具,而且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人地協調觀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如何更加負責任、可持續地與地球互動。綜合思維的培養使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時展現出更強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區域認知的提升加深了學生對自己所在地區的了解,拓展了學生對全球不同地區的認識,開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地理實踐力的鍛煉則直接提高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能力??傊?,這些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的有效參與和貢獻創造了前提條件,同時為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和全球公民做好了鋪墊。

(宋行軍)

猜你喜歡
環境教師教學
最美教師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教師如何說課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環境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