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課堂評價 促教學相長

2024-04-04 14:04陳亞玖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4年2期
關鍵詞:評價方法課堂評價音樂教學

陳亞玖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科學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展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行為、情緒,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可通過精選評價內容、創新評價形式、組織評價活動、延伸評價維度等策略,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掘學生學習潛力、強化學生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

[關鍵詞]音樂教學;課堂評價;多元化;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6-0034-03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重點關注音樂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評價、激勵缺乏關注,或者評價過于單一、籠統,沒有就具體事情、行為進行精準評價。其實,小學生可塑性高、好奇心重、模仿力強,對教師的評價比較敏感。教師關注課堂評價的內容、形式和評價活動,能增加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要積極探索音樂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利用客觀性、趣味性、多樣性的評價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的音樂學習。

一、精選評價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選擇評價內容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創新評價形式,及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客觀、中肯的評價,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產生音樂學習熱情。

1.創設評價情境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要摒棄傳統、單一的“你真棒”的評價語言,做好必要的觀察、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科學習基礎,關注學生的聽課表現、學習態度、訓練效果等,為設計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提供依據。同時,教師要創設適合的評價情境,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音樂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進步表現要做到即時評價,及時肯定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每一點進步老師都看得到,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跳柴歌》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紅色娘子軍》等歌曲,展現海南的美麗風景和人民勤勞、勇敢、熱情的特點,激發學生了解海南的興趣;再提出聆聽任務,要求學生對這幾首歌曲從節奏、情緒等方面進行對比,為學生創造更多思考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評價的契機,創設評價情境,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如在竹竿舞教授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黎族的民風民俗,如以竹子相擊發出的聲音來打節奏、跳竹竿舞等,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模仿。學生通過文具盒、桌椅、拍手等發出聲音,進行打節奏練習。教師對學生的律動表現給予正面引導,對有創意的律動進行表揚,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建立評價機制

音樂課堂中,教師結合評價內容,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并依據教學進度隨時啟用,有助于學生在評價的激勵作用下形成學科認知。因此,在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展示交流后,教師要結合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訓練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評價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能力提高情況動態調整,以提升評價的契合性。

例如,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喜洋洋》的教學,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是:能運用聲勢律動為A樂段伴奏,用歡快的情緒唱出B樂段的主旋律,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不同段落情緒特點的感受。課堂上,教師分段播放樂曲,先讓學生完整聆聽A樂段,并通過二胡伴奏和聲勢伴奏的方式,加深學生對A樂段的認知,使學生對樂曲所表現的歡快、熱烈的場景有更直觀的了解;再播放B樂段,要求學生談一談聆聽這個樂段的感受。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作品的情緒變化,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及收獲的喜悅之情。這里,教師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感受樂曲的情緒。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表現力,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產生對勞動人民奉獻與創造的崇敬之情。

二、創新評價形式,發掘學生學習潛力

評價形式眾多,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多角度、多維度地創新評價形式,以帶給學生多感官的沖擊,激活學生的學科學習思維。

1.設計評價方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評價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家長。教師要整合教育資源,根據教學進度、評價需要,適時選擇評價主體,邀請學生和家長參與評價,以豐富評價的形式。家長的介入能讓評價活動具有新穎性、生動性能產生顯著的激勵效果。另外,適宜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方案,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為學科教學提供更多的助力。

例如,《捉泥鰍》是一首富有濃郁田園風情的臺灣校園歌曲,通過對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鰍的急切心情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動人的田間嬉戲圖。課堂教學中,教師播放《蟲兒飛》的歌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跟隨音樂旋律輕柔地擺動身體,想象歌曲描繪的美好情景。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教師播放《捉泥鰍》的視頻短片,鼓勵學生講述看到的景物,以及歌曲中情緒的變化,并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這首歌曲的節拍是四四拍,教師先設計律動動作“踩水”,即第一拍跺腳,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捻指,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這些動作,并在配樂進行“踩水”。學生對“踩水”的律動動作非常感興趣,能夠自主練習,體會到在大自然中嬉戲的愉悅心情。

2.優化評價形式

一成不變的評價形式會逐漸失去激勵作用,所以教師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如即時評價采用口頭評價的形式、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采用書面評價的形式等;適時展開競賽性質的賦分評價、等級評價,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動評價;在音樂訓練中融入符號語言評價、肢體語言評價等。不同的學生對這些評價形式有不同的接受度,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動態調整,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例如,在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飛吧,飛吧》的預習環節,教師通過網絡給學生分享不同版本的《飛吧,飛吧》,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德國民歌的特點,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歌詞、不同情緒的表現,豐富學生對作品的體驗,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展示歌曲,指導學生處理歌曲的情緒變化,并及時給予技術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在課尾評價環節,教師利用綜合評價系統,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預先設定的評價項目,包括課堂表現、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協作能力、演唱水平等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教學,能讓學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體會到音樂的美。

三、組織評價活動,強化學生學習體驗

在組織評價活動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展開調查,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設計適宜學生自評、互評的活動內容,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1.改進評價活動

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改進評價活動,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自評提出詳細要求,為學生指明評價的方向,如不要一味地自夸,也不要一味地自黑,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缺點。學生互評時,教師要制訂統一的評價標準,幫助學生合理地對他人做出客觀評價。

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水鄉歌兒多》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出示江南水鄉的風景照片和古詩《憶江南》,營造江南水鄉的意境,帶領學生感受江南的美景,并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接著,彈奏樂曲,讓學生體驗樂曲的情緒變化,選擇最適宜的聲勢動作表達歌曲的強弱規律;然后,進行范唱,要求學生仔細聽辨休止符的位置,學習聲斷氣連的演唱方法,了解休止符在樂句中的作用;最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休止符的處理,合作完成樂曲的演唱。這里,教師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學生積極的學習表現給予鼓勵,使學生養成聆聽的良好習慣,能夠關注聲部的和諧。

2.優化評價組織

教師要優化評價組織,將生評和師評相結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演唱訓練任務。在學生對自身學習和他人學習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對評價內容提出具體要求,使評價活動順利推進。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正面評價。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進行對比,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學生帶來學習的啟迪。

例如,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親愛的回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歌曲二聲部的演唱方法,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無法順利演唱。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利用回聲游戲帶領學生體驗聲音的強弱,同時引入分貝儀,將無形的聲音強弱變化轉化為可視的圖形,使學生的感受更加直觀,并逐步適應回聲。在學唱環節,教師將學生分為高聲部和低聲部來學習唱譜,并加入科爾文手勢或通過畫旋律線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樂曲。在訓練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演唱樂曲,并互相評價各小組的表現,比一比哪個小組能更完整、更順利地完成樂曲的演唱。帶有競賽性質的小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演唱方法。

四、延伸評價維度,促進學生學習成長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從拓寬評價范圍、優化評價語言這兩個方面入手,延伸評價維度,利用專業性評價語言、趣味性評價活動、激勵性評價方式、針對性評價內容,啟動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成長。

1.拓寬評價范圍

學生的認知水平、音樂基礎、學習能力等存在個體差異,對音樂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的評價不能局限于部分學生,也不能只針對某項學科技能,而應拓寬評價范圍,面向所有學生,從學習態度、訓練效果、學習潛力、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延伸評價維度,促進學生學習成長。學生喜歡正面鼓勵,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肯定,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鐵道游擊隊》影視片段,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體會游擊隊員被困微山湖的艱苦歲月和對勝利的期盼心情,為學習歌曲做好情感鋪墊。教師先循環播放歌曲,讓學生聽歌曲在課本上劃分音部,再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跟唱。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唱得不對的地方進行糾正,并讓學生思考第一樂段和第三樂段歌詞與旋律的異同:演唱第一樂段時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風格,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較深沉的氣息演唱;而第三樂段要用彈性的聲音和充沛的感情來演唱,以表現中國人民愛憎分明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時,教師要以學生的行為、態度為依據,針對學生的亮點展開評價。評價要肯定學生的行為,這有利于增強評價的激勵效果。

2.打造評價品牌

教師要摒棄固定化、格式化的評語,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學科思維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學生各階段的學習表現和對音樂學科知識的理解,針對性地設計評價語言。這樣在提升評價語言專業性的同時,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突出評價的激勵效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是動態發展變化的,教師要及時應對,靈活運用方法,確保評價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鈴兒響叮當》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表現了孩子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錄制這首歌曲的演唱視頻,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邀請家人表演圣誕節人們忙碌和歡愉的場景,并將視頻上傳到家校交流平臺。教師點評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動作、演唱技能等給予專業的評價,避免單純用“好不好”等語言進行籠統評價;同時,要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專業的分析,給出有導向性的學習啟示,使學生通過評語獲得激勵,而更加熱愛學習。這樣的評價語言,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如在視頻評價環節,教師適當組織學生互評,對評語和評價標準做細致要求,既可以讓學生通過評價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又可以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從不同維度展開科學評價,組織自評、互評、師評等評價活動,選用正面、客觀、激勵性的評語,能夠對學生形成多點刺激,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評價敏感的特點,優化評價語言、評價活動,關注學生的進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針對性評價,使學生感到被關注,從而積極參與音樂學習。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向麗.多元化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華夏教師,2019(1):50-51.

[2] 范舒.多樣化評價,開啟音樂教學新篇章[J].啟迪與智慧(中),2020(11):55,54.

[3] 潘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J].天津教育,2022(18):131-133.

猜你喜歡
評價方法課堂評價音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試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巧用課堂評價 提高教學效率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