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配多糖延緩面團消化及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2024-04-03 12:02張玉榮戴利君張久亮
現代食品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孔菌樹花黃花菜

張玉榮,戴利君,張久亮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出現各種急、慢性并發癥,引起腦、心、腎、血管、神經的損害,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會導致死亡。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超過1.4 億,仍將不斷增加[1]。為減少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控制機體血糖穩態是預防及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人體進食碳水化合物后,淀粉在α- 淀粉酶和α- 葡萄糖苷酶等消化吸收關鍵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葡萄糖,從而導致血液中血糖濃度上升。餐后血糖長期維持高水平可能影響人體糖耐受能力,降低餐后血糖對減少高血糖人群繼而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和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幾率都起到了必要作用。

鑒于糖尿病和餐后高血糖的嚴重性和目前治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在藥食同源的植物中尋找安全、高效的天然活性成分逐漸成為干預餐后高血糖研究的新方向。天然多糖種類繁多且已被證實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2],其中植物多糖如黃芪多糖、黃花菜多糖、山藥多糖、黨參多糖、海藻多糖[3-7]、灰樹花多糖、茯苓多糖、姬松茸多糖、羊肚菌多糖和樺褐孔菌多糖等藥食同源真菌多糖[8-12]在降低血糖方面發揮調節作用。由于不同來源的天然多糖降解血糖的效果和程度不一,調節不同多糖添加量形成的復配多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協同作用[13]。然而目前市面上關于復配多糖調節餐后血糖的報道較少。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助體外模擬胃腸消化模型對黃芪多糖、黃花菜多糖等10 種天然多糖進行復配篩選,比較不同多糖復配組對面團模擬消化吸收的效果,通過α-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抑制實驗和質構測定探究多糖復配組體外延緩面團消化的作用機制,篩選效果最佳的復配多糖組進行小鼠餐后血糖實驗,旨在為復配多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提供理論支撐與應用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動物:健康SPF 級昆明小鼠,雄性,體質量18~22 g,(購于華中農業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SCXK(鄂)2020-0019)。

材料:黃芪多糖(純度90%)、灰樹花多糖(純度50%)、姬松茸多糖(純度50%)、羊肚菌多糖(純度50%),西安瑞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花菜多糖(純度≥60%),西安瑞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茯苓多糖、山藥多糖、黨參多糖、海藻多糖(純度均為50%),陜西川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樺褐孔菌粗多糖,湖北迅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體積分數60%乙醇多次浸提得到的樺褐孔菌醇沉多糖組分(IOP60),實驗室前期制備所得;中筋小麥面粉,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試劑:阿卡波糖(純度>99%),對硝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DNS 試劑,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胃蛋白酶(BR,1:3 000),胰蛋白酶(BR,1:250),粘蛋白(BR,牛頜下腺),α-淀粉酶(From porcine pancreas,type VI-B,活力≥5 000 U/g),α-葡萄糖苷酶(Fro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活力≥10 000 U/g),美國Sigma-Aldrich 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與設備

HMJ-A20E1 和面機,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SartoPB-21pH 計,德國賽多利斯股份有限公司;ALPHA 1-4LD 真空冷凍干燥機,德國Marin Christ公司;SHA-C 恒溫水浴搖床,億能實驗儀器廠;UV1700 紫外分光光度計,蘇州島津儀器有限公司;活力型羅氏羅康全血糖儀、活力型羅康全血糖試紙,德國羅氏診斷公司。

1.3 多糖-面團體系制備

稱取一定量的小麥粉,控制小麥粉和多糖總質量為150 g,用75 g 純水溶解多糖粉,在和面機中攪拌10 min,最終獲得空白面團和多糖面團,用于體外實驗。取一部分空白面團均勻分割成2 cm3左右的方形,放在蒸屜上蒸制20 min 熟化,拿出冷卻、凍干并磨制成粉供小鼠餐后血糖實驗使用。

1.4 相關指標測定

1.4.1 體外模擬消化實驗篩選多糖

1.4.1.1 體外模擬胃腸消化

參考Tagliazucchi 等[14]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制備模擬唾液、模擬胃液、模擬腸液后取待測樣品約1.0 g,按料液比1:4(g/mL)加入模擬唾液4 mL,在37 ℃下水浴震蕩100 r/min 消化3 min 進行模擬口腔消化實驗;加入20 mL 模擬胃液,37 ℃下水浴震蕩100 r/min 消化2 h 進行胃消化實驗;用NaHCO3調節溶液pH 值至7.0,再加入4.5 mL 模擬腸液,調節pH 值為7,加入2 mLα-葡萄糖苷酶液進行腸消化實驗,37 ℃下水浴震蕩100 r/min,消化2 h 后立即冷卻終止反應。在消化時間為0、0.5、1.0、1.5、2.0、2.5、3.0 h 時,分別從反應液中取出2.0 mL 上清液作為腸消化后樣品,加入3 mL 無水乙醇在4 ℃下4 000 r/min 離心10 min,4 ℃保存備用。用DNS 比色法[15]測定上清液中游離葡萄糖的質量濃度。面團消化的抑制率按公式(1)計算:

式中:

Y——抑制率,%;

C多糖——表示多糖-面團體系中葡萄糖的釋放質量濃度,mg/mL;

C空白——表示空白面團中葡萄糖的釋放質量濃度,mg/mL。

1.4.1.2 多糖篩選

控制多糖粉和小麥粉的總質量為150 g,在添加多糖量為1 g 時,比較10 種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篩選出延緩面團消化效果較佳的6 種多糖;再通過單因素實驗將篩選出來的樣品多糖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復配及模擬胃腸消化二次篩選,確定效果最佳的多糖復配組。圖1 為多糖篩選流程簡圖。

圖1 10 種多糖篩選流程簡圖Fig.1 Flow chart of screening ten polysaccharides

1.4.2 主要活性物質的含量測定

采用福林酚法[16]測定總多酚的質量分數;采用苯酚硫酸法[17]測定總多糖的質量分數;制作葡萄糖標準曲線,將待測多糖溶液稀釋至適當濃度,用DNS 比色法測定游離葡萄糖的質量分數。

1.4.3 復配多糖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

方法參照Wang 等[18]并做一定修改。配制不同質量濃度(0、5、10、20、30、40 和50 μg/mL)的單一多糖及復配多糖溶液,在96 孔板中加入40 μL樣品溶液和20 μL 0.25 U/mL 的α-葡萄糖苷酶溶液,于37 ℃培養箱中孵育10 min 后加入40 μL 0.5 mmol/L 的對硝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溶液,在37 ℃培養箱孵育20 min 后加入0.1 mL 的0.1 mol/L Na2CO3溶液終止反應,在405 nm 處測定吸光度。以阿卡波糖作為陽性對照,磷酸鹽緩沖液作為空白對照,樣品對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按公式(2)計算:

式中:

D——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

Asample——是樣品組的吸光度值;

Ablank——是不加酶樣品的吸光度值;

Atest——是空白組吸光度值;

Acontrol——是不加酶空白吸光度值。

利用SPSS 22.0 軟件計算樣品的半數抑制濃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1.4.4 多糖-面團的質構測定

面團的制備過程見1.3。將蒸熟的多糖面團制成30 mm×30 mm 的圓柱體樣品備用,平放于圓柱形探頭的正下方進行TPA 測試。使用P/36 型探頭,TPA 測試的條件為:測前速度2.0 mm/s,測試速度1.0 mm/s,測后速度1.0 mm/s,觸發力5.0 g,壓縮比為50%。

1.4.5 小鼠的餐后血糖測定

SPF 級昆明雄性小鼠自由進食普通飼料及純水,適應性喂養3 d 后根據體重將32 只小鼠隨機分組,每組8 只小鼠。實驗流程及分組給藥情況如圖2 和表1 所示:血糖檢測開始前,斷糧不斷水16 h。按照每0.5 min 灌胃一只小鼠的速度,對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小鼠分別灌胃(以小鼠體質量計)蒸餾水、阿卡波糖(20 mg/kg)、黃芪多糖復配溶液(1 000 mg/kg,黃芪多糖: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多糖=2:2:1)和黃花菜多糖復配溶液(1 000 mg/kg,黃花菜多糖: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多糖=2:2:1),期間嚴格把控灌胃速度。給予樣品30 min 后,各小鼠按4 g/kg 劑量灌胃空白面團凍干粉溶液,并于灌胃后使用羅氏活性血糖儀在0、15、30、60、90 和120 min 測定尾靜脈血糖水平,并計算120 min 內的血糖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

表1 小鼠的分組及給藥情況Table 1 Group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mice

圖2 餐后血糖實驗流程簡圖Fig.2 Flow diagram of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periment

1.5 數據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平均值(Mean) ±標準差(SD)的形式表示,運用SPSS 22.0、Origin 9.0 等軟件處理分析數據,使用ANOVA 方差分析和Duncan 多重比較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P<0.05時差異顯著,P<0.01 時差異極顯著。

2 結果與討論

2.1 多糖的篩選及復配

2.1.1 相同添加量的單一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

控制多糖和小麥粉的總質量為150 g,在添加多糖量為1 g 時,比較10 種不同來源的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結果如圖3 所示。為了避免多糖中可能含有的游離葡萄糖對結果的干擾,以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為研究指標,用任一時間點的葡萄糖濃度減去消化時間為0 h 時的葡萄糖質量濃度。當體外消化時間持續0.5 h 時,可以看到黃花菜多糖組和姬松茸多糖組的葡萄糖質量濃度為0.057 mg/mL 和0.622 mg/mL,與葡萄糖質量濃度為2.318 mg/mL 的空白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黃芪多糖組的消化抑制效果次之;體外消化時間持續1.0 h 時,黃花菜多糖組的葡萄糖仍處于低質量濃度水平,為1.413 mg/mL,顯著低于空白組的4.409 mg/mL(P<0.05)。在0.5 h 到1.0 h 這個時間段,樺褐孔菌粗多糖組的葡萄糖質量濃度變化量為10 組中最小,表明樺褐孔菌粗多糖對面團消化具有極強的抑制作用。體外消化2.5~3.0 h 時間段,空白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變化量僅1.897 mg/mL,空白組面團的消化基本完成。在體外消化2.0 h及之后,黃芪多糖組、黃花菜多糖組、灰樹花多糖組、姬松茸多糖組、茯苓多糖組和樺褐孔菌粗多糖組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均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且3.0 h 時黃芪多糖組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最低。故后續實驗選擇上述6 種多糖作為材料進行延緩面團消化的量效關系研究。

圖3 不同來源的多糖添加量為1 g 時對面團消化的影響Fig.3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polysaccharides at 1 g on the digestion of dough

2.1.2 不同添加量的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

2.1.2.1 樺褐孔菌粗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

圖4a 是不同添加量的樺褐孔菌粗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在各個時間段,添加量為0.5 g 的粗多糖面團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顯著低于空白面團(P<0.05),且在0.5 h 和1.0 h 時釋放質量濃度最低。粗多糖添加量為0.5 g 和1.5 g 的面團在1.5 h和2.0 h 時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無顯著差異。根據實驗室前期已有的基礎[12]和圖4a 的結果,圖4b 比較樺褐孔菌粗多糖和IOP60 組分添加量為0.5 g 時對面團消化的作用效果。在整個腸道模擬消化過程中,IOP60 面團和樺褐孔菌粗多糖面團的葡萄糖釋放量除0.5 h外均顯著低于空白面團(P<0.05)。消化結束時,空白組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為18.12 mg/mL,粗多糖組抑制率能達到26.88%,兩種組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也證明添加0.5 g 樺褐孔菌粗多糖已經能夠顯著降低面團中葡萄糖的釋放量。由于樺褐孔菌原材料多為進口,經過提取得到一定含量的粗多糖所需的成本也遠大于本研究中其他植物、真菌多糖,故后續復配時將其添加量確定為0.5 g,不再研究其與面團消化的量效關系。

圖4 樺褐孔菌粗多糖和IOP60 對面團消化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Inonotus obliquus crude polysaccharides and IOP60 on the digestion of dough

2.1.2.2 五種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

黃芪多糖、黃花菜多糖、灰樹花多糖、姬松茸多糖和茯苓多糖添加量為0.5、1、2.5 和5 g 時對面團中葡萄糖釋放的影響如圖5 所示。正常人群餐后血糖的峰值一般出現在攝入食物后30 min,對血糖峰值及其上升速率的控制是調控人體血糖穩態的關鍵[19]。面團置于模擬胃液中開始分解,如圖5a,30 min 時,黃花菜添加量為1 g 的面團葡萄糖釋放量最低,相較空白組降低68.3%,對延緩峰值出現效果最顯著(P<0.05),其次是添加量為0.5、2.5、5 g 的黃花菜面團,依次較空白對比降低了23.34%、63.21%和43.92%。根據圖5b 中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的趨勢可知,黃芪多糖的添加與其延緩面團消化呈現一定量效關系,添加5 g 的黃芪多糖在胃液消化的前1 h 及腸液消化的2 h 時均能顯著抑制葡萄糖釋放(P<0.05),且在黃芪多糖的各添加量中抑制效果最佳?;覙浠ǘ嗵菍γ鎴F的效果如圖5c,其添加量對延緩面團消化的效果基本呈現質量濃度劑量效應,面團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隨灰樹花多糖添加量的增多而逐漸下降。從圖5d、e 可知,姬松茸多糖組在添加量為5 g 時對葡萄糖生成的抑制率極高,除1.0 h 的時間點均與空白組形成極顯著的差別(P<0.01)。茯苓多糖對面團消化的抑制效果不如其他多糖組,其添加量未與抑制效果形成明顯量效關系,但在0.5、1.5和3.0 h 時能夠與空白組形成顯著差異(P<0.05),該結果與劉宇帆[20]的研究中得到茯苓多糖可以抑制淀粉消化的結果基本一致。

圖5 不同添加量的5 種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ons of five polysaccharides on the digestion of dough

2.1.3 不同添加量和比例的復配多糖對面團消化的影響

在2.1.1 結果的基礎上選擇3 種多糖(1 種植物多糖、1 種真菌多糖和一定的樺褐孔菌粗多糖)進行復配,圖6a為第一次按2:2:1質量比復配的實驗結果。添加了黃芪多糖的復配組稱為黃芪復配組,添加了黃花菜多糖的復配組稱為黃花菜復配組。將效果最好的黃芪多糖與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粗多糖復配,總添加量為2.5 g 的黃芪復配面團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遠低于總添加量為1.25 g 的復配組,且在1 h 和1.5 h 時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黃芪復配組添加量與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呈現明顯的劑量效應,這與2.1.2 的結果吻合。在0.5 h 和1 h 時,總添加量相同的黃芪復配面團對體外消化的抑制效果優于姬松茸復配面團,且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也證實黃芪復配組對面團消化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響。

圖6 不同添加量和比例的多糖復配組合對面團消化的影響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and ratios of polysaccharide additions on dough digestion

圖6b 是在第一次復配的基礎上設置不同添加量的二次復配結果。添加量為2.0 g 的黃芪多糖搭配灰樹花多糖的復配組對面團消化的抑制最明顯,在3 h 時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低達7.066 mg/mL,抑制率為61.70%。黃花菜復配組葡萄糖釋放質量濃度始終低于空白組,并在1、2 和3 h 時與其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時在0.5 h 和1 h 的釋放質量濃度處于極低狀態,對面團消化有一定的影響。

2.1.4 復配多糖組合的確定

整合多次復配的結果并選擇6 個效果較好的復配組合進行下一步研究。如圖7 所示,除0.5 h,總添加量為2.5 g 的黃芪復配組葡萄糖釋放濃度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且在前90 min 是6 個復配組中抑制效果最強的。添加量為2 g 的黃芪多糖和灰樹花多糖作為對照組可以證明樺褐孔菌粗多糖在面團消化前期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正常人群餐后血糖的峰值出現在餐后0.5~1.0 h 之間[21],在此時間段,總添加量為1.25 g 的黃花菜復配組對面團消化的抑制效果僅次于黃芪復配組。綜上所述,黃芪多糖、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多糖復配組(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多糖、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多糖復配組(黃花菜復配組)為體外模擬胃腸道消化篩選出來的最佳組合,添加的質量比為2:2:1。

圖7 6 個效果較好的復配組合對面團消化的影響Fig.7 Effect of six effe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on dough digestion

2.2 主要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

通過體外模擬消化實驗篩選出的2 個復配組中樺褐孔菌提取物、黃芪提取物、黃花菜提取物和灰樹花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質量分數見表2。由表2 可知4 種提取物均為總多糖質量分數最高,總多酚次之,游離還原糖最少。尤其黃芪提取物和灰樹花提取物中總多糖質量分數超過50%。

表2 不同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質量分數Table 2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of different extracts (%, n=3)

2.1.2 的結果顯示樺褐孔菌提取物在低添加量能夠抑制面團消化,除了多糖的作用,多酚類物質也可能發揮協同作用。研究發現樺褐孔菌多酚類物質如原兒茶酸、沒食子酸、蘆丁等具有降血糖活性[22],其中沒食子酸可通過氫鍵/疏水作用力與淀粉相互作用并且降低淀粉消化率[23]?;覙浠ê忘S芪提取物中總多糖含量超過50%,遠高于其他研究材料的多糖含量,推斷可能是其對抑制面團消化吸收效果更好的原因。有研究表明黃芪提取物和灰樹花多糖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抑制機理為非競爭性抑制[24-26]。黃花菜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經測定僅為總質量的31.30%,多酚含量為12.50%,高于黃芪和灰樹花。多酚和淀粉消化酶的相互作用可以直接抑制淀粉酶的活性從而減緩淀粉的消化、減少葡萄糖的釋放[27]。

2.3 α-葡萄糖苷酶體外抑制實驗

α-葡萄糖苷酶具有調節糖代謝的作用,是水解食物中淀粉的關鍵酶之一[28]。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緩淀粉吸收,降低血糖。圖8 為黃芪復配組、黃花菜復配組和陽性對照阿卡波糖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結果。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對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2 個復配組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呈劑量依賴性趨勢,都高于陽性對照組,均能延緩單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這與陳思羽的研究結果一致[29]。在質量濃度為5 μg/mL 時,黃花菜復配組和黃芪復配組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達到23.18%和21.18%。有研究指出黃芪中黃酮類成分如毛蕊異黃酮、2,4′-二羥基-4-甲氧基二氫查耳酮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30,31]。

圖8 不同樣品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Fig.8 Inhibition of α-glucosidase by different samples

IC50為抑制劑的半數抑制質量濃度,可以作為樣品抑制效果強弱的判斷依據[32]。表3 顯示的是不同復配多糖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結果。阿卡波糖作為陽性對照,可延緩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33]。樣品組的抑制效果均好于阿卡波糖,其中黃芪復配組IC50值為13.65 μg/mL,黃花菜復配組IC50值最低,為10.63 μg/mL,是阿卡波糖抑制效果的65.85 倍,數據表明黃花菜復配組對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最強,能最大程度的減慢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兩個多糖復配組對α- 葡萄糖苷酶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進一步研究其在體內對餐后血糖值的影響。

表3 不同復配多糖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Table 3 IC50 values of different samples for α-glucosidase inhibition

2.4 多糖-面團的質構測定

不同多糖-面團組的質構參數如表4 所示。和空白組相比,黃芪面團和黃花菜面團的硬度分別增加32.47%和43.71%,咀嚼性和黏著性也在增加,且黃花菜面團與空白組存在著顯著差異(P<0.05),彈性在減小,黏聚性在增加,但變化不明顯。黃芪面團和黃花菜面團的硬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多糖粉改變了面團中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的交聯結構,阻礙面筋網絡的形成,面團的硬度增加[34],咀嚼性也增加。黏著性的增加與面筋形成有關,多糖粉的加入影響面筋的形成,面團無法形成光滑表面[35]。同時黏聚性增加、回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多糖的粘性較強,增強了對淀粉的包裹能力,使面筋網絡更加緊密,或者可能覆蓋在面筋網絡上阻礙了淀粉的消化,葡萄糖釋放量隨之減少。

表4 不同多糖-面團組的質構參數Table 4 Textur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olysaccharide-dough groups

2.5 復配多糖對小鼠餐后血糖的影響

餐后血糖值可以評判樣品對血糖控制的療效。不同樣品對小鼠的餐后血糖值見圖9a。除黃花菜復配組的血糖峰值在15 min 外,空白對照組、黃芪復配組和阿卡波糖組在30 min 時達到血糖最大值17.3、16.0 和13.6 mmol/L。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均顯著降低灌胃30 min 的血糖峰值水平,阿卡波糖在前30 min 前控制血糖效果最好。各組別達到峰值后開始下降,其中黃花菜復配組的曲線斜率最大,其次是黃芪復配組。灌胃面團粉后60 min 時,各組小鼠的血糖值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為:空白對照組15.0 mmol/L、黃芪復配組12.9 mmol/L、阿卡波糖組12.1 mmol/L、黃花菜復配組10.7 mmol/L,黃花菜復配組的降血糖效果已經優于陽性藥組;灌胃后90 min 時,黃花菜復配組小鼠的血糖值為8.0 mmol/L,顯著低于空白組的13.7 mmol/L(P<0.05)。灌胃后120 min各組小鼠的血糖值同空白組相比,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曲線可知,復配組曲線過頂點后的斜率更大,小鼠血糖值達峰以后開始迅速下降,表明復配多糖在小鼠體內發揮極強的抑制面團消化吸收的作用,從而使餐后血糖值整體降低,這與2.1.4 實驗結果對應。血糖曲線下面積AUC 如圖9b 所示,復配組和陽性對照組的AUC 均低于空白組,表明在胃腸糖負荷情況下,復配組具有抑制胃腸對葡萄糖的吸收作用[36]。且黃花菜復配組AUC 降低25.08%,阿卡波糖組降低19.50%,這也印證圖8a 中黃花菜復配組降低血糖的能力最佳。

圖9 不同樣品對小鼠餐后血糖值的影響及相應的曲線下面積Fig.9 Effects of different samples o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values of mi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AUC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體外消化模擬實驗,篩選并確定了復配組的成分和比例,從10種不同來源的天然多糖中篩選出黃花菜多糖、姬松茸多糖、灰樹花多糖、樺褐孔菌多糖、黃芪多糖和茯苓多糖6種對面團消化抑制作用強的多糖;再通過不同添加量和比例的多糖-面團體系消化實驗選出效果最佳的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質量比均為2:2:1。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呈現劑量依賴性效應,均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速率。質構分析顯示多糖提取物的加入使面團的TPA特性出現一定改變,多糖可能通過與淀粉中面筋蛋白發揮作用等形式改變淀粉分子交聯結構,影響面團中淀粉的消化特性。動物實驗表明黃芪復配組和黃花菜復配組抑制淀粉消化的效果良好,能延緩小鼠灌胃淀粉后餐后血糖的上升,血糖曲線下面積AUC 也明顯降低。本研究所得的復配多糖能夠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為食品、藥品領域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猜你喜歡
孔菌樹花黃花菜
黃花菜
樺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應用研究
感恩生活,給生命一樹花開——讀《花田半畝》有感
山西大同 黃花菜豐收在望
樺褐孔菌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
送你一樹花
健腦解郁黃花菜
陌上花開文學社:播撒文學之種,靜待一樹花開
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與采收加工
擬黃薄孔菌菌絲體的固體培養條件及CAT和SOD活力動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