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心靈的價值
——讀孫輝教育思想有感

2024-04-07 11:54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王紅霞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關懷心靈師生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王紅霞

2022 年8 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的通知》,健全名師名校長遴選、培養、管理、使用一體化的培養體系和管理機制,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環境,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孫輝校長作為名校長入選其中,他提出“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這一教育理念,即守護學生心靈與精神的價值,給學生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

一、思想的時代意義

呵護人的心靈、關注生命的成長是基礎教育永恒的追求。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改革的國家主義與經濟主義的價值訴求使得教育領域功利主義與效率主義盛行,學校教育常常被窄化成知識技能與分數的得取,忽視了“教育首先是精神的成長,其次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遺忘了教育守護心靈與精神的重要使命。我們身處的時代正發生深刻的變化,未來不確定性會持續增加,時代發展更加呼喚人的主體性、關懷性與創造性,必然要求學校教育切實重視呵護人的心靈、關注人精神成長的本質屬性。

二、思想的實踐智慧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意旨教育是以呵護心靈為目的的、促進學生完整生命成長的事業。 指向完整生命成長的教育內容包括三方面: 一是促進身體的健康生長;二是促進智慧的生長; 三是促進心靈的豐盈即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包括對人心理的教育,即情感、人際交往、關懷與合作的培養;對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即自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對人的志向、理想信念等精神追求的培養。為實現“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這一理念所倡導的教育目的觀與教育內容,孫輝校長的教育智慧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植入理念與信仰,培育愛與責任的學校精神

1.塑造共同愿景,將目的植入學校生活。孫輝校長塑造了“教育為了呵護師生心靈成長”的共同愿景,用愿景內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信仰充實學校靈魂,將善的理念與目的植入學校生活,回答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通過表達界定核心價值觀、向內外部人士清晰地傳達、投放資源強力推行等方式,將教育精神與品格注入學校生活,喚醒學校自為意識和責任。

2.服務式領導,讓理解與關懷穿透心靈。孫輝校長通過交往走進師生內心,關懷生命在生存世界與精神意義世界的遭遇、困境與需要,以心靈為尺度去衡量和體會他人、獲得自身體驗和認知, 并因責任竭盡全力滿足師生各種需求,建立起與師生的主體關聯性。 比如每逢教師子女參加中高考,學校都會送去水果和美好祝愿;每逢教師生日時學校都會為教師送上祝福;每年都有教師節年度獎勵大會等。學校倡導“幸福工作,快樂生活”的文化理念,學校的理解與關懷是對教師生命的理解與關懷,也是對教師職業價值與尊嚴的珍視與尊重。 通過服務式領導, 校長將理解與關懷、責任與服務植入教師心中,教師將生命理解與關懷傳遞給學生,培養起安全感、關懷等情感意識。

3.變革創立制度,為呵護心靈成長“立法”。通過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變革教師評價制度與學生評價制度、創立導師制等,強有力地表明學校主張什么與反對什么,將“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的育人理念與價值追求、教育信仰、關懷與理解的專業態度等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實踐,確保培養個體的、靈性的人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

(二)養師生之志,啟發真學習

1.榜樣示范,啟發師生對于精神生命的關注。宣傳并嘉獎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范例教師,喚醒師生對于精神生活的情感意識。 學校每月開展“星級教師”評比,發掘教師們精神成長、 呵護學生心靈成長的榜樣與感人事跡,讓人格與精神榜樣在師生志向變更與精神發展中發揮重要影響。

2.改造教師學習,培育有志能思的主體。呵護心靈的教育注重發展教師德性。教師的德性在于教師是具有自我意識、有主體內在追求、能進行自我創造之人。有德性的教師是精神工作者,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來反觀自我,以不斷地求知來照料自己的心靈, 從而形成學習求知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引導教師向內思考職業價值與志向,開啟有“我”之思。 通過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研學活動、“為身邊同事點贊”“你的巔峰時刻”“職業暢想”等活動引導教師思考職業價值、自我生命的價值與職業志向等,借此引導教師向內觀看,讓他們對未來有想法、對學生與學校的未來有責任和擔當。同時通過閱讀激發教師的熱情和對教育教學的敬畏之心,提振教師精氣神。另一方面,豐富教師知識學習、滋養教師精神。 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是教師精神的發展與觀念的更新,而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知識系統是支持觀念更新的基礎。 學校著力促進教師拓展知識、 深化知識、更新知識與綜合知識。 比如學校除日常的教研與備課活動外, 每年都要選派教師到教育先進地區學習取經、聘請全國知名專家到校做生涯規劃等專題報告、堅持開展師徒結對的“青藍工程”、選拔教師參加全國數學與英語教學大賽等,還專門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學院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等。

3.滋養學生心靈,促進學生自主成長。呵護心靈的教育致力于使人成為人。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真正建構起自身的心靈與意義世界。 學校從“心靈喚醒”和“精神滋養”著手,引導學生思考“未來的我可能成為什么”,以此來打開個體生命成長的內在空間,形成知識學習與精神成長的積極關聯。

一方面,引導學生自我認識、喚醒精神。學校在齊齊哈爾市首先引入生涯發展規劃課程, 引導學生自我認識,向內觀看,認識、探索心靈是豐富心靈促進精神成長的前提。另一方面,豐富學生學習、養育精神。學校建立了以“五育”為基本脈絡的多彩課程指向學生“身體——大腦——心靈”的完整生命成長,同時豐富的藝術社團與德育課程拓寬了學生精神成長的體驗,滿足學生精神成長的個性化需要。 多彩課程同時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基于課程觀指引下的“自主——互助——問效” 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

(三)引領家庭教育,創設呵護心靈成長的良好生態

1.學校以核心價值主動鏈接家長與社區,建立育人共同體。 學校注重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向家長與社區傳遞“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所內含的理念與價值,引領家長與社區對教育的理解、改善他們對教育的期待,在各主體間形成情感共鳴,喚醒家長與社區的責任意識,使各主體因認同學校教育的內在意義、分擔各自責任而建立關系,形成了基于價值認同的呵護學生心靈成長的育人共同體。

2.學校同時積極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并指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導主要聚焦學生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養成、心理疏導、責任意識培養、關懷與合作意識的培養、親子關系改善等內容。從而最大限度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以此影響家長與社區甚至區域教育生態。

三、思想的未來思考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這一教育思想具有示范性。它回應時代對基礎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回歸教育的本質、堅守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價值底線。 同時它聲明基礎教育的基礎在于促進人之為人的精神稟賦良好發育,即促進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使人首先成為人性意義上真正的人。 而人的幸福,最重要成分是精神的享受包括精神的創造等,也是以此為基礎的。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呵護”這一教育思想具有發展性。發展性表現為它所引發的關于教育的進一步思考,比如基礎教育需要適當做“減法”。青少年更加看重榮譽感、自尊、友誼、志向等精神價值,學校教育要意識到“誤用學生的光陰比浪費光陰更可怕”,要呵護心靈成長,不破壞或不傷害學生的這些心智覺醒時刻,有時候比做什么更加重要。 比如,要讓學生有犯錯的機會,要讓學生在不斷試錯中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志向等。 教育需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才可能將愛、尊重、包容等融入學校教育的日常,使教育真正成為使人成為人的事業。

猜你喜歡
關懷心靈師生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喚醒心靈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在大地上尋找心靈的棲息
珍惜信任 傳遞關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