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現狀及路徑探析

2024-04-02 10:18張汝王通鄭方園
公關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五育并舉志愿服務大學生

張汝?王通?鄭方園

摘要:大學生志愿服務不僅與“五育并舉”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更是高校落實“五育并舉”育人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通過創新志愿服務、提升支持力度、開展協同育人的途徑,為順利開展“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五育并舉;大學生;志愿服務

引言

2019年,《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青年人要“自覺擔當重任,深入基層一線,讓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異彩?!贝髮W生志愿服務作為高校落實“五育并舉”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深入基層一線的重要契機,對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與“五育并舉”的耦合性

“五育并舉”是對學生開展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教育,大學生志愿服務與“五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的講話談到:“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大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理論學習時間之余開展志愿服務實踐,參與到社會公益服務中,能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德育

在“五育并舉”的過程中,“德”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其他各項育人的工作都以德為中心開展。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备咝5母救蝿帐橇⒌聵淙?,志愿者服務工作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開拓了課堂之外的新場域。志愿精神包含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在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這些精神內涵可以得到發揮并被深刻的領悟,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道德品質的升華。同時,在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與傳播,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體悟,會成為學生道德成長中的重要認知基石。

(二)智育

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過程中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高校課堂對學生“智”的培養為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工作提供了智力和智慧支持。進入新時代,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大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但是能不能將這些知識轉換成行為,甚至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就是一個難題?,F在的大學生大多不缺乏知識,但是智慧不足。不斷的實踐,是實現知識轉換成智慧的有效途徑,志愿服務的實踐,不僅在實踐中檢驗了大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更提供了知識轉換成智慧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提升大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體育

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難度越高的服務內容對體魄和身體素質的要求也相應的越高。大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時間長、任務重、項目多等綜合能力要求強的服務項目,大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品格才能高效完成,這對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僅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鍛煉,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美育

“美”是“五育”中豐富精神、純潔道德的重要源泉。教育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離不開美育,課堂教學中所展現的學科之美以及美育理論還不足以完成“三全育人”中所要求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還需要拓展課堂之外的“美育”。讓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感受人際交往的禮儀之美,樂善好施的品格之美等都是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目標中的應有之義。通過志愿服務,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和傳播美,這些外在的審美感知和審美體驗自覺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加充實、情感得到升華,會逐步內化為學生自我修養的成長,進而實現學生人文素質的全方面提升。

(五)勞育

勞動育人已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現實需要,高校志愿者服務工作為勞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馬克思說:“人是唯一能夠由于勞動而擺脫純粹的動物狀態的動物——他的正常狀態是和他的意識相適應的,而且是由他自己創造出來的?!痹隈R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指導下,高校不斷探索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等多種形式開展勞動教育,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堅持身體力行,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服務他人緊密聯系起來,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水平查找不足,激發學生學習反思[1]。

二、“五育并舉”視域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困境及溯因

(一)創新性不足,與志愿服務需求不匹配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和新媒體得到快速發展,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形式和內容卻一直沒有太大變化,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的需求,存在創新性不足的問題。首先,從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內容和范圍來看較為局限,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社會建設、政策法規宣傳、愛老敬老活動等,志愿服務內容的局限性難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特長,加之活動的時間多為重大節日、周末和寒暑假,活動的時間較為集中,導致志愿服務和服務需求無法實現時間上的匹配;其次,從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形式來看,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主要還是線下的活動,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志愿服務的需求也出現從線下轉到了線上的變化,雖然目前志愿活動的效果通過新媒體得到了有效的宣傳,也有小部分的志愿服務開始拓展線上志愿服務,但是力度還不夠且形式單一,效果還不明顯。

(二)培訓不到位,服務活動效果參差不齊

培訓是志愿者服務工作順利高質量開展的有效保障,目前,志愿者指導教師及志愿者的培訓都有所欠缺。一方面,志愿服務前缺乏相應培訓,導致大學生在志愿者服務中存在很多服務不規范的現象。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都樂于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存在個人價值難以發揮、服務活動規范性欠佳等問題。高校在開展志愿服務中,因活動內容的差異性,對學生的素質與要求也存在差異,但是學生在開展活動前都缺乏相應的培訓,導致服務效果不能得到最優化。另一方面,缺乏專職的教師隊伍專門開展對于志愿服務學生的崗前培訓及志愿服務管理。志愿服務活動的效果參差不齊,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志愿者活動在師資隊伍等方面的支持相對較少,難以形成規范性、規模性、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志愿服務者服務的效果隨機性較強,如果遇到自己擅長的內容,或者接收服務者遇到的是自身綜合素質較強的志愿服務者就會有較高評價,反之,則會有較低的評價,而這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也是會產生一定的挫折性[2]。

(三)保障機制不健全,志愿服務缺乏保障

大學生志愿服務在開展志愿者服務的過程中很少得到有效的保障措施。第一,從志愿者自身來看,生命健康保障支持不足。學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時候,很多是沒有購買相應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這就給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第二,從高校的組織管理方面來看,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中的經費支持力度不夠大,導致很多好的志愿者服務項目開展難度大,“五育并舉”的志愿服務育人效果難以顯現。此外,高校的獎勵機制方面過于簡單,大多采取加學分的形式,導致學生對服務的認識存在偏差,存在志愿服務認識不足,服務意識差,服務敷衍等問題。第三,從社會方面來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法律保障不足。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志愿者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因志愿服務法律保障不足,志愿者合法權利難以得到保障。

三、“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路徑

(一)技術賦能,創新志愿服務

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數據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學生志愿服務也應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充分發揮大學生對新事物的靈敏捕捉和快速掌握的特點,將融媒體技術運用到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各個方面。一是利用融媒體技術創新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3]?;诨ヂ摼W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志愿服務應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勢在必行。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優勢,借助時代的利好,科學融入志愿者服務工作中,通過“兩微一端”、校園平臺、志愿者服務APP、公眾號、抖音等融媒體形式對志愿者活動的開展進行宣傳,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內容進行豐富,彌補線上志愿者活動的空白的不足。充分發揮融媒體技術的優越性,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互聯網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中的價值;二是通過新科技的運用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管理效率。在互聯網時代,志愿者活動的開展需要轉換新的思維方式,不斷將新科技新技術嵌入到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各個環節,如志愿服務活動信息的發布、活動的考勤、宣傳、志愿者服務時長的記錄等。這樣不僅能高效的將各時間段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匯總在一起,有效的安排活動的開展,更能實現志愿者服務的針對性、及時性和高效性,讓大學生志愿者和被服務對象雙獲益,推動公益事業的長遠發展[4]。

(二)全方位支持,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效果

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支持,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效果。一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提升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效果的有效保障。志愿者服務對指導教師的素質提升對落實志愿服務育人,將“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融入志愿者服務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普遍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大多學生是為完成任務,對服務的目標等相關內容上也存在不熟悉、安全意識不高等問題,指導教師在志愿者服務前對大學生進行相應的授課式培訓,有利于學生提高對活動目標的認識,有利于增強服務活動的規范性、專業性和針對性,激活學生的服務熱情,在志愿者服務活動中有更強的獲得感。另一方面,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資金支持?;凇拔逵⑴e”背景,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在落實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面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例如統一的服裝、防曬帽、服務道具、宣傳材料等,既是提升服務意識的、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同時也是順利開展志愿服務、培訓等活動的有力保障[5]。

(三)協同育人,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體制

志愿服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對高校開展“五育并舉”育人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為順利開展志愿者服務工作,需要發揮各方面協同育人的功能,讓學生能在校園環境之外有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和逐步融入社會的契合點。具體看來:第一,高校應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管理機制。高校應從經費、師資隊伍建設、培訓、保險購買等方面加大對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支持,例如設立專門的志愿者服務項目資金,成立教師培訓團隊等。高校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將志愿者服務精神融入思政等課程中,設置志愿者服務培訓選修課等形式,提高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識。此外,需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通過專項資金,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鼓勵或樹立典范開展表彰活動,讓學生明確鼓勵學生向先進學習,樹立正確的志愿服務價值觀。第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保障。首先,各社區整合服務資源,聯合高校開展志愿服務,為高校的志愿服務工作提供更多平臺和支持;其次,為大學生提供暢通的法律援助。大學生涉世不深,遇到權利受損的情況難以處理,因此,律師事務所與高校應加強合作,一方面,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開展法治教育講座,提高法律素養。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良好的環境[6] 。

結語

“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作用愈發顯示出其重要性,時代的發展對教育和社會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變化,大學生志愿服務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發揮時代“紅利”積極作用,將新技術運用到志愿活動的各個細節中,在實踐育人的過程中注重大學生志愿活動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實踐中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本文系2022年“攀登計劃”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項目《“五育并舉”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研究——以廣東省18所一流高職院校為例》(項目編號:pdjh2022b079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10.

[2]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19(05):4-8.

[3] 王和,艾美伶.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價值、現狀及路徑優化:以華東師范大學疫情防控期間志愿服務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10):4-6.

[4]裴蓉.高職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發展現狀、挑戰與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4):69-70+73.

[5]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調研團隊.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共青團,2023(04):19-21.

[6] 楊小柳,康遍霞,何金鵬.培養青年志愿服務社會責任意識的機制研究——以廣東D大學為例[J].廣東青年研究,2021,35(1):99-105.

(作者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

猜你喜歡
五育并舉志愿服務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大學生之歌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發揮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