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維平衡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機制探析*

2024-04-08 12:40郭昭昭
中醫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面癱面神經頑固性

郭昭昭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面癱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面神經損傷,從而引起以一側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該病表現為一側眼瞼閉合不全,額紋變淺或消失,鼓腮漏氣,刷牙漏水,人中溝歪斜,面部表情僵硬;少量患者合并面部疼痛、耳后疼痛、局部皰疹等。臨床根據面癱發病部位將其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癱可歸為中醫學“口僻”“口眼斜”范疇。大部分周圍性面癱患者面肌功能在發病后2~4周開始恢復,3~4個月后完全恢復。若周圍性面癱治療2個月以上,面肌功能恢復仍不明顯,可診斷為頑固性面癱,又稱難治性面癱、重癥面癱[1],后期還可能出現倒錯、聯動、鱷魚淚、面肌萎縮、面肌僵硬、面肌痙攣、耳周疼痛等癥狀[2]。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探索中總結出四維平衡針刺療法,臨床治療頑固性面癱在縮短病程、提高療效等方面有良好療效?,F將四維平衡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機制探析如下。

1 頑固性面癱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頑固性面癱多由面神經損傷較重或年老基礎疾病多或失治、誤治導致。西醫學認為,該病預后與面神經損傷程度及部位有關,面神經損傷位置越高,病變部位支配的區域越大,恢復時間越長,預后越差[3]。目前西醫多采用藥物治療該病,以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藥物及神經營養劑為主;藥物治療療效不佳者多考慮手術治療,采用面神經減壓術、面神經移植術等[4]。然而,使用激素等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且療效一般;手術治療存在費用高、風險大等弊端,不易被患者接受。

2 中醫學對頑固性面癱的認識及治療

中醫學認為,面癱初期多為風寒或風熱之邪侵入人體,傷及陽明、少陽筋脈,導致經脈阻滯,筋脈失養,面部肌肉遲緩,出現口眼歪斜?!鹅`樞·經筋》曰:“足陽明之筋……卒口僻……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憋L、寒、濕邪痹阻足陽明、足太陽經脈,導致經筋失用。若病程遷延不愈,邪氣羈留日久,則氣血愈虛,氣虛推動無力導致血瘀,津液滯留不行,聚而為痰,痰瘀互結,閉阻經絡,經絡失養愈盛,久之成正虛邪實、虛實夾雜之證,由周圍性面癱發展為頑固性面癱。由此可知,痰瘀互結、正虛邪戀是頑固性面癱的主要病機,益氣養血、化痰祛瘀、通絡是頑固性面癱的主要治則[5]。研究[6]表明,針刺等傳統治療方法可以改善面癱患者面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及變性,緩解面肌痙攣,具有安全性高、價格低等優勢,易被廣大患者接受和認可。

3 四維平衡針刺療法的理論指導

針刺治療面癱療效確切,但因頑固性面癱病情復雜,常規針刺效果較局限。四維平衡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確切,現將其機制介紹如下。

3.1 四維平衡針刺療法的理論基礎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薄秱摗吩唬骸胺膊∪舭l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者,陰陽自和者,必自愈?!敝嗅t學在發展融合的過程中,吸收借鑒古代先進哲學及儒家、道家的精華,提出天人合一的平衡思想。四維平衡針刺療法在方位平衡、經絡平衡、陰陽平衡、五行平衡的理論依據下,以局部與遠端取穴、健側與患側交替施穴、扶正與祛邪并舉為基礎,在治療面癱的過程中著眼于患側與健側左右的平衡、局部與遠端上下的平衡、臟腑經絡內外的平衡及五行亢害承制、相生相克的平衡,在這4個平衡維度的框架下針對頑固性面癱的不同表現因人而異辨證取穴,達到陰陽自和、病自愈的目的。

3.2 整體觀念,以平為期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兩大特色。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整體,五臟六腑與經絡、氣血、形體、官竅等內外相連。臟腑功能紊亂反映于外,即“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通過四診合參搜集疾病信息,進而了解臟腑功能的異常,即“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在針刺辨證治療中,不僅要重視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還應辨別病位(表、里、臟腑、經絡)、病性(寒、熱、虛、實)[7]以確定相應治法,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若患者存在本虛標實之證,治療應標本兼顧,給予合理配穴及相應針刺手法,以求達到陰陽平衡。

3.3 久病多瘀,刺有深淺

頑固性面癱為周圍性面癱治療2個月以上,面肌恢復仍不理想者。痰瘀互結、正虛邪戀為頑固性面癱的主要病機。針對此病機,周建偉教授提出頑固性面癱的總體治療原則是標本同治、宛陳則除之[8]?!夺t林改錯》曰:“大凡經主氣,絡主橋,久病血瘀?!惫示貌≌叨喔鶕把a之不足,損其有余”的治則,給予活血化瘀藥物或具有此功效的穴位或外治法相互配合,往往事半功倍[9]?!端貑枴ご桃撈吩唬骸按逃袦\深,各至其理,深淺不得,反為大賊?!敝赋稣莆蔗槾躺疃鹊闹匾?。在臨床實際操作中,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需要考慮腧穴的部位,病情的需要,患者的年齡、體質,以及季節等多種因素[10]。面癱在發展期、靜止期的針刺深度也有很大區別,如:發展期多采用患側局部淺刺、平刺,不宜深刺、透穴及強刺激;靜止期可適當深刺、透穴,并行提插、捻轉等中等刺激[11]。當進入后遺癥期,甚至為頑固性面癱時,多以透刺取穴為主,高頻率行針強刺激,針感較強;同時增加四肢補益正氣、活血通絡的穴位,如足三里、血海、梁丘、三陰交、太沖等;必要時可以配合面部梅花針扣刺,以微微滲血為度,增強疏通經絡之力,縮短病程。

3.4 身心同治,縮短病程

頑固性面癱因治療周期過長、治療費用多、極易出現后遺癥等,患者易出現焦慮、煩躁易怒、失眠等不良情況[12]。此種情況的出現不利于患者的整體恢復,特別是部分患者對治療缺乏耐心,頻繁更換治療方法,導致經絡疲勞,進一步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筆者基于中醫學天人一體觀指導下的身心同治方案,在面部施針的同時配合四肢部位疏肝解郁、活血通絡的穴位,不僅能夠緩解焦慮,還能加速面癱恢復。

4 頑固性面癱的組穴原則及針刺手法

4.1 組穴原則

針刺發揮治療作用的關鍵因素是穴位的配伍[13]。筆者基于四維平衡針刺的理論基礎及頑固性面癱的病理特點,總結出以下組穴方法。

主穴:百會、率谷、陽白、太陽、人中、風池、合谷、太沖、足三里。配穴:耳后疼痛明顯者,加翳風;額紋恢復較慢者,加魚腰、攢竹。

主穴組穴原則:百會為諸經陽氣之會,“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在四維平衡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的體系中作為主穴,在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均需對其針刺。率谷為足少陽膽經穴位,與足厥陰肝經之太沖合用,疏肝通絡,活血祛瘀。陽白、太陽、人中為局部取穴,體現穴位所在,有近治作用。風池別名熱府,出自《靈樞·熱病》,為少陽經、陽維脈、陽蹺脈之交會穴,能激發少陽經氣,調暢氣血,在面癱的治療中,既可祛內外風疾,又能活血榮血和通絡止痛[14]。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穴,素有“面口合谷收”之說,可祛頭面部之風。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穴,可清肝經郁熱,還有活血作用。頑固性面癱患者后期可能存在焦慮等心理問題,選用太沖乃組穴之妙。合谷屬陽主氣,為多氣多血之經穴;太沖屬陰主血,為少氣多血之經穴。兩穴一陽一陰,一氣一血,為氣血通行之要塞,對其針刺有助于暢通氣機、通經活絡、消痹止痛[15-16]?!鹅`樞·經脈》曰:“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頞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足三里為足陽明之穴,因頑固性面癱后期存在正氣不足、虛實夾雜的病機,故針刺此穴使中焦氣血充盈,上充于面部經筋,使癱瘓經筋得到濡養[17]。

操作要點:百會平刺0.5~1寸,施以捻轉補法;率谷向耳尖方向透刺;陽白向頭維方向透刺1~1.5寸;太陽向頰車方向透刺1~3寸;人中采用針尖向鼻尖方向針刺,施以捻轉瀉法;風池向對側風池穴透刺1~1.5寸;合谷、太沖垂直進針1寸左右;足三里用三寸毫針,針尖朝向上巨虛穴方向透刺。

4.2 透穴刺法

透穴刺法在扁鵲時期就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后世《玉龍歌》等均有其相關記載。筆者臨證發現,采用透刺治療頑固性面癱可以發揮一針兩穴、一針多穴、交經透刺的作用,更好地激發經氣,“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效果要優于普通針刺。周建偉教授將其運用透刺治療頑固性面癱的原因概括為:①頑固性面癱患者多伴有氣虛,無力承受重刺、深刺,透刺可一針兩穴,可減少患者痛苦;②透刺的輕、淺刺激體現了針刺補法的操作要求,間接起到補虛的作用;③透刺涉及多經多穴,刺激范圍廣,可以增強療效[8]。

以額紋消失3個月以上為例,筆者臨證時采用陽白四透法,以陽白穴為中點,分別向頭維、神庭、絲竹空、攢竹4個穴位方向透刺,同時施以捻轉瀉法,留針30 min,10次為1個療程,治療效果較好。

4.3 巨刺和繆刺結合

頑固性面癱治療周期較長,每日均行針刺有可能產生經絡疲勞。因此,四維平衡針刺大量采用巨刺和繆刺相結合的方法?!端貑枴ふ{經論篇》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繆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薄端貑枴た姶陶撈吩疲骸靶翱陀诮?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睘榫薮?、繆刺提供了理論基礎。巨刺、繆刺均為通過針刺健側穴位治療患側疾病的交叉取穴治療方法,但兩種針刺方法的病位不同。巨刺治療疾病的病位在經脈;繆刺的病位在絡脈。巨刺要求得氣,重手法深刺以祛邪;繆刺不強調得氣,刺激深度較淺[18]。經絡之氣是左右相通且互注的,健、患側的經氣“從左引右,從右引左”。巨刺和繆刺可激發機體的經絡感應,調整健、患側的氣血陰陽失衡,提高頑固性面癱的臨床治愈率[4]。巨刺和繆刺相結合,深淺交替,補虛瀉實,同時避免長時間深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身體或心理不耐受的情況。

5 小 結

常規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一般。四維平衡針刺療法在方位平衡、經絡平衡、陰陽平衡、五行平衡的理論依據下,重視整體與局部、氣與血、扶正與祛邪的關系,匯聚巨刺、繆刺、透刺、圍刺等多種針法,同時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等合理調整針刺的深度及相應刺激強度。頑固性面癱雖屬難治之證,但運用四維平衡針刺療法,同時患者配合治療,亦可取得較好療效。

猜你喜歡
面癱面神經頑固性
東紅分期辨治周圍性面癱經驗
浮針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研究進展
面癱患者的自我康復
針藥并用治療周圍性面癱驗案舉隅
內服外敷,治愈新生兒頑固性嘔吐
蒙西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面神經麻痹80例的護理干預體會
介入斷流術在頑固性鼻衄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針刺合電針療法加TDP照射治療周圍性面癱30例
綜合方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53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