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種子最近的地方

2024-04-04 06:55草白
綠洲 2024年2期
關鍵詞:種子

草白

1

每個從村里出來的人,總會在某些時刻再回到那里去,就像種子落地返回溫暖的土壤深處。在長久的離別與短暫的回歸之間,村莊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有些被城市蠶食徹底消失在鋼筋水泥叢林中。文字和影像資料記錄了部分,還有一部分存在于人們的口耳相傳中——隨著時間流逝,這部分記憶遲早會像河面上的霧氣消失殆盡。

還有一些村子于城市化的“夾縫”中茍延殘喘,保留宗祠、古樹、河埠頭、自留地,保留節日、風俗、飲食、人心,它不是因旅游開發而保存下來,而是高樓、商場和道路造到咫尺之遙時忽地停下,建筑隊撤離,推土機戛然而止,停止前進的步伐。

村莊就此留存下來,卻四面高樓圍困,宛如四面楚歌。

村民站于自家窗臺前或可望見大樓、高架橋、熠熠閃光的玻璃幕墻,就像望向未來世界。城市的燈火返照在村落的河塘里,明滅不定,好似兵士逃亡途中落下的火光。

村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城市如此之近,隨時可以變成其中一部分,卻遲遲未能躋身其中。溫州甌海區婁橋街道社葉村就屬于此類村落,它們有一個頗具時代感的命名:城中村,位于城市內部,卻因各種原因未被納入其中。

與所有城中村一樣,它需要改造、升級和“美顏”。統一、規劃、提升——這六個字成了一切工作的指引,就如引擎之于汽車的作用。

十月的社葉村,率先迎接我們的不是被改造過的停車場、綠化景觀、健身步道,而是自然界中的丹桂清香。它們是秋天分發的糖果,人們以鼻子去迎接,其次才是眼睛。道路臨水的那側,一座座橙紅、橙黃、朱紅之香窟,波浪般跌宕起伏,隨著風,隨著陽光,隨著泥土和草木芳香,擴散至社葉村每一角落——振社東路、榮昌路、增福寺、風水橋,以及村里那株最古老的無柄小葉榕,都沐浴在它的香風里。

社葉村是典型的水鄉地貌,有塘河環繞和滋潤。村里有小洲。頑皮的孩童可一個猛子扎進去,抬眼便見洲上綠樹婆娑的身影。河埠頭上至今還泊有水泥船。每年端午節的龍舟隊便由太陰宮前不遠處的碼頭啟航,劃行至開闊的水域,進入正式賽道。社葉村的龍舟叫“甌海社葉白”,其槳比其它龍舟約長十公分,此設置大概是為了在相對低速時能提供更大推力。

村里公示欄上還貼有龍舟隊歷年的收入和支出明細,新舊紙張相疊在一起,有種時光流逝的既視感。近前細看,只見上面記錄著禮服、蠟燭、點心、百子炮、西瓜、福酒等項目的開銷,還有給參龍先生的紅包。龍舟在下水前要祭祀和祈福,其中的祈福儀式便由這位參龍先生主持,他會唱曲,會講民間故事,也懂風俗人情,是祭祀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主心骨。

而社葉村的主心骨無疑是那棵無柄小葉榕,過去一百余年里,它像一把擎天大傘庇護著這個村落的清幽與安寧,如今它還屹立在原處,還在恪盡職守。樹身下有個石砌的佛龕,留有香火和祭祀的痕跡。屬于它的身份銘牌上寫著:無柄小葉榕為??崎艑?,樹齡100年,平均冠幅17米,胸圍236厘米,樹高9米。

名為小葉榕其實是株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好像它的內部生長、隱藏著無數棵小樹,它們枝葉相觸,枝干盤結糾纏在一起,給人“母樹”的印象,似乎隨時會有小樹從它的身體內部分離出來,從它的枝頭掉落下來,落在身邊的泥地上,悄然生長。

2

蕭伯納在《蕭伯納的素食食譜》里致敬了一顆種子所蘊藏的生命偉力,“想想橡子蘊含了多大的能量!在泥土中埋入一顆種子,它就會長成一棵巨大的橡樹!如果你埋的是一頭羊,它只會慢慢腐爛?!?/p>

種子的威力無與倫比,所謂“核彈級的能量”說的就是它。沒有比社葉村的村民更懂得如何收集種子,讓各種各樣的種子長出小苗,長出根莖、葉片與花,最終長出明艷、璀璨的瓜果蔬菜。

這既是工作,也是信仰。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此地的村民便以培育瓜菜的種子為生??梢哉f,方圓一百公里內土地上長出的瓜果蔬菜其源頭大多來自社葉村的苗圃。春夏秋冬皆不寂寞,皆有培育和產出。春天,可育茄子四季豆南瓜絲瓜之苗;秋天,可育包菜油冬菜芥菜之苗;夏天,可育青菜黃瓜番茄之苗;冬天,氣溫下降,菜苗減少,存活率也降低,唯有菠菜、韭菜等少數幾樣可育。

七十多歲的村民陳忠幫老人便是育苗能手。他知道如何取得種子,并將它們以傳統的方式培育出來。種子的取法不一,難易迥異。青菜種子是由青菜開花結果成熟后被細心收集起來,而番茄是從果柄處對切,由小勺子挖出其種子。

老人告訴我,“所有種子中屬茄子籽最為難取”,因而茄子苗價昂。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別的瓜菜苗賣一塊錢一捆(五十棵)時,它要賣到一塊錢一棵。沒有一塊錢的人家也可以拿一顆雞蛋來換。

取茄子籽是門技術活。步驟如下:將老茄子放于盆或罐或木桶里,加入清水直至完全浸沒;用石板或木板壓住,防止茄身漂??;浸泡十天以上;輕輕揉搓,至籽與肉分離,茄籽下沉,茄肉及絮狀物慢慢浮將上來,并撈出;干燥后保存剩余的種子。

“產量很少,幾百個茄子才得到一手心的籽?!标愔規屠先苏f。當黑色的籽粒從紫色的茄身中被順利取出,并于瓶中防潮儲存——這分明是一項儀式,如何保存生命火種的儀式。

童年的我本著對生命來源的熱切與好奇,窄小的衣兜與褲兜里藏匿過無數籽粒,它們是西瓜籽、向日葵籽、蒲公英種子,花生、辣椒、南瓜的籽,以及那種毛茸茸、黏糊糊,叫不出確切名字的野果的種子。我曾偷偷將它們埋入泥土深處或淺處,并躲在一旁守候生命的“破土而出”,或許過不了幾天便將它們遺忘,直到若干天后發出驚呼,發現嬌嫩細膩的嫩芽已然長出,并一日日接近渾融完整的模樣,宛如見證奇跡的誕生。

黃豆、稻子、土豆、紅薯這些,即使不埋進土里,也很容易長芽。那些芽條是果實內部生命活力的轉化或綻放。適宜的溫度,一點點水份,就能讓它們舉出葳蕤、生動的葉片。我從它們身上學到諸如新陳代謝、光合作用、等待、生機等詞語的含義,它們不再抽象,而被定義為一個個微小而流動的瞬間,共同組成豐收鏈條中的一環。

我們抵達時,正值社葉村的收獲季。不僅丹桂飄香,田野里那些沒有去殼的稻粒也飄蕩著屬于大地深處的香氣,并散逸出成熟之物的光芒——赭黃、深褐、淺金以及灰綠,于橙金色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那些橫躺在臥的稻粒,同樣由谷種——秧苗——稻谷,一路披荊斬棘而來。任何種植過程中的疏忽都可能前功盡棄、顆粒無收。

在社葉村,生命的來處宛如河灘上的卵石,歷歷在目。

當處于等待期與緘默期,種子就像隨身攜帶午餐盒子的植物嬰兒,自我供給、自我滿足;當有了陽光、泥土和水,它們便從休眠期進入快速成長期,好似與大地接通,就此獲得汩汩不息的能量之源。

3

那天下午,我們正式訪問了社葉村陳忠幫老人的“育苗圃”。

在一切都被縮減的城中村,居然還有這么一塊孕育生命的土地。老人育的是油冬菜的苗。經多年摸索,他成為方圓數百公里內種植油冬菜的能手。四十年來,他種過番茄、豌豆、萵苣、茄子、絲瓜……幾乎什么菜都種過,唯所種油冬菜最受歡迎。供不應求。于是,這些年,陳忠幫老人幾乎只做這一件事,如何讓地里的油冬菜變得更為美味。

陳忠幫所種的油冬菜葉片濃綠肥大,基部膨大,綠白色葉柄粗壯而厚實,含濃郁而芳香的汁液。真是一棵體積非凡的植株。好食者如此形容它們上桌后的口味:粉糯,酥軟,清甜,就如霜降后的萬物變得平和、柔順,蘊藏著天然之美。

美味的得來絕非易事,與種子的孕育、土壤環境的選擇,以及那個熟悉土地的種植能手都息息相關。油冬菜一年可種三次,從八月至次年三四月份,每茬經四十五天的陽光雨露滋養便可收獲。

八月育種,種子撒下后,隔月,苗便可移出。

育苗過程值得一記。如何為種子營造適宜的溫床,是育苗高手首先要考慮的。陳忠幫的做法是,擇一塊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排灌良好、無嚴重病蟲害的通風之地,將肥泥平整后,挖一小坑,坑內填入火泥、復合肥以及種子,并以“帽子”遮陰——以前是稻草,現在則為網購的遮陰網。白日遮住,日落后撤下,并以灑水噴頭澆之,是為出水柔和,不傷幼苗。

如此,二十五天左右就可出苗。

瓜果蔬菜的育苗時機也大有講究,比如辣椒須在十一月之前育種,如果錯了時機,即使苗成后移植而出,即使順利開花結果,后期還是會逐漸萎黃、凋謝,無疾而終。連育種人也無法說清其中緣由,但他似乎又是知道的,知道種子內部所蓄能量是有時間期限的,就像人類所造食品有最佳賞味期。

談起這些,老人臉上洋溢出一種自信、篤定的笑容,好似這片土地上的發生之事盡在他的掌握之中,絕不會有意外事件發生?;ò最^發、藍色條紋上衣,臉上、頸上的皺紋宛如泥里的溝壑,給人一種畫像里的感覺。

他的“育苗圃”呈現出時間內部的方陣,一壟壟田地被平均劃分,幼苗處于各種生長周期內,從五天,十五天,二十天,三十天皆有,一目了然。苗圃現場,我看見一只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青蛙躲在還未長出幼苗的土疙瘩里,那里泥土濕潤、松軟,彌漫著土壤深處的芳香,也是微生物和種子的樂園。我想象菜籽躲在幽暗潮潤的土里,無時無刻不在醞釀變化,大多數種子在萌芽前都會吸收水分,當開始吸水時,也便意味著一系列復雜行動正在展開。

這是一塊處于動態變化中的“苗圃”,也是不斷見證奇跡的地方,從無到有,從緘默躲藏的種子到破土而出的幼苗,綠意逐漸加深擴大,直到幼苗長成可獨立生長的那一刻。

小時候,我經常路過這樣的田地,它們亙古不變,而我一無所知。如今,我才逐漸認知它,綠得黑亮的菜葉、收割后滿布稻茬的田地以及堆著火泥的園圃……這其中蘊藏的協調與循環,是我迷戀的。

好像在這些土壤深處隱藏著一個深廣無涯的世界,人類可從中獲取持續的能量供應,大地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為動植物準備了這樣的溫床,只要人們不去破壞它,危害它,此類庇護將可永遠持續下去。

4

秋天的大地處處彌漫著豐收的氣象,又有一種屬于等待者的寂寥。在社葉村,大片處于休憩狀態的土地正等待著接收分配給它們的種子或幼苗。

在種子或幼苗到來之前,農人們做著各種準備。

我聞到了燃火泥的氣味。田野上,有人把堆疊的稻草、枯樹枝、植物莖干和著干燥塵泥一起焚燒,火苗躲在泥土和草根間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它還在灰土的周邊游移、奔走,不放過任何可燃物。因為風,也因為陽光,焚燒后的泥土有種好聞的焦味,混合著草木味、土腥味以及形形總總的氣味,聞之讓人有愴然淚下之感。

這灼熱的煙霧也飄散到塘河上,在古橋、河埠頭和大樹的枝頭縈繞、游走,很像水霧彌漫。土地的氣息散逸在空中,提醒人們萬物的來源與去處。那一刻,渙散的記憶忽然接通童年場景,也是相似的暮晚、古橋頭、秋天的風、丹桂的甜香,只是不見了晚歸的呼喚,也沒有了游戲參與者的沉浸與恍惚。

我只是路過這里,如果路過的是童年的村莊,大抵也是如此吧。從沉浸者到旁觀者,任何可稱之為深刻的感悟轉眼便消散無蹤。唯有燃火泥散逸而出的氣味讓人無法忽視,為豐收所作的準備如此盛大,盛大到要昭告天下,要人盡皆知,就像戲劇演出。

為了近距離地觀察它,我跨過干燥的稻田、長滿荒草的田埂,來到焚燒現場。圓錐形火泥隆起在田地一角,白色煙霧像迅疾游走的云急于逃離現場。那氣味,讓我想到炊煙,可村莊里早已沒了炊煙的影子。

這很像土壤本身的更新和置換運動。高溫燒灼會提高土壤肥效,改變土塊的物理性狀,使其顏色變深,增強保溫吸熱能力。稻、麥、油菜秸稈焚燒后,還能落下鉀、氮、磷等微量元素,給土地增加肥力。而高溫還能將泥土里的蟲卵燒死,以絕蟲患。農人總有這樣的天賦,知道如何讓土壤保持住最佳狀態,以迎接種子的著陸。

陳忠幫老人所種的油冬菜,燃火泥為必備肥料,這也是他的耕作秘訣之一。另外一個秘訣便是輪作,油冬菜須種植在豐收后的稻田上,似乎是為了吸取稻粒留下的精粹。當別人也這么做,也使用燃火泥,也種在稻田上,但他們種出的油冬菜卻不能與老人種的相比,酥、軟、甜的級別都相差甚遠。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都感到好奇。

老人笑而不答,似乎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在他那里事實便是如此,無需解釋那么多。農人將無限熱情與心力投注在土地上,土地也回饋農人以深情。再說,他是親自采集種子、親自育苗,菜與苗的來路都清清楚楚。老人種了四畝油冬菜,一畝可收五千斤,一年可收獲三次。行情好時,收購價可到一塊錢一斤。

離開時,我從那張溝壑縱橫的臉上再次認出自信與篤定,這是大地給予一個農人最好的尊嚴與底氣,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

暮色降臨,社葉村活動的一切忽然安靜下來,桂花的香味也收斂許多。幾公里之外的甌海大道車水馬龍,這里卻還保留著鄉村的幽靜模樣。有些種子在土里默然生長,有些或許仍在休眠之中。書上說,如果一粒種子真的要休眠,就算氣溫適宜,土層濕潤,它也不會發芽。我不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這樣甘于休眠的種子,又是為了何種目的才這么做。有一天,當它們集體破土而出,長出一片熱烈、耀眼的風景,絕無僅有的存在——光是想象那樣的場景便足以讓人驚心動魄了。

責任編輯蔡淼寧帥

猜你喜歡
種子
金種子的果實
海的種子
種子的歸處
假如我是一顆種子
桃種子
可憐的種子
可憐的種子
最小的種子
種子都長在果實里嗎
煮熟的種子能發芽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