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寧夏閩寧鎮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024-04-05 12:31張婧婧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閩寧發展

張婧婧

(1.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2;2.永寧縣審批服務管理局,寧夏 銀川 750100)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協作推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的工作要求?!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苯陙?,閩寧鎮大力發展“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培育出“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勞務產業、光伏產業、旅游產業”五大支柱產業,推動產業布局更具特色、優勢產業更加突顯、聯農帶農機制更加緊密。

1 閩寧鎮概況

閩寧鎮位于銀川市南部、賀蘭山東麓、永寧縣西部。東鄰西干渠,南至甘城子,北至西夏王陵,距永寧縣城40 km,行政區域面積210 km2,設6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89個村民(居)小組,人口6.6萬人(常住人口12 324戶56 409人)。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東西對口扶貧協作,決定由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并且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1997年7月15日,在第二次聯席會議上確定共同投資在吊莊移民點成立閩寧村,作為閩寧兩省區合作的窗口和平臺。2001年12月7日,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在閩寧村的基礎上成立了閩寧鎮[1]。2016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閩寧鎮調研時指出:“閩寧鎮從當年的‘干沙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盵2-3]在“十二五”期間,永寧縣在扶貧開發中共安置移民 4 328戶1.78萬人,其中,生態移民2 128戶9 300人,勞務移民2 200戶8 500人,集中安置在閩寧鎮[4]。

閩寧鎮按照“全域規劃、特色強鎮、產業富民”的工作思路,加快構建“一鎮一特”,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實現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的有機融合。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美化亮化綠化為目標,配套完善供水工程、道路硬化、排水工程、環境綠化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穩步有序推進“三管入地”項目事宜,玉海村、武河村和福寧村南區供水、排水和道路硬化已完成。建水源井11眼,日供水量1.5萬m3的水廠一座,排水鋪設管網73.68 km,給水鋪設管網171.3 km,改水改廁4 719戶。投資1.3億元,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完善中心村供水系統,改善群眾飲水條件,全面解決居民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有一座日處理能力1.5萬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服務鎮區及周邊村莊、產業園產生的廢水??紤]綜合回收利用,確保閩寧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并解決部分綠化、灑路面用水。根據村莊巷道布局和實際情況,安裝太陽能路燈1 776盞。完成110 kV福寧輸變電工程,構建安全、穩固、高效的供電網絡,充分滿足閩寧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榮獲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葡萄酒),成功創建全國衛生鄉鎮、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隆村、武河村、園藝村、玉海村、木蘭村成功創建銀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

2 閩寧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閩寧鎮立足本地產業基礎條件,壯大特色主導產業,以項目為抓手,以產業為龍頭,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帶動的工作思路,圍繞“一帶、兩軸、多節點”產業發展格局,六個行政村堅持“一村一品”與規?;l展并重,形成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光伏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通過現代企業驅動型的產業扶貧方式,閩寧鎮引進各類企業40余家,年產值已達63.5億元,包括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光伏產業、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2.1 閩寧鎮特色產業發展概況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閩寧鎮陸續建成設施溫棚園區7個,第三代高標準設施溫棚640棟,形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3 000畝。與永寧縣寧閩合發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君鑫勝(寧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雙孢菇、羊肚菌等種植,其中雙孢蘑菇工廠化栽培,平均日產量可達2 t,年產量1 200 t,年產值800萬元左右,功能優勢培育取得一定進展。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托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長廊產業帶優勢,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核心區,實現葡萄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建成立蘭、中糧等大小酒莊13家,采取“公司(酒莊)+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經營方式,種優質葡萄、釀優質葡萄酒,創優質葡萄酒品牌。在新鎮區建成13萬 m2集葡萄酒銷售中心、展示中心、創意中心和文化推廣中心為一體的紅酒一條街,篩選引進36家列級酒莊建設酒莊展銷展示門店,葡萄酒年產量2.6萬 t,全產業鏈產值達到90億元;形成“一個中心,多個種植基地”的空間布局,通過產業聯動,達到“1+1>2”的效果,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兩紅”(紅酒、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打造以自駕、觀光、探險、采摘、賞鑒、學習、教育、體驗為主題的精品線路,將原隆村打造為國家3A級景區,著力把閩寧鎮打造成一個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借助黃土高原、賀蘭山脈日照充足的優勢,引進光伏項目,通過原隆村“全電村”建設改造工程、旅游鄉村配套設施建設工程,以及農業大棚、畜牧業養殖場、產業園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工程,促進閩寧鎮從一次能源消費向二次能源消費轉型升級,通過光伏大棚、入股收購、收益分紅等形式探索符合閩寧實際的光伏發展新路子,提升“光伏+”產業發展質量,打造低碳環保綠色產業體系。

特色市場主體培育良好。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打造全區肉牛養殖供銷重鎮,推進規?;B殖,現有養殖龍頭企業8家,散戶出戶入園園區3家,注冊知名商標5個。曉鳴農牧閩寧智慧農業項目穩步發展,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順利上市,是寧夏首家在深交所注冊制下的創業板上市企業。閩寧鎮不斷加快標準化養殖園區建設,完善配套工程,使養殖業向著規?;?、集約化、標準化方向邁進,全鎮養殖出戶率達80.4%,年產值達5億元。

農產品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進一步提升優化閩寧電商街的服務功能,引進多家電商,引導優質快遞企業建立綜合服務網點,13家手工制品、葡萄酒等企業23個產品進入國家消費扶貧目錄,打造“閩寧禾美”消費公共品牌,形成“一網三專兩平臺”消費扶貧銷售模式,實現消費扶貧產品銷售額近6.8億元。

合力共謀閩寧產業園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參與“九八投資洽談會”“廈門閩寧協作產業對接”等活動,精準對接目標企業27家,其中廈門國貿集團、象嶼集團、江平生物公司等10家企業計劃入駐,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創新“三方政府+三方國有企業”共建模式,永寧縣與廈門市湖里區、思明區共同協作成立閩寧產業園建設指揮部和閩寧產業園公司,重點發展葡萄酒及其延伸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輕工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總投資15億元,可入駐企業22家,實現年產值25億元,直接帶動當地群眾3 000余人就業,力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示范作用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2.2 特色產業發展成效

從分散經營到科學集中。大力發展“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科學優化產業布局,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投資9 250萬元,實施光伏養殖園區、第三代日光溫室、冷庫及幫扶車間、產業提升及人居環境整治、現代高效節水農業項目等7個項目,推動產業布局更具特色、優勢產業更加突顯、聯農帶農機制更加緊密。武河村868畝優質桃園效益突顯,成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福寧村、園藝村、玉海村將現有溫棚租賃給農戶進行種植,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務工,人均增收1萬元至2萬元。

從單一模式到多元發展。成立鄉韻閩寧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將1.5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與群眾利益深度聯結,就近解決本地農戶季節性務工5.3萬余人次,增加務工收入1 700余萬元,培育了一批管理規范、帶動力強、服務優質的農村能人,引入了一批精通農業、運作規范、引領力強的農民經紀人,年轉移輸出勞動力1.5萬人,創收2.2億元。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中建材智慧農業項目建成投產,曉鳴農牧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閩寧雞蛋、閩寧雙孢菇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從閩寧協作到共赴小康。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成功舉辦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承辦葡萄酒文化藝術節、葡萄酒文旅歡樂跑活動,“鷺島心·閩寧情——百團萬人游寧夏”活動促進了閩寧兩地文化交流,同時激活了旅游市場、刺激了旅游消費,累計接待游客約9萬人次,文化旅游收入增幅明顯。把產業發展作為結對共建的重點,邀請50余批400余人次企業家到閩寧鎮考察,接待福建黨政交流考察團20批300余人次。著力抓好人才協作,選派8名鄉村振興人才分批次赴廈門市開展交流學習和能力提升培訓。持續加大農產品消費幫扶力度,積極參加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湖里區設立閩寧鎮名特優產品展示展銷館,銷售葡萄酒、牛羊肉、枸杞等已認定扶貧農副產品4.42億元,帶動4 000余名脫貧人口增收。國企民企、示范村等各界力量與閩寧鎮6村1社區結對幫扶,累計籌集資金物資1 380余萬元。

3 閩寧鎮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扶持力度有待持續加大

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難得機遇,更多的資源要素向農村聚集,鄉村產業發展環境優化,但資金、技術、人才向鄉村流動仍有諸多障礙。(1)政策扶持引導還不到位,企業存在融資難、辦證難、兌現政策難等方面問題。一些惠企政策針對性較強、但覆蓋面不足,部分中小企業無法享受政策優惠。(2)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產業園區水、電、路、網、氣、庫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沒有實時跟進。(3)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存在農業科技人才匱乏、專業技術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人才斷層等問題,農村基層缺乏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農村工作經驗的人才。優秀村干部、技術型人才、致富帶頭人“走出去”學習的機會較少。(4)社會資本下鄉動力不足,未充分發揮多種資本在產業提能增效上的催化撬動作用,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在產業中創新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保障機制不完善,先進技術、成熟經驗、完善管理模式“引進來”還不夠主動積極。

3.2 產業布局不甚合理

閩寧鎮特色種養殖業、旅游產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礎薄弱,集中化、規?;l展不足,效益不夠明顯,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積極性不高,勞務派遣公司“散、弱、小”,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特點,休閑觀光、健康養生消費漸成趨勢,發展鄉村旅游的市場空間巨大,閩寧鎮在利用現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動力不足。一產向后延伸不充分,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多以供應原料為主;并且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不足,副產物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方面還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3.3 科技賦能產業合作不足

政府在培育管理知名品牌、發揮品牌影響力和帶動力、挖掘營銷推介思路方法等方面發揮作用還不夠到位。此外,與專業研究院所、中心、高校等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還需進一步加強,以此來引進優良品種、技術及高層次人才,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點建設,并帶動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精準化招商服務能力還需優化提升,轄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數量較少,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不完善、層次不高,科技賦能產業發展還有進步的空間。與此同時,農民專業知識培訓還不夠到位,培訓的形式載體不夠豐富,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科技幫扶培訓方面探索不夠,科技特派員、科教文衛“三下鄉”等機制應用不充分,沒有全覆蓋。

4 閩寧鎮產業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4.1 持續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持續落實“五級書記”包抓閩寧協作重點村鎮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閩寧對口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堅持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全力推動閩寧協作任務落細落實。第二,依托各類葡萄酒莊、溫棚園區、就業幫扶車間,讓群眾在家門口變身產業工人,落實落細穩崗支持和擴崗激勵措施,引導企業積極營造團結和諧的勞資關系。加強玉泉營農場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實施園藝村、木蘭村、福寧村污水管網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實現移民地區環境優、村莊靚、景色美。第三,出臺購買通用廠房、動工竣工、設備采購、能源和物流補貼、貸款貼息、用工和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配套政策,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實“持證上崗、亮牌服務、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群眾評價、受理舉報”,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全面落實優惠政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第四,完善閩寧鎮“產學研”合作機制,以項目為抓手,選拔、支持一批領軍人物進入農業技術創新領域,為閩寧鎮創建良好的農業人才發展環境[5]。及時幫助援寧干部人才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營造暖心、舒心、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激發干部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

4.2 持續優化全鎮產業布局

第一,按照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結構和布局,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指導原則,以產業發展為載體,構建“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將種植、養殖、葡萄酒及文化旅游、電子商務、勞務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明確發展定位。不斷推動農業生產量質齊升,充分發揮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優勢資源,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推進養殖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桶l展產業化;利用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加快產業規?;l展,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第二,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依托閩寧新貌展示中心、賀蘭紅共享酒莊、設施溫棚園區等觀摩點,推動形成“研、學、游”一體化文旅產業鏈,打造“休閑游樂+旅游觀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用多彩文化浸潤百姓生活,將體育賽事與文旅體驗、農特產品推介等活動進行有機融合,讓“賽事流量”變“旅游留量”。第三,商貿物流發展穩步推進,積極引進營銷資源,發揮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托山海有你、閩寧故事、禾美車間等企業及110國道兩側商貿物流帶,亮化“鄉韻閩寧”消費公共品牌,打造電商直播全域服務平臺,構建直播帶貨新發展格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四,補齊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供應鏈、配套鏈,鼓勵和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減少產后損失,延長供應時間,提高質量效益。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開發系列化的加工制品,實現多次增值。推進綜合利用加工,以加工流通帶動業態融合,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4.3 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第一,以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推動形成農業品牌格局。(1)積極進行品牌宣傳推廣,例如舉辦特色農產品文化活動,設立相關參觀、瀏覽中心,制作宣傳冊和宣傳短片向外推廣閩寧鎮特色農產品;并借助國內各大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博覽會等渠道[6],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抖音”“快手”直播帶貨等新興手段,不斷豐富品牌市場營銷手段,將本土特色優勢產品與國內外市場接軌,提升區域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力。(2)依托“互聯網+村(社區)+服務”模式,形成整合產品資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業態。鼓勵各部門(單位)采購扶貧農產品,支持電商平臺設立扶貧產品專欄、愛心助農綠色通道等,倡導購買扶貧農產品,進而形成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第二,與周邊高校、研究所合作實施產學研項目,探索發展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突破。深入開展農民技能提升行動,用好閩寧勞務協作服務基地,開展各類勞務及農業種植養殖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技高、薪高成為一種常態。圍繞實際需求,結合科教文衛“三下鄉”活動、農業產業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駐村幫扶等機制,組織專家和志愿者走村入戶,把農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身邊。

第三,提升產業協作水平。認真貫徹閩寧協作聯席會議部署要求,拓展人才、技術、資源等領域深層次合作。堅持高層互訪,推動黨政主要領導互訪常態化,高位推動閩寧協作全面發展。加強閩寧產業園的扶持,發展以產業園區為單元,園區內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合作社和農戶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聯合體。主動對接廈門市思明區、湖里區,加強人員交流,選派優秀掛職干部、致富帶頭人交流學習,促進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推動社會交流,鼓勵醫院、學校建立結對關系,促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閩寧鎮輸送。在“數字中國”戰略引領下,融合“數字福建”和“數字寧夏”建設,與廈門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社會實踐等方面開啟全面戰略合作。

5 結語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閩寧鎮還需重質量促轉型,加快項目謀劃實施。以發展產業穩定就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調動農民就業的積極性,引導移民群眾增強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激活提升就業水平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夯實農村產業經濟的基石。抓好基層黨建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發揮黨員干部“雙帶”本領作用,依托產業優勢持續壯大閩寧鎮經濟,凝聚各方合力,利用好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的大發展、大提升、大跨越,著力實現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纳鐣髁x現代化新閩寧的目標。

注釋:

①數據來源:《永寧縣人民政府關于閩寧鎮專題調研的基礎材料》。

猜你喜歡
閩寧發展
《1999-閩寧鎮》油畫190cm×190cm 2019年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在閩開機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用愛接力 守望相連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閩寧婦聯簽訂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合作交流協議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在深化閩寧合作中加強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記閩寧教育發展之路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