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

2024-04-08 14:48何瓦特杜宇芳
圖書館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圖書館員圖書館活動

楊 毅 何瓦特 杜宇芳

1 (1 云南大學圖書館 2 云南大學社會科學處)

1 問題提出與研究目的

近年來,伴隨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由過去的創新服務逐漸轉化為常規服務,自發創意性活動轉化為業務性工作,以往閱讀推廣活動所體現出的項目化、碎片化、經驗化的特征已成為歷史,代之而起的則是常規中塑精品[1]、工作中立規章[2]、探索中有思辨[3]的發展態勢。目前,有較多學者運用信息技術、計量分析等方法來探索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提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應全面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的建議[4];高校圖書館應嘗試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營造書香校園氛圍、助推閱讀推廣活動[5]。另外,有部分高校圖書館基于讀者薦購書店的客觀現實,探索“書店式”閱讀推廣新型服務模式[6];以融合在線網絡閱讀與實體書籍閱讀方式,聯動提升用戶閱讀認知和閱讀行為[7]。這些研究為進一步深化閱讀推廣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回顧總結這些年學界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研究成果,發現更多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原理,片段性截取閱讀推廣活動內容來進行宏觀統計、個案總結,缺少了與高校教學科研文化的關聯;雖有學者提出以嵌入式信息素養服務[8]、翻轉課堂教學[9]等形式推動圖書館與院系的教學合作,但研究者多為居教學外圍的圖書館管理者,其獲得的最終研究成果缺乏細部研究,不能完全滿足當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展需要,也不能很好地解答教書育人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問題,總給人一種隔靴搔癢之感。故筆者調整研究思路,基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以主導者和研究者、主位和客位的雙重身份,嘗試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的模式做新的探討。

筆者所在的云南大學圖書館與歷史檔案學院等教學單位聯合,根據各自工作性質及目的,制定合作規則,有序開展合作,成就了諸多教學實踐,達到了預期目的和效果。本文擬通過梳理總結這些年圖書館組織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閱讀推廣活動案例,初步抽繹規范出一些工作范式,以期引起人們對高校圖書館以閱讀推廣活動為推手服務師生教學工作的關注和進一步研究。

2 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活動的模式闡析

筆者所在的云南大學于2017年成為國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一;2022年學校繼續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筆者的教學專業為2019年進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之列的歷史與檔案學院檔案學專業。筆者的工作崗位在已有百年歷史積淀的圖書館。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圖書館文化的創新創意提供了廣大的場域和豐富的事象,使筆者與圖書館同仁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探索得以持續性地開展和做出階段性的總結。

2.1 嵌入式并育:閱讀推廣活動在本科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建構

以往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大多表現為圖書館大力主辦、師生參與的各類具體活動,完全游離于學校的學科建設和課堂教學之外,留下些許遺憾;隨著閱讀推廣活動的日益發展,這樣的遺憾成了當下影響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桎梏,亟待改變。其實,在圖書館人的視域中,只有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形成讀書熱潮,提高信息素養,才能確保閱讀推廣活動卓有成效;而課堂教學,只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程需要的參考書,尤其是閱讀領悟經典文本,才能有效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闡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書的推薦與閱讀可成為圖書館員、任課教師、學生三方視域融合、文化對話的基礎。

筆者作為檔案專業本科生必修課《科研規范訓練》的任課教師,在2018—2022年的5年間,與圖書館各業務部門精誠合作,在圓滿完成對2017—2022年級總計180名學生授課任務的同時,逐步構建出閱讀推廣活動融入《科研規范訓練》課堂教學的工作程序。就圖書館人的工作視角來看,其工作步驟可分為4步:

第一步,協商統籌。即在開課之前,負責閱讀推廣服務的老師根據任課教師提供的《教學大綱》 《教學設計》等材料,擬出一份課程學習需要的含有紙版、電子版、數據庫的參考文獻目錄;借助微信或騰訊網絡技術,為學生初建資源導航平臺,率先發布學科領域內最新動態以及相關工具軟件介紹,在教學準備之初及時啟動閱讀推廣活動。

第二步,穿插指導。在開課后的5周內,任課教師通過課堂講授指導同學大量閱讀圖書館所提供的線上、線下參考文獻,并結合近年學科方面的學術熱點難點問題,讓每位同學凝練出自己擬研究的學術方向;圖書館根據同學的學術研究意向歸類分組,針對各組研究目標,有針對地向同學介紹專業工具書、基藏文獻和中外文數據庫,安排參考咨詢部老師專門講授專業文獻資源的檢索技能,指導同學制訂適合自身學術研究的檢索策略,以館際互借形式及時解決同學急需查閱的相關書籍。

第三步,精細指導。伴隨學生期中以后初步完成讀書札記式小論文寫作,課堂教學進入文獻綜述、謀篇布局、統合論點等方面的寫作強化訓練,圖書館及時給同學們推薦葛劍雄主編的《通識寫作:怎樣進行學術表達》等指導學術論文寫作的書籍,增加SAGE 研究方法等外文數據庫的指導,向同學們展示《費孝通教授指導學生論文評語及學生論文》等館藏名人手跡,配合教學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博覽群書、感悟經典。

第四步,疊加效應。待每位同學都撰寫出一篇較為規范的學術論文的時候,圖書館特意為全班提供會議室,由同學分別扮演學術會議的主持人、專家學者、與會者、評論員,召開一場活潑規范的學術研討會;鼓勵同學以圖書館朗讀亭為平臺,宣讀自己的學術報告,留下學術論文錄音檔案;提供文獻編纂模板,讓同學們一起動手編纂集有全班合影、學習掠影、論點精華的電子版論文集。

上述的實踐探索因具有全程性融入、專業性指導、同向性交互等特征而命名為嵌入式并育模式。如果置之于第三方視域觀察,嵌入式并育作為閱讀推廣活動在本科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建構,實質上包含著兩層文化的同向并育,暫且分別叫做高校課堂教學文化A和圖書館文化B。這A與B文化在以往分別遵循自身的學科發展軌跡,各不相干?,F在在同向并育的過程中,擁有各自文化領域的雙方都自覺地從各自的領域走出來,以主位和客位者的雙重身份設定兩個工作目標:第一,構建一個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不同于常規性教學的課程框架,在選題調研、查找材料、結構安排、技能提升等幾個重要教學環節,能夠容納圖書館員的閱讀推廣行為,且能使之助力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第二,任課教師和圖書館員都要意在追求活躍、融洽的教學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有限的36個學時中獲得最大限度的專業寫作技能和信息素養。這兩個目標的設定是實現A文化與B文化的學科邊界消融、真正和學生學習過程融為一體的中樞,是決定閱讀推廣活動嵌入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各班的《教學問卷》反饋看,嵌入式并育模式是發揮雙方各自優勢、互嵌互贏、嘉慧學子成長的一大佳徑。它不僅讓學生系統掌握了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并闡釋專業學術思想的理論素質和規范的科研能力,而且還針對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采取有效方式幫助學生提高了全面、簡明、實用的信息素養,積蓄更多的學術探索能量。更重要的是也激勵任課教師優化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文化背景下的教學方式,探索形成了以課堂講授與小組討論、經典閱讀與模仿撰稿、專業寫作與學術辯論相結合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對于參與活動的圖書館員來講,作為教學助手嵌入到全程課堂教學活動,有機地將信息素養、服務意識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自身敏銳的教學前端策劃和組織協調能力,而且向師生充分表明了閱讀推廣服務的對象始終是廣大師生、圖書館完全有能力做好閱讀推廣、只有圖書館才具有這樣的資源與能力的信念??梢哉f,同向并育的融合讓圖書館員、任課教師、學生3方都獲得直接而完整的閱讀推廣體驗和學科背景下的文化知識。

2.2 主題式彰顯:閱讀推廣活動融入碩士生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建構

圖書館員目前組織閱讀推廣活動的方法,多根據一個特定主題、選擇一個特定的時空、開展一個特別的活動?;顒又?,組織者常常重點推文獻不推文獻語境,參與者習慣讀文獻不讀文獻歷史,一番熱熱鬧鬧的活動給師生以“見樹(活動形式)不見林(文化生態)”的感覺,也讓圖書館人深感越活動越沒有激情,越熱鬧越沒有意蘊。然而,一種毋庸置疑的現象是,在閱讀推廣活動中,一方面圖書館員作為活動組織者,不同程度地表征出作為高校圖書館文化的觀念、意圖、情狀;另一方面高校師生基于自我已有知識和經驗適時地流露出理解性回應。于是,這種彼此區別又彼此廣聯的話語場,無意中營造出豐沛的意義空間。這樣的話語空間為圖書館員、任課教師、學生3方的教學互融與深化創造了可能性。

筆者作為檔案專業碩士生必修課《檔案文獻編纂的理論與實踐》的任課教師,鑒于該課注重理論提升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在2019—2022年期間,將該課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法調整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并主動與負責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老師商定,以百年云南大學圖書館歷史文化為基礎,開展圖書館文化變遷與檔案文獻編纂相結合的教學探索。經過努力,在圓滿完成對2019—2022年級32名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工作的同時,圖書館也借鑒檔案文獻編纂環節的表述法,抽繹規范出主題式閱讀推廣活動融入研究生專業學習的工作模式。其具體內容為:

第一步,歷史探尋。首先,任課老師攜手圖書館員引導同學在百年云大東陸園尋找百年圖書館的歷史遺物,并以拍照、速寫、素描、視頻等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呈現出來;接著,圖書館員帶著同學到館外實地勘察館址變遷、到館內各部收集歷史遺物,幫助同學們深化對老物件前世今生的認識;最后,大家共同在圖書館現場討論,各自選擇某一塵封的老物件作為圖書館文化符號,通過編纂其內含的知識和信息來敘述圖書館的百年歷史。

第二步,老物件檔案化。經圖書館員、任課教師、學生3方的反復論證,同學們分別選擇了圖書館歷史建筑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書架、卡片目錄柜、書寫工具、藏書印章、贈書證、規章制度、圖書登記簿、讀者意見簿、導引標識、文創產品等作為編纂對象;每位同學在此基礎上,根據老物件的來源、時間、含義、形態等特征綜合判定其文化價值,辦理拍照、分類、登記等建檔手續,賦予老物件以檔案文獻的身份。

第三步,文本化編纂。同學們參考館藏各類檔案文獻編纂成果樣態,擬定以實物圖片展示、內容簡介、文化延展研究3種方式敘事性呈現每一個老物件檔案;最后仿照書籍形式補充前言、凡例、目錄、花絮、后記等輔文材料,整理出一部較為厚實的書型編纂成果。

第四步,裝幀出版。在圖書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完成對編纂成果的三審三校,議定成果主題名稱為《百年風華錄——云南大學圖書館》;圖書館老師幫助完善封面設計、終審內容、出資內部付印。最后的書型編纂成果留圖書館、送校檔案館,贈同學人手一本。

上述教學是基于一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以一個專業化主題帶動教學、賦予閱讀推廣活動更多融入機會的教學實踐,著力將閱讀推廣活動從圖書館文化的語境中引向高校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故名主題彰顯。歷時3年的實踐探索證明,主題式彰顯模式在碩士研究生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理想的主題凝練向度:一是從圖書館文化體系出發表述抽象主題在其中的形態樣式和表現方式,二是從主題出發闡釋其在圖書館文化架構中的原初狀態及其文化具象。不過,無論哪一種向度,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文化持有者,成了抽象或具象主題的最原初文化場景、文化意義的提供者,只是這些歷史意義并不完全局限于圖書館員的意義賦予,更多的意義挖掘和生成關鍵已轉向具象主題本身,由此可激發出作為圖書館文化接受者的學生對之進行深入探索的積極性。而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便是圖書館文化語境。

圖書館文化語境是一個具有豐富象征意義且完整自足的文化系統,各類閱讀推廣活動無論形式上如何推陳出新,說到底仍是圖書館文化潛規則下的呈現,骨子里浸透出每一個時代圖書館文化發展的氣息。沿著這一理論回溯到案例的最終編纂成果《百年風華錄——云南大學圖書館》,可以發現,碩士生學習過程中開展的帶有主題式彰顯特征的閱讀推廣活動,既包括了圖書館歷史遺跡的文化復原過程,又包括了其在圖書館文化中的現代建構思想。而圖書館文化的建構過程常常比其最初的遺跡本身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更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自然會呈現出一系列內嵌在圖書館歷史發展結構中的文化研究論題,而這些論題的研究成果已超越純粹經驗事實的總結,在圖書館文化整體觀視域下,彰顯出閱讀推廣活動在高等學校文化建設中的實踐邏輯和旺盛的生命力。

2.3 多元聯動:閱讀推廣活動在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建構

較長時間以來,高校圖書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反復開展著閱讀推廣活動,其內在緣由之一就在于圖書館員基于圖書館資源所進行的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創新創意追求。正因為如此,每一次閱讀推廣活動都包含一個優秀的創意,都是對上一次活動的繼承與超越。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多年的閱讀推廣活動不僅是圖書館人意圖表達的行為結果,它同時也衍生出涵蓋了圖書館員、活動場域、廣大師生、高校文化等諸多因素一起的、一種復雜的觀念交織與知識傳遞的創意文化。它如影隨形般潛藏在圖書館的每一個角落,對之經過必要的專業性選擇,賦予其某種意向,可以創造出新的帶有更多文化和符號意義的圖書館表達話語,恒久綿長。

在2020—2022年間,筆者作為圖書館管理者,參與了持續多年的“圖書館館徽文化建設活動”。其實踐內容為:

第一年,圖書館邀請了歷史學和檔案學專業的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對百年圖書館館藏印章、館徽進行了查找、篩選、分類、整合,讓“無序”的實物成為有序化的圖書館文化符號,從而構建出能揭示圖書館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的知識資源。

第二年,圖書館在原有研究小組成員的基礎上,邀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組成一個設計團隊,對現有館徽做提升完善的同時,策劃館徽與目前業務工作實物的靜態關聯、與館內空間的動態組合,更新文化標識,開展“詩書畫印”為題的系列文創活動,有意識地讓館徽文化立體式呈現在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第三年,邀請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學生加入團隊,再次以館徽標識為牽引,對前兩年取得的圖片、文字研究成果編纂成《百年之業 昭如日月》文集,并采用Adobe Premiere Pro 技術剪輯制作圖書館退休老館員訪談微視頻,進而采用VR虛擬三維空間模型等現代技術,多維度、直觀生動地展示圖書館文化全景,由此提升圖書館文化氛圍。

2023年為第四年,圖書館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以“守藏—傳承—創新”為主題、動員不同學科背景師生參加尋找百年圖書館歷史痕跡的活動,旨在憑借綜合大學的學科優勢,凝練打造閱讀推廣活動文化更寬闊、更豐富的現實整體性特征,形成一個多學科聯動、多樣態烘托的文化累積效應。

多元聯動模式適用于圖書館人以館文化發展為主線開展的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富有師生共建、學科互補、文化疊加、互勵互勉的內涵,具有漸進性、互勵性、可持續性的特點。仍就這一案例來講,起初的聯動僅是基于館徽呈現出的圖標意義,多維度挖掘其背后蘊含的歷史意義,嘗試建構一個具有序列感的館徽發展譜系。后來的聯動則是運用可視化還原或關聯的現代技術手段,在門面招牌、網站版面、宣傳手冊等的各類圖書館文化場景中嵌入館徽,并整合進館徽序列,從而構建出同一個館徽在不同文化場景下的新樣態,最大限度地發揮館徽的文化彰顯功能。最后,趁勢又將館徽視為一個與圖書館文化活動同向共生的產物,把煩瑣復雜的館徽實體呈現步驟進一步程序化,讓以后圖書館的文化活動遺留物都自然地擁有館徽的元素,循環傳遞,為當下實用,為后人承繼,成為圖書館文化氛圍的多樣性營造和多路徑表達的一種約定俗成。

誠然,本研究所選取的館徽設計視角的建設路徑僅是大學圖書館文化建設實踐范疇中的微小部分,但它因具有直接給人以視覺上的體驗和心靈上的沖擊而易于消解圖書館文化抽象的形象、易于增強圖書館文化的親和力。2023年年初,恰逢云大東陸圖書館修繕完畢,館徽設計者便以館徽文化為主線,配以家具、綠植、燈光,自然營造出一種共在校園、同在圖書館的書香氛圍,由此增強了圖書館文化的氛圍效果和受眾體驗,激發學生有了更多的閱讀興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很多同學對此紛紛在圖書館微信平臺給予點贊留言。

3 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活動實踐探索的再討論

3.1 作為現實的實踐探索

模式作為一種對事物外在形式、功能、流程等方面的描述,自有其外在的現實要求和內在的邏輯思路。上述3類模式案例的闡析源于筆者長期從事課堂教學、學科建設和部門管理的豐富經歷與感知,是從無窮多樣案例中發展出的某種形式的概括,旨在凸顯其個案特征的代表性。案例所凝練的“嵌入式并育”“主題式彰顯”“多元聯動”的融合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都是嵌入教學、融入一線的實踐經驗總結。只是因針對的學生水平層次、學習生涯周期不一樣而有不同側重?!扒度胧讲⒂蹦J街卦谔岣弑究茖W生的信息素養,據學生的信息需求漸進式融入課堂教學;“主題式彰顯”模式意在提升碩士研究生的知識分析與總結能力,采用文獻資源與圖書館歷史文化并存的知識譜系化服務;“多元聯動”模式意在幫助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提高探究性、建構性能力,全方位、持續性提供智慧型服務。3種模式互為補充,可立體呈現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的整體態勢。

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如何融入高校課堂專業教學的問題,不能與日常圖書館工作遇到的問題相等同,解決問題的辦法更不能憑經驗施行。形式上,我們看到的是圖書館人及時滿足師生的文獻信息服務需求、幫助師生提高閱讀效率、讓師生不斷感受圖書館文化氛圍熏陶的敬業行為,但實質上,閱讀推廣活動是幾代圖書館人遵循圖書館自身發展規律,與學校需求及時交互作用、共生發展的時代產物。它隨時代發展,自帶了圖書館文化自然發展的意義,同時又體現著辦學者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因此,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如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問題的回答,實際上是圖書館人對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方面從量變到質變發展需要的時代回應。

特里·庫克曾說:“一個全新的知識體系及相應的工作模式的建立不是舊事物的簡單修補,甚至也不是新策略的謀劃,而必須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定義的根本轉變為前提?!盵10]審視這些模式的探索歷程,深覺也是一個考量筆者作為主導者和研究者身份、否定之否定的超越過程。如果作為一名純粹的圖書館員或任課教師的身份對之作一番審視,也許會在自己的學科疆界中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并隨感知案例越多自然會生發理論的認知。只是這樣的研究難免過于老套,其活力不足。如果排除先見,嘗試從圖書館文化語境的角度,以“參與—體驗—反思”的方式,梳理那些曾經發生的具體而充滿靈動的閱讀推廣活動,以自己直覺中的意識顯現、活動進程中的元素組合為依據,在歸納中深化認知,那么一定會在感覺—感知—認知—融入的心路歷程中收獲研究成果。

這樣的研究成果不僅會促進圖書館對師生的閱讀推廣服務不斷走向專業化、個性化發展,而且也將成為高校圖書館自我轉型變革過程中確保圖書館文化歷久彌新的動力源泉。當然,正如學者所說:“當科學家進行觀察時,他們是有選擇地進行的,并且,他們的選擇受其理論的(有時是實踐的)興趣支配?!保?1]筆者對融入模式的解讀盡管力求深入細致的敘述、較為理性的分析,但仍不敢斷言自己的視野足以客觀反映出模式的全部內涵;對實踐探索的評價反饋雖設有留言、問卷等評價指標,卻難以進行有效全面的評價。幸得高校圖書館涵蓋了閱讀推廣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可能情形,孕育著豐富的圖書館文化,筆者置身其中所呈現出來的不同于既往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研究路徑的感知和認知,定能成為進一步深化研究的起點。

3.2 作為實踐探索的訴求

圖書館文化的豐富性和高校課堂教學的多樣性,決定了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的探索不存在固定不變的客觀現實,每一種模式個案的取向及每一階段的探索,都會帶出一些需要積極面對解決的問題。在實際研究中,努力尋求其理論信念、價值取向、行動準則的一致性與連貫性,進而形成一種具有一定指導性的可操作的行為標準和程序,始終是筆者實踐探索的理想目標。誠然,通往理想目標的可靠路徑,自然是先參與體驗、后定性闡釋、再思想碰撞、最后自覺引領。為此,正在進行的新一輪閱讀推廣活動融入高校課堂教學活動探索,筆者重組了相關的知識資源:

其一,突破各自賦能的職業慣習,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教學中,實現殊途同歸的教學共同體構建。高校圖書館最大的優勢在于隨時可以走出既有的閱讀推廣活動去另辟蹊徑,以當下的視角持續開展探索性研究。以往高校圖書館員和高校任課教師,即使同在一所高校,都是各自在兩個互有關聯又互相獨立的群體,持續地自我賦能與自我激勵??此苾蓚€群體具有不同的奮斗目標,實際在教書育人的更深層面上是同一的。圖書館員的服務對象是以廣大師生為主,教師和學生成為接受服務的主體;但與此同時,師生接受圖書館服務不會是終點而只是階段性目標,它的邏輯結果必然是影響乃至引領圖書館的服務境界。具體到前已所述的3個融入模式的深化研究來講,其策略就是先示范再引領、面動員點幫扶、抓兩頭帶中間。圖書館員只有敬畏課堂、理解教學、服務師生,才能真正將探索的主體性與創造性融入圖書館員、任課教師、學生組成的教學共同體之中。事實上,圖書館員以任課教師的合作者身份,在任課教師的統籌下,運用書面描述、節點攝影、錄音錄像等方式跟蹤研究課堂教學的主題、結構、功能等外顯性內容的同時,還可通過深入體驗、問卷調查、持續跟蹤等方式,研究教師與學生的感覺、觀念、想象等內隱性的內容,以此豐富融入模式的內涵外延,使之具有序列感,成為類似融入活動的約定俗成,為后人可查、可依、可信。

其二,突破定性分析的固有思維,構筑定性與定量相互滲透的立體式研究闡釋方法,使研究從以個案事件為中心轉向以普遍整體為主體的探索。在具體實施中,一方面,大力倡導不同學科的文化、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教師的課堂都是閱讀推廣與課堂教學活動結合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次課堂教學實踐都無高低、優劣之分,都是富有積極意義的閱讀推廣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需要每一個學科館員主動聯系擁有一流學科、一流本科專業的院系,持續性組織多學科背景的課堂教學實踐,變單一學科的課堂實踐探索為各式各樣的學科課堂群體研究;并在閱讀推廣活動對課堂教學的融合程度、時空設計、氛圍營造、效果反饋等方面,新增相應的定量分析,在有較多文字敘述的定性研究地方,注意插入文獻整理、數據錄入、圖表統計、百分比分析等表達方式。有意識培育、生成更多新的融入模式,使原有的3個融入課堂模式的基本構成要素、特征、價值不斷趨向清晰、嚴謹且精確,最終讓定性分析所得的片段性、局部性、偶然性結果,定量轉化為整體性、全部性、必然性的結論,使研究形成直觀的感性描述和深度的理性分析的有機統一。

其三,突破固有的知識體系局限,將各類閱讀推廣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案例盡收眼底,并確立多學科文化持有者檢視與批評的視角。本來作為一項業務工作的拓展,圖書館人從事閱讀推廣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只是眾多路徑的一種選擇,目的是推動常規工作守正創新。但是,實踐結果發現,那些彼此區別而又彼此關聯的課堂實踐,自然延展出圖書館員自己所表述的文化和師生感悟的文化的復合場域,由此生發出多樣化的敘事話語場和豐富的意義闡釋空間,甚至生發出大學校園文化論壇上的“走進圖書館的田野”話題,使閱讀推廣活動躍升為當下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之一。由此看來,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不僅在融入師生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獲得自身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而且在與現實的多學科教學文化的交集碰撞中,生發出新的知識生產勞動,更重要的是讓圖書館員在知彼的同時能夠反觀于己,不斷為自己創造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形成圖書館文化整體性的更寬闊、更深入、更豐富的闡釋體系。以此常態發展,最終在當下高校文化建設和學術探索視野下,定會再造一個促進圖書館文化創新性再生產的工作范式。

猜你喜歡
圖書館員圖書館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高校圖書館員之歌
圖書館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飛躍圖書館
用博弈理論解決圖書館員排班問題
新入職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問題探討
提高公共圖書館員素質與讀者服務水平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