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爾曼《黃色墻紙》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2024-04-07 16:58田曉燕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墻紙黃色女性主義

田曉燕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云南麗江 674100)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1860—1935)身兼作家、理論家和社會學家等多重身份,是美國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浪潮中的領軍人物。她的女性主義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先鋒性,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吉爾曼的文學創作非常廣泛,涉及小說、戲劇、詩歌等不同文類?!饵S色墻紙》是其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于第一次女權運動期間,但直到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才被 “重新發現” 并奉為經典,也正是這篇小說奠定了吉爾曼的經典作家地位。這篇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根據吉爾曼的自身經歷寫成,采用第一人稱日記體的敘述模式,講述了一位罹患產后抑郁的知識女性被迫采用 “休息治療” 的故事。女主人公被嚴格禁止從事一切活動,包括寫作、社交等,住在一個貼滿黃色墻紙的房間里,最終精神徹底崩潰走向了瘋狂的結局。一直以來,國內學者對這篇小說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相關評論成果極為豐富?;谥袊W的檢索數據,截至2023 年12 月,國內的《黃色墻紙》研究論文數量達260 篇左右。對于一篇短篇小說而言,如此之多的評論數量無疑是引人矚目的。

國內文學批評界對《黃色墻紙》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 年代。孫蔚虹最早發表了一篇相關的評論文章《當代婦女的悲劇——評當代美國女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早期研究者大多就作品鮮明的主題和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綜合分析,其中王麗莉《論美國女作家吉爾曼的〈黃色的壁紙>》和黨明虎《〈黃墻紙>與女權解讀》 等學術論文得到了較多關注和回應。但是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研究焦點較為分散,理論視角的介入不足。

21 世紀以來,尤其是2005 年以后,《黃色墻紙》相關研究更是迅速升溫,2006—2021 年平均發文量超過14 篇。新時期研究者的理論意識和理論素養也不斷加強,開始呈現明確的理論導向。研究者的視野逐漸開闊,采用的理論視角不斷豐富,不時涌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整體呈現出多元漸進的研究趨勢。

鑒于以往的重復性研究較多,因此本文重點回顧21 世紀以來具有權威性和一定啟發性、代表性的學術論文,嘗試厘清國內《黃色墻紙》研究的基本脈絡。以下主要基于研究內容和理論視角進行粗略分類,對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力圖呈現總體的研究面貌和研究趨勢,希望能在此基礎上對作品的研究現狀形成初步認識,探索未來更多可能的研究空間。

1 主題研究

絕大多數研究者站在女性主義的立場探索《黃色墻紙》的思想主題,并且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一般認為,《黃色墻紙》反映了女性在父權制社會中的從屬地位和遭受壓迫的痛苦,表現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反抗,表達了廣大女性反對壓迫、渴望自由平等、尋求解放的心聲。同時有多位研究者指出,吉爾曼在小說結尾發出了通過兩性合作消除性別壓迫的倡議。其中沈艷燕[1]和陳茂林[2]等人的解讀比較充分、全面,有較強的代表性。

盡管女性主義批評視野下的主題解讀在結論上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但一些研究者從不同的切入點著手,提供了較為獨到的闡釋。劉英和姚海燕[3]大膽地從備受爭議的優生學視角切入,認為小說反映了作為 “人類再生產的載體” 的女人因為受到男權壓迫而導致 “退化”,表達了 “20 世紀初美國社會的普遍焦慮”。但是正如兩位研究者指出的那樣,吉爾曼等女性主義先驅對優生學話語的運用是在特定歷史時代背景下發生的,其初衷是為爭取女性權益尋找理論武器,而對于優生學思想的等級主義和種族主義等不良傾向我們應心懷警惕。多人通過分析作品的女性哥特藝術手法來解讀吉爾曼對男權社會的批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鄭朝琳[4]認為《黃色墻紙》對父權制的態度是矛盾的,既想反抗又有所留戀,顯示出作者和時代共同的局限性。這種反抗的不徹底性也得到另外一些研究者的回應。上述研究都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聚焦作品中的種種細節,從微觀層面剖析作品的女權主義思想。此外,桂婷《女性文學中的醫患關系分析——以〈黃色的墻紙>〈覺醒>〈鐘形罩>為例》、趙曦《〈黃色墻紙>之瘋癲式自由》、陳歡《從〈黃色墻紙>看女性意識的覺醒》 等也都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做了有啟發意義的闡釋??傮w來看,研究者對小說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方面不免存在爭議。

21 世紀以來許多學者表現出鮮明的理論導向,通過多樣化的理論視角對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進行解讀,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研究思路。其中,以??碌臋嗔υ捳Z理論為指導的 “??率健?解讀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學者洪流和李靚在同年分別發表論文《規訓權力與反抗權力——吉爾曼〈黃色墻紙>的權力機制解析》和《〈黃色墻紙>中的瘋癲涵義》,從不同側面論述了父權制社會中男權話語對女性話語的統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劉娟[5]則從 “越界” 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女主人公在對抗父權制權力禁錮的同時,嘗試建構自我身份和個體主體性的越界行為?;诳臻g批評理論的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以周利娜《從空間角度解讀〈黃色墻紙>中女性所受的壓迫》、魯曉川和胡戈《從空間批評看女性的覺醒與抗爭——淺析〈黃色墻紙>揭示的女性生存空間》等論文為主要代表。毛延生[6]從現象學哲學的視角破譯小說主題,借助黃色墻紙這一具體而微的實物元素,深入剖析了吉爾曼對女性生存空間的關切,這一研究是在當前女性主義文學研究 “文化診斷” 范式之外的一個有力補充。楊璐[7]基于凝視理論指導下的分析提出,父權制度下男性對女性的凝視是女主人公走向瘋癲的根源,而吳杰[8]則對小說中的凝視與被凝視關系提出了新的看法。后者認為,原本被凝視的女主人公也在對父權和醫權進行反凝視,這種 “凝視循環”表明 “吉爾曼也在尋求兩性的平衡”。魏家文和陳思[9]運用存在主義哲學的相關理論來詮釋《黃色墻紙》對女性命運的思考。趙曉燕[10]借助華裔學者段義孚提出的 “逃避主義” 概念,闡釋了女性在逃避中掙扎著走向自由的艱難歷程。蔣藝萍和關熔珍[11]運用伍爾夫等人提出的 “魔鬼” 說理論深入分析了阻礙女性作家職業發展的三種魔鬼。此外,也有人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生態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原型批評、讀者接受理論等角度解讀作品的女性主義思想。雖然有些研究不夠深入,但理論化的解讀拓展了作品的意義維度,同時也擴展了相應理論的應用空間,總體看來是非常有益的嘗試。

女性主義批評無疑是《黃色墻紙》研究中的最強音,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在女性主義之外探索小說主題,不斷開辟新的闡釋疆域。謝謝[12]立足于后殖民主義視野批判了吉爾曼以白人中產階級女性話語權為中心的文化帝國主義思想。魏巢鳳[13]基于??略凇动偘d與文明》中提出的觀點,剖析了作品中瘋癲話語與理性話語之間的關系以及其中蘊藏的權力運作機制,并指出《黃色墻紙》本質上是對瘋癲的復制與再現,并不具有女權主義者所稱頌的那種力圖顛覆父權制的力量。司林榕[14]認為小說主題關涉家庭之間、兩性之間、人性與倫理之間的三重矛盾,已經超越了女性主義關懷,最終以社會和全人類為落腳點,在更廣的維度上顯示出吉爾曼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社會問題的倫理關切。程心[15]以審美視角觀照《黃色墻紙》,認為小說反映了女性審美意識被邊緣化帶來的問題,這種去政治化的解讀發掘了作品的美學價值,具有很強的啟發性。但漢松[16]同樣批評了女性主義解讀范式的狹隘性,改從美學視角出發,把小說中的黃色墻紙當作視覺審美對象進行批評解讀,體現了文學研究的 “物轉向” 趨勢,是近年來較有影響力的一項研究。

總而言之,多元化的解讀推動了對作品的多元理解,《黃色墻紙》的價值維度得到拓展。這也說明這篇 “小小的經典” 作品本身內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常讀常新,具有旺盛的文學生命力。

2 文體學、敘事學研究

《黃色墻紙》大膽背離了傳統的敘事手法,顯示出獨特的語言風格,因而成為文體學、敘事學批評領域關注的對象。

多人基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文體學理論,從不同側面對小說的語言形式進行了細致分析,肯定了功能文體學在分析女性文本方面的應用價值。小說的 “前景化” 語言藝術也吸引了多位學者的注意。又有何靚[17]等人基于女性主義文體學相關理論,緊密聯系小說文本進行了闡釋。綜合來看,文體學研究將語言學分析方法與文學批評相結合,通過分析語言形式來闡釋作品的思想主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對建構文本意義有一定作用。

一些學者運用當代敘事學理論對《黃色墻紙》展開解讀,通過對敘事形式的分析探究作品的主題意義,關注的重點涉及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時間和敘事交流等多個維度。具體而言,鄭文靜[18]等人探討了小說的敘事策略,肖向陽[19]等人運用以詹姆斯·費倫為代表的修辭性敘事理論對作品進行了解讀。李芳[20]運用女性主義敘事學相關理論,具體分析了《黃色墻紙》中女性敘事權威的建立過程。

3 精神分析研究

《黃色墻紙》也是一篇現代心理小說,對女主人公從輕微的精神抑郁到徹底陷入瘋癲的心理變化過程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多位研究者運用精神分析批評模式對瘋癲敘述者的心理活動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拉康的 “鏡像階段” 理論,女主人公的 “偽主體” 地位得到了較多關注。此外,曾真[21]運用拉康的潛意識理論分析了作品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的過程。

卡倫·霍妮提出的神經癥人格理論也被用來解讀敘事者瘋癲結局背后隱藏的深層心理動因,即吉爾曼創作這篇自傳性小說的心理動因。朱妤雙和許慶紅[22]認為,吉爾曼走上反抗父權之路的心理根源是其童年時期由于缺乏關愛導致的基本焦慮,《黃色墻紙》的創作正是與這一基本焦慮的無意識對抗。黃麗麗和化憲憲[23]則將敘事者基本焦慮的形成歸因于個體在社會文化環境壓制下的自我身份缺失,并指出敘事者在防御手段上經歷了由 “屈從型人格” 向“孤立型人格” 的轉變。

此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暗恐” 理論等精神分析理論也被運用到《黃色墻紙》的闡釋中來,相關研究有一定的啟發性。

4 比較研究

國內文學批評界對《黃色墻紙》的研究興趣經久不衰,許多學者將其與其他作品進行了比較研究,比較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主題和敘事兩個層面。

就主題層面而言,受吉爾伯特和古芭合著的《閣樓上的瘋女人》的啟發,國內許多研究者將《黃色墻紙》與其他同樣塑造了 “瘋女人” 形象的英美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如《簡·愛》《藻海無邊》《鐘形罩》《秀拉》等。其中劉風山[24]和竇芳霞[25]等人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他們大都強調 “瘋女人” 形象的典型意義和發展演變過程,而肖淑芬和楊肖[26]則著眼于作品間的差異,挖掘《黃色墻紙》對 “瘋女人” 敘事傳統的突破。

除著力于 “瘋女人” 形象的比較研究之外,一些學者探索了其他的比較對象。如楊潔和岳好平[27]認為《黃色墻紙》中的 “我” 與《一小時故事》中的馬拉德太太具有 “驚人的相似性”。兩位女主人公都受限于所處的時代,她們的覺醒和反叛自始至終都是無意識的。兩篇小說的作者分別采用諷刺和象征的手法表現了女主人公表面上獲得的自由,但死亡和瘋癲顯然不是真正的自由。胡小花[28]將《黃色墻紙》中的“我” 納入 “新女性” 范疇,與《湯姆的丈夫》和《覺醒》的女主人公一起放在歷史語境下,審視女性面臨的生存困境。三位 “新女性” 的故事分別以瘋癲、妥協和死亡的悲劇性結局告終,研究者認為這是時代無法擺脫的歷史必然性。張雨[29]基于女性身份與個人空間關系的共同主題,從多個方面比較了《黃色墻紙》與《辦公室》的異同。董偉杰[30]的碩士學位論文將同為女性哥特小說代表的《染血之室》與《黃色墻紙》作了比較,探討了兩部作品如何通過哥特小說這一體裁來傳達作者的女性意識。此外,《安吉堡的磨工》《瑣事》《雨中的貓》《女勇士》《紫顏色》等作品也被納入比較的視野。

一些研究者將《黃色墻紙》與吉爾曼創作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如短篇小說《我可憐的姨媽》和長篇小說《她鄉》(又譯作《女兒國》),揭示了吉爾曼女權主義思想不斷發展和漸趨成熟的基本脈絡。

通過與《黃色墻紙》的比較,有人指出了男性作家在表現女性主義主題上的局限性。鄭麗娜[31]認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盡管充滿了對女性命運的同情,但僅是以男性視角來觀照女性命運。娜拉出走之后該當如何?女性覺醒之后該當如何?易卜生沒有思考這一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易卜生只是一個旁觀者,缺乏吉爾曼那種對女性解放道路的關切。另外,勞倫斯的短篇小說《太陽》被認為是女性主義的代表作,但是李婕[32]通過多方面對比揭露了其隱藏的男權主義內核。

多位學者將《黃色墻紙》與國內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并獲得了有價值的發現。王文惠[33]注意到了《黃色墻紙》與《雷雨》的共通性,認為兩部作品都探索了父權社會制約下女性的自我主體意識,對當時的婦女解放運動都起到了助推作用。馮一青和董雙建[34]通過與《夢珂》的比較探討了中美兩國的女權主義在發展初期呈現的不同特點。謝藝[35]比較了《黃色墻紙》與《狂人日記》,認為兩篇小說中瘋癲背后的實質都是清醒,而瘋癲形象的創造其實是作家以一種極端化的處理方式來突破精神桎梏,能夠產生 “陌生化” 的審美效果和悲劇性的美學價值。此外,國內的比較對象還包括蘇童的《妻妾成群》。

除了在主題層面進行比較之外,還有研究者從敘事層面切入,將《黃色墻紙》與《她鄉》《狂人日記》《最藍的眼睛》等作品展開比較。他們的研究發現瘋癲敘事作品常常呈現諸多敘述上的共性,這一發現無疑是值得深思的。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內學術界對《黃色墻紙》的興趣多集中在主題研究、文體學和敘事學研究、精神分析研究和比較研究四個方面,其中主題研究多從女性主義角度展開。近年來也有許多學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理論化的解讀逐漸增多,但是有些研究尚待深入,某些闡釋還有商榷的空間。所以,雖然近兩年《黃色墻紙》的相關研究數量明顯下降,但是依然有較大的發掘空間。

總體而言,一方面,《黃色墻紙》的思想性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掘,尤其是女性主義視角的研究成果數量眾多,但其中不少是重復性研究,而且許多基于性別視角的研究陷入二元對立和本質主義的泥潭,大部分研究缺乏當代視角的介入。在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不同時代的讀者對這篇小說的評價和解讀各不相同,這與時代背景下讀者的認知現狀和關切對象有密切關系。那么,中國讀者一直以來是如何閱讀接受這一作品的? 過程中有沒有打上時代的烙??? 在當下的中國,性別議題備受關注,而且關注的焦點與以往時代有很大不同,當代語境下的國內讀者會如何解讀這部作品? 這些問題亟待回答。

另一方面,與思想性研究的火熱相比,《黃色墻紙》的文學性尤其是審美價值遭到了忽視,相關研究數量寥寥,這是應當警惕的。前面的梳理已經顯示出,《黃色墻紙》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僅著落在女性主義的單一維度上,這篇小說有更豐富的意義內涵,更多元的價值維度。而且應該看到,一些研究者已經越過女性主義的邊界,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這對后來者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墻紙黃色女性主義
你瞧,黃色
墻 紙 貼 出 新 天 地
黃色的小蝎子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幫孩子擺脫“黃色誘惑”
選購優質墻紙全程策略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功能變色墻紙的進展
女性主義性政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