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策略

2024-04-08 13:14王志平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融合策略傳統文化信息技術

王志平

【摘? 要】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寶貴文化資源,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教育與引領作用。將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讓傳統文化以更現代化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得以豐富、發展。文章簡要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優越條件,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所面臨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入手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策略,以期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傳統文化;融合策略

“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與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基、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內在源泉。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促使傳統文化形式得以創新、內容得以傳統,具有劃時代意義。無論是從現階段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情況而言,還是從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而言,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都是進一步推進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優越條件

現代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基礎工具。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第一,信息化平臺能為傳統文化提供新的傳播平臺。信息化平臺是指一切依托信息技術形成的平臺,包括:互聯網平臺、各種新媒體平臺、學校內部網絡等。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各種平臺應運而生,書籍已經不再是人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唯一渠道。各種信息化平臺成為人們了解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的便捷渠道。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6.88億人,占比提升了90.1%。網民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人群中一個非常大的群體。在人們上網的過程中,一張照片、一段視頻、一段語音都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根本目的是讓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而信息化平臺的優越性能滿足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需要。因此,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傳統文化以更新穎的形式出現在各種信息化平臺上,從而發揚光大。

第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國傳統文化具有較強影響,在過去,人們繼承傳統文化主要是通過口耳相傳、書籍等方式,讓傳統文化得以代際傳承。但是,這種傳承方式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播效果受到一定影響?,F如今,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其突破了時空局限,既可以讓傳統文化以視聽形式呈現出來,也可以隨時隨地展示傳統文化。與此同時,現代社會背景下傳統文化逐漸被人們所忽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給傳統文化提供一個新的交流場域??梢?,信息技術本身具備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鮮明優勢,可以將二者融合,讓傳統文化以更深層次、更廣泛的方式進入現代社會生活中。

二、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所面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并不是一個新的理念。近些年,各項政策中都有提及打造現代化傳統文化傳播矩陣的理念,各地區學校也紛紛將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課程、計算機專業課程相結合,各博物館、文化宮也紛紛引入信息技術打造虛擬文化場景、傳統建筑物模型等。在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第一,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之間的對接契合度不足。傳統文化形式豐富,涵蓋了傳統建筑物、傳統文學、雕塑、瓷器、傳統思想、民間美術、傳統服飾等。但是很多具體的傳統文化內容有地域限制,人們通過傳統載體認識傳統文化的范圍較小,不能夠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在過去一段時間,人們只能通過書籍、博物館、圖書館等載體認識本地方的特色傳統文化,例如北方的遼文化、金文化、西安的唐文化、南京的漢文化等。自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結合以來,傳統文化的傳播范疇得到拓展,各類傳統文化愈發活躍,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虛擬博物館等了解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的形勢仍然局限于各種物品、語言文字層面,缺乏創新。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主要利用信息技術的載體優勢,將傳統文化的圖片、視頻與文字資料以互聯網呈現出來,仍然存在較強局限性,沒有真正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對傳統文化的展現形式、流傳方式進行創新。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缺乏原創性,且商業化開發過度。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文化傳播斷層的現狀,但是仍然需要不斷創新方法。最開始,人們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但是呈現出來的傳統文化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原創性。同時,人們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傳統文化周邊,例如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感的動漫視頻、游戲背景等,這種方式促使傳統文化的商業化開發過度,很多時候會脫離傳統文化實際,并不能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

第三,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更新不足,技術工具較為單一?,F代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形式愈發多樣,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也面臨更多的可能。但是,在實際融合的過程中,人們缺乏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更新。例如,近些年較為熱門的C語言編程,人們并沒有將這一技術運用到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中。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更新,限制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影響了融合轉化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策略

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根本在于利用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對傳統文化的形式進行創新,對內容進行豐富,讓傳統文化以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方式流傳下去,這樣二者的融合才具有實際意義。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的內容,也可以靈活利用3D打印、繪圖軟件等不同信息技術更新傳統文化的形式,讓傳統文化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中。

(一)依托技術創新傳統文化內容,奠定融合基礎

傳統文化是否可以引起人們的興趣與關注,直接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傳承發揚的效果。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應當從技術角度出發,開發符合現代人認知特征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新媒體+”等模式,兼顧傳統文化的文化性與趣味性,避免出現同質化、流于形式的情況。在實際過程中,應利用信息技術不斷革新傳統文化的內容與具體表現,革新傳播方式,不讓傳統文化沉睡在書本中,也不可以將傳統文化看作是標本進行追憶,而是要充分應用傳統文化。例如《論語》《道德經》《孟子》等包含豐富傳統文化的文化典籍著作,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人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些典籍內容進行創新,例如,利用技術將紙質典籍錄入電腦系統中,轉化為數字化形式,以供人們線上閱讀;可以制作成具有修改批注功能的電子書籍,讓人們可以一邊閱讀一邊記錄,形成閱讀軌跡,生成個人閱讀與感想數據信息資料?;蛘?,可以根據著名學者對《道德經》《孟子》等典籍的解讀,利用虛擬動畫的形式創建每段語言的“虛擬講解員”,人們在電腦上點擊相關文字段落,觸發虛擬講解,既可以獲得較為權威的解讀。采用這種方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僅可以創新傳統文化內容,也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實際運用相結合,讓人們可以在文化典籍中找到能啟發自己思想、引領自己發展的傳統文化觀點。

(二)多角度整合平臺,為二者融合提供支持

信息技術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被弱化,互聯網、新媒體等更多新穎的傳播方式成為文化傳播的主力軍。這種背景下,由于每個社會群體、成員的需求不同,會選擇使用不同的媒體平臺,并且在這些平臺中成為傳播的主體,能自主選擇獲取信息、發布信息。因此,可以將多種信息化平臺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多平臺聯動、功能豐富的線上平臺,為人們互相傳播傳統文化提供支持,從而實現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的巧妙結合。其一,可以將微信平臺與微博平臺相結合,促使兩個平臺的受眾可以互相流通,拓展人們獲得傳統文化的范疇。在雙微聯動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細化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例如,在平臺內分別設置家庭文化板塊、傳統禮儀板塊、衣食禮儀板塊、孝道教育板塊、傳統節日及其文化宣傳板塊。其二,也可以利用微電影進行傳統文化相關作品創作,在創作中,應當選定傳統文化主題,選擇合適的微電影呈現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觀念,走進人們的生活。

(三)利用3D打印技術創新融合,形成現代特征的傳統文化形式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數千年歷史所積累的寶貴財富。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要注重傳統文化的育人特性,建議利用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作為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要素,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中。這樣既可以創新二者的融合方式,也可以形成更多具有現代化特征的傳統文化產品,讓傳統文化逐步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中?,F如今,很多人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創作,將3D打印技術與不同的文化元素、知識內容、客觀存在相結合,創建了豐富多樣的產品,例如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仿真植物與花鳥、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傳統紡織車等。建議借鑒此種方法,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更多不同傳統文化相關物品。

在實際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篆刻文化與3D打印技術相結合,組織開展融合創意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3D打印技術知識、技術與操作方法,完成篆刻產品的設計、制作與展示?;顒恿鞒倘缦拢?. 了解篆刻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了解印章名稱的來源與用途,了解篆刻印章的演變過程。2. 利用互聯網查找資料,了解篆刻文化的文化特征、文化內涵,根據其文化特性進行書印、印章、印紐裝飾的設計。3. 將印章產品設計與3D打印技術操作相結合,形成操作方案。4. 利用3D打印技術將自己設計的印章作品制作出來。此類活動是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載體。在活動中,學生先后了解了篆刻文化與3D打印技術,并且利用3D打印技術對印章進行設計與創造,既可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形式展現出來。由此讓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創新融合成為可能,能夠進一步拓展二者融合的范疇。

(四)利用繪圖軟件,推進二者深度融合

繪圖軟件也是一種具有較強應用型的信息技術,建議利用繪圖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傳統文化中的建筑物、工藝美術、服飾、服裝與妝容等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進一步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利用繪圖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具體形式多樣,例如,在博物館內,利用繪圖技術動態生成故宮、明朝十三陵等地點的環境,讓人們直觀看到傳統建筑物、傳統陵墓環境,感受傳統建筑的恢宏、莊重與肅穆。再如,可以利用繪畫技術呈現傳統妝容與服飾,甚至在繪畫的過程中對傳統妝容與服飾進行二次設計,形成更新穎的妝容服飾作品,讓傳統妝容服飾既保留傳統文化特征,也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

在中秋節、元宵節的食品禮盒設計中,可以進行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這兩個節日都是經典的傳統節日,其中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人們可以從中秋節、元宵節的飲食習俗、節日傳說角度入手,一方面,利用繪畫技術設計出符合月餅、元宵食品形狀的禮盒結構;另一方面,提取傳統節日傳說、傳統節日習俗的文化元素,對禮盒表面圖案進行設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在今后的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與人文性,靈活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打造特色傳統文化宣傳節目、現代傳統文化IP,逐漸轉化傳統文化形態,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任紫涵. 數字融合技術融入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意義、實踐對策及成效[J]. 藝術評鑒,2023(09):85-88.

[2] 游阿玫. 優秀傳統文化與信息科技學科的融合與創新:以“巧用畫圖軟件中的多邊形工具”一課為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05):48-49.

[3] 張茜,楊玉強. 信息技術促進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策略研究[J]. 軟件導刊,2014,13(04):4-5.

猜你喜歡
融合策略傳統文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淺談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在電商大趨勢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