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4-04-07 23:11潘起明
南方農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茶油黔東南州黔東南

潘起明

(中共從江縣委黨校,貴州從江 557499)

油茶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油茶種子富含油脂,可用于生產食用油,具有較高的經濟栽培價值[1]。油茶喜光不耐寒,適生于亞熱帶丘陵地帶,適宜生長溫度14~21 ℃、年日照時數1 800~2 200 h、相對濕度74%~85%。油茶栽種后,第3~4 年為生長期、6~10年為結果期、10~120年為盛果期,嫁接的油茶木5~6年便能進入盛果期[2]。

油茶集藥用、食用、保健功能于一體,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油料來源、藥用材料及化工原料。食用油料方面,油茶籽的出油率為30%左右,榨取所得的茶油富含維生素E、角鯊烯、甾醇和茶多酚等多種功能性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血壓、延緩動脈粥樣硬化[3]。藥用方面,茶油被《中國藥典》收載,能夠治療嬰兒紅臀等皮膚炎癥疾病,可制作兒童、孕婦專用藥油產品[4]?;ぴ戏矫?,茶油中含有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對滋養皮膚有顯著的效用,可應用于功能性化妝品;茶油還可用于生產凡士林、增塑劑、機械潤滑油等產品,是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5]。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黔東南州)地處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19.3 ℃,年降水量773.7~1 249.9 mm,年日照時數1 019.6~1 778.4 h,年平均相對濕度74%~81%,年無霜期309~348 d。黔東南州的自然條件適宜油茶種植生長,是貴州省油茶重點產區,已有200年以上的油茶種植歷史[6]。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油茶產業作為黔東南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本文以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發展為例,分析當地油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助力當地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1 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

1.1 發展歷程

黔東南州油茶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0多年前,在從江縣、黎平縣等地均有油茶種植的相關記載。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發展主要分為3 個階段,分別是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到20 世紀末的初步發展階段、2000—2019年的產業化形成階段及2019年至今的產業優化發展階段。

在初步發展階段,盡管貴州省是我國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種植區之一,但黔東南州地處高原向丘陵過渡地帶,整塊平整耕地較少,不適宜種植油菜,因此將油茶作為當地主要種植的油料作物。1997 年,黔東南州的油茶林面積已達3.1 萬hm2。這一階段,黔東南州油茶種植分布零散、加工產能較低,品牌優勢也尚未凸顯。

在產業化形成階段,黔東南州的油茶種植規模在政策引導下不斷擴大。隨著2000年黔東南州對油茶低產林的改造,以及2004年黔東南州內天柱縣被劃分為國家林業局科技項目“全國油茶優良品系區域化試驗”的試驗地,州內的油茶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09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原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 年)》,在國家油茶產業發展頂層規劃的框架下,貴州省同年頒布了《貴州省林業廳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發揮黔東南油茶這一特色資源,極大地推進了當地油茶產業的建設。

在產業優化發展階段,黔東南州油茶產業在全國油茶產業規劃框架的指引和貴州省油茶產業的布局謀劃下持續優化發展,在規?;N植面積逐年增加的同時,產業主體多元合作能力不斷提升。2019 年2 月,貴州省將油茶列為全省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進行發展,同時將黔東南州的12個縣納入油茶發展重點區域,其中8 個縣被列為全國油茶生產重點縣,當地油茶產業得到了有效發展?!顿F州省加快油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等一系列油茶產業相關政策,規劃了油茶產業發展方向,明確了建設目標,并按照重點發展區、特色發展期布局了未來的油茶發展任務。截至2022年底,黔東南州參與油茶生產的主體在19 萬個以上,其中企業79 家、合作社166 家、村集體139個、大戶1 029戶、農戶19.22萬戶,全產業鏈產值20 余億元;油茶種植面積由1997 年的3.10 萬hm2發展到2022 年的10.67 萬hm2,其中投產面積5.06 萬hm2;年產量由1997 年的0.40 萬t 上升到2022 年的4.02 萬t,油茶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推進[7]。

1.2 現狀分析

1.2.1 相關政策

國家對油茶產業的政策規劃與貴州省對油茶產業的布局謀劃推動了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的迭代發展。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在國家政策規劃與省級政策謀劃下結合自身情況,形成了良性配套政策體系,明確了黔東南油茶產業發展的具體任務目標,通過配給專項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增加了黔東南油茶“走出去”的合作機會。1)政策支持方面,2020 年出臺《黔東南州油茶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1)》,文件指出,州級財政每年安排2 000 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油茶產業發展,圍繞油茶苗供應、技術、加工、銷售等方面,打造一體化全產業鏈。2)資金配給方面,《2020 年州級扶持油茶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獎補申報方案》圍繞種苗基地、種植基地、油茶加工、商品茶油銷售、融資創新5 個方面的市場經濟主體,規定了獎補項目及標準,進一步激發市場經營主體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油茶產業區域合作方面,《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實施意見》強調擴大油茶產業規模,發展油茶精深加工,打造山地綠色油茶產品供應基地,進一步提升黔東南州油茶產業加工能力。

1.2.2 選種育種

在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及重點政策發展的支持下,黔東南州以本地優質油茶木原種及改良雜交種為主要種植品種,建立了品種培育園,已經形成專業的良種培育體系。2023 年1 月,黔東南州選育出的大寶1號等7個油茶品種獲得貴州省林草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截至2022年底,黔東南州已建成油茶物種收集園區18 hm2,收集油茶種、類型、家系、無性系編號800 余號(含州內選優200 個),完成50 個組合全同胞雜交制種,選育出本地良種黎平2 號、黎平3 號、黎平4 號及黎平7 號等油茶優良品種。同時,黔東南州擁有油茶育苗企業26 家,育苗面積61.33 hm2,年培育油茶優良無性系嫁接容器苗3 500 萬株,年出圃兩年及以上油茶優質苗1 800 萬株?;诒镜胤N植條件育養的優化改良油茶品種有效助力黔東南油茶規?;瘍灧N優產,在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2.3 生產加工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通過為油茶產業生產加工企業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同時通過聯建基地模式,提高產業鏈效益。例如,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對從事油茶生產加工企業提供了用地、稅收、信貸、工商登記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促進了生產加工企業的壯大,同時引導州內龍頭企業與片區內油茶種植村共建油茶基地。以黎平縣中潮鎮工業園區的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與19個村共建0.35 萬hm2有機油茶基地,通過聯建模式促進企業與農戶互聯共贏。截至2022年底,黔東南州共有可運行油茶加工企業10 家、加工作坊200 多家,年加工產量高達6 萬t;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 億元,加工產值約7億元;全產業鏈帶動農戶7 504 戶30 381 人實現戶均增收2 000元左右。

1.2.4 品牌建設

黔東南油茶品牌在國內國際獲得了專業認可,主要表現為具有比較優勢的知名品牌數量多和品牌榮譽豐厚。黔東南州擁有大量茶油品牌,包括“頤民”“貴州紅”“天柱”“油趣工坊”等有一定知名度的油茶商標,這些油茶不僅在黔東南州特產店鋪進行銷售,而且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設有旗艦店,月均銷量破百。同時,黔東南油茶品牌旗下產品及油茶林下雞等衍生產品獲得了諸多國內外殊榮,如“鳳99”獲得第11 屆國際森博會金獎;“錦屏茶油”與“黎平山茶油”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旗下產品品牌“黔金果山茶油”“貴香源山茶油”“侗鄉茶油”等獲得國家與省級獎項認證;“天柱茶油”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證書。

2 存在的問題

2.1 油茶科學管護水平較低

黔東南州油茶種植以散戶種植為主,盡管已經建立了天柱油茶種植基地、良種培育基地等規?;茖W種植基地,但其總面積6.67 萬hm2,不足黔東南州油茶面積總種植的2/3[8]。同時,水藥肥一體灌溉和機械化采摘等現代種植技術尚未大規模推廣,油茶標準化、智能化生產總水平仍然較低。水藥肥一體設施及機械化作業推廣能夠降低種植、采摘階段的人力成本,每667 m2增加產量效益300~500元。

2.2 加工產能與油茶產量不匹配

近年來,在政策的驅動下,黔東南州油茶加工企業與茶油加工作坊不斷涌現,加工產能不斷提高,但產量并沒有顯著提升,導致油茶產量與加工產能不匹配,部分企業處于半加工半停產狀態,出現產能浪費現象。例如,黎平縣整體年加工能力產值超過4 000 t,其中最大的油茶加工公司黎平縣霞宇油脂的加工產能可達到2 000 t,但其實際年加工茶油只有幾百噸;從江縣貴州喬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加工產值可達到4 000 t,2022 年底以來實際加工茶油在100 t左右。

2.3 深加工能力不足

油茶的經濟價值較高,茶籽可提煉食用油,同時可加工出多種附加產品,延長油茶產業鏈、價值鏈。茶油中70%~80%的成分與人體皮膚相近,可以作為護膚品、化妝品的基油;茶油富含的茶多酚、兒茶素等天然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調節血脂、血壓的功效,有較高的醫用價值;茶油還可作為生產助劑及表面活性劑等化工原料[9]。但是目前黔東南州的油茶深加工能力不足,對于油茶副產品(茶粕、茶皂素等)綜合利用率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每提取1 t 油茶茶籽油,會產生近10 t 的加工剩余物,而2022 年黔東南州深加工的油茶預計只為4 000 t 左右,僅占總產量的3.3%[10]。此外,黔東南油茶產品種類相對單一,如黔東南州年加工產值超過2 000萬元的2家油茶企業——黎平縣黔香園油脂有限公司和黎平縣霞宇油脂有限公司,其主要售賣的油茶類產品也只有食用油這1 個種類,對油茶副產物的利用水平率較低。

2.4 市場競爭力有限

黔東南州油茶產業的發展需要依靠消費者對當地茶油產品的認可拉動,雖然黔東南州擁有很多原生態茶油品牌,甚至“黔金果山茶油”“貴香源山茶油”等已獲得國家質量證書,但是在消費者心中還未打響名號。5.7 萬名網友投票選出的2023 年茶油十大品牌排行榜中,黔東南州的各品牌并未入榜;根據淘寶、京東等的數據,銷量排名前20的茶油產品發貨地分別為江西省贛江新區、安徽省黃山市、江西省玉山縣、湖南省永州市等產業基礎好、品牌知名度高的地區。盡管黔東南州的油茶企業采用結合“苗侗古法”等地方民族特色進行宣傳的策略,提高了在貴州省內的知名度,但在全國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仍十分有限。

3 發展建議

3.1 提升油茶標準化、規?;N植管理水平

為了推廣油茶科學種植管理措施,提升黔東南油茶標準化、規?;?,要從培育茶農理念與加大經費投入兩方面入手。1)利用黔東南州的電視臺、公眾號等媒體對現代化油茶種植技術進行宣傳,說明其在節約成本、提高效益、促進油茶生產標準化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向油茶種植戶發放宣傳資料、召開油茶種植科學技術利用專題會等方式,促使當地茶農轉變落后生產觀念,提高其對科技和機械化設備的接受程度。2)政府應發布機械化專項補貼細則,加大對一體化灌溉與機械化采摘補貼的投入力度,鼓勵通過農機供應鏈融資等方式解決機械化設備更新換代和使用過程中的資金問題,提高黔東南州油茶生產環節以灌溉、采摘為主的全程機械化水平,實現油茶標準化、規?;N植管理。

3.2 優種優育,推進加工合作

黔東南州油茶產量與加工產能不匹配問題的核心是油茶優良品種的推廣不力。盡管黔東南州的油茶產量在貴州省位列前三,但由于優種的推廣應用不足,規?;嘏c茶農所產油茶品質差異較大,加工利用率參差不齊,無法達到企業加工標準。1)可以選擇當地研發的黎平系列油茶優良品種進行推廣,對使用優良品種的農戶進行補貼,鼓勵農戶種植優良品種。同時,油茶種植戶需要學習先進合理的種植方式,圍繞播種、嫁接等步驟完善油茶種植體系。通過科學選種種植,進一步提升州內的油茶品質[8]。2)做好州內統籌管理,通過資源配置提高內部產量與產能的匹配度。由于貴州油茶種植主要分布在銅仁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地,黔東南州需要加強與省內這些油茶種植重點州市的合作,通過州與州(市)的聯系,合理消化內部產量與產能錯配的現象,從而達到產能的有效利用,進而提升當地油茶產業經濟效益。

3.3 提高油茶副產品利用能力,延長油茶產業鏈、價值鏈

1)積極推進油茶副產品開發利用,充分了解并利用油茶食用、藥用、化工價值,開發藥用油產品、補品、保健品;同時可結合當地文化開發文創產品、旅游產品、創意產業等,拓展產品形式,增加產品附加值[9]。2)黔東南州企業需要提升加工水平,積極改造更新加工機器,學習新的加工技術,優化加工生產線,從而升級油茶的加工工藝,使黔東南州的油茶加工從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進一步增加油茶產品種類。例如,對油茶副產品(茶粕、茶皂素等)進行加工工藝的升級與設備改造,開發茶油系列護膚產品及草茶粕、茶粕粉等副產品深加工產品,提高油茶產業的附加值[10]。

3.4 加強宣傳推廣,提升本地品牌影響力

1)黔東南州需要多渠道推廣油茶品牌,提升黔東南茶油的知名度。整理匯總黔東南茶油的歷史發展,重點將黔東南油茶“古法傳承”“原生態”“苗侗特色”等特色進行突出宣傳,通過在線上線下全媒體平臺進行推廣,提高消費者對黔東南油茶的認知豎屏與接受度。2)打造黔東南品牌矩陣。目前黔東南州茶油品牌眾多,需要根據茶油品牌的獲獎數量、獲獎級別、茶油品質、油茶企業經營狀況等綜合定位市場受眾群體,形成黔東南品牌矩陣,針對梯隊品牌精準打造推廣營銷策略。已經在省內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天柱”“黔金果”“貴香源”等梯隊品牌,應進一步定位發展至全國品牌。

猜你喜歡
茶油黔東南州黔東南
捕魚節上捉魚忙
遇見黔東南
林安娜 茶油飄香 綠色扶貧
補妝
詩書畫苑
茶油飄香
尋味貴州——黔東南
山里茶油郎
黔東南州廣場體育文化探析
關于促進黔東南州微型企業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