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隱喻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2024-04-04 15:05申翠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申翠

[摘 要]文章探討認知隱喻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概述認知隱喻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認知隱喻理論,通過實際教學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詞匯學習、文化感悟、語篇理解以及舊詞拓展新義等方面運用此理論。關注和研究認知隱喻理論有助于學生掌握英語詞匯,進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認知隱喻理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文本理解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3-0059-04

認知隱喻理論已逐漸應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語言學和語言教學中。認知隱喻理論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系。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認知隱喻理論的應用日益被重視。本文旨在探討在認知隱喻理論視域下,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依據具體的實踐案例,本文詳細介紹如何在詞匯學習、文化感悟、語篇理解以及舊詞拓展新義等方面應用認知隱喻理論以增加學生的詞匯儲備,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認知隱喻理論概述

隱喻一直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后來,認知科學領域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萊考夫和約翰遜是這一理論的主要提出者,他們認為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法,而且是大腦概念體系的基礎構成部分,是我們理解自我、他人和世界的重要方式。他們進一步提出了“源域”“目標域”以及“映射”的概念,力圖通過這些概念來解釋認知隱喻的作用[1]。認知隱喻在將已知事物用于深入理解和解釋未知事物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理論觀點在文化心理學研究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以此可理解不同文化體系對人類認知活動的影響。

隱喻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具有降低復雜性、簡化難度、使抽象具體化、使生硬變靈活等優勢。艾米莉·狄金森在她創作的詩“I saw no Way ——The Heavens were stitched”中,運用了深入且令人沉浸的隱喻來傳達一種絕望感。她描述了看似無路可走的情景,將宇宙的天空比作被縫合的布料,凸顯出難以抵御的無助與困頓。這個隱喻不僅使詩歌充滿視覺和觸感的形象,而且體現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內心所感受到的束縛和困擾。通過這個隱喻的運用,讀者能夠深刻體驗到作者情感的強烈程度以及她對命運的無奈和絕望的思考。隱喻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還可以通過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使之更易于理解和感受。例如,莎士比亞的隱喻:“The world is a stage.”(人生如戲。)這句話將人生的復雜性和變幻無常比喻成戲劇,讓我們直接感受到人生的多面性和復雜性,使這個抽象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有形。隱喻能夠在降低復雜性的同時,深化人們對人生多元性和復雜性的體驗及認知。美國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的TED演講稿“ The Clues to a Great Story”中,通過使用隱喻來吸引聽眾和讀者。他提到好故事的關鍵在于留白,讓讀者自己進行推理和探索。他用了一個隱喻來說明這一點:“The audience actually wants to work for their meal. They just don't want to know that they are doing that.”這個隱喻形象地描述了觀眾對故事的期待和愿望,使觀眾成為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種方式,隱喻深化了讀者對故事主題的理解和感知,并且為閱讀和學習英語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因此,隱喻不僅是一種表達藝術,而且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方式。

目前,語言學界普遍接受的主要隱喻分類有空間方位性隱喻、實體隱喻、結構隱喻[2]。這三種隱喻并非完全獨立的,適時會出現交叉重合的現象。

空間方位性隱喻是指用上下、內外、前后、深淺等概念來表達另一概念。在領悟和表達情感時,“up”常常被用來表示“高興”,而“down”則被用來表示“悲傷”, 例如,I'm feeling up. /You're in high spirits./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 /I'm depressed. 同時,當空間方位性隱喻被用于表達數量概念時,“up”表示“增多”,而“down”表示“減少”,例如,The number of books keeps going up./ The noise is dying down.

實體隱喻是把抽象的事物、活動、情感、思想看作具象的實體或物質。例如,將“洪水”隱喻為“猛獸”,將“婚姻”隱喻為“長跑”,都是實體隱喻的典型表現。實體隱喻常常為難以具象化的抽象概念提供生動具體的認知路徑。例如,將人比作機器的隱喻有:My mind just isn't operating today.(機器停轉→思維遲鈍) / I'm a little rusty today.(機器生銹→技能生疏) /We've been working on this problem all day and now we're running out of steam.(蒸汽動力用盡→精力不足) /He broke down.(機器出故障→人崩潰)。

在2022年廣東省二模英語閱讀A篇中的段落“Fill Your Cup”中,也運用了隱喻的修辭手法。這一隱喻將人比作容器(杯子)和機器(電池),強調了個體填滿內心或充滿能量的需求。段落中提到:“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help you recharge your batteries in a way suitable for you. Bring your coffee and we'll chat! Bring your exercise shoes and we can stretch together! Whatever helps you ‘fill your cup, we can figure out a plan together.”這里的隱喻旨在啟發讀者意識到個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尋找能夠讓自己充滿能量和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方式。通過使用“recharge your batteries”和“fill your cup”等隱喻表達形象的概念,作者呼吁讀者在參與該項目時帶上咖啡或者運動鞋,以滿足自己個性化的需求。這一隱喻不僅使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個體需要充電或填滿杯子的形象,同時也強調了個體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使讀者更能參與其中。

結構隱喻是通過一個具體的、簡單的概念來理解一個抽象的、復雜的概念。源概念和目標概念在結構上存在對應關系,形成了認知隱喻的基本結構。例如,“人生如旅行”這個隱喻中,“人生”和“旅行”都有起點、過程和終點,因此人們很容易理解并接受這個隱喻。同時,這種映射又賦予人們新的視角,反映了我們對生活的認知和理解?!發ove is a journey”這個隱喻中,“love”是目標概念,“journey”是源概念。就像一段旅程一樣,愛情被視為有a beginning(起點), a path(路徑) , a process(過程), an eventual destination or end(最終的目的地或終點)。這個隱喻使我們能夠通過熟悉而具體的旅程概念來理解和概念化愛情的復雜性。

二、認知隱喻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隱喻被廣泛應用,在教材文本中、閱讀理解試題中以及原著中尤其常見。這種表達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達抽象的概念[3]。以下四個案例展示了隱喻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

[案例1]在英語教材中,常??梢钥吹奖姸嗍褂秒[喻表達的實例。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為例,共出現隱喻表達44處。

1.第一單元Reading第8行“I take my time over every spoonful, gently rolling the silky dessert around my mouth and enjoying the perfect marriage of rice and milk.”作者把吃飯的過程描述得如同在享受一段美好的婚姻。這個表述是對食物口感和滋味恰到好處的隱喻,正如米飯和牛奶是配合默契的夫妻。

2.第三單元Reading第30行“Monet and Renoir, along with other like?minded artists, sought liberation from the rules of the old style.”在此,作者形容藝術家尋求以新的視角和風格從傳統束縛中“解放”,就如同叛逆者在戰場上為自由而戰,用藝術來隱喻戰爭。

3.第四單元Reading第39行“You cannot really understand a poem that you have only read once...you need to go on a journey to a remote and unknown destination.”這里,理解詩歌的過程被比作是一次遠程的、未知的旅程,隱喻了理解詩歌的過程需要時間、耐心與堅持。

4.第四單元Integrated skills部分Robert Frost詩歌中的“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兩條路在黃色的森林中分開)是一個隱喻。源概念是“兩條路”,目標概念是“人生的選擇”。這句話實際在描述人生中的選擇: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選擇,這些選擇就像是森林中的道路,有時候我們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

[案例2]在閱讀理解試題中也常常出現隱喻表達。

在分析一篇主題為“7歲男孩與病魔斗爭”的語篇時,筆者將文中表示“心碎”的隱喻用黃色標注,包括heartbroken; break my heart等。引導學生在類似主題中期待如下表達:Her ego is very fragile.(她內心很脆弱。)You have to handle him with care since his wife's death.(他太太死了以后我們要小心翼翼地待他。)She is easily crushed.(她輕易就被壓碎了。)I'm going to pieces.(我的心要碎了。)The experience shattered him.(這次經驗把他擊碎了。) 因為在此語境中,心是易碎物。筆者將語篇中的very brave,little warrior,battling等用藍色來標注表示是戰爭相關表達,這來自我們對戰爭的體驗或印象,并引導學生預料戰爭主題相關表達。如戰士/士兵warrior/soldier; 敵人/對手enemy/adversary; 戰斗battle/fight for; 勝利win/conquer; 投降surrender; 攻擊attack; 防衛defend; 撤退/逃跑retreat/flee; 勇敢/膽怯brave/timid 等。

[案例3]在閱讀原著時也經常會看到隱喻表達。在進行Charlotte's Web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中,概念隱喻視域下的閱讀課堂教學策略運用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例如以下片段:

1.開篇便出現的“runt”一詞本義是the smallest, weakest animal of the young that are born from the same mother at the same time,結合書中多次出現該詞的語境“...one of the pigs is a runt. It's very small and weak, and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So your father has decided to do away with it.”“Your father is right. The pig would probably die anyway.” “A weakling makes trouble.”得知“runt”隱喻為“弱者”。運用隱喻理論,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1.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詞匯學習中應用概念隱喻理論),接著,引導學生發現背后折射的文化:強者文化——遵從叢林法則,優勝劣汰;弱者文化—— 感情大于利益,重視依賴和安全感,對弱者多保護和關愛,讓學生在身邊的經歷和國際事件中進一步體會(策略2.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文化感悟和教學中應用概念隱喻理論)。然后,把這種對弱者的態度映射到整本書中去。

2.Charlotte's Web中貪吃且自私的老鼠Templeton多次表露出冷漠、不合作的態度?!癓et him die.”“I should worry.”“I haven't the slightest interest in fairs.”等表達都表現出了隱喻對語篇發展、語篇信息連貫性的重要影響(策略3.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語篇理解教學中運用概念隱喻理論)。通過了解這些規律,有助于學生自上而下地把握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中心內容,取得“既見樹木也見森林”的閱讀效果。

[案例4]隱喻是舊詞拓展新義的主要方式。詞的本義指的是詞匯原有的意義,一般是具體的、對事物最初的認識。詞的延伸意義指的是從本義出發而派生出的含義,是由一個已知概念域映射到另一個的結果,是抽象的[4]。

1.“頭”(head)有許多次要含義,如“領導的地位”(e.g.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形成頂端或上端的部分”(e.g. the head of a pin);“河流或溪流的源頭”(e.g. the head of Mississippi) 。通過將那些熟悉的特征映射到抽象的不熟悉的領域,就形成了相關的次要含義。

2.“contain”本義為“包含、含有”,借助人的認知隱喻思維能力,contain一詞被賦予“控制、阻止”的含義。

3.描寫寒冷的例句“Your character pulls her collar up, tightens her scarf, shoves her hand deep into her pockets, turns her face away from the biting wind. ”中的“biting”本義為“咬人的”,如biting insects/bugs等,這里被形象地形容為極端天氣:biting wind/cold刺骨寒風/寒冷。biting甚至可以延伸到語言領域,如biting criticism/sarcasm/remarks/comments/words,表示“尖刻的”。從動物咬人到風和寒冷,再到批評和言論“咬人”,過程自然、生動、巧妙。

4.“revisit”一詞在revisiting a certain place中表示“重訪、重游”,當把該詞從表述空間轉移到表述時間之后,增添了“回想”之義,如revisit the time/moment等;當把該詞從表述具體地點轉移到表述抽象地點時,該詞又有“重提、再次討論”之義,如revisit the topic/issue/question等。

三、認知隱喻理論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關聯作用

(一)深化文本理解

認知隱喻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抽象或復雜的概念,將其映射到更熟悉或具體的概念上。通過識別隱喻,讀者更容易把握預期的意義。隱喻建立不同概念或領域之間的聯系,幫助讀者將新概念與已有知識相關聯,提高理解能力。隱喻涉及意象,幫助讀者形成心理圖像,使文本更生動和易記憶。

(二)促進深入分析

意識到認知隱喻使讀者思考語言選擇及意義塑造,促進批判性思維,深入探析文本內隱含的信息和意義。隱喻傳達多層意思,揭示隱含意義和潛臺詞,增加理解的深度和細微之處。概念隱喻暗示文本中未陳述之聯系。理解隱喻聯系能幫助讀者推斷額外信息或意圖,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三)提高參與程度

認知隱喻能豐富語言表達,使文本更吸引人和有趣,提高讀者參與程度,讓讀者集中注意力,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因此,關注并研究認知隱喻,有助于讀者更深層次地與文本相互勾連,進一步提高解讀及鑒賞文本的能力。通過學習認知隱喻,學生能夠激發對詞匯和語言表達的熱情,深化理解,積累知識,并將其牢記在心。這種方法也能夠強化讀者的語篇意識,提升其英語閱讀水平。每一扇門都通向一個新世界,隱喻就如同一扇門的把手,只需輕輕一轉把手,我們就可以打開一個奇妙的新世界。

總之,雖然本文詳細探討了認知隱喻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并通過實際教學案例進行了論述和驗證,但這些運用還有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語言表達都能被看作隱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也有可能影響認知隱喻的運用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靈活調整和運用認知隱喻理論。此外,對認知隱喻的學習和運用需要時間和積累,也需要學生有足夠的閱讀經驗和語言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持續關注和研究認知隱喻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邵新光,徐秀芹.多媒體環境下語法隱喻在英語閱讀中的認知作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 2015(1) : 57-61.

[3]? 李瑛,文旭.從“頭”認知:轉喻、隱喻與一詞多義現象研究[J].外語教學,2006(3):1-5.

[4]? 梁婧玉.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5):111-115.

[5]? 董素蓉,苗興偉.隱喻的語篇銜接模式[J].外語學刊,2017(3):33-37.

[6]? 魏在江.隱喻與文學語篇的建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3):13-16.

[7]? 劉賽男.從認知隱喻的角度看詞義延伸[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1):80-81.

猜你喜歡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網絡資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淺析文本解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文本解讀模式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
淺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