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在新余市渝水區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淺析

2024-04-07 23:11胡星星
南方農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水肥沼氣產業化

胡星星,胡 蓉

(新余市渝水區農業農村和糧食局,江西新余 338000)

在全球化的推動下,農業產業化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農業產業化不僅代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而且是區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背景下,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農業產業化方面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渝水區通過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智能化農業系統和可持續的資源管理方法,展現了科技創新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環境保護及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方面的巨大潛力[1]。例如,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豬-沼-果”模式升級、沼氣發電基地建設和智能化農業實踐,不僅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而且為區域內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因此,深入探討科技創新在渝水區農業產業化中的應用和影響,對于理解和推動區域乃至國家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1 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現狀

1.1 主要農產品和產業規模

渝水區的農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特色,尤以柑橘種植而聞名。根據2023年相關報告,渝水區柑橘種植面積達到1.32萬hm2,其中新余蜜橘0.89萬hm2,預計蜜橘總產量為14.5 萬t,年總產值7.5 億元[2]。新余蜜橘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并帶動了運輸業、餐飲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發展。這些數據不僅充分說明了柑橘在農業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新余市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視。此外,有機蔬菜生產也是該區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江西都康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擁有超53.33 hm2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對有機農業和可持續生產方式的重視。在肉牛養殖方面,渝水區也取得了顯著成就,肉牛存欄量高達5.8 萬頭,年出欄量達到1.9 萬頭,當地畜禽養殖業規模較大。

1.2 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

在渝水區,政府和企業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1)渝水區通過創建和推廣農業公用品牌,顯著提高了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其允許多個生產者在統一的品牌標識下銷售產品,從而共享品牌建設的成果。這不僅減少了單個生產者在品牌建設上的投入,而且通過集體的力量提高了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在渝水區,這種公用品牌策略成功地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形象,使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2)渝水區農業企業在銷售渠道上的創新也是品牌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除了傳統的銷售渠道如超市、農貿市場等外,當地企業積極探索并拓展了新型的電子商務渠道。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不僅拓寬了銷售范圍,也使產品更易送到不同地區和不同消費群體。通過網絡平臺,渝水區農產品品牌的曝光率和市場覆蓋率大大增加。3)電子商務渠道的利用對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網絡平臺提供了更多元的互動和宣傳手段。例如,通過社交媒體營銷、在線品牌故事講述、客戶評價等方式,增強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這種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不僅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而且使品牌能夠更快速地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調整和優化。4)渝水區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還注重產品質量與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優質的產品是品牌建設成功的基石。渝水區的農業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通過品牌傳達產品的獨特價值和故事,建立起產品品質與品牌形象的緊密聯系。這種對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雙重投入的策略,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而且為品牌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2 科技創新在農業產業化中的應用

2.1 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涵蓋農村環保、綠色能源、有機肥生產和農業產業開發等方面,秉承“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并對傳統的“豬-沼-果”模式進行了改造升級。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方針下,該模式將目標定位為探索和推廣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特別是針對畜禽養殖產生的面源污染,其核心在于結合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圍繞“大型沼氣工程-農村集鎮生物天然氣供應-有機肥料生產”,實現農村有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并創建有機肥品牌,提供農業設施技術服務。

2.2 南英?;託獍l電基地

南英?;託獍l電基地占地面積超11.33 hm2,由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運維?;嘏鋫淞? 萬m3的厭氧發酵罐和單次處理20 萬頭病死豬的裝置系統?;赝ㄟ^集中收儲運體系和動物規?;B殖智能化遠程監控系統,有效管理和利用渝水區145 家規模養殖廠每年出欄的60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污及新余市所有養殖場產生的病死豬?;氐恼託夤╇姾凸夤芫W安全監測系統不僅為羅坊鎮的居民提供能源,而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基地建立了農業數字系統管網和畜禽養殖場的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監測管理體系,并制定了沼氣工程安全生產的監控技術規范標準。

2.3 智能化農業系統

渝水區正在試點實施智能化農業系統,其中包括有機肥供給登記信息系統,該系統專注于集中收集新余市各類農林廢棄物,如牛羊糞、秸稈、木屑、藥渣、爛菜葉及爛水果等,這些物質與沼渣混合后,再次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這種處理,農林有機廢棄物被轉化為有機肥料,進入有機肥中心進行深加工[4]。該系統旨在實現農業廢棄物的最大化利用,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依賴,從而為農田提供更環保的肥料。此外,該區域建立了“社會化農技服務”智慧平臺,專注于解決沼肥的農用問題,支持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4 水肥一體化技術

渝水區在水肥一體化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表現出色。這種技術通過精確的水肥混合和定時灌溉系統,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同時顯著減少了水資源和化肥的浪費。在超過6.67 hm2的柑橘種植示范區,這項技術幫助當地農民實現了高效的水肥管理,保證了柑橘的健康生長和高品質。此外,超過0.67 hm2的蔬菜、花卉和鮮果生態農業示范園也采用了水肥一體化技術,這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促進了可持續農業的實踐。智能大棚的引入進一步加強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使得作物生產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為當地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

2.5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

渝水區正積極發展智慧農業以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這一過程遵循沼氣工程安全生產的監控技術規范,并以羅坊沼氣站為示范基地。在此基礎上,利用物聯網、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視頻技術對沼氣站的生產全過程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實現實時監控。這包括對病死畜禽的跟蹤系統,結合GPS 和監控系統,從而實現對病死畜禽運輸全過程的監控。在農業設施大棚與水肥一體化示范區,已建立了自動化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采集、識別、監控、智能分析農業信息[6]。此系統致力于實現作物生長環境的自動監測、數據采集和處理、設施環境的智能調控、蔬菜生長模擬與預測、栽培方案的制定優化。此外,有機肥生產車間裝備了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設備,該設備通過自動監測和控制系統控制發酵堆體。翻拋設備內的溫度和氧氣監測儀表所采集的數據通過信號采集器輸入計算機控制系統,實時反饋有機肥的物化情況,從而建立了一體化的監測及控制模塊,實現了工藝參數的智能化調控,促進了全過程的智能化控制。

3 科技創新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3.1 經濟效益

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的科技創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南英?;託獍l電基地的建立和運營不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通過向羅坊鎮6 000 戶居民供氣,每年可替代近6 000 t 標煤,顯著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不僅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而且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經濟、更環保的能源。此外,通過智能化農業系統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渝水區的農業產出效率大幅提升,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和區域經濟的總體收益。

3.2 社會效益

科技創新在提升社會效益方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1)通過有效的廢物管理和資源循環利用,大幅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渝水區年處理農林廢棄物達5萬t,不僅為農田提供了可持續的肥料來源,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而且促進了生態平衡。2)通過智能化農業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了農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3)通過與多所高等院校合作,渝水區在農業科技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果,培養了一批高端農業技術人才,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持。

4 挑戰與前景

4.1 面臨的挑戰

盡管科技創新在渝水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臨不小的挑戰。1)資金障礙。高科技農業項目通常需要一定的初始投資,包括先進設備的采購維護、新技術的研發等。這對許多小型農業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2)技術普及難。雖然渝水區已經實施了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但在大面積推廣這些技術時,可能會遇到來自傳統農業的阻力,以及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和適應能力的不同。3)人才缺乏。農業科技創新需要高技能人才,包括工程師、科學家和技術專家,而這些人才在農業領域相對稀缺。

4.2 未來展望

盡管存在挑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策略的實施,渝水區或許會成為智慧農業的典范。1)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農業科技,包括政府資助和私人投資,不僅有助于克服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且有助于推動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2)通過教育和培訓項目,可以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并幫助他們適應現代農業實踐。同時,與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有助于培養技術人才。此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渝水區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推動農產品的高值化和品牌化。3)隨著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日益增加,渝水區的農業模式可以為其他地區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5 結語

科技創新在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和效率提升,并為區域經濟和社會帶來了一定益處。為確保農業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繼續支持科技創新,通過提供資金援助、教育培訓和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更多的技術投入和應用。同時,加強與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此外,需要推動智慧農業和可持續農業實踐的進一步融合,確保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的全面發展,并在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同時為農業創新提供寶貴的經驗和示范。

猜你喜歡
水肥沼氣產業化
雅苒致力于推動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新系統 助力增收有一手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水肥一體化”這么厲害!
淺談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北方貧困山區的應用與推廣
《中國沼氣》征稿簡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