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理念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

2024-04-05 12:31陳安琪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碳文明能源

陳安琪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湖南 長沙 410004)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者。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日益凸顯,為了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我國政府提出了“雙碳”理念,即通過降低碳排放,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并通過增加森林和濕地面積等手段,增加碳吸收能力,實現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目前,“雙碳”理念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仍存在著諸多挑戰,因此,本文深入分析“雙碳”理念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路徑,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 “雙碳”理念及戰略意義

1.1 “雙碳”理念

“雙碳”是指碳達峰和碳中和,碳達峰是指某個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峰值,之后將逐漸減少;碳中和則是指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減排和碳吸收等,將排放的碳量減至最低水平,以達到碳平衡或零碳排放狀態[1]?!半p碳”理念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能源轉型。其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變暖速度,保護生態環境;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實現能源的綠色化和清潔化。

1.2 “雙碳”理念的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和溫室氣體的累積,氣候變化威脅著人類生態系統,為倡導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國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半p碳”實際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碳達峰是手段,碳中和是最終目的?!半p碳”強調降低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即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實現碳達峰;同時,通過加強碳吸收,如森林保護、土地管理和碳捕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半p碳”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共識,只有各國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地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進而推動社會走向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建立更加清潔、綠色和可持續的未來。

2 “雙碳”理念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機遇

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板塊:能源結構降碳、資源增效減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以及地質空間存碳,即“五碳并舉”。

2.1 推動能源轉換

推動能源轉換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一步,在能源結構降碳板塊中,我國正逐漸將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轉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不僅有助于減少碳排放、降低環境污染,還能夠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換,我國可以培育和發展新興的綠色產業,提升企業的綠色技術和創新能力。這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經濟從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轉向低碳、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還能夠推動城鄉能源供應體系的改革和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運行的可持續性,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2 促進環境改善

“雙碳”理念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可以促進環境改善。首先,資源增效減碳板塊主要集中于節能和能效提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其次,生態系統固碳板塊的工作有助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高效發揮固碳增匯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環境的良性循環[2]。再次,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進而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最后,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國還不斷加大對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推動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的創新和突破的同時,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為我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

2.3 優化出行方式

在市場機制融碳板塊中,引入新技術和市場機制可以促進資源預報和電網反應的精準性,從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能源資源。首先,通過實施節能減排政策和推廣低碳出行方式,如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推廣低碳交通工具、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等,以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蓋范圍;并鼓勵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私家車輛的使用。其次,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路況,提供實時路況信息和智能導航服務,指導車輛選擇最佳出行路線,減少交通擁堵和能源浪費;進而降低交通對碳排放的負面影響,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居民出行體驗等多重效益。

3 “雙碳”理念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困境

3.1 發展時序節奏不協調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與碳減排目標的相互協調。然而,由于我國經濟的規模和復雜性,以及現行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慣性,存在發展時序節奏不協調的問題。

一方面,我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仍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發展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在碳減排的壓力下,需要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產業發展,轉向低碳清潔的新興產業。這需要在經濟結構轉型和調整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既要推動經濟發展,又要控制碳排放的增長。

另一方面,在能源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平衡傳統能源的供應安全和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以確保能源供需的平衡和經濟的運行穩定。我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能源轉型需要時間和資源,而新能源的發展和應用仍面臨技術成熟度不高、成本效益不均、能源儲備不足等挑戰。

3.2 制度建設不完備

首先,政策制度不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有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來引導與規范各方行為,確保環境保護和碳減排任務的順利落實。盡管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等,但由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協調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行動,而現行的政策制度體系在推動協同治理方面還存在不足;并且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導致了一些制度缺失和矛盾,如環境利益與經濟利益的權衡問題。

其次,法律法規不完備。我國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法規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備性和執行難題。其中,對一些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監管手段不夠靈活,法律責任的界定不夠明確等問題制約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最后,市場機制不健全。我國的市場機制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較為有限,例如,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面,我國的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機制的設計和運行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主體參與度不高、價格波動較大等,制約了碳減排的實施效果。

3.3 發展理念與轉型實踐沖突

一方面,在產業結構方面,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布局,傳統高碳產業仍然存在,并且難以調整。例如,我國的經濟仍以傳統高碳產業為主導,這些產業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低碳轉型,同時減碳過程中會涉及工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重新分配,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帶來了挑戰。

另一方面,由于減碳技術的成本較高,現有的技術還無法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導致在實踐中推行“雙碳”理念遇到了困難。例如,受限于技術水平和投入,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依然面臨一定的挑戰,同時現有的減碳技術對于傳統高碳產業的改造和升級也存在一定的限制。盡管我國在政策層面上提出了減碳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不確定性。

3.4 多主體統籌協作困難

在推進“雙碳”工作的過程中,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碳減排目標,需要多個主體的協同合作和共同努力,然而,由于各主體的利益訴求、發展階段和能力差異等因素,多主體統籌協作存在一定的困難。

首先,政府作為主導者和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法規和規劃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需要克服行政體制、職責分工和利益平衡等問題。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在轉型升級和減排措施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和支持也是推進“雙碳”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協調各方面的意見和行動并不容易。

其次,我國地域廣闊,區域差異明顯,不同地區面臨的環境問題和碳減排需求也有所不同。同時,不同行業在碳減排方面的責任和能力也不盡相同,需要統籌各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減排潛力,推動統一的減排標準和政策措施。

最后,實現“雙碳”目標需要依靠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的支持,但不同主體之間的技術能力和資源分配存在差異[3]。一方面,技術創新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個主體的合作,但各主體之間在技術研發、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另一方面,資源配置涉及資金、人力和土地等方面的問題,不同主體之間的資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也存在摩擦和難題。

4 “雙碳”理念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路徑

4.1 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優化調整能源結構

通過將“雙碳”目標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堅持綠色發展觀、整體系統觀、全民行動觀等原則,以及科學規劃布局、制定行動方案和預期目標等手段,可以有效解決發展時序節奏不協調的問題。

第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注重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并采取系統工程以及從全局角度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系統觀,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頂層設計基礎,各地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發展規劃與設計,將“雙碳”目標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并進。

第二,在調整能源結構方面,需要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比例。首先,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力度,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減少對高碳排放的能源需求。其次,在調整能源結構的同時,還應加強能源供給保障和需求管理,例如,推動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清潔能源的供給能力,加強能源系統的規劃和管理;并通過開展能源市場化改革,推動能源價格的市場化調節,激勵節能減排行為以促進綠色低碳發展[4]。最后,在調整能源結構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平衡經濟發展與能源供需的關系,避免因推進“雙碳”目標而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并通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4.2 增強雙碳制度設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在增強雙碳制度設計方面。第一,健全促進碳中和實現的法律制度體系,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標準規范,從而明確碳中和的目標、指標和實施路徑,為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第二,加強“雙碳”規劃制定,將該目標任務融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與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如制定詳細的碳達峰時間表和碳中和路線圖,明確具體的減排措施和補償機制。第三,加快建立健全“雙碳”標準,對不同行業和部門的碳排放進行測算和核算,建立統一的計量和核查體系,如節能標準、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重點行業或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等,確保減排行動的科學性和可比性。第四,加快形成降碳減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如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定碳稅和碳排放限制等經濟手段,鼓勵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在參與全球治理方面。第一,要積極開展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結構的綠色化和多樣化。第二,加強國際“碳”政策跟蹤研究,關注全球碳減排和碳市場的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碳市場和國際碳減排合作,推動全球碳減排目標的實現。第三,還應加強與國際的合作交流,分享碳減排的經驗和技術,推動碳中和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4.3 加快減碳技術創新,調整鏈條產業結構

在加快減碳技術創新方面。第一,需要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通過技術創新和示范項目,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減少碳排放。第二,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造,如改進工藝和設備等,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減少傳統產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推動產業向低碳、綠色方向發展。第三,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和利用,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5]。此外,還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技術改進和管理措施,減少能源的浪費和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在調整鏈條產業結構方面。第一,需要強化重要碳源區域的國土空間管制,通過規劃和管理手段,合理布局和控制重要碳源區域的發展,減少碳排放。第二,需要強化污染源頭治理,通過加強監管和控制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三,還應完善碳匯利用,通過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增加碳的吸收和儲存,實現碳匯功能最大化。

在金融支持方面。第一,應發揮金融的支持作用,通過提供貸款、補貼和獎勵等金融手段,鼓勵和推動綠色低碳項目的發展和推廣。第二,積極利用市場化手段,通過碳市場、碳交易等機制,實現碳減排的經濟激勵和約束。

4.4 加強數字平臺賦能,政府市場齊頭并進

通過建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和數據共享機制,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方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提高政策的協同效應和決策的科學性。

首先,政府方面可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通過實時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及時響應環境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如為踐行綠色低碳的工廠、企業提供獎勵和減稅政策等。為實現這一策略,政府需要各個部門系統地采取政策激勵、協同發展等方式積極推進相關工作。例如,電力部門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清潔能源系統,利用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工業部門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效和工藝水平,通過材料替代、工藝再造和碳捕集技術來實現能源替代和提高能效;交通部門應推進運輸工具的低碳轉型,提升能效水平,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建筑部門需要減少碳排放,通過提高節能標準、推廣智能化用能等方式實現零碳建筑。

其次,市場方面需要完善碳交易市場并進行科技創新,刺激并支持市場進行碳減排,使廣大人民群眾或企業工廠能夠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在低碳排放方面,可以通過節能增效來實現,如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高效設備等;在零碳排放方面,可以通過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來實現,如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在負碳排放方面,可以通過碳捕集和封存技術以及生態建設來實現,如植樹造林、生態系統固碳等。

5 結語

為加強“雙碳”理念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需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通過加快頂層設計規劃,確立“雙碳”理念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并增強“雙碳”制度設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與此同時,通過加快減碳技術創新,調整鏈條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和生態的雙贏。此外,數字技術的運用不僅提高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智能化水平,也為碳減排和碳增匯提供了更為精準的手段。

“雙碳”制度設計需要更加精細和靈活,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產業結構,提出更具體、可行的政策和法規,以推動企業和社會各界更積極地參與碳減排。同時,加大對減碳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通過研究和發展新技術、提高減碳效率、降低減碳成本,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此外,還應建設更加智能、高效的數字平臺,實現碳減排和碳增匯的協同推進,促進碳資源的有效利用。

猜你喜歡
雙碳文明能源
請文明演繹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漫說文明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對不文明說“不”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